发新话题
打印

还记得"范跑跑"吗: 范美忠:我的这两年

[quote]原帖由 intothedream 于 2010-11-15 15:49 发表 范跑跑已经被自己的所作所为绑架了,也许他明知道自己做的是错的,却偏偏编出一套歪理邪说来替自己辩护,我觉得如果不爱这个国家,你完全可以滚蛋,有各种途径可以出国,无非就是金钱和时间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在这片 ...


=======================================


这样爱国人士在基地里显得很幼稚可笑,智商约等于低小学生。


不是五笔吧?

TOP



[ 本帖最后由 qiongao 于 2010-11-17 23:21 编辑 ]

TOP

回复 54# qiongao 的帖子

楼主验证的结果怎样?

TOP

很奇怪

1、2页有,3页没有

TOP

看看这个家伙明白了一句话,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说,有些事只能说却不可以做。

TOP

好文,呵呵,艺术

TOP

我觉得,qlim提及的这个方绍伟,说得很对。
对于范跑跑,我们难以释怀的并不是他在灾难面前的逃跑,而是逃跑后的狡辩,我再次重申观点,我并不认为他做的错了,但是他做的绝对不对,因为前后两种做法,对错掺半。


 


新思想的确值得人们去培养,但是并不是毫无价值观可言的。


 


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重回到那次汶川地震,我们的主角范美忠同志如果这样做的话:地震发生了,范美忠A突然发现地震了,他第一反应是惊慌失措的跑出教室。地震过去了,他发表的声明这样说:首先,我逃跑了,我没有做到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其次,请原谅我,这是我本能的做法,然后,请不要谴责我,因为你们同样无法做到,不管是神圣道德,还是职业道德,又或者这个世界本来就那么脏,你们没有资格说我之类。。。


 


我想,大家应该还会好受点。。

TOP

经历过地震才知道

为啥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本能,却要相信所谓的专家去写逃生常识呢?国内很多人还停留在抱一盆水进火场灭火的阶段(克拉玛依大火中的王艳老师),对救人道德深信不疑,以为自己能救人,却耽误卿卿性命。

TOP

分析猪肉得常识,与时俱进说逃生

分析猪肉得常识,与时俱进说逃生



最近我收到三封邀稿来信,希望我写一些逃生常识。我很纳闷,为什么我自己从来没有看过美国人写逃生常识呢?逃生,是一种本能,网上的逃生常识还少吗?为什么现在需要逃生常识,或更新逃生常识?为啥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本能,却要相信所谓的专家去写逃生常识呢?这里我试图用自己的思考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美国人不研究逃生常识?因为责权利分开得比较清楚。我用了你的空间,你必须保证我的安全。美国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保障客户的安全,因此不大研究个人在火场的表现。而且,推荐别人的逃生方法,有误导嫌疑。万一当事人按照你所说的办法,却死了,该如何承担责任呢(上海商学院大火中有人建议跳楼,结果是可以想见的)?所以,美国的火场调查都是追溯性的,过去发生的如何如何,不敢预报未来将如何如何。有经验的老资格公司员工,在外面讲座的第一句话是,我的个人看法,与公司无关,让公司撇清关系,免除未来公司作为自己的老板卷入官司。一般,火灾损失很少告个人(因为没有油水,划不来),告公司么?当然深究。美国罗德岛俱乐部大火中,有当地电视台制作录像,在撤退过程中,边走边拍,似乎没有耽误时间,然而律师不这么看,现场100条人命,每人得到35万美金的赔偿,这是庭外和解的结果。就此而论,我敢写逃生常识么?


逃生,是一种本能,网上的逃生常识还少吗?实际上,几乎人人都有一定的消防常识,“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所以人人都自认懂得消防常识是很自然的。火灾发生了,你该当如何如何,这种逃生常识网上却是很常见,但有两大缺点:一是想当然尔,没有经过实践考验;二是缺乏变化,按照逃生守则行动,死定了!因为逃生常识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可能,如果你一定要按照规定逃生,而火灾刚好发生在你计划逃生的大门口呢?所以,逃生之时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加以变通,为此你需要认识火灾,认识建筑,而不是认识逃生。网上所列出的一二三四五,我还真不敢说它们有毛病,就是不能套用,也记不住。有哪一个普通人(除了身负安全责任的当事人)会认真细读逃生常识呢?为此,如果我们需要逃生常识,需要把常识寓于鲜活的案例,而不是单调的规则。美国规范的规则多,除了吃这碗饭的人,谁也不会去深入阅读,那么这样的逃生常识谁会去认真细读呢?书到用时方很少,逃在灾前始觉迟。


为什么现在需要逃生常识?逃生教育代代有,只是当代要求高,为什么呢?第一,我们周围的燃料不同了。计算一下国内的化工产量就知道,国内的人工合成材料产量急剧上升,意味著燃料的堆积越来越多。任何经历这一过程的国家都会产生严重的消防问题,美国1970年代也曾面临相同的困境,最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宣传教育来解决。相比之下,我国的火灾发生率低(缺乏燃料堆积),火场伤亡率高(缺乏逃生常识),这是重复经历社会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第二,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危险了。农业社会,生产水平简单,很难有很大的群众活动需求。随着物质水平的改善,人民的精神需求也相应地得到提高,在不断增长的群体活动面前,原有的活动设施不足以满足群体活动的需要(因为人口密集),所以带来很多踩踏问题,尤其是校园踩踏问题。第三,我们的消防制度有缺陷。08年公布的经过更新的消防法,仍然没有把职业消防的地位确立下来。稳定的职业消防队伍对于维持技术认识水平,推广消防科普教育有动力。在过于流动的消防队伍面前,我们可以得到的消防常识是非常粗浅的,因为老师的认识就无法深入;第四,我们的安全缺乏经济的保障。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生命价格非常低廉。保险公司对生命价格最敏感,无论是南昌幼儿园大火中一条命6000元还是上海商学院大火中的一条命1万元,保险的生命价格太低了,所以保险公司对于全社会的火灾安全问题是漠不关心的,我们周围的安全水平只能依赖消防工作者的行政管理,而不能有保险公司作为经济杠杆的监督作用,这样很容易产生种种漏洞,这是国内很多灾难事故的背景原因。这次上海高层大火,保险公司很开心,虽然有赔付,但太少了,相对于损失不值一提,而保险公司得到的回报却很高,这是生命价格低廉,发展水平低下导致的结果。


为啥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本能,却要相信所谓的专家去写逃生常识呢?国内很多人还停留在抱一盆水进火场灭火的阶段(克拉玛依大火中的王艳老师),对救人道德深信不疑,以为自己能救人,却耽误卿卿性命。错误观念带来的是血淋淋的教训,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消防常识,以适应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一方面强调责任人的赔偿义务,另一方面,对个人素质和要求更大了,自己的过失是得不到赔偿的。我们不但要积极投保(防止因自己的过错而得不到赔偿),还要积极学习逃生常识(避免自己被别人的愚蠢错误所耽误),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依靠集体,只能是接受低廉的赔偿;以人为本,有可能得到高赔偿,也可能什么也没有。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是不会为非自身过失的灾难出钱的(上海高层大火中,上海市政府是以保险公司的形象出现,而不是责任人,这里文章很多),受害方只能从责任方通过法律手段获得赔偿。国内法规的发展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所以我们需要更新自己的消防认识,加强自己的责任。


老实说,我对逃生既没有“吃过猪肉”(直接的逃生经验),也没有“见过猪跑”(间接的逃生经验),只有一点课堂理论,属于“分析过猪肉”,懂得“猪鼻”和“猪腿”之逃生功用的理论工作者。网上的逃生经验,一看就知道作者不懂火灾动力学、建筑逃生设计、灭火理论和火场人类行为学,这种常识没大错,也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没有深入理论的支撑,和老中医的理论差不多。如果我写逃生常识,应当是认识这四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你应当在火场如何如何。汶川地震以来,为了支持我的“逃生有理”的主张,我收集了几百个案例,研究了几万人的损失经过,发现灾难之中,几乎人人都是范美忠,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机会像范那样说话罢了。在我的随笔写作中,我也只敢分析过去逃生之经验,不敢提供未来逃生之建议。生命重于泰山,理论高于实践,预防需要知识,责任依赖真相。



有道是,逃生常识依本能,火灾风险看燃料,逃生成功赖环境,分析猪肉得常识。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205

TOP

谁是当今真英雄?

谁是当今真英雄?



我想王铮老师可能没有看懂我的意思,以为我是反对谭千秋,不是。我是反对任何对牺牲英雄的炒作,因为英雄也有眼泪,炒作英雄会让人看不到他们的眼泪,炒作牺牲会让我们的下一代不懂逃生。谁没有未成年儿女,有谁愿意自己的儿女去当牺牲的英雄?救人和逃生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伦理学问题,谈救人很容易,所以我国未成年非正常死亡率高高在上;谈逃生不容易,我们的消防队员自己都不能在火场生存,更没有充分的制度保障他们去校园宣讲逃生常识,因此我们的下一代缺乏逃生常识。如果不懂逃生的人却想当英雄,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翻开国内的新闻报道,天天都有非正常死亡的案例,这是不当宣传的代价,虽然有人可能不承认这一点。

美国也有英雄,工作岗位的英雄很多,最有名的Red Adair,油田灭火英雄,李昌钰,火场调查英雄。前者工作危险,却老死家中,后者依然工作,荣誉不断,他们都是英雄。为什么我国一定要从死者中寻找英雄呢?一种解释是,他们的抚恤金不够,英雄称号有助于缓解经济困境,对此,没有人愿意反对。但是,如果大张宣传就产生问题了。第一,他们的牺牲原因可疑;比如新疆德汇大火,央视大楼火灾,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死者自身有问题,进而看出制度的问题。第二,相关的制度改进不敢进行。美国发生消防队员死亡的事故,都是请专家调研,全面评审相关的制度,以期加以改进;标准建设,从来都是事故推动的。我看不出我们的英雄牺牲对于国内的制度建设有明显的改进作用。第三,重视人的因素,有忽视环境,转移目标的倾向。大家都重视谭老师的英雄业绩,有谁关注导致他死亡的原因?地震虽然不可抗,但是造成死亡的建筑环境是可以控制的。当我们看到英雄事迹的时候,是否想到环境的作用?第四,对死者给英雄称号,让人忘掉了造成灾难的原因,懒于改进制度。中国的经济正在赶超日美,但是制度建设远远落后,我们的消防制度是建立在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消防制度之上的,现在日本的职业消防制度则远远超过中国了。每一次灾难,都是人祸和英雄不断,让人感到制度不重要,只要控制人祸,培养英雄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人祸论,是制度改革的死敌。牺牲的英雄,让人看不到制度的问题。

中华民族需要英雄,我们有默默工作的大量英雄,各行各业的创新豪杰,为什么要选择牺牲的英雄,让人无法模仿的英雄,让人不愿跟从的英雄加以宣传呢?我对谭老师的业绩不愿多看,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下一代从中学习正确的常识,认真看待每一次牺牲。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想到救人,这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基本认识,为何国人不敢认同呢?我们快要进入发达社会了,当然需要学习发达社会的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就是尊重人的根本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倡英雄的行动。移风易俗需要英雄,但不是那些不能模仿的英雄,是兢兢业业,专注本行,并发挥出色,荣誉不断的英雄。谭老师的英雄称号,太容易了,也太难模仿了,还是少宣传一点吧。

求求你们了,放过我们的孩子!他们还不懂得逃生,更不懂得英雄,我们不要把自己都无法跟随的英雄强加到下一代的身上,让牺牲的英雄远离校园,让行业的模范得到孩子们的追随,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才是我否定宣传牺牲了的英雄的主旨和目的。

有道是,江山代有英雄,行业各有楷模,牺牲难以效法,逃生道德两难。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7903

TOP

范跑跑逃命 是他的本能~ 所以没有对他判刑~

但是他违背了职业道德~ 所以取消了他的教师资格证~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这种处罚都是合情合理的。

TOP

难道只有西方的东西就代表现代化吗,别老是唯西方马首是瞻,西方很多东西都是糟粕很落后,别老是瞧不起自己的东方中华文明!

TOP

这是个伪命题,反过来也成立

难道只有东方的东西就代表现代化吗,别老是唯东方马首是瞻,东方很多东西都是糟粕很落后,别老是瞧不起别人的西方文明!

TOP

范跑跑这人太有意思了,几十年后也许能成为思想家
中国就是一部悬疑连续剧:上集《多难》,下集《兴邦》;都60多年了,上集还没结束。

TOP

回复 65# qiongao 的帖子

关键是你怎么看待的问题,如何识别,不要全接受也不要全盘否定,总之西方化不代表现代化!

TOP

谁能代表呢?

引用:
原帖由 tianzu 于 2010-11-28 20:07 发表 关键是你怎么看待的问题,如何识别,不要全接受也不要全盘否定,总之西方化不代表现代化!


东方化代表现代化?

TOP

回复 68# qiongao 的帖子

这就要看你怎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不要以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西方也有好多垃圾东西,我不喜欢乱发意见,东西方文化各有其精华,我们要学会取舍,这就要看个人修为和人品了!

TOP

en ,hehe

TOP

回复 69# tianzu 的帖子

还是别忙去掉别人的糟粕,您还是赶紧把自己的糟粕去掉吧。
谁说过“**一切都是好的”?世界上有这种东西吗?

TOP

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

访吴敬琏谈顾准,吴认为,顾准的意义在于:“他明确的讲到,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凡承诺这点的,号召人民投身建立理想大同的,都是打着貌似美好的幌子,实行真专制,真独裁,真压迫,真愚弄”。吴敬琏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中国需要顾准这样真正的思想家”。

TOP

不知所云,路过路过

TOP

范美忠:中国有八千万人没有资格跟我谈道德,他们在宣誓的时候都在撒谎。你们跟我说: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我说:不,教师不是神圣的,但宣誓一定是神圣的。你认为宣誓都不神圣,你就没资格跟我谈道德。你什么都可以当儿戏,那还有什么对你来讲是神圣的?这样,中国有八千万人没有资格跟我谈道德。

TOP

教师范美忠

几年前闲时写过一篇文章《我看范美忠》,大家都说写得好玩,这次再碰到类似的一个作业时,就一点都不好玩了。喜新厌旧是我和他的接头暗号,跟范美忠一样,我也无法接受重复自己,昨天那张旧船票已经登不上今天他那艘破船。于是乎我决定当一回画家,用素描的方式,“画”一个范美忠。

  画他不能不突出他的嘴,他有一张大嘴,热气腾腾肉欲十足的大嘴。四川有句俗话,“嘴大吃四方”,在他这里要改为“嘴大说四方”。在朋友中说,从文学到历史,再从教育到电影,最后从认识论到哲学,现在已经到了神学;在学校说,从自贡到杭州广州再到成都;在媒体上说,从国内说到国外,从网络说到平面,再从平面说到电视。最后,2008年地震时,他把自己说成了“世界名人”。如果要给这副画命名,我想可以叫作“我说故我在”。每次复习电影《九品芝麻官》看到周星驰对着大海练口技将鱼虾说得炸起来时,我不由得想起了远方的范美忠。

  我这里并不是影射2008年地动山摇那件事,更不是暗示骂他的人是臭鱼烂虾,而是说范美忠在教室里时常掀得河翻水浪。用叶芝、昆德拉、海德格尔、李泽厚作为下河前的准备活动,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基斯洛夫斯基也不过是一点小风小浪,真正的风浪是人现在突然玩儿诸子百家,一个豪华转身、一个古典巨浪。于是,许多没见过风浪的学生被他打晕了。曾是他学生的2002年四川省理科状元谢茜同学曾这样回忆:“他大谈鲁迅穆旦陀斯妥耶夫斯基,告诉我们卡夫卡艾略特人间词话。他曾经倾情地为我们朗诵穆旦的《春》,还曾请来他的一位朋友为我们讲那些陌生的音乐,讲谭盾、叶小钢……他比其他任何一位老师都看得远、为我们考虑得远,因为他没有任何功利的追求。在相对轻松的高一,他让我和很多同学疯狂地迷恋上了文学,我和朋友从学校图书馆“挖”出了《人间词话》和几本诗集,读着、谈论着。”一个高中理科生不迷恋刷题而是迷恋王国维,明显已经七荤八素找不到北了。

  我想,他一定对于自己能把学生侃晕了感到过得意,因为在我刚刚认识他时,明显感觉到他很享受话语快感,我算是一个轻度话痨,而与他相比我几乎可算作沉默寡言了。有时我突发奇想,如果在战争年代要逼迫他招供用什么办法好呢?也许把他关在单人牢房就可达到目的。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很可怜他,人都孤独到什么程度了才会逮着一个人就释放自己的内心!别人玩孤独冒充后现代其实过得滋润,而他则是痛恨孤独却不得不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这诗貌似里尔克剽窃范美忠,而实际上是里尔克挠到了范美忠的痒痒肉。

  这样一个通过说话体验存在的人,忽然有一天郑重告诉我,其实课堂上老师应该少说话,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冷笑话。发生这一幕大约是在2005 年,那时,他突然对课堂感兴趣了,言必称后现代课堂观,居然能够反省自己原来的课堂观落后,还见谁就给谁推荐多尔、佐藤学等。他属于那样一种人,不感兴趣时,他连眼角的余光都舍不得给你,一旦感兴趣他就成了最狂热的警察,从外到里每一个细节都想了解到。假如他突然对伯格曼电影感兴趣了,他会买所有伯格曼电影的碟,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昼夜不停的看,直到全部看完,中途绝不停下来干其他事。上厕所除外。

  所以,我饶有兴趣地看他究竟想干什么,看他如何克制自己在课堂上言说的冲动,看他如何在自己制定的纪律与他强大的天性之间挣扎。他曾经说过一句容易有争议的话,他说他是中国最好的文科教师之一。放在2005年以前,这话过了,那时说他是中国学问功底最深的中学文科教师没问题,甚至不加之一,但不是最好的教师,加上之一都还不够谦虚,因为那时他还是一个课堂霸权主义者,真正称得上最好文科教师之一,应该是他放低身段完全接受了对话式课堂之后。我们中很多人对于范美忠的新课堂观不太感兴趣,但是对于范美忠实践新课堂观很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范美忠真的在课堂上能够刹得住车吗?如果他能够管得住嘴,也许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敌人酷刑面前打死也不招。

  跟我一样有阴暗心理的人失望了。在上《孔乙己》《面朝大海出暖花开》时他从上帝变成了上帝的仆人,许多人在听完《面朝大海出暖花开》后感慨地说“从来没见过范美忠如此的低调!”这话暗示大家喜欢在课堂上夹着尾巴的范美忠。事实上,即使他夹紧尾巴仍然不免偶露峥嵘,在那惊鸿一瞥之际,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他强大的侵略性。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范美忠?因为他有侵略性;为什么许多人反感范美忠?因为他有侵略性。在他强大的侵略性面前,生命力强大的人欢欣鼓舞,就象他就读于电子科大的一个学生感受的那样“他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而生命力弱的人则无比愤怒,因为通往新世界的门内射出的一缕缕强光让习惯了黑暗的人感觉刺眼。很多时候我们痛恨思想者,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认可他的思想,而是因为不能接受在我们苍白干瘪的内心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瑰丽无比的世界,这样的落差会让人产生羡慕嫉妒恨,我们不接受的是落差。

  他的侵略性源于思想裸奔的举动,比基尼让伊斯兰长袍感觉到侵略性,裸奔则让比基尼感受到侵略性,所以裸奔者范美忠让一切比基尼思想者自卑羡慕,进而产生一起裸奔的愿望。当然,仅仅是愿望。思想裸奔需要强大的内心作支撑,不是每一个人都欣赏裸奔,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践裸奔,象“我曾经为自己没有出生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这样的话,很少有人会郑重其事地说出来,因为我们都是YY哥或者YY姐。

  作为YY哥之一,我十分清楚我们这类人的特点:永远在准备旅行,永远都不出发。而范美忠是这样一类人,可能上半节课还在分析《红楼梦》,下半节他突然烦了,于是扔下粉笔就从此浪迹天涯。这点跟《月亮和六便士》里那个人到中年突然抛弃一切的思特里克兰德很相似,为了梦想可以放弃一切,为了他认可的真理可以与天下人作对,然后傻逼呵呵地站在被唾弃之地坚守自己的真实存在,做他的“思想烈士”。

  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当初离开杭州外国语学校起因于他的大嘴,有人告他反动,于是学校提出了劝诫,要么管住嘴,要么离开,结果他选择了离开。我认为收敛一下可以收获稳定的生活,为什么不呢?他以经济学家的头脑分析了离职的性价比,他认为通过说假话获得一个高薪教职带来的幸福感补偿不了扭曲自己后造成的心灵创伤,不划算,所以离职。当时听到这番高论后我很渴望跟他这样的人成为同事,因为有他在我绝对不会成为第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人。

  有时我想,也许在我们同情范美忠的时候,其实他正双倍的同情我们。我们都是假猎手,永恒地瞄着目标却永远不肯扣动扳机,而他想开枪就开了,管它准不准。开枪常失准头的猎手还是猎手,永远不开枪的猎手还是猎手吗?不如说是猎物。或许这正是他同情我们的原因。(2011年《教育家》杂志第二期) 

TOP

说的很对,但就是有点缺心眼

TOP

回复 18# 命运之轮 的帖子

这种思想哪里先进了?抱歉我真的看不出来。。也许我不能说他做错了,但是我敢说,他做的也并不是对的。。难道你真的看到范老师没有皱眉头?他经历生死之灾难间的真实感受,和面对整个社会,媒体,政府用悲情来掩盖一些人祸的事实,编造一些英雄事迹,而说出真话,阐述了人间常识而已,今天范老师活着就是对的,他还会在他生命的历程中,加倍地为活着的人们传递常识,不然我们就只会听着“秋雨含泪”的劝告声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