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天大谎言:花园口决堤淹死89万百姓(图)

天大谎言:花园口决堤淹死89万百姓(图)


放黄河之水不是要淹死日军,而是利用黄河泥水阻止日军的重机械武器与车辆前进!


 


1938年6月9日,花园口黄河决堤,但洪水流速非常缓慢,黄泛区人民流离失所有之,但几乎没有一人丧命,为什么?因为几天以后洪水才淹没了小腿。当时还不是汛期,放水的时候决口的附近乡镇已经得到警讯,早已撤离,当然可能还有没有撤离的民众,但这和该地居民总数比较已经是极少数了。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一直有「春雨贵如油」的民谣,当时花园口决堤是在6月份,能够有多少蓄水量?黄河中下游一般在麦收以后进入雨季蓄水,到7月底、8月初进入主汛期,不时泛滥,花园口决堤是在6月上旬,还算是麦收时节的枯水期。诸位如果不信,尽可以这个时节去黄河郑州段考察一下,看看决堤以后是否就会造成89万人的殉难?


5月31日深夜,蒋介石委员长命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在中牟县赵口决堤。6月2日,国民政府黄委会河南修防处主任陈慰儒带着程潜下拨的第一批救济款10000元交给郑州专员罗震,由其和郑县县长全百慈向百姓发放迁移费,而中牟县县长则落实居民沿着贾鲁河向西的具体迁徙工作。(承德文史》第3辑)然而,赵口的两次决堤都告失败,原因是此时春末,黄河水量实在太小,自然出槽困难,对堤坝形不成应有的压力。(二檔,787.3489卷宗)但日军已经攻陷开封、进逼中牟,于是该地守将新8师师长蒋在珍决定在赵口向西26公里处的郑县花园口决堤,此时已经是6月7日。


日军战史将「花园口决堤」称作「京水镇决口」,一直以为是6月12日发生的。(《华北治安战》上册,p.74)其实决堤是在1938年6月9日,但3天以后,也就是12日,中牟县的日军14师团才发现黄河决口了,可见黄水的流量是何等的小,流速是何等的低。(《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册,p.81)




在黄泛区的国军部队


事实上共死亡38万人(当然,这也是个惊人数字),是国民政府在黄泛区的统计数字,时间为1938-1947年,其中包括9年之间因水灾、旱灾、蝗灾和风灾直接、间接死亡和失踪人数。也有「89万人」一说,这其中不仅包括了黄泛区中日拉锯战中受害而死的中国平民,还有个统计项目的问题,可能是政府将1939年水灾和1942年蝗灾也算作是黄水罹难人口,但1943年旱灾他们认为和洪水无关,因此没有计入「38万人」之中。而89万人是连这次旱灾死亡人口也算进去了。不管数字如何,都是这9年来的所有各种天灾人祸的受难人数。在1938年6月花园口决堤前夕,国民政府在大堤沿线乡镇做了动员令,并由河南省政府统一转移到大后方安置,但是为何后来的9年之内还有38万人于黄泛区罹难呢?这是因为:


1、当时麦收时节,黄河沿岸很多农民不愿意离开,忽视了决堤的可怕;


2、中国人安土重迁,一旦觉得大水稳定,纷纷回乡,却因乏食再度逃难;


3、翌年即有大水灾,接着1942年蝗灾、1943年旱灾,这才是致命的灾祸;


4、黄泛区为国共日伪的拉锯战场,日寇到1941年才开始关注沦陷区水利保护;


5、同样原因,国民政府虽然不断赈灾,但战争状态没有修复河堤的可能;


6、中国当时将花园口决堤栽赃于日本,在宣传方面颇有些对灾情耸人听闻。


其实在花园口决堤前后,国民政府为灾区百姓做了大量细致的救灾工作:


 



 


郑州附近,国民政府黄灾救济队


 


1、在决堤之前的6月2日,郑州专员就督促直接受害区中牟县和郑县的县长发放每人5元的「逃荒费」,老百姓于是沿着贾鲁河两岸向西迁徙,一共走了3天才走完。(《河南文史资料》第4辑)


2、根据《新华日报》1938年6月10日报导,国府于刚决堤时候就发放50000元用于直接受害区的「急赈」。


3、一周以后,政府又发放200万元用于黄泛区持续性赈灾,但此时的调查报告并无受灾人员死亡的记录。(二檔卷宗)


4、花园口决堤,国民政府是栽赃于侵华日军的,但是宋庆龄在当时就坚决否定了这种说法,她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勇敢地为日军辩诬:「1938年初夏,日本军队从汉口向徐州推进。中国军队决开了黄河南堤岸」。同时该报导也实事求是地承认,国府「事先疏散了当地居民」。(《保卫中国同盟通讯》,1940.10.1)


由于时间关系,其它年复一年的赈灾、修堤材料就不一一列举了。1938年8月5日,黄水赈灾工作人员向郑州专员罗震提交了调查报告《郑县、中牟、尉氏等县关于黄河急赈的工作报告》,是目前关于花园口决堤最原始直接的早期档案,其中提及直接受灾难民38万人,但没有统计到有任何人死亡。(河南档案馆,卷宗M08-08-0194)1938年6月11日,也就是花园口刚一决堤,蒋介石就做出指示:「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堤」,自此中央社奠定了宣传基调,将决堤栽赃日军,并且加强其悲剧性。(《郑州文史数据》第二辑)虽然中央社按照蒋介石的11日指示统一了宣传基调,可是民间日报,比如《申报》似乎并不买账,隐约透露了国军是决堤主谋的信息,但其8日的香港版第二版也透露出别样信息:「鲁豫境内黄河两岸之乡村农民,因战争之故,皆早已离去」,而我们已经知道,郑州专员罗震已经在5日就已经将百姓撤离完毕,两下印证,可见国府没有说谎。


根据事后调查,「6月9日,花园口决堤放水,口门以下4个村庄--邵桥、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崔庄、全部冲毁、荡然无存,一直到黄灾结束,这4个村庄再没有恢复。所幸的是,决堤放水时,这4个村的居民因事先知道决堤及时迁避而无一人伤亡」。(《三联生活周刊》,2005.6.5,p.53)而时任20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为花园口决堤的实地主持者和现场亲历人的魏汝林回忆道:「黄河决口成功......灾区人民扶老携幼,均平安逃至平汉路豫西地带,政府分发大量救济金,非但无任何人员伤亡,即猪狗牛鸡,都随人走避,并无损失」。(《战史会刊》,1982.14)


我们现在终于可以知道,1938年6月的花园口的确几乎没有淹死百姓,反而因为黄泛区的泥泞而延缓迟滞了华北日军机械化兵团南下会师的时间表,在战略上可谓是运用得当。当然,这个决口后来为黄泛区人民造成了多年的麻烦,为此肯定造成很多百姓殉难,所谓「壮士断腕」,虽然已经算是沦陷区的灾难,但国民政府无疑也是要负有连带责任的。


最早令我知道真相的是左翼记者曹聚仁,当时他就在事发现场,「各村男女老幼,都是涉水而过,自由来往,并无淹毙情事」就是他对这次洪水的直接描述,这令我非常震惊,于是开始关注这次事件,才发现所谓的「89万人是罹难」整个黄泛区在决口之后9年的所有战争死亡人数,并非一时一地的统计结果。而且国府的事前疏散、事后救援工作尤其令人感动:须知当时装备精锐的日军就在这些赈灾人员的几十公里以外虎视眈眈。我一直认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是个负责任、讲道义、知廉耻、爱百姓的优秀政府,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政府。所幸越来越多的史料已经证明并将不断证明我的这个观点。
 


 

剿灭共匪,恢复中华!建立民国,还我人权!

TOP

这个不知道 来看看
当你想了解这个国家时候,你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艾未未

TOP

老兄,我又来找你辩论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只谈技术性问题,不讨论政治

首先是黄泛区的大小,您举得无伤亡例子无非是郑州附近的几个村庄,在挖堤的时候这几个村庄都有人被充作民夫参与破堤,所以得到的消息也早些,受损自然很小。但黄河之水出堤之后就无法预测,虽然黄河通过颍河,涡河夺淮入海,但是在黄河和淮河之间形成一个南北四百公里,东西宽十到八十公里的黄泛区。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受灾人口3000万以上。(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合编,韩启桐、南钟万合著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另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中国善后救济计划》中,国民政府上报受灾25县)仅从当年的通讯条件和战争形势来看,处于黄泛区的很多县市并不会得到完善的疏散。至于您提出申报香港版的报道“鲁豫境内黄河两岸之乡村农民,因战争之故,皆早已离去”,并无意义,黄河决口之后黄水向南进入颍河涡河流域,黄河故道水量骤减,处于下游的山东和河南东部并没受到黄水冲刷。


 



 


 



 


其次是水量大小,虽然北方有春雨贵如油一说,但是黄河自6月中旬起就进入了“伏汛”期。每年的黄河汛期都是从6月开始。校长利用黄河阻挡日军也不会选择黄河的枯水期,那样根本没有办法达到迟滞日军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风吹雨打 于 2010-5-1 09:22 编辑 ]

TOP

回复 5# 风吹雨打 的帖子

得了吧,党史都说虽然迟滞的日军的行动有1个月左右,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日军的进军计划。如此说过的,到了您那里就成了“那样根本没有办法达到迟滞日军的效果”。

对了,俄罗斯公开了“卡廷惨案”的档案了,俄共说是“伪造”的,您是一直对此抱冤屈的,对此有何看法?还想听听您的高论。
听说,经过扫描的历史文献,在网络上公诸于众,您不是说不懂“波兰”文?想必“俄文”也不懂,不过您在德国呆了那么久,想必能有个懂俄语的朋友吧?听说在德国的“俄式”遗民也不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企盼您整理来的“波文”文件也好,“俄文”文件也好,恭候您的佳音。

TOP

我顶风吹雨打!
民主,会有的!
住房,会有的!

TOP

回复 7# ruralcpz 的帖子

哈哈,成人板块看多了?

TOP

找了个中共新闻网的评价(您好好批一批这个语焉不详的结论)

引用:
原帖由 风吹雨打 于 2010-5-1 09:03 发表 首先是黄泛区的大小,您举得无伤亡例子无非是郑州附近的几个村庄,在挖堤的时候这几个村庄都有人被充作民夫参与破堤,所以得到的消息也早些,受损自然很小。但黄河之水出堤之后就无法预测,虽然黄河通过颍河,涡河夺 ...


6月9日决堤之后,突入豫东地区的日军,有的来不及逃脱而被洪水淹没,有的为伤病所累而被丢弃,还有一部分被中国军队歼灭。其他的只好停止追击,集结于黄泛区以东。(既然没作用怎么停了呢?好好批一批这个谬论)然而在同时,89万中国同胞百姓也被滔滔洪水吞没了。

TOP

回复 5# 风吹雨打 的帖子

当你想了解这个国家时候,你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艾未未

TOP

淹死的都是屁民,要不就是匪民,保不齐还是化妆成屁民、匪民的日本鬼子和共匪伪军。
总裁万岁!

同时,热切希望168老虱整一篇长沙大火没烧毁一栋民宅、没烧死一个屁民的有良心的历史真相版出来。168老虱,加油!挖掘出这把大火是化妆成威武国军的投靠了日本鬼子的土共烧来嫁祸伟岸总裁的就更好了。

TOP

回复 9# chengshilaji 的帖子

我是针对楼主的决口时黄河处于枯水期的说法提出了黄河6月中旬进入伏汛期。我最后那句是反语,麻烦您再去读读……也许真的是我表达的不好。 “校长利用黄河阻挡日军也不会选择黄河的枯水期,那样根本没有办法达到迟滞日军的效果。”这句话貌似没有什么语病吧?


 


至于卡廷惨案,我并没有抱冤,我只是提出苏军的行为是可以解释的,是有历史原因的。

TOP

回复 12# 风吹雨打 的帖子

呵呵,俺真是没有仔细看。倒是走眼了。

“卡廷惨案”已为历史铁案。
您说的历史原因,能有如此的铁证如山?除了那个四则运算的理由。
俺的意思是俄罗斯的领导人睿智深远,采取的历史和解态度,而不是仇怨不已。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我想如果168老虱去河南那些受过黄泛区之苦的地方去演讲。绝对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热情招待。

TOP

回复 13# chengshilaji 的帖子

看来的确是我表达能力不够,我会去进修中文的……

我没有否定卡廷惨案是苏军蓄意实施的,只是针对苏军的动机提出一些解释。

TOP

在各位纷纷拿出证据辩论的过程中,真实的历史逐渐明晰地浮出水面

TOP

回复 16# 风吹雨打 的帖子

历史上的相互残杀,还需要理由吗?

TOP

相互残杀必须找理由。
相互和解也必须找理由。

“俄罗斯的领导人睿智深远,采取的历史和解态度,而不是仇怨不已。”这个“主观”判断得观点还成立吗?

可以预见,如果俄国和波兰再次火拼,什么卡廷惨案、波军屠杀苏俄战俘这些由头一样会被睿智深远,采取的历史和解态度的俄、波领导者拿出来当“板砖”的。

TOP

回复 18# chengshilaji 的帖子

如果不需要理由的话,就完全不必去追究卡廷惨案,不必去追究纳粹集中营,不必去追究南京大屠杀了。

TOP

呵呵,和这个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

俺是说,屠夫们只要想着做,是不会管你什么历史恩怨和追究不追究。
因为此类人冷血、嗜杀,想通过恐怖来控制人群,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目的。也许有时候也需要点说辞,以便挑动仇恨或者冠冕堂皇点。但是这无关紧要----并不是说没有了借口,就会停止屠杀。

铭记历史,就是减少、制止这类的悲剧不断的上演,就必须采取反省的态度,我们将竭尽所能让此类魔鬼站在道义和历史的审判台上,避免此类人类(如果还算做人的话)重新掌控历史的舞台,随意处置无辜人们的生命(我们也是一介草民,也是芸芸众生之中微不足道的“尘介”而已。我们这样呼吁,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能轻松、惬意的生活着)。

如若恣意侵犯,就必须接受人类的审判。无论何时何地。

TOP

现在再去看郑州的黄河同时节水流,好像不能说明问题,现在黄河被分了太多的水用于水利设施,工农业,黄河全须全尾流海里就不错了,跟抗日时候没法比的。

TOP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每朝每代的统治者都会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加以粉饰。我只相信,不管谁当政,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总归要为人民做些事,包括国民党,也包括共产党。

TOP

楼主是1972?

TOP

文章提交者:红乌鸦


 


争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里有花园口附近的会员吗??
问一问老年人不就知道了吗。
这事情又不是千年历史,可以随意杜撰,现在花园口事件经历过而且一代还健在的人有的是,我的师傅和师兄都是那一带的人,他们告诉我炸堤坝时,的确是村村乡乡都通知到了,就他们那一片来说,确实没有淹死几个人,反倒是决堤后带来的变化是那些老人们没有想到的,因为以前那一代土质不好,决堤后带出来的河沙等淤积物,大大改善了土质。

TOP

 39 12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