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曾有人将鲁迅称之为“民族魂”。但是,剥离意识形态给这个性格阴暗、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变态的小老头身上的镀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汉奸。
鲁
迅死于1936年10月19日。鲁迅死后不到一年时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开始全面开战。中日全面开战之前,不管是政府、民间还是中共这样的武
装暴动在野党,都已经开始以备战、宣传、鼓噪的方式进行抗日动员了,而在鲁迅的文章里,却看不到抗日的只言片语。岂止看不到只言片语,就在中日全面战争的
一年前,鲁迅还跟日本特务内山完造勾肩搭背,还在日本间谍的内山书屋品茗,临死之前,还请内山完造给其找日本大夫,可见其与日本人关系的深厚。可以说,到
死鲁迅都跟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日本搅合在一起,这样的人不是汉奸,孔庆东都该说他的七十三代爷爷孔丘是鸡奸犯了。
不错,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却是做汉奸的骨头最硬,将做汉奸的勾当和事业进行到底,这样的硬骨头,也是中华文明以来的第一汉奸硬骨头和贼骨头!
照理说,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这样的文章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候,是应该奋勇而且奋不顾身地扎向敌人、投向敌人的,可是,鲁迅不但没有向敌人进行过任何进攻,倒是对后来的抗日义士进行了赶尽杀绝。
杨荫榆,原北京女师大校长,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和知识分子,被鲁迅诬为性变态和戕害刘和珍的元凶。
抗
日战争时杨荫榆隐居苏州而无法西迁。一天路过一座离家不远的小桥,看见两个日本鬼子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企图强暴两个正在桥下洗涤衣物菜蔬的年轻妇
女。妇女无力,百姓无奈,杨荫榆立即赶上前去义正词严,痛加呵斥。鬼子为杨荫榆的正气、勇气,和那一口纯正规范的日语所摄,不得不愠然离去。谁知杨荫榆却
并不善罢甘休,白发苍苍、孤老一身、愤然毅然、兀自追赶,一直闯进日本鬼子的司令部。指挥官尴尬狼狈,虚与委蛇,表示对属下要严加整肃,对肇事者定严惩不
贷。几天之后,在桥下作恶的那两个鬼子登门造访,说一为道歉,二为交友,他们的长官备好酒宴恭请先生赏光。依然一身正气,依然一身勇气,杨荫榆跟着两个鬼
子前去了。岂料刚刚走上那座小桥,鬼子掏枪便打。也是光天化日,也是众目睽睽,杨荫榆身中数弹踉跄落水。百姓纷纷下河相救,也被鬼子居高临下一一击毙。打
捞尸体时,河水殷殷地红。捞出尸体则无法入敛:杨荫榆家买不起棺木。她的丧事,是街坊临里凑钱操办的。
陈其昌,托派文人,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和抗日分子,被鲁迅污蔑为拿日本经费的办报纸。鲁迅著名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就源自于这段公案。
1936
年,鲁迅与周扬等人就“国防文学”口号发生争执,陈其昌觉得鲁迅的立场与他们托派很接近,就给他一向敬重的鲁迅先生写了一封私信,批判斯大林的统一战线政
策,同时寄去他们办的一些刊物,希望得到鲁迅的批评指教,将鲁迅拉到自己一方来。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连同陈其昌的私信,都在《现实文学》第一
期上公开发表,陈其昌一下子被惊呆了。他和他的朋友们,既被国民党追杀,又受到共产国际打压,处境极为悲惨。没有经济来源,全靠大家节衣缩食,在狭小的过
街楼中办报刊。他们的主张比较激进,然而却都是极为坚定的抗日分子。抗战爆发之后,陈其昌本人从事抗日活动,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监狱中受尽拷打,始终不吐
一字,最后被塞入麻袋用刺刀戮死,从吴淞口扔进大海。
这样一个鲁迅竟然被扯进旗幡成为“民族魂”,只是他是大和民族的“民族魂”而非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这真是这个民族最大的羞耻和无厘头!
设想,若不是这个叫做鲁迅的汉奸早早死掉,一门双兄弟,两个是汉奸的桂冠,就非周家莫属了。
小远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13:34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