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詳解 ]
●齊柏林飛艇首次飛行(1900年) —————
1900年7月20日,由德國的弗迪南德·馮·齊柏林伯爵設計並製造的一架飛艇今天在
腓特列港附近進行首次飛行。這架飛艇是在康斯坦斯湖上漂浮的1個飛機棚裏製造的,飛
艇上有1個用金屬絲纏著的鋁殼,鋁殼外面裹著裝有16個氫氣囊的棉布。兩台16馬力的發
動機使飛艇速度達到每小時14英里。美國內戰期間,在聯盟軍隊服役時,馮·齊柏林曾第
一次乘氣球升入空中,1891年以來他一直從事飛艇的研製工作。
●人類登上月球(1969年) —————
1969年7月16日早晨9點32分,阿波羅11號飛船連同它的三十六層樓房高的土星5號火
箭在甘迺迪角的39A綜合發射台發射了。在飛船上的是民航機長尼爾·阿姆斯壯和兩個
空軍軍官小愛德溫·“嗡嗡叫”奧爾德林上校和邁克爾·科林斯中校。土星號的第三級把
他們送進了一條一百一十八英里高的軌道。把一切工作系統檢查了兩個半小時之後,他們
再度發動了第三級火箭,這使他們獲得了每小時二萬四千二百四十五英里的速度,脫離地
球大氣層向二十五萬英里外的月球前進。
在離地球五萬英里處,科林斯操縱名為“哥倫比亞”的指揮艙,使它與稱為“鷹”或
簡稱L·M·的脆弱的登月艙正面相對。“哥倫比亞”和“鷹”互相一鉤住,土星號的第三
級就被拋棄了。航行的第二天,星期四,他們開動了“哥倫比亞”的發動機,使他們進入
到星期六就可以在月球背面六十九英里之內的一條軌道上。在甘迺迪角時間星期五下午,
阿姆斯壯和奧爾德林爬過兩個運載工具之間的管道,進入了登月艙“鷹”號,那天黃昏
,宇航員們就進入了月球的重力常這時他們離月球已不到四萬四千英里,速度越來越快了
。
星期六下午,他們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時三千七百三十六英里,進入了繞行月球的軌道
。航控台(它們與設在休士頓的國家宇航局載入太空船中心聯繫的無線電報機)於7月20
日星期日上午7點零2分鐘叫醒他們,因為這一天是預定在月球上著陸的一天。在“鷹”艙
裏,阿姆斯壯和奧爾德林把登月艙著陸用的四條難看的腿伸展出去。航控台告訴他們說
:“你們完全可以駛離船塢了。”於是,登月艙就和“哥倫比亞”分開,這時阿姆斯壯
說,“‘鷹’已經長了翅膀了!”下午3點零8分,他發動了太空船的引擎,於是他們朝
著月球上的靜海飛去。
他們在離月球表面九點八英里處進入了一條低軌道,在一片可怕的滿是高山和火山坑
的月球荒野上飛行。這時,休斯頓的一部電腦開始在他們的儀錶盤上閃光,向他們發出
警報。現在已如此接近目的地,他們當然不能回頭,於是他們就根據在休斯頓的一個青年
指揮官員的指示向前飛去,阿姆斯壯掌握著操縱器,“嗡嗡叫”奧德林不停大聲讀出儀
器上顯示出的航行速度和高度。他們在下降的最後時刻,遇到了一些麻煩。當阿姆斯壯
發現他們將落在廣闊的不可接近的西火山坑(因處於他們的目標之西四英里處,故有此稱)
時,“鷹”艙月球之間的距離已不到五百英尺了。他向那火山坑外面飛去,但這計畫外的
延長旅程,意味著他快要用完燃料了;他必須立即作出決定,要麼轉向那邊去,要麼冒墜
毀的危險。就在這一刹那,他前面的儀錶盤上發出兩道白光,顯出接觸月球字樣。“鷹”
艙已經著陸了。
他說,“休斯頓,這裏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著陸。”這時是1969年7月20日,
星期日,東部日光節約時間下午4點17分42秒。
把儀器檢查了三個小時之後,兩個宇航員問休斯頓,他們可否省去預定的四個小時休
息時間而就在現在下機。休斯頓回答說,“我們支援你們這一行動。”他們穿上了價值三
十萬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艙內的壓力。接著,阿姆斯壯背朝外,開始從九級的梯
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級階梯上他拉了一根繩子,打開了電視照相機的鏡頭,讓五億人看
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涼的月球表現上去。
他的九號半B的靴子接觸到了月球表面,他說:“對一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
但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時是下午10點56分20秒。他拖著腳步在地上走
來走去。他說,“月球表面是纖細的粉末狀的,它象木炭粉似的一層一層地粘滿了我的鞋
底和鞋幫。我一步踩下去不到一英寸深,也許只有八分之一英寸,但我能在細沙似的地面
上看出自己的腳印來。”
阿姆斯壯把那細粉放一些在他太空衣的褲袋裏。接著,在他下艙後十九分鐘,奧爾
德林走到他身旁來說,“美呵,美呵,壯麗的淒涼景色。”阿姆斯壯把一根標樁打入土
裏,把電視攝影機架在上面。樣子象蜘蛛的“鷹”艙離鏡頭六十英尺遠,正處於電視圖像
的中央,它後面就是外太空的永恆的夜。這裏的重力是六分之一個G,僅及地球上重力
的百分之十六點六。電視觀眾們看到這兩人象羚羊似的跳來跳去,並聽到奧爾德林說,“
當我要失去平衡的時候,我發現恢復平衡是十分自然而又非常容易的事。”他樹起了一面
三英尺長五英尺寬的美國旗,它是用鐵絲縛在旗杆上的;奧爾德林向它行禮。他們還存放
了一個盛有七十六國領導人拍來的電報的容器和一塊不銹鋼的飾板,上面標著下列字樣:
“來自行星地球的人于紀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這裏踏上月球。我們是代表全人類和平地
來到這裏的。”
與此同時,全世界都在注意月球。從澳大利亞到挪威,從堪薩斯到華沙,人們將耳朵
貼向收音機,或從電視上收看重大事件。據估計,電視觀眾約有6億人,占地球上人口總
數的1/5。即使在同美國不友好的國家裏,這一登月任務的新聞也由電臺以讚賞的態度或
者至少以公正的態度進行報導。
開羅廣播電臺將阿波羅登月稱為“人類最偉大的成就”。倫敦的一位律師秘書將此舉
說成為“簡直太了不起了”。女演員吉納·勞洛布裏吉達說:“這決不是娛樂行業的表演
。”但是,“我今天在電視中看到的將會水遠是最出色的。”
按計劃,第一次月球旅行將持續不到一天的時間。登月艙將于明天下午1時55分從月
球起飛。在指令艙飛回地球之前,它將被拋棄掉。
他們一面收集五十來磅石塊供科學研究之用,一面測量他們太空衣外面的氣溫:陽光
下是華氏234度,陰處是零下279度。他們擺出一長條金屬箔來收集太陽粒子,架起測震儀
來記錄月球震動,還架起反射鏡來把結果送給地球上的望遠鏡。他們在半夜裏回到“鷹”
艙,總共在月球上停留了二十一小時又三十七分鐘之後,發動引擎離開了月球,(航控台
說:“你們可以起飛了。”奧爾德林說:“對!我們是這條航道上的一號機。”)返回軌
道之後,他們就和呆在“哥倫比亞”裏的柯林斯會合,柯林斯把兩個飛行工具重新鉤在一
起。他們就從管道裏爬過去和他呆在一起,“鷹”艙則被放走而飄入太空,最後將墜毀在
月球上。
上午1點56分,柯林斯使“哥倫比亞”朝向地球,就發動引擎,使指揮艙擺脫了月球
的引力。回程需要六十個小時。那天晚上,宇航員們通過電視送到地球上來一幅攝自十七
萬五千英里外的地球本身的照片。奧爾德林說:“坐在這裏看著地球變得越來越大而月亮
變得越來越小,這情景多美呵。”阿姆斯壯說:“不管你航行到哪里,回家總是好事。
”星期四,他們以每小時二萬四千六百零二英里的速度航行,在太平洋上空五十七英里重
新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在這一階段的最關鍵時刻,太空船的擋板被四千度的高溫烤焦
了。雲把指揮艙包圍起來,因此無線電聯繫中斷了三分鐘。
守候著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的雷達已探測到正降落的“哥倫比亞”在十三點八
英里外,在三個八十三英尺的橙色和白色的降落傘下疾降。接著,這指揮艙就濺落在海面
上,激起六英尺高的大浪,並傾翻了。但經艙內三人努力把舷邊的氣袋充了氣,就立即使
它恢復了平衡。“大黃蜂”號上起飛的直升飛機在頭頂盤旋,引導這只飛船開往目的地。
尼克森總統在艦橋上揮動雙筒望遠鏡。艦上的樂隊吹奏起了“哥倫比亞,你是海上明珠”
,在整個美國和許多外國城市裏,教堂鐘聲四起,氣笛長鳴,汽車駕駛人都按響了車上的
喇叭。
●海盜1號在火星著陸,併發回照片(1976年) —————
1976年7月20日。一艘海盜號太空船在火星著陸,併發回兩張極為壯觀清晰的照片
,上面展示了一片岩石遍地、與地球有著驚人相似之處的沙漠地帶。這艘有著3根支柱,6
英尺高的飛船在飛離地球11個月後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7:53在火星的克萊斯平原著陸。
它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火星土壤,尋找水與生命的跡象。8天后,如果一切順利,一隻機械
臂將從海盜號火星船上探出來,並鏟起土樣,這些土樣將被放入3個單獨的儀器中進行檢
驗,以驗出有無顯示生命存在的活動性。另一艘姐妹飛船預計將於不超過3個月的時間內
在火星另一處著陸。
●胡適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1918年) —————
1918年7月20日,胡適在《每週評論》第三十一號上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
主義”》一文。文章說:現在輿論界的大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
今日的社會需要究竟是什麼東西。
第一,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
機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談外來進口的“主義”,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一切主義都是某時某地的有心
人,對於那時那地的社會需要的救濟方法。我們不去實地研究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單會
高談某某主義,好比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紙上的“主義”,是很危險的。這種口頭禪很容易被無恥政客利用來做種
種害人的事。現在中國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種某種主義來欺人了。羅蘭夫人說,“自由!自
由!天下多少罪惡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聽的主義,都有這種危險。
為什麼談主義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研究問題的人那麼少呢?這都由於一個懶字。懶的
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
現在中國應該趕緊解決的問題真多得很。從人力車夫的生計問題到大總統的許可權問題
,從賣淫問題到賣官賣國問題,從解散安福部問題到加入國際聯盟問題,從女子解放問題
到男子解放問題……哪一個不是火燒眉毛的緊急問題?
我們不去研究人力車夫的生計,卻去高談社會主義!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
度如何救正,卻去高談公妻主義和自由戀愛!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問
題如何解決,卻去高談無政府主義!我們還要得意揚揚誇口道,“我們所談的是根本解決
”。老實說罷,這是自欺欺人的夢話!這是中國思想界破產的鐵證!這是中國社會改良的
死刑宣告!
●黑海兩海峽公約訂立(1936年) —————
1936年7月20日,《洛桑和約》各簽字國在瑞士蒙特勒城簽訂《關於海峽制度的公約
》。黑海海峽(即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它們之間的馬爾馬拉海)長期是東方問
題的一部分。1923年7月土耳其和英、法等協約國達成《洛桑和約》,規定了黑海兩海峽
的非軍事化狀態。
1935年10月,義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威脅到土耳其的安全。土耳其展開積極的外交
活動。1936年7月20日,蘇、英、法、土、保、羅、南、日、希、奧十國在瑞士蒙特勒簽
訂了解決黑海問題的公約,該約規定:海峽通行與航運自由;各國商船在平時和戰時可以
自由通過海峽,但戰時土耳其有權禁止與它作戰的國家的商船通過;在戰時,如土耳其中
立,交戰國軍艦不得通過海峽;如土耳其參戰,或土耳其認為遭受戰爭威脅時,允許通過
與否完全由土耳其政府決定。公約還對黑海國家與非黑海國家通過海峽的軍艦的噸位數作
了明確規定。
公約把國際委員會對海峽的監督權移交土耳其政府,取消海峽地帶不設防的限制。這
是土耳其外交鬥爭的重大勝利。
●蘇軍向前推進炸彈猛轟華沙(1944年) —————
1944年7月20日。沿著整個東部戰線,一支強大的蘇聯軍隊在新式坦克和飛機的掩護
下,正在迫使德軍撤退。蘇軍正在拉長戰線,從北面的里加延至南面的羅馬尼亞。蘇軍第
一批炸彈雨點般地落向華沙。
波蘭遊擊隊從德軍戰線的後方發動進攻。俄軍解放了盧布林後,一個全國解放委員會
在這個城市成立,這個委員會把在倫敦的波蘭政府拋在一邊,而同莫斯科密切合作。
許多波蘭人為納粹在潰逃而感到激動,但是他們也為蘇軍的到來而擔心。他們疑慮納
粹佔領軍是否就會被共產主義者所取代。
在漫長戰線的北部,俄軍的目標是,超過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最後佔領波羅的海。
俄軍還竭力加強已鬆弛下來的從“白俄羅斯”至喀爾巴阡山脈的戰線。
在莫斯科,57000名德軍從大街上走過。然而,他們不是征服者,而是戰俘。俄國宣
揚他們新的軍事勝利,來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家們觀看這一景象。
毫無疑問,東歐的戰局已發生了轉變。俄國的戰爭機器是龐大的,而且是不斷增長的
。今年上半年,工廠就製造了16000架飛機和14000輛坦克。這些新的武器正在懲治那些在
西線已被盟軍削弱的德國軍隊。
【~ 因發帖字符受限,很多原本已經準備充足的內容不能全部顯現,敬請諒解海涵~ 】
[
本帖最后由 资深色狼 于 2011-7-20 15: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