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建国大业协商了些什么?

中国建国大业协商了些什么?

中国建国大业协商了些什么?
  
  许锡良
  
  
  
  中国前几年在国庆六十周年时,花费巨额资金隆重推出《建国大业》的电影,电影中的画面血雨腥风,文治武功,强调的是中国千年不变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重新演绎了一番打江山坐江山,“江山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中国二千多年来不变的王朝更迭循环史的又一个历史片断。
  毛泽东的厉害之处不在他于他善于利用枪杆子打天下,而且还善于利用统战力量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为他打天下。他在1948年发表的《五一口号》中,这样向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发出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与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成立新的政府,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必须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为了开这样一个协商会议,中国几乎所有的社会力量都被动员起来了,替毛泽东卖命。协商会议当然是等到了,但是具体协商了什么呢?翻阅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牺牲了那么多人的性命,所换来的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所讨论的问题以及达成的协议无非是这些:
  
  1、由毛泽东宣布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这个过程是这样的: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中国共产党代表刘少奇、特邀代表宋庆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中国人民解放区代表高岗、共军代表陈毅、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新疆代表赛福鼎、特邀代表张治中及程潜、华侨代表司徒美堂等12人发表了演讲。会议听取了林伯渠代表筹备会所作的关于人民政协筹备工作的报告;谭平山所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草案》起草经过和草案的特点;董必武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起草经过和草案;周恩来所作的关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过和草案的特点。会议闭幕式上,朱德副主席致闭幕词。
  2、作出的决议是: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建国大业,从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分果果,排坐坐的会议。没有讨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这些当时迫切面临的建国问题就包括:
  1、政府机构如何设置,如何实现民主的政治制度?
  2、立法、司法与行政如何来界定他们的边界?
  3、怎样防止主席这样的职务不演变成为一个变相的皇帝?如何防止政府官僚利益集团的贪污腐化与特权扩张?
  4、如何保证政府公权不侵害到国民的利益?公民有那些权利不可剥夺?又如何保障这些公民权利?
  5、怎样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各省代表如何产生?其在法律上有什么权利、责任与义务?各省利益如何协调?
  6、怎样解决不同阶层的人的利益纷争?财产所有制究竟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如果是公有制,怎样保证民主以及怎样保障公民权利?
  7、究竟是精英治国,还是国民大众治国?如果精英治国,如何防止他们形成特殊利益集团?如果是国民大众民主,又怎样防止他们多数暴政,侵害少数人的利益?
  这样一些国家的基本问题,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全部被认真讨论,反复辩驳,各方利益与思想观点在多次反复互相博弈之后,形成妥协,终于制定了当时美国政治经济条件下能够出台的宪法——《权利法案》。而中国的建国大业竟然在这次协商会议上没有一个被论及,就那样按照战功的大小以及领导的好恶,以及团体的社会影响力排定了坐次,第一次大家皆大欢喜地分到了自己的一份果果。然而,好景不长,而且第一次政协,就像毛泽东手中除枪杆子之外的又一个打江山的一个工具,只等把江山忽悠到手之后,就丢弃在一边了,这个国家越来越是毛泽东一个人说了算,在“文革”时终于成了中国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以及“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的“万岁无疆”。
  
  如果说第一次政协会议,多少还照顾了社会各个民主党派,社会贤达他们的意见的话,那么,自1954年起就改为用代表制取代政协制。而代表的产生,从来没有过让人民选举,而是用各级领导层层指定的方式产生,产生之后,只是让他们来吃顿好饭,摆摆样子,领导讲话让他们热烈鼓掌通过任何讲话的。
  这与早在此之前近二百年的美国,五十五个会议代表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相比,无论是政治实践智慧还是政治思想水平,以及个人的精神品格,都相差了不知道有多少倍,而当时中国的精英们对美国二百年前美国的政治实践智慧竟然那样充耳不闻,一个打着共和旗号的新帝国就那样糊里糊涂就产生了。而且国名也是逻辑上矛盾的:人民共和。对“共和”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清。
  
  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一下中国二千多年的改朝换代,与毛泽东的建国大业是何其的相似。无论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几乎都可以一一对应起来。在政治上,毛泽东其实并没有为中国改变过什么。他只不过是换个名词花样,把中国二千多年来的秦始皇开始的帝制再次用现代词汇演绎了一遍而已。
  那么中国当时的精英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过那些政治的基本问题,而美国的精英就想到了,并且有了这样历史深处的忧虑呢?这不能说是思想文化传统决定的。美国的政治精英是继承了民主法治传统的欧洲,并且受到了当时欧洲的思想大家的熏陶,比如洛克的《政府论》里的“三权分立”、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里列举各种政治体制的利弊以及对公民自由权被分割的常常忧虑,卢梭的自由、平等、博爱和英国柏克的保守自由主义。美国各路精英都有充分的吸收。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价值基础,他们的人类关怀与历史责任,促使他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历史性的事件,给后代留下一点可继承与发扬并且能够福荫子孙的东西。美国的宪法就是这样在艰难博弈中出台的。
  相对中国当时的精英而言,说话算数的是掌握了枪杆子的人,这些草莽英雄们,当初拿起枪来干,本来就没有什么新的政治制度理想,小而言之,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为当兵造反能够有一口饭吃而已,大而言之,如毛泽东倒是雄才大略,但也不过是打江山,坐天下而已,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的意外,这打到的江山,坐到的天下,还是要按照中国的传统传到二世三世的。
  
  为什么说中国只有在开放中才会有希望?那是因为,中国只要在关闭起来所做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是鼠目寸光的,劳民伤财的,甚至是伤天害理的。只要看看过去的“反右”、“大跃进”、“四清”、“文革”、“上山下乡”、“教育革命”等等都难免山寨王的作派。
  
  2012年1月29日星期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