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二十万人换取二十年的稳定
——介绍《漏网的历史——近代名人出格言行录》 作者: 田丰
前不久,北美的华文新闻网就“杀廿万人换取廿年的稳定”一语典出何处,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各方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然而众说纷纭,还是莫衷一是。香港文化艺术出版社最近推出《漏网的历史——近代名人出格言行录》一书,为上述邓丅小平名言作出了最精确、最原始的考证。这本近五百页的厚书,倣照《史说新语》体裁,记载近代中国名人的重要言行——正论或怪论,真理或歪理,有闻必录——为作家、记者以及历史学家提供一部具有公信力的参考工具书。
展示社会变迁民俗潮流名人言行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姪、临川王刘义庆(西元403-444年)撰写、梁代刘孝标注释的一部笔记体名著,它记录了自汉魏至晋宋近三百年间诸名士的遗闻轶事与言谈风尚,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雅量、任诞、赏誉、品藻等卅六个类别,广泛涉及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书中所录虽多为零星片断,但由于作者文笔简练精辟,描写生动,故往往在短短几句话中就刻划出有关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面貌,特别在叙述对话时,更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栩栩如生。书中许多成语、故事至今尚为人们所引用。因此,它不仅是一部研究魏晋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历来被誉为志人小说之集大成者。
《世说新语》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诸如曹操专权、曹丕代汉、魏朝兴衰、司马氏擅权、西晋统一、平吴之役、八王之乱、永嘉丧乱、东晋建立、王敦谋逆、苏峻反叛、淝水之战、孙恩起义、桓温平蜀及北伐、桓玄篡晋等等,无不巧为记叙。这本《漏网的历史——近代名人出格言行录》仿效刘义庆的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自满清同治继位至今一百四十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丅件,诸如:同治选后、八国联军、四川保路、武昌起义、老袁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鹿钟麟逼宫、死守涿州、东征陈逆、攻汀泗桥、顾顺章灭门、两广事变、淞沪抗战、血战衡阳、五子登科、抬棺谒陵、徐蚌会战、国共和谈、云南事变、围丅攻西昌、镇反肃反、第三势力、古宁头恶战、张东荪蒙冤、梁漱溟受辱、金门炮战、文革浩劫、打倒刘邓、抓五‧一六、六丅‧四屠城等等,资料来源是海峡两岸三地的官方文献、传媒报导、名人回忆录、日记、年谱等等,以常用成语或熟语为题,分为六十一个类别。
一千五百年前问世的《世说新语》展示了魏晋年代多姿多采的社会风貌,不仅描绘了名士的超尘绝世、服药饮酒、清谈玄理、品藻人物以及奉神佞佛、求仙好道等极为生动的形象,而且在塑造人物、刻划性格特征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曹操的才雄心忍,嵇康的嫉恶如仇,王敦的刚愎残暴,谢安的镇定从容,无不维妙维肖。跃然纸上。
《漏网的历史》则展示了清末自强运动至今的社会变迁与民俗潮流,从清末民初的扶乩、歃血、劈草人、看风水到上世纪中叶的人海战术、思想改造、打丅砸抢抄抓、砸烂狗头到世纪末的市场化、科技热、琼瑶风、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小康丅生活、跟着感觉走、摸石头过河、新左派、后现代、见死不救、可以说不、坑蒙拐骗、伪造批文、官倒走私、盗版抄袭、杀熟宰客、层压推销、网络经济、性骚扰、黄帖子、汉奸翻案、全民炒股、怪力乱神,以至“阿猫阿狗都可出国留学当博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懂人事”,还着重以名人言行突显其人品与性格,诸如毛丅泽东的无法无天、蒋介石的至死不渝、李宗仁的见利忘义、白崇禧的养寇自重、韩复 □粗鄙嗜杀、康有为贪财好利、胡宗南两袖清风、石瑛脂膏不润、康泽黄维坚贞不屈、邱清泉杀身成仁、江丅泽民卖弄才学、盛世才众叛亲离、宋美龄宽厚仁慈、江青作威作福、叶群骄奢淫佚、张作霖(打牌)输打赢要、史迪威嚣张跋扈等等。
《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反对官官专权的李膺、陈藩、郭泰、著名文士孔融等建安七子、阮籍等竹林七贤以及张华、左思、陆机、陆云、孙绰,爱国志士刘琨、祖逖,东晋中兴名臣王导、顾荣、温峤、周颛、陶侃、清谈大家何晏、王珩、殷浩,简文帝司马昱、权臣名将钟会、桓温,书法巨匠韦仲将以及王羲之父子,画坛泰斗顾恺之与一代才女谢道韫等,不乏传神的写照。
记叙重大历史事丅件补充正史之缺失
《漏网的历史》介绍了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家辜鸿铭、叶德辉、沈曾植、夏丏尊与书画家赵石农、谢颖苏、齐白石等人的成就,选载了长沙进士叶德辉怒斥毛丅泽东掀起的痞子运动之名联:“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尽皆杂种;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豕,都是畜牲”,叶氏虽因此被共党枪决,但这首名联将流芳百世。今日大陆年青一代只知近代诗人有郭沫若臧克家何其芳,而港台地区亦仅从教科书知晓徐志摩郁达夫。为填补年轻一代丅文史知识的不足,本书特选辑了易大厂 (1874-1941,字季复,中丅华民丅国国玺的篆刻人)、方地山(1871-1936,字尔谦)王闿运 (1833-1916,字湘绮,中丅华民丅国国史馆馆长)、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杨圻(1875-1941,字云史)、张文虎等人的事蹟与诗文,使中华文化的瑰宝不至于因执政者的偏见而被湮没。
一九八丅九年北丅京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六丅四天丅安门事丅件,此后半年内中丅共驻外使领人员共有七十五名叛逃(投奔自由),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副部长级的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赵复三,这与北洋政丅府、国民政丅府的外交官员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差。本书《漏网的历史》列举了国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刁作谦为遇害华侨力争公道、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不畏强权悍然拒绝签字等英雄事例,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大陆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至今不写明拒绝在屈辱的巴黎和约上签字的中国外交官姓名。
《世说新语》中所记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丅件,往往与正史有所出入,故足资治世者参考。《漏网的历史》所录的名人言行,有许多是海峡两岸官修史书未曾记载的,这正有助于在历史研究领域拨乱反正、澄清史实真相,例如:
一、近年两岸拍摄的热门影视片,因推崇梁思成林徽音这一对金童玉女而泽及林长民,其实林系封建余孽、帝制走卒,其人品不足以揄扬。
二、大陆史书对蒋介石软禁胡汉民颇多非议,本书揭示胡汉民被软禁是因为他泄露国家机密,使德国协助中国练兵、造枪炮的密约“见光死”,否则中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练成二百万配备精良的劲旅,何至有抗丅日战争,何至于三千万军民同胞死于非命!
三、证实早在三十年代,张学良已申请加入中丅共,并获共产国际批准,故其此后所作所为均为维护苏俄帝国主义利益,而非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从张学良晚年亲口所述,可知所谓“不抵抗”命令本系张学良本人的主意,与蒋介石、与中央政丅府完全无关。
五、从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洁之回忆录与钟卓安教授力作《陈济棠》可知,上世纪卅年代的多次“抗丅日反蒋”事丅件,如察哈尔“抗丅日”同盟军、闽变、孙殿英西进、陈济棠两广事变等,背后都与胡汉民有关,而且九丅‧一八、七‧七事变均系两广军阀要求日丅本出兵夹击中央政丅府、允诺裂土分茅所致。
六、汪伪政权头目周佛海曾与中丅共达成协议,交换情报、交流战略物资、互不攻击;在日丅本投降后,新四军一度欲勾结日军打游击、抗拒中央政丅府接收沦陷区。
七、麦克阿瑟承认,二战后期堆积在海参崴港口的美援耐寒军械全部由斯大林移交给共军林彪部,足以装备几十个军,而美国援华的剩余炮弹,在东北戡乱时只够两天之用。
八、日丅本投降后,叶丅剑英巧妙地借用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运输机,把数十名共军兵团级以上枭将抢运至内战前线,使中丅共完成了本应多次艰难跋涉至少需时两个月才能完成的重要战略性输送,赶在国军先遣人员之前进入各战略要地部署突袭,连续发动上党、邯郸战役,为席卷全国奠定了基础。
九、李宗仁白崇禧私下与中丅共建立默契,允诺用桂军与共军夹击中央军,这是国府戡乱全盘失败的内因。
十、李宗仁投共,是毛丅泽东预付十二万美金作诱饵的成果。
十一、桂系军阀推荐到国防部决策单位担任要职的刘斐、郭汝瑰、韩练成向中丅共大量出卖绝密军机情报,帮助中丅共打败了五百万精锐国军。
十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都有苏军官兵、北韩共军与东欧共军参战,亦即共产国际全力支援中丅共叛乱,并非国军不堪一击。
十三、西方史籍对蒋介石没有好评,是因为他从帝国主义者手里拿回了中国,帝国主义者恨之入骨,有机会就要报复。
十四、抗丅日名将陈长捷是不堪红卫兵凌辱,先杀妻子而后自杀的,康泽是被活活打死的,王耀武是吓死的。绝非中丅共史籍所曰:“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