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宋石男:“你就是尚未去世的汉奸”

宋石男:“你就是尚未去世的汉奸”

上周,日本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新闻吵得沸反盈天,打鸡血、打飞机、打酱油者摩肩接踵。我忍不住发微博说,地方官员无权就外交问题抗议,南京官员的所谓“软弱”有官场逻辑。不要坠入环球时报式鼓吹仇恨和对抗的狭隘民族主义中去,义和团运动已经逝世一百多年了。要说恨日本人,你究竟恨哪个日本人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者基本都是骨灰了,你对着骨灰盒瞪眼?或者父债子偿,你恨不得打到东京去,俘虏一堆风俗娘?


结果我就被数百名爱国愤青跟帖痛殴。呵呵。一些人说我是日本人的养子,另一些人说要操我的屁股,还有些人则问候了我所有的直系亲属。


不过,也有富含幽默感的爱国愤青。一位叫李树成的爱国愤青这么说我:“像你这样的同志,如果在电视剧里面,最多活两集”,另一位叫方晨的爱国愤青则说我:“你就是尚未去世的汉奸。” 其实,我也为南京大屠杀悲伤,但我相信,纪念这场惨剧,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悼念。而要悼念,就必须建立厘清铁一样的史实而非制造神话。譬如说,三十万的死难数字,在国际史学界至今犹存争议。我们为死难者做的工作,也还远远不够。譬如说,如今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上仅铭刻1万多死难者的名字,而日本广岛和平公园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纪念墙上,刻着237062个死难者的名字。


当然,不论是30万,还是20万,或者10万,日军犯下的罪行都必须谴责,这是他们也是人类史上共同的耻辱。但我并不因此就支持狂热的民族主义。许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激情,表面上是爱国热情,骨子里是民族狂热,而民族狂热的核心,又是恨。在所有令人聚结在一起的胶水中,最好使的就是仇恨。仇恨可以把人从自我中快速卷走,使他变成一粒无名的粒子,渴望跟同类汇聚融合,形成一个发光发热的集体。如海涅所言,爱所无能为力的事,可以靠一种共同的仇恨去做到。


在中国,煽动与被煽动总是轻而易举。制造一个敌人,是极权统治者的惯用法宝。纳粹需要制造一个敌人,所以犹太人被送进集中营。苏联需要制造一个敌人,所以美帝深入人心。制造敌人,可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和统治者自身的合法性,同时转移国内矛盾或对矛盾的关注。这就是仇日宣传的动机和意义所在。官方在煽动仇日情绪中,得到认同度和合法性;媒体在迎合仇日情绪中,得到关注度和认同度,“站在容易站的一边”,“谁人多我帮谁”。而被煽动者,在仇日情绪中得到群体归属、自我价值实现及悲壮感——却廉价而虚幻。


有时我真觉得理性沟通之不可能。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就像狂热的明星粉丝,天然继承义和团的愚昧,天然继承红卫兵的暴戾。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中国不但稀缺,甚至危险,很容易丧失,而拥有者又很容易被群殴。


狂热的民族主义和自发的爱国主义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后者则是目前民族国家中仍不可缺的一环。但爱国,不是爱国家机器,不是爱政府,更不是爱党,这些东西如此冰冷,有什么好爱的?爱国是热爱某个地方、某种生活方式、某类文化或某些传统,人们相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并不想将其强加于人。爱国本质上是防卫性的,不管军事还是文化方面。但狂热的民族主义不同,它总是与权力欲望一致,力图获得更大的实力与威望,以实现尚未实现的或无法实现的理想目标。无论打着什么爱国主义的旗号,只要内涵权力欲望,且充满进攻性,并表现为有组织行为,就是民族主义而非爱国主义。一句话,爱国主义是感情上的热爱,是个人行为,民族主义是行为上的忠诚,并且有组织力量。


上周,一位自称“中国公民”的网友花费10万元,在香港的《太阳报》刊登了一则“香港人,谢谢你!”的广告,以回应2月1日香港网友的“蝗虫”广告。他说:“我希望通过广告能化解双方的戾气,重新回到理性宽容的道路上来。”我觉得这位网友,是真正的爱国者。


 


来源:四一


链接:http://ssnly100.blog.163.com/blog/static/115633920121271491426/?touping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

TOP

这才是理性的讲话,既不为日寇涂脂抹粉翻案,又能理性的看待历史。中国现在就缺少这样理智的人。
“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都是好猫”
我一直把这话当作巅不破的真理!
可我最近才发现……
MD!这遭瘟的猫抓的都不是我家的耗子!!!

TOP

真正的爱国者

TOP

不过,也有富含幽默感的爱国愤青。一位叫李树成的爱国愤青这么说我:“像你这样的同志,如果在电视剧里面,最多活两集”,另一位叫方晨的爱国愤青则说我:“你就是尚未去世的汉奸。”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支持楼主,没办法,年轻人二笔太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