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RFA
記者:何平
3月12日“世界反對網絡審查日”當天,緬甸、中國、朝鮮等再次被無國界記者組織列入“互聯網公敵”名單。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星期一公布2012年度“互聯網公敵”以及“監視下的國家”名單。與2011年度的報告相似,緬甸、中國、古巴、伊朗、朝鮮、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再次榜上有名。因國內輿情控制程度惡化,本年度的名單還新增巴林和白俄羅斯兩個國家。
“無國界記者”組織駐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負責人阿爾岡女士當天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份報告旨在強調目前世界範圍內的網絡審查對新聞自由以及對互聯網使用者知情權的威脅:
“值此‘世界反對網絡審查日’,我們發布‘互聯網公敵以及‘監視下的國家’報告。該報告基於一年來的調查。
那些被視為‘互聯網公敵’的國家通過嚴厲的網絡內容過濾或利用網絡追蹤定位並騷擾、抓捕網絡異議人士,也同時進行輿論導向性的“五毛”宣傳。這份報告也可以被視為反映出了當今全球網絡信息自由的最新動態”。
阿爾岡女士指出,
中國雖然在過去一年出現了網民數量增加以及微博使用的普及,但在“阿拉伯之春”時期,中國當局屏蔽政治信息以及要求互聯網公司實施自律並通過網絡實名制等方式強化信息過濾等等,都顯示中國的網絡信息控制狀況正日趨惡化:“我們沒有看到中國有任何改進,甚至在網絡信息自由方面還出現了更多的限制。尤其是在‘阿拉伯之春’後,中國國內類似‘茉莉花’等關鍵詞也被屏蔽。而我們確實看到,雖然中國利用先進的防火牆技術屏蔽敏感信息,但顯然中國網民對此的反抗,也使得當局的控制日趨困難。”“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報告表示,網民在2011年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變革核心,他們與職業記者一道,曾試圖拒絕檢查,報道真相,因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2011年,全球因言論被捕的博客作者和網民達到200余名,比前一年增加30%。同時,一些提供網絡服務的供應商也正被迫扮演著互聯網警察的角色。
曾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譽為中國公民記者的周曙光表示,
中國的網絡信息審查主要集中於政治敏感事件,而網民對信息封鎖的突破也體現出當前中國網絡控制與反控制狀態:“
在一黨專政的國家裡面它需要制造民意,所以他通常會審查一些對他們的批評。現在的趨勢是有越來越多的網民意識到信息審查了,比如說他們在討論一些熱點事件的時候發現不能討論了,發現搜索不到了;另外一個趨勢就是網民會越來越多,他們會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去突破審查。”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字,中國互聯網用戶在去年底達到5.13億,微博用戶超過2億。以互聯網形式進行信息交流和公共輿情傳播,迫使官方在發生溫州動車、艾未未及廣東烏坎村抗議等重大事件後,不得不做出回應。但另一方面,
中國異見人士陳西、陳衛和李鐵等人發布網絡文章,被處以“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現像,也凸顯中國網絡審查狀況的惡化。美國民間的“全球網絡自由聯盟”組織發言人、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計算機教授周世雨指出,
中國當局監控網絡信息的目的還是在試圖控制人民的思想。而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封鎖的信息一旦進入中國網絡,往往會產生廣泛的影響:“中共的統治就像毛澤東所說的槍杆子、筆杆子嘛,控制人們的思想,控制信息的流動。所以它對網絡的控制是不遺余力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信息的渴望也到了空前的程度。一旦有人翻牆之後,他會把他看到的信息在中國微博上或者是其它的平台上去發表,造成這種協同效應。”“無國界記者”組織星期一發布的報告還呼吁各地保護信息自由的人們團結起來,並在“世界反對網絡審查日”向那些冒著生命危險保衛公眾知情權的普通公民表示敬意。
[
本帖最后由 無恥下流 于 2012-3-13 07: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