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胡金望)扫描版[PDF]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胡金望)扫描版[PDF]

ed2k://|file|%5B%E6%96%87%E5%8C%96%E8%AF%97%E5%AD%A6%E7%9A%84%E7%90%86%E8%AE%BA%E4%B8%8E%E5%AE%9E%E8%B7%B5%E7%A0%94%E7%A9%B6%5D.%E8%83%A1%E9%87%91%E6%9C%9B.%E6%89%AB%E6%8F%8F%E7%89%88.pdf|3147143|8b5d6a752f9db0129aafd6186f46b155|h=b445vhxgbspbpoe5nh2czvxnxjnrhjx3|/

中文名: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胡金望
图书分类文学
资源格式PDF
版本扫描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号9787500447764
发行时间2004年11月01日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简介
        

        


        IPB Image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编集了漳洲师范学院文化诗学研究所成员,以及国内部分学者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本书共有三个专题:(一)文艺学研究的文化思考;(二)文化诗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三)文化诗学与文本批评实践。在第一个专题中主要编集了运用文化诗学视角,审视探讨文艺学研究中的文化参与和渗透的论文。作者关注文艺学研究的现状,并思考或提出未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在第二个专题中,主要编集了对文化诗学的理论渊源、学理内涵及其本土化实践有所建树的论文。它们对“文化诗学”进行追根溯源,并力求创建适合中国现实的文化诗学体系。第三个专题主要编集了运用文化诗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文本批评研究实践的论文,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文本的分析和阐释,体现出文化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个性特征。

内容截图:

IPB Image        
        


        


目录

        
        



        
一 文艺学研究的文化思考
审美化、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批判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
小说评点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
妖魔化与性歧视——中国女性形象的文化诗学解读
论近代学堂乐歌的文化诗学特征
北宋政治文化与文学论要
文学互文性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诗学读解
不可言说性与文化整体协作功能
二 文化诗学理论与方法探讨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精神价值取向
巴赫金的诗学研究
评美国学人的文化诗学论
文化诗学的限制
诗文化与文化诗学
三 文化诗学与文本批评实践
土族·文化·文学
散文化的诗与诗化的散文——《老子》《庄子》的文学特质
古代弃妇诗之文化阐释
《西游记》的精神文化指向
《十日谈》故事早年传入中国之一例
笛子类的文化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
经学的兴盛与东汉文体的拓展
李善对《文选》修辞表达的阐释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虚实相间 相得益彰——鲁迅小说艺术技巧一谈
明代闽中诗群述论——为《喧哗与骚动》中的杰出辩护
e时代网络语言的嬗变
女性解放,最漫长的道路——析郑振铎《家庭的故事》中的几个短篇
漂泊之情和原乡之寻——洛夫《漂木》之文化心态
试论徐铉人宋前的诗歌创作
后记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