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文攻武斗

文攻武斗

喬海燕

1
967年5月以後,河南的文化大革命演變為“武化大革命”。形勢發展很快,革命已經不滿足於僅僅觸及人們的靈魂,開始爭相觸及皮肉,力爭見紅。當時省內三個大派系的群眾組織,相互之間刀光劍影,打的天昏地暗。

文革時期,全國的武鬥有一個共同之處,基本上是群眾打群眾,百姓之間互相打而且往死裡打,與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差不多。

那年的5月4日,因為在鄭州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武鬥事件,周恩來急電河南省軍區,要求組織河南各派群眾組織赴京談判。目的是結束武鬥,促成各派之間的聯合,大家團結起來搞文化大革命。

談判按照中央的要求如期開始。北京那邊慢慢談,河南這邊緊著打,而且越打越兇。到了七月份,在鄭州市,除了飛機軍艦以外,機槍大炮裝甲車,所有的兵器都用上了,全市打的烏煙瘴氣。

當時河南的群眾組織分成三大派系。其中有中央文革支持的一派,在當年被河南省軍區不待見,屬於受壓的一派,且人數也少。但是,這一派組織不僅有造反的勁頭,也確實有掌權的架勢,他們從全省各地搶了大批幹部,運到北京,許諾日後一旦掌權,便放出官復原職,據說此舉博得周恩來不住喝彩。

還有一派,省軍區堅決支持,省一級也有若幹領導幹部表態支持,但是中央文革卻帶答不理,尤其江青,總是話裡帶刺兒,搞得此派革命群眾敢怒不敢言。

還有第三派,工人貧下中農人數最多,號稱百萬之眾,有十大總部匯集,雖然省軍區也明著支持,但卻是烏合之眾,打起架來不要命,洶湧澎拜。打完架卻茫茫然,既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然而仗著人多勢眾,誰也不能拿它咋著。

北京的談判在周恩來主持下進行。中央文革不時接見,陰晴圓缺的,今天慫恿這個,明天慫恿那個。三派在北京談的是大聯合,是和諧,在地方卻是分裂,越打越兇。到了七月中旬,談判接近尾聲,大聯合的協議就要簽字,三派各自爭取中央承認是左派的目的,顯然誰都沒有達到。但是,中央領導還是有傾向性的。

大聯合協議簽字是在半夜,中央領導在釣魚台接見。江青接過中央文革支持那一派代表獻的袖標,扭臉走人,張春橋、姚文元見勢,也拉著臉緊跟著走了;周恩來先接了軍區堅決支持那一派的談判代表獻的袖標;人多勢眾那一派被冷落了,雙手捧著袖標,站著不知道該朝哪兒邁步,周恩來見狀,忙過去接過他們的袖標,又好言撫慰他們。

第二天,三大派各自宣布自己是中央領導承認的左派,都摘錄了不少“最高指示”和“首長講話”,又組織聲勢浩大的武裝遊行,沿路順便掃除對方的據點。全省又陷入新一輪武鬥中。

但是,在這表面紛亂之下,卻湧動著一次重大的形勢轉變。這個轉變的起因就是武漢“七‧二零事件”。1967年7月20日前後,毛澤東在武漢視察文化大革命,批評了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政委鐘漢華,說,軍區“支左”犯了錯誤,又肯定了當時中央文革王力、謝富治在武漢煽風點火、支持一派打擊另一派是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毛澤東的態度不僅使武漢的形勢發生巨大變化,而且促使全國文化大革命的形勢發生轉變。待到王力、謝富治飛回北京,中央文革全體成員去機場迎接。第二天,《人民日報》頭版登載此消息,配發接機時的大幅照片,引發了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群眾組織間的武鬥事件。

河南的三派群眾組織,在看到王力和謝富治回到北京,中央文革機場迎接的消息後,中央文革支持的一派歡欣鼓舞,軍區支持的一派仍強打起精神,烏合之眾那一派則惶恐不安。

大家都看著《人民日報》,聽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可憐的造反派們!寫著“解放全人類”的戰鬥檄文,幹著“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革命,卻眼巴巴盼著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官方媒體,盼望著御筆欽點,因為那意味著得到朝廷的認可!

大概是7月25日左右,《人民日報》開始登載全國的“造反派”歡呼王力、謝富治回到北京組織遊行慶祝的消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一遍遍播出。這條消息在列舉各地“造反派”組織時,點出了河南那個中央文革支持的群眾組織。

這就是河南文革史上著名的“中央點名”,又稱“七‧二五點名”。其實,這個“名”不是中央點的,只是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出現。四個字的群眾組織名稱一見報,全省的運動形勢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少槍炮鑄成的勢力,血肉打下的江山,都不敵一張報紙的力量。

《人民日報》點名以後,中央文革支持的一派頓時長了精神,四處出擊,武裝強攻據點,抓捕對立面組織頭頭、抄家、車站設卡,捉拿不同派別的流亡者,私設公堂;軍區支持的一派,眼看形勢變化,也不敢多說了,仰人鼻息,任人宰割,只求在大聯合裡混個委員而已;而原來人多勢眾的一派,頃刻間土崩瓦解,百萬人頓作鳥獸散。

一時間,河南全省一片喊殺聲。為此,究竟打死、打傷、打殘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一本糊塗賬──恐怕永遠也不會說清楚。

在《人民日報》點名前,三派在北京達成的是一紙“大聯合”協議,周恩來主持簽署的,三派都願意緊密團結在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積極促進聯合,反對分裂,把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本來一件好事,卻生生被一張報紙攪亂,釀成多少慘劇。此非今日才開始。

(本文作者喬海燕做過紅衛兵、知青、醫生、記者和編輯,現為鳳凰網副總裁。本欄目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您可以通過新浪微博與作者聯系。)

TOP

俺大叔,当过兵,后曾参与过文革武斗,枪战中,侧背部中弹,被本派战友冒死救下,躲进医院养伤,差点丢了小命。每每说起这段往事,唏嘘不已……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