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揭密: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之死的真相

揭密: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之死的真相

发表时间: 2010-12-04 09:00  
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毛泽东离别了刚刚为他生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的杨开慧,前往湘东组识“秋收起义”。从此彻底割断了与杨开慧的愁丝恨缕。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着残余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王佐、袁文才所领导的地方武装建立了根据地。第二年四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来到这里。同年十一月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队伍也来此会师。在这里,毛泽东结识了当时被称作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一九二八年五月初,两人正式结为夫妻。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跨出杨开慧的家门到毛贺二人结为夫妻其间不足八个月!中共解放后的党史和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近年所着的贺子珍的传记都试图美化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爱情,掩盖其抛弃杨开慧的史实,使毛贺的婚姻合情合理,硬说毛泽东其所以会与贺子珍结婚,是因为井冈山与长沙不通音迅,有传言杨开慧已经牺牲。



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母子三人照

事实并非如此。杨开慧有一个堂弟叫杨开明。 一九二七年杨开慧曾写信给他,嘱咐他如果自已遇到不测时,请他照顾孩子和她母亲。这么大的事,杨开慧没有交托自己的胞兄杨开智,而托咐给堂弟杨开明,可见杨开慧对他的信任。毛泽东到井冈山后,红军队伍迅建扩大,但这支队伍此时仍属共产党湖南省委领导。杨开慧的这个堂弟时任共产党湖南省委委员,省秘书长。从一九二八年初起就不断往返于井冈山与长沙之间向毛泽东传达湖南省委的指示。正因为他对井冈山与湖南省委情况的了解,同年他还被共产党湖南省委任命为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以他和杨开慧、毛泽东的关系,他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决不可能不向毛泽东详细介绍杨开慧及其家人的情况。杨开慧还托他带过自已亲手为毛泽东做的衣服和鞋子。对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结合,杨开明非常不满,但碍于共产党的组识原则,又怕伤害杨开慧,他回长沙时不能将实情告诉杨开慧,只好暗地里处处给毛泽东小鞋穿,以发泄他的不满。他在去上海给中共中央汇报时曾状告“毛泽东个人专政,独裁,特委在他一个人的荷包里。有土匪气息的王佐,袁文才只听毛泽东一人的”。从而导致了当时的中共中央下文要诛杀王佐和袁文才。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失势与此也不无关糸。毛泽东恨透了杨开明,杨开明牺牲后从来不曾被毛泽东提起过。

正当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喜度蜜月,爱得如痴如醉之际,住在长沙县板仓娘家的杨开慧还在痴情地挂念着她的丈夫。几十年后,人们在拆除杨开慧的旧房子时,在墙缝里曾发现了她一九二八年十月所写的一首诗<<偶感 >>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饥骨。
念慈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清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己时。”

可怜的杨开慧做梦也没想到,此时毛泽东早把她忘到九霄云外了。 一九三O年五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形势对共产党极为有利。各个根据地的红军都有很大的发展。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共党中央作出首先在一省或数省取得革命胜利的决议。命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攻打湖南省会长沙。当时驻守长沙的何健的主力已调往衡阳,防堵桂系和粤军北上攻蒋,长沙城内空虚。 彭德怀出发前特地来到毛泽东处讨教军事上的问题。在井冈山时期,彭德怀很赞同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两个老乡合作得很好。在毛泽东送他出门的路上,彭德怀问他,如果红军到了长沙,有无私人之事需要他帮忙。毛泽东也是聪明人,知道彭德怀在暗示杨开慧和他的几个孩子。毛泽东站在路旁,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不置可否地望着那消失在空气中的灰白色烟圈,陷入了一阵沉思,然后冒出一句话:听说泽民的堂客王淑兰关在长沙,你看找不找得到他。看到毛泽东答非所问,彭德怀看懂了毛泽东的心思,心里一沉,头也不回地走了。

同年七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占长沙。七日二十五日,成立苏维埃政府,彭德怀也被选为委员。他在长沙打开牢门,释放了所有的政治犯,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也在其中。王淑兰没在何键的牢里关多久,她对杨开慧的情况一清二楚,彭德怀应该从她那里了解到了杨开慧的情况。红军从七日二十五日占领长沙起到八月五日退出,在长沙呆了十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么大的事,住在长沙板仓的杨开慧不会不知道。由长沙县的板仓到长沙城里,步行一日功夫即可到达,杨开慧不可能不出来见彭德怀。至于他们之间谈了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见的面,等到后来毛泽东得了天下,彭德怀自然不便公开了。

毛泽东组织了“秋收起义”之后,杨开慧的处境就非常艰难。有次为了躲避追捕还跑到平江她舅舅家去躲过一阵。彭德怀打长沙时,她最小儿子毛岸龙都已经三岁了,以当时中共的伦理观念,她完全可以把孩子托付给她的母亲或其他亲戚。与其在老家坐巳待毙,还不如自己跟随彭德怀到井冈山去找自己的丈夫!在长沙板仓拖着三个孩子,哪里有跟着红军那么多革命可搞呢?她早就有“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的渴望。她怎么会放弃一次这么难得的机会呢?



问题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又有了一个家,家里巳经有了另外一个她。杨开慧巳经由家里的她降为了家外那个她了!贺子珍比杨开慧年轻八岁,性情刚烈。后来在延安时期还因吃醋与美国记者史洙莱特和她的中文翻译大打出手。可想而知,此时杨开慧怎么能去井冈山呢!彭德怀占领长沙后曾镇压了一批何健的军官和反对革命的土绅,他知道红军退出长沙后,何键一定会大规模地报复, 杨开慧的处境将会更加危险。但是,既然毛泽东没有表明态度,他也不便违背毛泽东的意愿把杨开慧带走,以至坏了毛泽东的好事。

同年八月二十四日,以毛泽东为政委和前委书记,朱德为司令的红一军团四万余人,汇合刚从长沙退出的红三军团一起再度进攻长沙。这次虽然没有攻入城里,但在城外围攻长沙达一个月之久。如果此时毛泽东对杨开慧还有一丝怜悯之心,在久攻不下准备撤退的前一天,派三五个人去长沙郊外板仓杨开慧的家里跑一趟,把她接出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不想自找麻烦,狠心地再一次放弃了给杨开慧一条生路的机会。

如果说在红军两次打长沙之前何键碍于杨昌济的面子,对追捕杨开慧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红军两打长沙杀了他那么多人,造成了他那么大的损失,这次对追捕杨开慧可是来狠的了。红军走后不到两个星期,杨开慧在老家板仓被捕。在牢里,杨开慧曾被用刑,要她自首,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糸,她想到了毛泽东对她说的:“算人间知已吾与汝”,她宁死不屈。她为自己一生曾得到一个像毛泽东这样的知己心满意足。她不惜为毛泽东和他从事的事业去死。十一月十四日她带着一种女人特有的满足,慷慨地走向刑场,那年她年仅二十九岁。她至死都不知道早在二年前她与毛泽东事实上已经没有夫妻关系了,一个叫贺子珍的年轻女人已经成了毛泽东家里的女主人。 杨开慧把自己的一身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毛泽东。早年让毛泽东通过自己的父亲,结识了当时的社会精英集累了政治资本,到死都给足了毛泽东政治面子。她这种忠贞而壮烈的死,既解决了毛泽东因重婚而陷入的尴尬处境,又使当时的毛泽东获得了满门忠烈的名声。这种结果无疑是毛泽东最希望得到的。如果杨开慧活着的时候知道了毛泽东对她的背叛,谁能担保她会说些什么?毛泽东的形象会不会因此受到伤害呢?

TOP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换个美人搂  

TOP

痴情总被无情伤

※ ※ ※ ※ ※
听之任之,存疑信之
※ ※ ※ ※ ※




我们是不是需要用谎言来打击那些说谎的敌人?难道事实还不够有力吗?

TOP

不知道 什么滋味
一天不摸奶,方向盘会摆;二天不擦枪,打掉变速箱;三天不开炮,轮胎准会爆;四天不搞鸡,大修发动机!

TOP

人有人脉,匪有匪气.坏人当匪,好人当鬼!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TOP

出处?

TOP

真的假的,不过杨开慧确实是个忠烈女子。
做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TOP

这篇东西有漏洞!!!

TOP

瞧过后,我更瞧不起毛这个人了
只有八个月而已,显然只说听说杨死了就另有新欢是说不过去的,哪怕你先搂着先不结婚都说的过去,最恨当婊子立牌坊的人了

TOP

毛泽东再婚后:得知杨开慧还在世深感内疚


毛泽东和贺子珍



毛泽东与杨开慧


  毛泽东万万没有想到,他和贺子珍结婚时,杨开慧还在人世,他和贺子珍结婚两年后,杨开慧才壮烈牺牲的。


  这一事实一直折磨着毛泽东。特别是当他知道杨开慧的确是在1930年被何健所杀的准确消息后,他常常吃不下饭,经常失眠。


  毛泽东和贺子珍是1927年10月在井冈山相识的。


  当时的毛泽东正值壮年,初识贺子珍,就被贺子珍那俏丽、迷人,充满青春活力的魅力所打动。自和杨开慧分手后,毛泽东一直不知道开慧的行踪和消息,秋收起义,毛泽东把队伍拉到了井冈山后,曾用暗语给杨开慧写过一封信。信中的大意是:我在这里做买卖,赚了钱,生意兴隆,堪以告慰;并提到了自己的脚伤。但一直没有收到杨开慧的回信。杨开慧生死未卜。他爱开慧,思念开慧。可他是男人,他需要女人的爱抚和柔情。在与贺子珍的接触中,他也读懂了贺子珍这个年轻、漂亮、质朴、纯正的姑娘那颗爱慕的心。


  爱情超越了一切,毛泽东和贺子珍同居了。那是1928年的夏天。


  此后,贺子珍成了毛泽东的秘书。英雄美人殊死恋,是古今不变的法则,全心全意的结合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那段时间,他们炽情如焚,体验到了人生情爱的全部温馨与甜蜜。 



贺子珍及其妹妹贺怡


  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这段蜜月生活中,毛泽东很少单独与贺子珍在户外活动,如一起散步,一起出门。毛泽东似乎觉得这样做影响不好。对此,著名作家王行娟,女作家,著有《贺子珍的路》、《李敏·贺子珍与毛泽东》等。曾经很细腻地这样描述:


  有一次,毛泽东要到下面视察工作。临行前,他深情地看了看刚刚给自己收拾好行李的贺子珍,柔声地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要走了,你送送我好吗?”


  贺子珍答应了。马夫牵着马在前面走,他们两人在后面慢慢地跟着,一面走,一面谈话。僻静的山路上没有行人。走了一段路以后,毛泽东忽然说:


  “我先走一步,在前边等到你。”


  他上马走了。贺子珍莫名其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得按他的意思,继续往前走去。没走出多远,迎面遇到一个拄拐棍的伤病员。贺子珍又往前走,看到毛泽东果然在前边等着她。毛泽东迎上来解释说:


  “刚才要经过红军医院,我们走在一起,怕影响不好,所以我先走一步。”


  贺子珍理解地点点头……


  毛泽东与贺子珍同居在当时是公开的事,按理完全无需有任何避讳。但是毛泽东却偏偏在公开场合下特别注意。是因为毛泽东作为党的领导人,理所当然的应当遵守当时在江西制定的《婚姻法》,而当时的他尚是杨开慧的合法丈夫,不可能与贺子珍办理正式结婚手续,因此不愿在官兵中造成不良影响而损害自己的形象?还是因为毛泽东在他不知杨开慧死活的确切消息的情况下,便与贺子珍同居,以致在内心深处时时闪出对杨开慧的负疚之情,使他不得不采取这样一种特殊方式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呢?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反映了毛泽东提倡婚姻自主的理念,提倡婚姻自主,使每个人享受到幸福婚姻生活的同时,也反对无节制的纵欲早婚,独身和其他异常行为。他还坚持红军战士的妻子只有经丈夫同意或两年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后才可以提出离婚。同时,毛泽东还兼顾农民的传统习惯,不赞成性自由的观点。


  《毛泽东传》的作者特里尔写道:“这一点很合毛的脾气,他笃信诚实的乡土美德。他不同于那些‘五四’型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看来,大胆的社会实践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他和开慧及子珍的婚姻在当时的环境中都是稳定的。确实,毛泽东并不看重结婚的仪式。然而,一旦确定这种关系就会稳固地保持下去,直到因外部因素而发生突变。”


  毛泽东不仅是这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大胆倡导者,更是这种观点的勇敢实践者。



  但毛泽东怎么也想不到,杨开慧还活在世上,为此,他的一生都永远怀念着这位伟大的女性。




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怀抱毛岸青、旁边是毛岸英,


  1931年初,当在井冈山的毛泽东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杨开慧遇难的消息时,毛泽东那天没吃饭,并且失眠了。他甚至朝贺子珍发了一通无名之火。毛泽东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和贺子珍结婚的时候,远在湖南板仓的杨开慧正在家乡坚持艰苦的地下斗争;更没有想到,他和贺子珍结婚两年多后,杨开慧才刚刚牺牲,并且她的牺牲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夫人。


  事实上,毛泽东一直惦念着杨开慧和他们的孩子们。尽管他长期得不到杨开慧和孩子们的消息,但还是想方设法打听他们的下落。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给当时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的信中还说道:“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讯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枪杀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行前,她把孩子搂在胸前,轻声说:“孩子,我没有别的话要说。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帮他了,请他多保重。”杨开慧怀着对毛泽东和孩子无尽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走向刑场,结束了29岁年轻的生命。


  杨开慧牺牲后,当地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把烈士遗体运回板仓,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


  一个月后,毛泽东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杨开慧遇难的消息。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他怀着沉重的负罪之感,提笔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款为杨开慧修墓立碑,上刻“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等字。


  毛泽东与杨开慧之间虽有矛盾、误解,乃至关山远隔时毛泽东为各种传言所惑,不明实情,与贺子珍同居,但在毛、杨的婚姻关系中,居主导地位的仍是他们真诚的相爱,彼此的相互依恋。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刻骨铭心,融于灵魂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生命和时空的感情。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其一生中始终深挚怀念着杨开慧。


  1957年夏天,毛泽东在会见20年代家中女佣陈玉英对她说:“看见你就像又见到了开慧。”说罢泪水流了下来。


  1962年,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逝世。毛泽东没有忘记开慧对母亲的爱,特地写信寄去500元葬仪费,并对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说:“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并重复:“是一家,不分彼此。”


  特别是在50年代,毛泽东与江青的关系越来越不和谐,毛泽东心里更加怀念杨开慧。也就是在这种心情下,毛泽东于1957年5月11日,含泪写了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文章摘自《告诉你一个诗人的毛泽东》共军出版社 出版 作者:史一帆

TOP

有关毛扬二人的情感纠葛,文中叙述稍有偏狭。

杨开慧临刑前已经知道了毛贺之事,因为何健给她提出活命的条件,其中就有退党尤其是登报声明谴责毛的负心薄情。杨开慧一口拒绝,致痛苦的仆亡于刑场。(据传当下未死,又补了几枪。)

毛的后来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也是真情。“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非真心思念,很难能吐露如此诗言。

据说,共军攻陷长沙后,遍寻当时的主审官至行刑者,一干人等均作为罪大恶极的“反革命”给无情的镇压了。

假如,杨开慧未受刑而死,想必“皇后”仍是她的首选,更没江青的什么事情。

当初毛的落草为寇,寻个佳人伴于身边,以解燃眉之急,也属权宜之计。时值民国时期,有个三妻四妾也是正常,并非“大逆不道”的行为,虽然毛贺的结合受到党组织的反对,但是“中华苏维埃”的内部,即使宣扬“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之类的,男女之间也颇为随便,稍知党史的就略知一二。如,当时为解决“洋顾问”的“个人问题”,就鼓动良家农妇为革命事业勇于现身,伴睡于“洋大人”等等。

至于后来的当权推行“极左禁欲”,亦是针对中下层而言。高层自然是无所顾忌的“抱得美人归”。人格分裂若此,其所张扬的“革命”能成功实属“天方夜谭”。

TOP

什么东西啊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