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
中国房价不断地上涨,踏空者的焦虑情绪也不断地累积和演化。于是网上陆续出现 “
房价必跌理由”的诸多版本。例如“
中国房价必跌的16个理由”、 “
中国房价必跌的22个理由”、 “
中国房价必跌的40个理由”,甚至还有“
中国房价必跌的68个理由”等版本。
0 v8 r) [+ Z( R% y! [ 3 x, @2 H" ^, }0 F/ l 可笑得很,倘若这些理由中哪怕有一个能够成立,中国的房价便不会从2001年到2009年一路上行。相反的,列举出这么多的理由,恰恰暴露出踏空者意图“以数量弥补
质量缺陷”的心理,这反而印证这些“必跌理由”有多么的经不起推敲。
0 R- h) E+ }" v! D! c4 H* H + x; X" m+ K+ o9 d2 H2 P1 M 68个必跌理由,其中重复的、明显缺乏逻辑的,我就不一一反驳了。下面我只对比较核心的,流传甚广的三条进行点评:
2 ?5 P. \. @5 b U$ {8 [4 a& N3 I$ Z N# I 中国房价必跌理由一:
. q+ `/ w. \5 b r 根据中国的法律,
业主不拥有住房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最多只有70年的使用权。也就是说,在70年后,土地所有权就结束了,
买房其实等于
租房……
l3 N$ G- X! u9 T4 Q4 }& [, D% W' j% P, N: B6 `2 o# x) w3 k* p" k1 D4 p 点评:《土地管理法草案》中的相关原文是“到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无偿续期”,在《土地管理法》最近的第二次审议中,也只是删掉了“无偿”二字而已。
0 Z e& Z7 l4 M9 B0 H/ \5 l, `" }3 V U5 s' W% O0 r2 {/ a 所谓“70年后收回”,纯粹扯淡~。想像一下,倘若真的是无偿收回,那么当第一批70年大限到来时,会有多少业主起来反对这项法令?这样的法令,有哪怕那么一丁点的可操作性吗?
, @+ Q, P/ ^$ A' O# B5 y - Z1 M! d) |1 B. `5 E 70年或许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我们建国至今已经60年,事实上,各个地方政府早就开始了“有偿续期”的实地操作。
8 p$ W. t4 l* D; m; P 2 m& S$ V9 D3 j8 y, e 以天津为例,自动有偿续期的收费标准为“
房产估价总值的1%”。而且该原则不仅适用于70年土地所有权已到期的
房产,也同样被用来指导二手私产房转让时的土地所有权续期缴费。
3 B; P5 d2 k- U, m& S 天津的二手私产房产权转让时,如果转让时点距该
房屋的上一笔土地出让金缴纳时点已超过10年,则由产权受让方缴纳房产估价值的1%作为土地使用权续期费,该房产的土地使用年限由转让时点开始往后续期70年。
+ J3 b" x- q0 N3 @ ' \# J. N, Q( c5 C+ G7 k2 |. { 以上原则在2004年就已经在天津实行,只不过官方从未发布任何正式公告,因此只有相关业内人士知晓。
- |/ S% k, I3 I8 R8 x9 v6 H" b : R- T* X/ i+ A 话说回来,中国的
住宅设计使用寿命只有50年,实际使用寿命则不到40年,早在大限到来之前就被有偿拆迁了,还等到70年续期?没见到那些拆迁
小区的业主们纷纷惜售吗?大部分地区的《拆迁补偿办法》,都是按照拆迁房屋周边同等类型商品房的
价格予以补偿的。
% A3 ]6 J+ N- { 6 a0 `3 [5 F' M7 d: A/ P0 D 所谓的“买房=租房70年”,不过是踏空者的恶意揣测而已~~
' p5 n4 E8 |. A+ ~( v7 y) l 2 _$ [. i+ Y- M- E9 O' E" W# }' U 中国房价必跌理由二:中国的房价收入比过高,世界银行认定的合理房价收入比为6:1.
- Z; i7 Q) b3 ^7 h% W& E 5 }- X: f6 S) u$ z, ]! x: ~ 点评:提供一条让空军们泄气的消息:
* ~7 t( m0 O3 |* z 3 y( a# h+ l O* c b 1989年10月首次提出该理论的“房价-收入比理论之父”——Bertnand Renaud,在1991年6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主义经济国家的房价收入比非常的高”。于是他将自己1989年提出的理论修正为“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在1.8~5.5:1之间”。 随后,世界银行亚洲区中国局在1992年3月出版的《中国:城镇住房改革的问题与方案》一书中引用了上面的论点。但不知为何,空军们在引用该理论时,唯独删掉了“发达国家”这个定语。
6 _' Q y) _6 z% X' g; [9 G 9 b) p! b8 |% G+ u 若是把眼界放远一点,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岂止是“房价-收入比”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他的整个“物价-收入比”都是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
3 C0 \- r. G5 y% O, ]( p) E 0 \# I; A3 [! ^* ]: L& r 0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38000美元,中国人均年收入15000人民币。
1 X4 | u l1 }( V6 J ~8 h9 [2 Y" k 1美元在美国买1升牛奶,1元人民币在中国呢?至少5元人民币买1升
6 [* ]/ Z4 Q5 f- c3 ^% c7 Y0 g 1美元在美国买1.5-2升可乐,1元人民币在中国呢?要6-8元人民币买2升
- V/ G' ^% E% [" Q" ^0 w3 g 1美元在美国买1升汽油,1元人民币在中国呢?4-5元人民币买1升
+ ~5 j. h' F& [; f3 c; I 2-3美元在美国买洗发香波,2-3人民币在中国能买到么?至少十几人民币。
8 K/ M) v% E. I2 j 100美元在美国买台21寸电视,100人民币在中国呢?1000元买台同样的电视。
7 M1 }% \7 o. X: H8 z$ K- O; T 500美元在美国买数码相机,500人民币在中国呢?同样的要4000人民币
9 f4 k& C F* X7 |+ l! A 1000美元在美国买笔记本电脑,1000人民币在中国呢?在中国同样配置的要8千人民币
+ y1 i9 H3 z9 \9 g7 p9 w8 d( ]! {, L 10000美元在美国买汽车,10000人民币在中国呢?同样的轿车要8万人民币以上。
% D3 v' `+ \- l& e2 h* Q$ C 9 |5 S; W& C$ j8 h 在美国,一台好一点的笔记本电脑只需要花一个穷学生不到一个月的薪水,这在国内大概很难想象。一辆不错的德国半新二手车也不过需要一个普通研究生三到四个月的薪水,这在国内当然更不可能。等你发现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能用一个月的工资的二十分之一买到市面上随便哪个牌子的最新款手机,你才会明白发达国家的富庶体现在什么地方。
* [7 {) o& @0 G* e; F4 H o) } & g* _! g* H3 n- `, D+ q, P1 | 发达国家的“物价-收入比”,乃是建立在200年来对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以及100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剪刀差”的盘剥之上。倘若要求建国60年的中国能在住房上让国民享受到发达国家国民的幸福感,现实吗?
! b7 Y8 `) D. c9 L# t) O & ]# n- I) y; u, o/ U 小学数学老师告诉我,在做应用题时要统一已知量的单位。然而两个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如何进行单位统一?货币购买力差异要不要进行统计调整?美国每年1.5%-3%的房产税要不要计入房价进行年金现值系数修正?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同导致的市场供需关系差异要按怎样的权数对房价进行修正?
4 O0 `$ ^! K* F Y 8 o x: ^9 W1 X9 F) o% I3 J 用美国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中国,就像用爬行动物的体温来衡量哺乳动物一样,怎能不得出“过热”的结论?
# _, V0 o* o0 ~2 g2 K9 M* P8 w 6 c9 P# m- Q$ e 中国房价必跌理由三:在计划生育国策下,一对老人只有一个儿女,一对新人只有一个小孩。那么两对老人的两套房子,和两个新人的一套住房,到孙子辈只有一个继承人。将来房屋肯定供大于求,房价必跌!
+ `2 M% w6 r+ I% K# G1 F, Y / K' q$ F; W# b$ O# c5 q 点评:哈~哈~哈~!
$ ^; D7 O. l4 R. N2 f7 p 1 i* S/ j" m% D! F5 M 在小学时代我学到了《刻舟求剑》的
空间版,现在我见识到了《刻舟求剑》的时间版~~
% u- j+ K- t/ o8 \5 n2 l; r' k ; A6 v7 Z4 K' o& W' @, h 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有多少能够从爷爷辈那里继承到祖屋的?
$ s; L( C" [' L$ X2 s) M8 Z: e - e& h$ H/ H/ t4 u8 E3 B# j3 \; T 人有生老病死,房屋难道就百年永固?
( z# g1 m% g5 j' [5 r ! R4 i/ A9 A# J2 \; @ 不妨假设一下,两对夫妇各自拥有一套房龄8年的次
新房;等他们的儿女结婚买房,那两套次
新房已经成了房龄30年的“中古房”了;等他们孙子辈成人,那两套“中古房都不止拆哪里去了~~!他们儿女的那套房子也已是30年左右行将拆迁的“中古房了~。
9 B; w$ L9 x) Z; F% s8 x+ x 2 \0 d' a" y1 c0 t; d  
0 H 持这类观点认为房价必将无疑的人,无疑是犯了“用静止眼光看问题”的错误。
/ V; t. e; n* Q- }1 ]5 J & j8 b8 z) n" N& q* D) E Z: y 有些不明白的又要说了:是啊,房子是会老,但人不也越来越少吗?需求不也越来越少吗?
- z. w9 G0 w) g" W+ z" @7 K- e1 X {: F- L& l' h) v7 F' @8 B) ? 好了,第二个错误——用割裂的眼光看问题~——你根本就没把农村人口放在眼里~~
, q/ n( z9 X% Z8 n. U0 Z* h! { # e) `9 ?& O/ N3 {! F 虽然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开始有老龄化的趋势,而人口老龄化又代表着人口总量下降的趋势,但是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却一直没有减少的意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未来的15年内,外来人口的流入将大大超过城市原住居民的减少。
9 K/ n% ~, u: v3 Q _( ^4 Z4 R 7 }$ R! e, \& U7 O" ~6 d5 _: g* ` 那些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而认为中国房价必跌的人,说好听点,他们犯了用静止、割裂的眼光看问题的错误;要说的严重点,他们的观点完全源自逻辑能力的缺陷,以及从骨子里对农业人口的歧视。
/ h- r, t# ^* t. Q 4 e# P0 |- m& R) B# p 希望“必跌论者”今后在发表言论之前,先审视一下中国适宜居住领土面积不足300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城镇居民人均占有住宅
建筑面积27平方米这一现状,免得给后人留下这许多开卷惊堂的史料。
6 T/ L- d3 h& p, p+ t1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