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信阳饿死人——谁是罪魁祸首?

信阳饿死人——谁是罪魁祸首?

信阳饿死人——谁是罪魁祸首?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2月09日 来稿)
    迄今为止的报道中,各方面反映三年困难时期有饿死人现象的,并不是全国性的,也不发生在城市,基本上分布在河南、安徽、四川、山东、贵州、湖南、甘肃、青海等几省。而这些省也不是全省各地、县都有。有的只涉及一、两个县,多的涉及三四个地区。总算起来约有近四十个县。被说成饿死人最多的就是河南省信阳地区的几个县。
    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河南省信阳地区、首先是遂平县,最早刮起浮夸风、“共产风”,越刮越大,迅速刮遍全信阳地区。由于“左”倾错误肆虐,终于导致了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河南省“左”倾错误的根子,是时任河南省省长的吴芝圃。
     吴芝圃(1906—1967) 原名吴殿祥。河南杞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吴芝圃同志在抗战期间已经归属刘邓指挥。刘邓大军在信阳一带呆过,吴芝圃是邓小平的老部下。 .

    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吴芝圃同志声称说今年河南要增产几百亿斤粮食,并实现水利化…… 毛泽东批评吴芝圃说大话,搞高指标。1958年毛主席在专列上听吴芝圃汇报后,指着窗外光秃秃的山头说:“你一年能搞成绿化?我不信”(关于毛主席对吴芝圃的批评见附件)。吴芝圃置若罔闻,越搞越离谱,甚至提出取消商品,取消货币,实行直接地物质分配,搞供给制。
    1958年9月16日到18日,刘少奇到河南视察,9月24日,《人民日报》以“少奇同志在河南视察时,具体阐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几个条件”为题,报导了这一重大新闻。报导还说,刘少奇在河南视察时,还“听取了新乡七里营公社、修武公社(全县一社)和遂平公社(全县一社)党委的汇报”(详见本书第三章)。1958年9月19日到28日,刘少奇到江苏视察,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他参观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少奇同志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从此吴芝圃获得了刘少奇支持,乘势将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副书记杨钰、副秘书长王庭拣打成右倾机会主义份子,一跃而为一把手,当上了省委书记。在郑州会议上,吴芝圃拒斥毛泽东的批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给吴芝圃写了亲笔信,信中说:“你不要这样搞了,还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好”。而吴芝圃却始终固执己见,坚持以大队为核算单位,继续刮他的“共产风”毛泽东对这个事件的批示是,这是打着共产党招牌的国民党在实行阶级报复。
    1959年河南有旱灾,粮食产量下降到217.6亿斤,又浮夸到450亿斤。高估产的后果是高征购,1958年全国粮食征购比1957年增长22.23%,河南则增加了56%,达到99.79亿斤!征购量占实际产量的40.84%。1959年征购67.65亿斤,占当年实际产量的35.75%,此外公社还征了5.5亿斤自筹粮和周转粮。农民被迫把种子、饲料、口粮都交了征购任务。因此,秋收后不久就发生粮荒。
    而吴芝圃同志不相信农民没有粮食,认为生产队干部受富裕中农的影响隐瞒了产量,私分了粮食,认为“粮食问题是两条道路斗争的焦点”。在全省大搞“以反瞒产私分为中心的两条道路的斗争”,挨户搜查,拆屋掘地,批斗干部,致使大量干部群众被摧残致死。
    这个问题1959年11月发生饿死人事件后,适才一步一步地暴露出来,1960年2月彻底败露。“信阳事件”发生后,吴芝圃把大批基层干部打成反革命,对中央严密封锁消息,甚至出动武装力量截堵逃荒。
    河南死人最厉害是信阳地区,河南全省死亡200万人,信阳地区就占了100万。为此,有13万干部受到审查,983人被撤职,275人被判刑,其中县级以上干部50人。但是,吴芝圃却得以从轻发落:1961年7月,中央任命刘建勋为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改任第二书记。1962年4月,吴芝圃调中南局任书记处书记。
   
    1966年,文革爆发,在毛泽东同志“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的思想指导下,吴芝圃被河南造反派红卫兵从四川押解回河南揪斗,1967年病死。
    1979年,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伟大道路。1979年1月24日下午,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亲自为吴芝圃同志平反并主持追悼会。邓在悼词中宣布:“对于强加给吴芝圃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全部推倒,彻底为吴芝圃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TOP

元日天----------信阳饿死人——谁是罪魁祸首?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