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界良心 骨灰被阻入土多年
刘宾雁落葬 禁刻墓志铭

刘宾雁流亡海外 16年,魂断异乡,骨灰返国,昨安葬于京郊天山陵园。
贺延光摄
“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自己应该说的话。”
——刘宾雁
生前不能回国,死后骨灰回国但入土安葬受阻;可以安葬时,又不准墓碑刻任何纪念文字。中国着名异见学者、新闻界良心刘宾雁,骨灰回国多年屡经波折后,昨终入土为安。但当局又禁止墓碑刻上他生前拟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自己应该说的话。”
刘宾雁骨灰安葬于北京门头沟区天山陵园,距市区 28公里,虽不比专葬中共高官八宝山雄伟气派,但群山环绕,溪水长流,不失为忠骨栖息、灵魂长眠之永世墓园。刘宾雁去国前,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享受高干待遇,但八九六四后与中共分道扬镳。

刘宾雁(右)与夫人朱洪新婚合照。

1985年在华东师大演讲后与学生交流。
流亡美国 变骨灰始能回国
昨日参加刘宾雁骨灰安葬礼的有近百人,除他的家人外,还有他生前同事;而他生前工作过的《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官方无任何表示,但两报部份对他怀有敬意的新闻人出席并献花。没有哀乐,没有悼文,只有燕山山脉刮过的北风,为这位晚年一直想回国不得、要死于异国变骨灰后才能回国的老人,呜咽送别。

80年代初,时任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右)与刘宾雁握手相聚。
互联网

晚年的刘宾雁(左)与妻子朱洪在美国相依为命。
互联网
生前拟墓志铭 网上广传

五年前刘宾雁去世后,家人誓言将他的骨灰带返中国安葬。
互联网
虽去国 20多年,内地已少人相识,但“刘宾雁”三字仍属敏感字眼,内地媒体昨对这位 1980年代影响巨大的名人骨灰入土只字不提;《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曾在微博发文:“今天,冬至,阳光明媚。刘宾雁先生骨灰安葬仪式在北京门头沟区天山陵园举行。刘宾雁为自己写的墓志铭‘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自己应该说的话’,未能刻在墓碑大理石上,却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但博文很快被网管删除。
刘宾雁家人为他立了一块近吨重的花岗岩墓碑,巨大墓碑上只一行刘宾雁手书字:“刘宾雁 1925-2005”。据悉,家人曾想把刘生前拟就的那句墓志铭刻在墓碑上,但被当局阻止。但刘那句墓志铭,昨在网上被广为传颂。
有份参加葬礼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对本报表示,刘宾雁是中国新闻界知识界的良心,是中国报告文学的扛鼎巨人,“包括我本人在内,当年不少人都是受他的感召,加入新闻行列的”。卢指刘宾雁去国后,当局不但封杀他的名声,还拒绝他晚年“落叶归根”之愿,骨灰回国后又因各种阻挠无法入土安葬,“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刘宾雁是 1940年代就加入中共的资深作家、记者,曾担任《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高层, 50年代就以手中之笔,批评中共官僚体制和新闻审查制度, 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后复出,又以报告文学为武器,揭露中共贪污腐败等黑幕, 87年中共“反自由化运动”时,被邓小平点名批评,后被开除党籍, 88年赴美讲学, 89年又反对六四镇压,遭中国作家协会开除会籍,流亡美国。他 2005年在美国病逝,终年 80岁。
本报记者
刘宾雁生平( 1925-2005)
原籍:吉林长春
家人:朱洪(妻)、刘大洪(子)、刘小雁(女)
简历:
• 1943年加入中共地下党
• 1951年任《中国青年报》记者
• 1957年被打成右派首次被中共开除党籍
• 1979年平反复出任职《人民日报》
• 1987年被邓小平点名开除中共党籍
• 1988年赴美国, 89年因反对六四镇压被中国作协撤销副主席职务流亡美国
• 2001年当选独立中文笔会首任会长
• 2005年 12月 5日在美国病逝
• 2010年 12月 22日骨灰在北京安葬
经典作品:
•小说《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批评中共官僚体制和新闻审查制度
•报告文学《上海在沉思中》,批评上海市委压制言论自由
•报告文学《人妖之间》,揭露中共建政 30年最大贪污案
•报告文学《第二种忠诚》,揭露中共党内不能说真话黑幕
http://news.hotpot.hk/fruit/art_main.php?iss_id=20101223&sec_id=15335&art_id=1479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