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看看习储的清华法学院的校友,再次证明习储的博士是怎么来的

看看习储的清华法学院的校友,再次证明习储的博士是怎么来的

清华博士实名爆料称山东国土厅长读博从未上课

本报讯 前天,清华大学博士生王进文微博爆料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与自己同为法学院在读博士生,但从未见过此人上课,此事立即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校方滥发文凭和官员挂名读博。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回应,厅长徐景颜确为清华在职博士生,但对从未上课说法予以否认。

  前天,王进文与一名网友聊天时无意得知,现任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系清华大学法学院2010级在读博士生,“竟然是我的同班同学!”随后,其询问同班同学,均表示从未见过其本人前来上课。王进文说,自己此前从未听说班内还有此人,在清华博士生必修的公共课上,也从未见过此人。


  “如该徐景颜确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烦请法学院指导教师严格要求,为人民服务,勿滥发文凭,危害一方”,王进文将此事发布微博,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截至昨天下午5点左右,已有上千条转发评论。不少网友就当下高校滥发文凭、官员学历注水的现象表示质疑和不满。


  网友“杰人微语”评论称,不管是在职还是全脱产读书,应听的必修课就必须到堂。“如果连同班同学都没见过,那这种挂名嫌疑很重的博士生,学校应该严查此事”。


  经记者查询,在2010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上,确有一名为“徐景颜”的学生位于法学院公开招考名单之列。


  昨天,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回应,厅长徐景颜确实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是2010级在职的博士生,并非全日制。厅长徐景颜每周末都会前去上课,网上关于徐景颜从未上过课的说法系谣言。


  该负责人介绍,4月28日之前的两个月,厅长徐景颜一直在北京的中央党校学习,由于无法请假,可能此期间没有到清华大学上课。对于厅长本人的联系方式,办公室工作人员未予提供。随后,记者在网上查询,徐景颜确实在近期的中央党校第58期地厅级干部班上参加学习,并发表相关言论。


  昨晚,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经了解,徐景颜系该校法学院论文博士研究生,安排在周末上课。经查,徐景颜在课程学习阶段只因公请假2次,并在事后进行了补课。



 



#谁是徐景颜?# 今天一老师告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一把手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听闻大惊。我立查询,2010级确实有位徐景颜,竟是我同班同学!但询问同学均说从未见过,故推测可能为在职。如该徐景颜果系山东国土资源厅长,烦请法学院指导教师严格要求,为人民服务,勿滥发文凭,危害一方。


[ 本帖最后由 zhansong1220 于 2012-5-3 09:31 编辑 ]

TOP

国家主席以身作则,为提高中国官员的素质做出了榜样

委员称最大博士群在官场 建议清理官员读博


“把文凭搞上去”,对于许多中国官员而言,这是他们经常获得的耳熟能详的“忠告”。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2009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在杭州召开的一个高等教育论坛上直言。


而这一点,让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杨春时看不过去了,在他看来,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动用公共财政占用高教资源,为自己的前途谋利,“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


他甚至认为其恶劣程度“比贪污受贿有过之而无不及”,并由此提交提案,建议整治这一现象,清理官员读博,维护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及公平公正。


这一提案获得了教育界别许多委员的认同。但他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在于教育领域的去行政化,增强高校的独立性,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官员晋升评价体系。否则,官员读博难以清理。


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


中南某省省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表示,他本科毕业后不久考上公务员,发现文凭很重要,于是考了当地某全国重点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班,“我们班上有很多是公务员,甚至还有地、州、市的市委书记,不过他们基本不来上课”。


他说,硕士毕业后,还会考虑读在职博士,“毕竟现在都看重这个”。


细心人士发现,近几年来,翻开一些官员的履历,“博士”赫然成为了越来越常见的头衔。但细究取得博士学位的时间,则大多与他们担任行政职务的时间重合。


官员读博蔚然成风。杨春时委员偶获信息:某直辖市的区级领导中,有一半在某大学读博。他进一步了解后发现,那些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几乎都有官员读博,“至今未闻有抵制者”。而官员读博的规律是,“官员级别越高,读博就越容易”。


“捞文凭成了官场潜规则。”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直言,文凭成了官员晋升的重要筹码,因此,把自己弄成博士是一些从政者的普遍冲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全国政协委员说,自己在大学任教,所在省经常有处长、副处长半开玩笑地对他说:“要不我投到您的门下做您的弟子吧。”他只能以研究的专业太专、毕业论文不容易通过为由推托。


石定果认为,官员之所以一窝蜂读博,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赢家通吃、名利双收”之举。且不说获得了博士文凭,为自己增添了光彩,更重要的是,从此可以亦官亦学,进退自如。


石定果说,博士学位也是晋升的“硬件”之一。“当竞争者条件差不多时,凭什么可以领先一筹?还不是比‘硬件’?”


有损教育公平


杨春时认为,官员读博假多真少。


他说,这些官员不经过正规考试,即使考试也是走过场。而读博后,基本不上课、不读书、不做作业,有的官员甚至让秘书代劳。毕业论文也是或请人代劳或抄袭,“原因很简单,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写博士论文”。


这位年过六旬的中文系教授认为,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因为那些刚刚硕士毕业的学子在激烈竞争中尚难考上博士,官员却能轻而易举获得录取资格”。


与此同时,对于正规的博士生来说,白天黑夜地攻读,尚觉时间紧张、精力不够,许多人还不能按时毕业,而那些领导干部不脱产,白天工作、晚上应酬,最终却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这既败坏了党风、政风,也败坏了校风、学风。”杨春时在提案中写道。


石定果觉得自己在北京大学获得汉语文字学博士的过程像“炼狱”:“我们那时候读博,辛苦得不得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不知道这些官员读博的精力是从哪里来的?”


她说,那么多官员能获得博士文凭,大都是因为招生和毕业门槛降低了,这是对高等教育的极不负责。


“有些官员,从他们工作的领域和读博专业来看,完全不相干,读博对他们工作并无多少帮助,为什么还要读呢,就为了一个文凭。”石定果说,事实上这是在侵占有限的教育资源。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委员笑言,在北大,有“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的说法,“说法虽然不见得正确,但至少部分地反映了问题”。


他说,博士就应该由对研究工作有兴趣、有志于献身学术的人来读,这么多官员出于功利目的读博,自然会从整体上损害博士声誉。在教育界别的小组发言上,他不无忧虑地提出,在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博士生的教育上,如果不能消除行政化、功利化的干扰,高校确实没法培养出拔尖人才。


委员建议清理官员读博


有委员认为,板子不能全打在官员身上,高校也有责任。


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委员是某市副市长,曾有几所高校邀请他读博,有的学校甚至告诉他连考试都不用考就可以直读博士。他断然拒绝。曾经是大学教师出身的这位委员,对学术还存有敬意:自己现在是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读博士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要研究问题。两者如何能够兼顾?再说,要获得丰富的知识,不是只有读博一条路,何必顶着这个虚名呢?


在杨春时委员看来,一些高校领导为了谋取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屈服于权力,甚至主动拉官员读博的现象并不鲜见。


石定果也说,高校里以自己所带学生的行政级别为荣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所高校的做法让她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所外地高校甚至在北京办起了研究院,异地招生,异地培养,“这样培养出的速成博士、异地博士真是太可笑了,整体质量可想而知”。


虽然如此,多年的从教经历也让石定果明白,高校也有苦衷,因为资源都控制在行政官员手中,高校为了争取更多资源,想方设法拉关系,“跑部钱进”的同时,也会拿着文凭向行政权力寻租。


这种大学与行政系统纠结扭曲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官员读博现象,受到杨春时的猛烈抨击:“(官员读博)使大学这一清高之地变得污浊不堪,使博士这一崇高学位变成权力的附庸。可悲的是,从党政官员到学校领导,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视为正常,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杨春时建议,应将官员读博作为反腐败大事来抓。他建议采取的措施是,责成读博官员作出自查,将自己读博情况公示,如不符合读博条件或者学位资格有假者,必须限期退学或者交出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此同时,高校展开自查,凡是未经合法程序或者有弄虚作假情节者,一律取消学籍或收回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他甚至建议禁止官员在职读博,“官员读博必须停职,必须参加统考,违反者严肃处理”。

TOP

有权就有一切的中国官场,藏污纳垢。

TOP

在这种事上较真的人就太幼稚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TOP

纪宝成本人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查查他为”唱红打黑“做科研的记录。

TOP

现如今,还幻想着哪里还存有一寸净土?

TOP

一朋友司职假证制作。昨天抱怨内蒙某市组织部某位只给了一半钱骗走了本科毕业全套材料。

TOP

让他们自个玩自个 自个乐自个玩去吧   俺们还要养家糊口呢
2012同学会归来.感触良多!有同学开宝马有同学开跨国旅游公司,最可气有同学三婚,2012年一定要想方设法奋起直追!2013年继续追……

TOP

引用:
原帖由 yellowplanet 于 2012-5-3 23:05 发表 一朋友司职假证制作。昨天抱怨内蒙某市组织部某位只给了一半钱骗走了本科毕业全套材料。
作假还舍不得花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