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低收入人群住的房子一定又小又差?3月15日,中国首个保障房的国家级指导性设计方案问世,这意味着我国的公共租赁房设计开始走向合理化、标准化。而一些在公租房设计和建造方面已经相当成熟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公租房(即廉租房)已超越了仅为栖身这一诉求。
美国谢默霍恩屋:最性感的保障性住房
演艺圈的低收入人群占了谢默霍恩屋总租户的一半
因此多功能厅可以作为演出场所,既可以供大楼里的演艺人员使用,也可以为住户和周边地区的团体所用。
玻璃和铝板代替了更为传统的混凝土墙面,从大楼外可以看见底楼的商户和大厅,给步行在谢默霍恩街上的人们带来活跃的气氛
单人公寓的面积只有25平方米,但内部设施一应俱全。
宽敞的厨房据说是为了考虑到艺术圈人士日复一日地坚持创作实属不易,因而内容丰富的厨房能让他们放松心情。
日本京都公寓:清水混凝土建造的集合住宅
建筑采用的清水混凝土材料,将它从周围建筑中突显出来。
在墙面上,通过从上往下固定的数条绿化线缆,将绿色带到了建筑物的表面。
顶楼斜面房间在倾斜的墙面尽可能高的地方开了天窗,屋内比较明亮,也减轻了斜面墙壁带来的压迫感。
房间的门被漆成红、黄、蓝三色,让为水泥灰色所覆盖的建筑本身不至于太过单调
设计师选择了白色作为主体色调,让居住者能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和家居用品搭配
西班牙瓦拉卡斯公共住宅:好的设计让房子无需重新装修
高矮双楼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大楼的冬暖夏凉。
窗户散落在如鱼鳞般的外墙上。
每户都有良好的视野、采光和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