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和宪政传统的确立:轮廓和细节
很多人总是说:制度是不重要的,人才是重要的,例如:某国的宪法几乎完全照搬美国,却搞得如何不像样。云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两句话确实说不清,我们从英国的情况稍说一下。
一、大宪章是贵族强加给国王的
大宪章是英国贵族用来约束国王的,是英国贵族趁着实力对比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把它强加给国王的。
二、国王并不打算遵守大宪章
可想而知,国王并不想遵守大宪章。力量对比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当国王强大的时候,就可以不遵守大宪章。
三、贵族和其他支持宪章的人也经常占优势,大宪章是有用的
人们既然可以迫使国王签订宪章,那么至少有时候,也可以逼迫国王遵守宪章。此时,大宪章就是有用的,原因很简单:专制统治总是有一套制度和理论进行自我论证的,反专制统治的人当然也需要这么一套东西。这两套东西都不是决定性的,你没实力,论证得再好,也没人遵从你,无论对于专制和反专制一方都是如此。但是东西总是有用的。
四、国王被咔嚓了
不要以为英国那些咔嚓国王的革命分子真的反专制。他们和国王的矛盾,更主要的是在宗教问题上。革命分子充分表演以后,就不得人心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伦敦人是最革命的;而等到复辟的时候,伦敦人又是最支持复辟的。
但是,把国王咔嚓了,意义仍然很大。要知道,英国人并不经常咔嚓国王,难免心里太把他当一回。
五、克伦威尔被鞭尸了
这个跟咔嚓国王的效果差不多的。
顺便说一句:在此过程中被搞掉的人,当然不止国王和克伦威尔两个。
六、于是,世界就清净了。
这个过程的道理在于:
1、制度是重要的,实力也是重要的。实力可以让制度制订,也可以让制度兑现,最后还可以把捣乱的人都咔嚓了。
但是,不能说实力比制度重要。光有实力不知道该执行正确的制度,那早晚还是玩完。国王的实力很强,被咔嚓了;克伦威尔实力更强,被鞭尸了。
2、制订制度虽然不等于兑现制度,但是不制订又怎么兑现呢?
制订制度和兑现制度,很可能依靠同一批人,用同一种方式。
3、当然,2是有例外的。因为有的时候,制订制度的人是真想执行制度,例如前面说的贵族。另外一些时候,制订制度的人纯属敷衍。比方说,某国王觉得大宪章可以用来伪装开明,就主动抄来了。可想而知,你没办法依靠他来兑现制度。
虽然兑现制度也许并不能依靠制订制度的那批人,但是兑现制度仍然可以参照或者说必须参照英国模式,那就是用实力逼迫,实在不行就咔嚓。
最后,没实力怎么办?
实力不是想有就有的,它跟各种偶然因素有关。例如:为什么有些高丽棒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些却在不断饿死?这只跟当年的军事分界线划在哪里有关......
简言之:没什么好办法。这要有好办法,早有人想出来了,还轮得着我说吗?实力虽然难得,但绝对不等于说制度不重要。这就是我要说的。
稍微严肃点,说下历史细节:
英国的宪政历程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贵族用宪章来限制国王,然后权力又从贵族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最后过渡到全民。
整个进程本身,和英国的具体条件直接有关,有很大的特殊性。在讲特殊性以前,我必须先强调一下:发明一样东西,总是有特殊性的;但是应用一样东西则不然。中国人大约不能发明计算机,但是用计算机还是不成问题。民主宪政也是如此。
至于这个特殊性,是这样的:
贵族而不是国王掌权,本来是很危险的事。强大如德国(第一帝国),也衰落得不成样子;至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波兰,则以亡国收场。这都是贵族掌权的恶果。
英国之所以未遇到这一恶果,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英国是强国,自诺曼底公爵亨利(后世所有英王都有他的血统)入侵英国并掌权以后,再也没人能入侵英国了,而且英国打别人的时候远比别人打英国的时候多;二是因为英国是岛国。后者也是前者的原因之一。
岛国的地理条件对维护自由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可以不需要维持一支强大且有统一指挥的陆军,而后者一般都是国王用来镇压人民的。对岛国而言,海军很重要,而海军往往比陆军是更有利于自由的因素。例如:海军花钱极多,所以会提升资产阶级的地位,而不像陆军那样,提升国王或军事贵族的地位。
这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例子。在欧洲,英国和西班牙对比,前者海军强大,后者陆军一度非常强大;结果后者远比前者专制。在亚洲,日本和清朝对比,前者的统治松散(这也是不需要抵御外敌的结果)有利于维新;后者是中央集权,不利于进步。在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对比,雅典虽然不是岛国,但是它依山傍海,从陆地上易守难攻,其利益在海上,以海军见长;斯巴达则位于一个大半岛上,其本身只是半岛的一小部分,必须用武力奴役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必须时刻维持着强大的陆军。
于是,英国出现了国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三角关系;这里面还有教会在胡搅蛮缠:国王之所以被咔嚓了,就跟教会大大地有关。
这种局面其实还是有两种发展方向,或者继续分权,或者走向集权。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就是走向集权的开始,虽然第二帝国有相当的民主,但是势头不对。
英国的幸运之处,是在于它不仅把国王给咔嚓了(德国就没能这么干),接下来把克伦威尔也给咔嚓了(咔嚓了尸体)。结果就保持了分权。
至于普选权,则来的相对容易,不用咔嚓什么人。正如俾斯麦指出的那样:普选权其实对左翼不利,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天性保守的。
只有两种人一定会反对普选权,一是已经垄断了权力的人,他们希望永远垄断权力;二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例如共产主义者、某些原教旨主义者,他们需要推行他们的理想国,而人民不大可能愿意同他们一起犯傻。
至于英国旧的统治阶级,无论是王室、贵族还是资产阶级,他们虽然也不希望普通民众来分他们的权,但是鉴于他们反正是没办法垄断权力,所以也缺乏反对普选权动机和实力。普选权对他们而言,至少看起来,多少是利弊可以相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