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调查:中国独生子女自私竞争力差 图

调查:中国独生子女自私竞争力差 图

调查:中国独生子女自私竞争力差 图

独生子女

调查人员表示,他们的结果并不代表所有的独生子女

澳大利亚的调查人员所做的一项针对中国子女性格心理的研究显示,独生子女更加悲观,不愿意冒险。

研究人员把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儿童与该政策之前出生的有兄弟姐妹的人相比较发现,独生子女比较不信任他人,同时本身也缺乏诚信。

调查结论还称,中国独生子女自私,缺乏认真态度等。

澳大利亚调查人员利用一些游戏、实验和问卷的方式对421名北京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行测试,调查的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领导该调查小组的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卡梅伦教授告诉BBC说,独生子女相对来讲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悲观,竞争力差。

“不具代表性”

在英国攻读研究生的吴天一对BBC中文网说,这个调查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

他说,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自己确实不愿意冒风险,这一点他同意调查的结果,因为作为家里唯一的“宝贝”,从小就被灌输要远离风险和危险的意识。

但是他认为自己愿意信任别人,也值得别人信任。

他说,从他自身和周围人的情况来看并没有感觉到比较悲观的态度,也并不觉得比别人更自私。

他说,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完全是取决于是否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

不过吴天一认为独生子女可能不太独立,因为从小就依赖家长的成份较多。他说,这可能和自己从小成长环境好,很难做到独立和吃苦有关。

同时,他还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他个人以及周围很多的同龄人都愿意生育两个孩子。但是能有这种选择,并不代表目前自己的情况不好。

参与调查的另外一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表示,在中国,人们通常认为独生子女一代比较受宠,号称是家中的“小皇帝”。因此比较自私和懒惰。但以前从来没有人对此进行过实验测试或是有具体事实证据。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想搞这个测试调查的原因。

调查人员表示,他们的结果并不代表所有的独生子女。

同时,调查小组补充说,独生子女政策并没有在中国所有的地方得到执行,因此他们的调查结果也并不代表中国的每一个人。

卡梅伦教授还解释说,她并不想把独生子女描绘成是有严重问题的人群,只是显示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兄弟姊妹相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审慎对待

牛津大学的威斯特教授表示要对这一调查结果审慎对待。

他认为,澳大利亚调查人员有可能太强调独生子女政策所造成的影响,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一些区别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富裕程度、营养状况以及政治状况等因素都会对人造成影响。

中国从1979年开始在城镇地区实行一胎化政策,即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此,1980年代后出生的许多中国城镇年轻人都属于独生子女一代。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BBC中文网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3/0112/278036.html

TOP

对“自私”这个词提提意见。
它是一个贬义词,贬的是“自”还是“私”?
反义词是“无私”吧,这个词把我们可骗惨了。
趋利避害,人的本性,也可以解释为私自,或自私,俗话说---为了自己好。
为了自己好,应该属于人权的一部分---人有追求自身幸福的权利。
但我们所指的自私,是目光短浅,贪小便宜,所谓捡芝麻丢西瓜,既然西瓜都丢了,私自的水平超低,已经私不到了,而且将人际关系口碑搞得很低,不但私不了,还会越来越亏,成自亏了。
因为对自私的错误认识,私有制也倒了霉,虽然没人再信“大公无私”,但私有制也很难在华人脑海里扶正。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高水平的自私。

TOP

呵呵,没有不自私的人,西方社会都是大家自私过得好,社会就和谐!
不自私能行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所谓的竞争力,在后封建的独裁社会里谈竞争力那是扯淡!老爹强那才是真的竞争力!
别的不说,就7大长老里,不是靠老爹的资历和本事,靠自己?
习老板不是他老爹,说难听点他就一当保安的料!!!
用心看世界,以情待人生!
电影无限,人生有限,只看经典!!!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