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自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临时大总统的印把子,到蒋介石领着国民革命军打到南京建立民国国民政府,这十几年被称为民国北洋政府时代。北洋军阀以及这个军阀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被妖魔化了,否则由五四运动所开启的新一轮改朝换代就无法成立。
但,事实绝非如此。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那个时代吧。
一、军阀是爱国的,从未认贼做父并“一面倒”向外寇。
袁世凯被官史骂为头号“卖国贼”,主要罪状是签了“21条”,但这个说法本身就成问题。“21条”是日本抛出的,袁一开始就坚决反对、竭力推拖,并积极鼓动国际社会进行调停。袁在第一时间就把消息捅给英、美等国驻华使馆,同时还不顾日人的威胁和阻挠,故意把消息“泄露”给中国记者。在中国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日本人陷入被动。在谈判桌上,袁世凯也当仁不让,对原则性的“第五号”条款坚持不答应,对其他条款也竭力抵制,不惜数次中断会议。由于西方各国袖手旁观,在日本“最后通牒”的逼迫下,在日本以出兵为要挟下,袁世凯最后不得以签订了条约,但实际内容已远远不足21条。事实上,袁世凯不仅不是亲日派,而是与日本不共戴天的仇人。甲午战争前,就是他在朝鲜跟日本人打了两仗,而且都没吃亏,还占了上风。“二十一条”签订后,袁世凯痛哭失声,让全体官员和国民卧薪尝胆,誓与日本“十年后见”。有趣的是,梁启超、蔡锷等发动倒袁的“护国运动”,却得到日本的支持。日本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他们为什么反对中国也实验君主立宪,那只有天知道了。袁世凯临终时,说的那句自己一死实“为日本去一大敌”,令人深思。看来,正因为袁世凯不甘做日本人的走狗,日本人才决定倒袁。
直系大将吴佩孚也非常爱国。他对皖系伸手接受日本人的援助很是看不上,直皖战争前他通电痛骂段祺瑞:佩孚等束发受书,尝闻大义,誓不与石敬瑭、张邦昌、刘豫、吴三桂共戴一天。吴兵败后,依附四川杨森。日人找到他,承诺贷款百万,赠枪十万支,帮他东山再起。吴却回答说:我曾有枪何止十万,有钱何止百万,尚且一败涂地,可见成败之机不在此处。若我果举外债,果引外援,何必今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人的事应该由中国自己解决,盛意所不敢承。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曾到北京怒责张学良:“为何不打?”张说:“实力不足,打不过。”吴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官方史者将吴定为“英美派”,其实吴平生抱“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借外债”、“不托庇外人”,至死不变。即没当过亲英美派,更没一面倒向日本或苏联。
直系干将,俺们天津人曹锟,尽管总统是以贿成,但他在爱国问题上却从不含糊。1937年华北沦陷后,日本土肥原贤二想拉拢他成立傀儡政府。曹锟坚拒,而且怒了:俺就是天天喝粥,也不会给小鬼子做事!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他兴高采烈,连说:俺就不信,中国还打不过小日本!但随着战事不利,曹锟郁郁而逝。
1928年在北伐军的进攻下,张作霖节节败退。日本大使趁机威胁张签订《中日合资修筑吉会铁路合同》,并承诺可以帮助其阻止北伐军过黄河。张一听,气炸了肺,当即将手中的翡翠嘴旱烟袋摔断,大骂:我这臭皮囊就是不要了,也不能做这件叫我子子孙孙抬不起头来的事。说完即赶走日本大使。随即张遇害。临死前,张对夫人说:“我受伤太重了,恐怕不行啦!快告诉小六子(张学良)以国家为重,好好干吧!我这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奉天。
上面说的是北派军阀,其实大多数南派军阀也很爱国。陈炯明被广州国民政府打败后,蛰居香港,廉洁自持,不蓄私财,生活非常窘迫。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想拉他出山,他却反过来要求日人归还东三省。日人赠他8万元支票,他则在支票上打叉退还。1933年,他在贫病中死于香港。
二、军阀是爱民的,普遍具有高尚的政治理念。
先说大的。北洋军阀无不遵从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方向,鼓励、扶植、奖掖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少有的黄金时代。
再说小的,各路军阀无不知爱民。1926年,北京爆发了镇压请愿群众的三·一八惨案,命令并不是执政段祺瑞下的。当他惊闻噩耗,立即赶到现场长跪不起,并做出“终身食素”的决定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后来他一生果然信守这一诺言。1936年夏天,他因贪吃西瓜导致腹泻,从此病痛不断。医生建议他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却说:人可死,荤绝不可开!于是不治而死。
孙传芳虽然被国民政府骂为“残暴”,但他治理的南方五省却一片升平。他裁减赋税,善待农人,颇得时人爱戴。他还重用丁文江等学者,委以建设大上海的重任。后来乡绅主动进言,希望增加赋税以助军费,但他坚决不许。因此在他失败后,江浙老百姓无不感伤。
再说吴佩孚。他做官几十年,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军队,却没有丝毫私人积蓄,更没有治过田产,一贫如洗。对此,连中共元老董必武也赞叹不已。其实,当今的将军真应该向吴大帅学学清廉之道。
在民国所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中,最高的高人其实当推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共拿下太原,他先后在袁世凯、国民党、中共、日本、伪军的联合夹击下,在山西整整稳坐了38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究其原因,是他治理山西不错,人民拥戴,无人可以厚着脸皮轻易取代他的位置。以至于在抗战胜利后,他的余脉傅作义部还把势力延伸至平津河北。在阎锡山的领导下,山西之治甲中国,三十年代曾被评为全国模范省,在全国的注册商标中,半数以上是山西商家的。
陈炯明虽然被国民党视为叛徒,但他其实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操守,他阻挠孙中山北伐并不是胡闹。他曾信仰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希望中国走联邦制的路子,认为“万国联邦”是进入“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的“大同世界”所必须经过的第一步。当年,年轻的毛泽东对此也曾非常推崇,曾是湖南独立的倡导者之一。可惜,这种声音早已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三、军阀是老实的,普遍奉公守法。
曹锟做过大总统,还是通过行贿得来的。在1923年那次选举中,一共有480名议员事先收了他的贿赂,大致每人5000元,这些议员后来被称作“猪猡议员”。后来消息曝光,举国哗然,曹锟及其直系由盛转衰。但正如曹锟的部下王坦所说:“花钱买总统当,比之拿枪逼人选举的人强多了。”曹锟至少在选举程序上严格遵守了《临时约法》,也没有采取任何暴力手段,对某些拿了钱不投票的议员也未采取报复手段。因此,他实在算不上是最坏的。而那些拿着枪杆子去夺政权的人,仅仅因为嘴里高唱“革命”,就比贿选更能代表正义吗?俺为天津有曹锟这样的实诚汉子感到骄傲!
四、军阀是有文化的,都尊师重教。
先说大的,那就是北大了。北大是北洋军阀时代最大的骄傲。校长蔡元培,本是军阀们的死敌,是国民党人,但军阀们还是把他请来了。在军阀的眼皮底下,北大大摇大摆地施行“兼容并包”的方针,而那时的北洋军阀手里却没有什么真理,嘴里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意识形态。而现在的北大呢?哈哈!别提了!那只是一个笑话!只出了一群孙东东和范跑跑。
说起尊师重教,最感人的首推四川军阀刘文辉了。1935年,40岁的刘文辉被大自己6岁的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任,1939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西康省主席。在这样一个荒蛮之地,在那样一个有枪就是王的年代,刘文辉却十分重视教育,把非常紧张的经费向教育倾斜。在一次演讲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后来,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记者还来到了义敦县,看到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由于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一看牌子才知道,这便是堂堂的西康省义敦县政府。然而,从县长平和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他的抱怨和不满。好奇的孙明经问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在刘文辉的治理下,荒蛮的西康由边地变为腹地。这就是军阀时代的教育。同一块地方,六十八年过去,5.20地震震倒的却是校舍而不是衙门,到底死了多少学生也成了国家机密!他妈的。
吴佩孚是有文化的,吴对周易等古代经典颇有研究,也写了不少专著,如:《春秋正识证释》、《易箴》、《日食参考说》、《循分新书》等,时称“儒帅”并不是溢美之词。吴与康有为、章太炎都交好,并说这两位高人死后,中国将不再有文学之士。还说,他们俩弟子虽众,但都没有可以继承事业的了。有人问章太炎的弟子鲁迅怎么样,吴佩孚沉默半晌才说:“他是谁?没听说过。民国以来的书,俺是不读的。”
冯玉祥本是大老粗,但酷爱学习,也非常敬重文化人。军阀张敬尧在湖南惹了不少祸,后被湘人赶走,旧主不收,只好去投奔冯玉祥。冯玉祥叫人将他拿下,厉数其罪,然后拿出《新旧约》和《三民主义》两部巨著说:听说您有学问,我也不好加害于你。这样吧,你要是能够熟读两部书,俺也不难为你,便放你走。两个月后,冯玉祥前来“考试”,老张还真不含糊,当场居然真的背出了不少,冯玉祥一看,说声服了,立马放人。
曹锟也是个大老粗,但也推崇文化人和专家。他做大总统时,其亲信想让自己的人做驻英公使,于是对外交部长顾维钧施压。曹锟闻信后就把自己的亲信叫来痛斥:“老弟,你什么时候开始学的外交?因为我们不懂外交,才请顾先生来作外交总长。顾先生对外交有经验,你们凭什么干预?”顾维钧在回忆录里由衷地写道:曹锟虽然从未受过学校教育,却是个天生的领袖。
这就是传说中“万恶的”北洋军阀时代,每每看到那些军阀的事迹,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感动。
首先声明:文章是转载的。关于军阀爱国的问题,我也有军阀勾结洋人的事例;至于军阀爱民的问题,也有3.18事件作为反证;说到军阀有文化,曹锟就是文盲;最后,我也知道冯巩的先人冯国璋广有房产,不能说来路都说的清楚。
有网友评论中似含讥讽,这是给我留面子。但文章并不完全代表我的观点。这么说,我也不是隐瞒自己的观点。正像我在文章开头所说:军阀杀过记者,打过内战。否则他们就不算是军阀。但有计划地成批杀文化人的事儿,则发生在军阀消亡之后。同理,北洋政府在位的诸位军阀若与若干年后职务相侔者比富,总是后来者居上。
再谈军阀
原文出处:
http://hi.baidu.com/canyizhi/blo ... 245bfd9052ee40.html
李敖在北大对学子们说:“你们不要再骂北洋军阀了,为什么呢?你们想,他们让你们这个追求进步、反对独裁的北大出现在他们的心脏地区,这是需要度量的。”其实何止是一个北大,我们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近代历史中绝大多数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都在这个时期崛起。
北洋军阀们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到这批精英的成长。正版教育总是说:军阀政府,混战连连,黑暗无比。现在我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男儿;同样有民族楷模;同样有高尚长者。
历史本来就不是一幕幕黑白影片,它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彩色长卷。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历史图像,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色盲”,也取决于我们怎么剪辑和解释这些彩色的图卷。我们习惯于从事针对领袖的造神运动,结果我们很自然地以拥护还是反对领袖作为是非标准来编撰历史、臧否人物。
北洋军阀中的一些人是有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吴佩孚以统一国家结束纷争为念,为中国土地上有外国租界而耻辱,发誓一生不踏进租界。反对签署任何卖国条约。反对将故宫拆除改建议会大楼。冯玉祥一生追求真理,为找到救国之路而奔波不息,数起数落终不改赤子之心。段祺瑞清廉如水,一生中除了收过冯玉祥的几块红薯,再也没有收过礼,被人称为"六不总理。他们中许多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气节,以致吴佩孚、张作霖因不与日本人合作而被日本人阴谋杀害。徐世昌宁愿病死也不上日本人控制的医院就医。曹锟与高林蔚等败类划清界限,誓死不当汉奸!连张宗昌这种为乡人所不齿的军阀也不和小日本来往。
北洋起于袁世凯小站练兵,终于二次北伐东北易帜。北洋的主要派系及主要人物有:早期老北洋系主要人物是袁世凯,王世珍、徐世昌等人。中期和晚期直系主要人物是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人。皖系主要人物是段祺瑞等人。奉系主要人物是张作霖、张学良、郭松林等人。国民军系主要人物是冯玉祥、孙岳等人。晚期直鲁联军系主要人物是张宗昌等人。东南联军系主要人物是孙传芳等人。
段祺瑞在清末民初中国扑朔迷离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显赫一时。他出身行伍之家,饱尝世间冷暖,身怀救国之志,却无法施展强国才华。虽受新式军事教育和有留学欧洲的经历,但思想和行为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他曾是继袁世凯之后控制中央政权的军阀首领,却在生活方式上保持着相对的清廉。“三.一八” 惨案时他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他反对袁世凯的帝制,但他与袁世凯一样为权力而生亦为权力而死。他没能拯救中华陷入内乱,但他在日本人面前却保持了英雄的尊严。
如果有人给他送礼,他要把礼物细细地看上一阵,然后只选一两样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一概璧还。有一次江苏督军齐燮元送他一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围屏,他的家人喜欢得睡不着觉,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半夜爬起来摩挲。可他只轻轻一挥手,就叫人把东西抬出去了。只有冯玉祥送的大南瓜他收下了,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把南瓜再切一半还给冯玉祥。
段祺瑞从年轻到年老,在家里总是一件长衫,头上一顶瓜皮帽,任谁见了他,也想不到他会是个国务总理。他出门的时候,当然也会穿军装、礼服,不过不管多么考究的衣服,穿在他身上也都显得忒邋遢,有时候西服领带都歪到一边去了,他也浑然不觉。段祺瑞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他家里日常用品都是从铺子里一针一线买来的,和他家来往最多的是前门外大栅栏瑞蚨祥。当时的银行人士谁不想巴结这位实权派的国务总理大人?可他却没有在任何一家银行投过一文钱的资本。堂堂的总理之家,居然常常会像平民小户一样,有经济周转不灵的时候。实在挺不下去了,段祺瑞也会写张白条,到金城或是大陆银行去借上个千八百元的。这一笔笔的账段祺瑞记得十分清楚,等到他有了钱去还款时,哪家银行想“赖账”都没门。前些年,还读到写段家门前小贩追思前总理照顾穷人买卖的文章。
段祺瑞在台上时还有地方借钱,等到他下野隐居天津后,他家的经济状况就彻底窘迫下来。他已经住不起“公馆”,而只能住“私宅”了。段祺瑞开始亲自过问日常开支,亲自审查日常详细账目,想办法尽量节约开支。他的一日三餐多以米粥、馒头、素菜为主,四季衣着均为布制。他家的仆人也已减到了最低数,多亏魏宗瀚邀约一些当年的老兵,自愿轮流前来站岗放哨并帮助料理些宅内杂务,宅中才不至于到黄叶满阶无人扫的地步。
“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这就是段祺瑞,人称“六不总理”。他除了躲在书房里下棋、打牌,没有别的嗜好。面对灯红酒绿,金黄银白,世间俗人哪个敢说自己不动心?段祺瑞可能是天性寡欲,再加上后天修炼成的自制力,才能在那样的乱世里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想想现在的二奶、小蜜,历史真的进步了吗?
段在最后的日子里保持了做为中国人的尊严。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一行抵沪,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三年的岁月。段祺瑞在生活安定下来后,便表明了自己抗日的态度。他在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爱国朝野一致,救国唯有自救耳。”毛泽东曾在解放初期对章士钊说:“段祺瑞其人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毛对段祺瑞的人品和民族气节是肯定的。
张作霖并非北洋军阀嫡系,但他插手北洋军阀派系斗争,纵横捭阖,夺权逐利,先后击败段祺瑞、曹锟、吴佩孚的皖、直两系势力。奉系军阀迅速崛起,张作霖身为奉系军阀首领,在较长时间内控制着北京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历届总统选举,每届内阁组成,如果没有张作霖的首肯,是很难维持其统治的。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最高宝座,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末代国家元首。
1927年8月,日本驻奉总领事吉田茂再次提出所谓 “满蒙悬案”问题,有一次竟盛气凌人地对张作霖说:“你要真不接受的话,日方当另有办法。”张作霖听了很不受用,他当即毫不示弱的反唇相讥道:“怎么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尽管拿出来,难道又要出兵吗?我姓张的等着你好了!”话音刚落,就起身送客。而后吉田茂每次到张作霖那里去谈判,只要一遇到对己不利的话,张作霖就立刻推说牙疼退席,借以拖延时间,抵制日本的无理要求。
多年来,日本想在东北实现其“二十一条”的侵略计划,但始终没有得逞。如日人杂居及商租土地等问题,日本“尝胁作霖履约”,但张作霖非但不应,反而急饬地方官民不得把房屋土地外赁给日人,违者处以重罪。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他被炸死之前,张作霖曾先后以奉天和吉林省政府的名义,发出严禁日人商租中国土地的训令多达40几号,因为张作霖有如此严令,所以日本人虽屡次“以商租房地向民间尝试,终无一人应者。”张作霖的严禁,终使二十一条如同废纸。
董必武曾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当即通电反对。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动汉奸搞华北自治,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乱也。”断然加以拒绝。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来后,他绝食一天,以示抗仪。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听说淹死许多日本人,他异常高兴;后又听说有140万人无家可归,他又为此失声痛哭。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当了汉奸。日本当局鉴于此,又重新调整了对华“和平运动”的方针,加紧了对汪精卫的工作。而汪精卫为壮大声势,极力拉吴佩孚下水,表示愿以在野党的身价,支持吴出山。这样,以汪精卫作说客,“汪吴合作”的阴谋又开始包围了吴佩孚。汪精卫派陈中学去说服吴,没料到吴“啪”地一拍桌子,毫不容情地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
日本人恼羞成怒,把吴佩孚当做了一个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1939年11月24日,吴佩孚在吃饺子时,馅里的肉骨头渣子卡在牙缝里,疼痛异常,几日后竟越来越严重了。1939年12月4日,北平大雪。日特头子川本会同大汉奸齐燮元携日本军医前来强行“治疗”。家属欲阻拦而不得,齐燮元说:“大帅是国家的人,一切由国家主持安排,家属无权过问。”日医用手术刀在他浮肿的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吴佩孚顿时气绝,终年66岁。”
一代豪雄死于日人的毒手,吴佩孚之死,在北平引起轰动,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他出殡的那一天,北平万人空巷,从东单大街一直到神路街口,密密层层,挤满了人,都是自愿为吴佩孚送行的老百姓,脸上则是一样的悲愤。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是这样评价吴佩孚的:“子玉先生的品格,不论你政见如何,都是应该表示钦佩的。”
吴佩孚为人有四不信条:“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并一生实践之。以女色为例,当时似他一样的权贵人物,袁世凯也好,曹锟也好,张作霖也好,一个个都是三妻四妾。而吴佩孚,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相伴,从不拈花惹草。据传,有位叫露娜的德国女郎慕吴佩孚之名,不远千里跑到中国来追求他,他却以“老妻尚在”为由,断然拒绝了这桩婚事。像这样的人物,在“和谐社会”,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