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在文革中也被判了死刑。.jpg

mao_1966_6毛泽东回到故乡湖南,陪同的有罗瑞卿和王任重.jpg

各路大仙也不能幸免.jpg

北京东交民巷被改名为“反帝路”.jpg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燃了文革的导火线.jpg

清华大学红卫兵“从我做起”,首先砸烂本校牌坊上的“清华园”的题字。.jpg

《人民日报》和其他刊物转载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起初将其放在学术研究栏.jpg

红卫兵将苏联大使馆所在的扬威路改名为“反修路”。.jpg

捣毁名胜古迹.jpg

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发出时是党内文件,一年以后,方才公诸于世。这是1967年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五一六通知.jpg

焚烧古籍字画.jpg

大批老字号被改名,原有招牌匾额被拆除.jpg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的中央政治局文件(简称五一六通知)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图中小册子为五一六文件公开发表后所发行.jpg

红卫兵捣毁寺庙斗争和尚。.jpg

破坏名胜古迹。.jpg

湖南韶山滴水洞。毛泽东1966年6、7月间在此居住,运筹他的文革“战略部署”.jpg

1966年8月28日,北京市玛丽亚方济修女会被取缔,修女遭到批斗。.jpg

旧风俗,旧习惯,统统付之一炬.jpg

1966年6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改组北京市委决定,由李雪峰取代彭真担任市委第一书记。决定公布后,人们到市委大楼前欢呼中央的决定.jpg

故宫被红卫兵改为“血泪宫”.jpg

大串联常以天安门广场为起点和终点.jpg

北京外語學院等校紅衛兵﹐出發串連前往天安門毛澤東 像下宣誓。.jpg

文汇报刊登毛泽东在1966年8月5日写的“炮打司令部”。此文写在1966年6月2日《北京日报》头版转载的《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左边角上。后来毛又加了个标题《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jpg

山东孔庙前的批林批孔大会。.jpg

上图为叶群尸体。.jpg

林立果的尸体。.jpg

1966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刘少奇、邓小平受到批判,林彪被确立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毛、林、周恩来成为文革“三巨头”。.jpg

九一三事件中林彪的尸体。.jpg

文革初期的“铁三角”——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穿上军装同红卫兵合影.jpg
林彪出逃飞机的残骸。机号256仍可辨认。.jpg

周恩来、江青与陶铸在天安门城楼上.jpg

江青在文革集会上。.jpg

毛泽东与周恩来.jpg

文化革命的“旗手”江青。.jpg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时,刘少奇还没有完全打倒,仍然同林彪、朱德一起露面.jpg
文革中的江青与张春桥。.jpg

刘少奇、邓小平和周恩来一样也戴上了红卫兵袖章.jpg

青年时期的江青。.gif

学习十六条手册.jpg

林彪倒台后,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这是1973年7月,叶剑英视察部队.jpg

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央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也称十六条)。.jpg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叶群、林立果等乘空军256好专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身亡。.jpg
一九六七年十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发表实现大联合的通知,实际上就是要当时的群众组织停止跨行业、跨系统的串联.jpg

江青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两边分别是杨成武、谢富治和聂荣臻。.jpg
文革中开展“一打三反”运动。这是某地举办的“一打三反”展览.jpg

文革飞黄腾达的姚文元。.jpg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gif

文革初期的王洪文(右一)。.jpg

1970年召开的庐山会议,是毛泽东和林彪决裂的开始.jpg

年青时江青剧照。.gif

文革后期针对邓小平的反击右倾翻案风.jpg

批林批孔中的大字报,图中大字报标题为“狠批下乡劳改论,扎根边疆志不移”,“下乡劳改论”出自林立果等人的“五七一工程纪要”,称毛泽东送知识青年下乡为“变相劳改”。.jpg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干事张志新为刘少奇、为受迫害的干部鸣不平,1970年被捕,1975年4月4日惨遭枪决。行刑前,为防止呼喊口号,张的喉管被惨无人道地被割断.jpg

江青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jpg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和副组长江青出席北京大学1966年7月25日万人辩论会。.jpg

1975年4月5日,蒋中正(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市郊草山(蔣介石改名陽明山)官邸內病逝, 時年88歲。。大陆《人民日報》發表消息的題目是《蔣介石死了》。.jpg

康生。.jpg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凌晨,毛去世.jpg

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康生就站在他的身旁。.jpg

审判四人帮(上图:左张春桥,右江青。下图:左王洪文,右姚文元。).jpg

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jpg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斯诺对中国的访问,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jpg聂元梓在北大文革集会上演说。.jpg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jpg

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到北大学生宿舍,鼓动学生造反。.jpg

毛泽东和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上(1970年10月1日)。.jpg

1966年是聂元梓最风光的年头。.jpg

中美历史性的会面 - 中国总理周恩来在首都机场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jpg

文革以后的聂元梓。.jpg

毛, 周和基辛格.jpg

近年的蒯大富。.jpg

握手.jpg

近年的韩爱晶。.jpg

碰杯.jpg

“万物生长靠太阳”.jpg

宴会.jpg

2006年的聂元梓。.jpg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谭厚兰的大字报。.jpg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一日,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首都机场迎接美国总统福特。陪同福特总统访问的还有当时美国驻华大厦乔治布什(图中最左)。.jpg

“文革五大学生领袖”中的另一位风云人物——清华大学“井冈山战斗队”的头目蒯大富。.jpg

北京,2002年,纪念中美30年前的握手的展览。中间身着红衣者为尼克松总统的女儿 - 朱丽尼克松.jpg

“白卷英雄”张铁生(前左)和工农兵学员。.jpg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阅览批判“三家村”的材料.jpg

山西省农民陈永贵(右前)在文革期间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这是他当年在大寨带领社员学毛著。.jpg

毛泽东亲自出马,于1966年8月5日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将矛头直指刘少奇等.jpg

号称“文革五大学生领袖”之一的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头目韩爱晶(右)向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汇报工作。.jpg

中央文革成员时期的戚本禹。.jpg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等人贴出了一张攻击北京市委和北大党委的大字报,被毛泽东称赞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于6月1日向全国广播。照片所示是别处后来转抄的该大字报。并非当时当地所摄.jpg

铺天盖地的大字报.jpg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文革的发动。.jpg

运动波及到香港,总督府外贴满大字报.jpg

戚本禹曾为中央文革小组重要成员,在打倒刘少奇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后来又被毛泽东和中央文革打成“小爬虫”,关押多年,现居上海。这是在2006年所摄。.jpg

从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接受检阅者达上千万之多。红卫兵也由最初的非法地下组织转为公开,并迅速风靡全国。这是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的壮观场面.jpg

文革发轫于文艺领域内的批判。.jpg

毛泽东穿上不合身的绿军装,“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在“东方红,太阳升”乐曲声中登上天安门城楼.jpg

为林彪讲话鼓掌.jpg

江青和她的样板戏占领了文艺舞台。.jpg

毛泽东被红卫兵亲切地称为“红司令”,而毛本人似乎也很欣赏这一“官职”jpg

文革初期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左起)康生、周恩来、毛泽东、林彪、陈伯达、江青。.jpg

毛泽东和林彪在检阅红卫兵时均佩戴了红卫兵袖标。这时的林彪已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紧随在毛泽东身侧,频繁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jpg

文化革命的“旗手”--江青。.jpg

“伟大舵手指航程”。.jpg

巴黎公社(1871年)式的选举,曾经是文革中不少人的憧憬。.jpg
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jpg

毛泽东和林彪曾是革命路线的象征。.jpg

毛泽东和林彪正处于“蜜月期”。.jpg

谁料得到,五年后其中年轻的一人会死在另一人的手里?.jpg

毛泽东同红卫兵在天安门城楼上。.jpg

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接见红卫兵。林彪在陪同毛泽东出场时的形象,使得他在垮台后被批判为“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唱赞歌,背后下毒手”。.jpg

革命小将“最幸福的时刻”。.jpg

毛泽东和林彪走进红卫兵人群中.jpg

自封的国际共运正统传人。.jpg

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同已故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女儿焦守凤合影.jpg

七朵葵花代表七亿人民。.jpg

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学生宋彬彬给毛泽东戴上红卫兵袖章.jpg

这是林彪在《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里说的话。.jpg

毛泽东接见有幸上天安门城楼的红卫兵代表.jpg

批斗“大人物”--红卫兵小报上的照片。.jpg

李井泉是中共西南局和四川省委的第一书记。.jpg

受到接见的红卫兵与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在个人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年代,能与伟大领袖合影,是无上的光荣和值得铭记终生的事情.jpg

原来的“上海人民公社”改成了革命委员会。.jpg

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jpg

每个省“新生的红色政权”成立,《人民日报》都有一篇社论欢呼。.jpg
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江青和陈伯达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代表.jpg

那时舞台上没有别的戏。.jpg

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除毛外,照片中还有周恩来、江青和康生.jpg

八路军的帽徽是一颗纽扣吗?.jpg

毛泽东和江青在天安门城楼上席地而坐.jpg

那时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jpg

毛泽东乘坐敞篷车检阅红卫兵.jpg

“头等大事”就可以压倒一切。.jpg

毛泽东检阅红卫兵。两边是周恩来和陈伯达.jpg

“五七一工程纪要”里说,干部上五七干校是变相失业。.jpg

毛泽东在敞篷车上,两边为一龙(贺龙)一虎(林彪)。.jpg

批判“投降派”宋江是评《水浒》的要害。.jpg

毛泽东的吉普车驶过天安门广场。.jpg

毛泽东说邓小平保证永不翻案,“靠不住啊”。.jpg

毛泽东在杨成武护卫下检阅红卫兵.jpg

总理和红卫兵.jpg

批邓压倒一切,包括唐山大地震。.jpg

红卫兵手捧“红宝书”——《毛主席语录》。.jpg

反正老百姓和外界不知道死了多少人。.jpg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jpg

那时京城里时兴的酒菜是:三公一母的螃蟹。.jpg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jpg

他们反党了吗?不久前他们就是党啊。.jpg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jpg

只要是坏人,就是资产阶级,就是赫鲁晓夫。.jpg

天安门广场上如潮的人海.......jpg

如林的红旗。.jpg(貌似是89民运)

文革中的庆典。.jpg

“五七一工程纪要”里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jpg
小学生有一种叫红小兵的组织。图为红小兵到工地为公社社员演出。.jpg

只要当上了领袖,就一定和人民心连心。.jpg

红小兵和她的像章及语录本。.jpg

毛泽东说华国锋“不蠢”。.jpg

红卫兵在在拉练(野营)途中。.jpg

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红卫兵袖章.jpg

红卫兵和造反派的袖章。.jpg

除了知识青年,城里人“有问题”或者“犯错误”才会送去插队落户。.jpg
红卫兵袖章。“八一八”是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的日子。以“八一八”命名,显示其为老牌红卫兵。.jpg

清华大学学生在北京王府井搞宣传.jpg

这是当时流行的照相姿势.jpg

红的海洋.jpg

向毛主席表忠心.jpg

“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jpg

红卫兵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jpg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jpg

红卫兵文艺队在街头演出。.jpg

学语录,喊口号也是文革的一大特点。.jpg

毛泽东语录歌:造反有理。.jpg

因为林彪写过这样一个条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jpg

北京机床厂工人在文革初期写大字报批判邓拓和“三家村.jpg

“右倾翻案风”的头目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jpg
1966年5月29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紅衛兵組織,並帶頭批判該校領導人。8月1日毛澤東給他們寫信,表示對他們的造反精神的熱烈的支援。.jpg

世界上除了阿尔巴尼亚,几乎都在打倒之列,古巴、越南和朝鲜也跟着苏修跑。.jpg
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在1966年遭到批判后自尽,是文革最早的受害者之一。.jpg

尼克松访华(1972年)后,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也走向破裂。.jpg

吴晗,原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海瑞罢官》的作者。文革的第一批受害者之一。.jpg

三家村”成员之一,北京市委统战部长廖沫沙(另二人为邓拓和吴晗),文革结束时,他是“三家村”成员中唯一的幸存者。.jpg

《燕山夜话》是“三家村”的文集,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jpg

京剧名演员马连良在历史剧《海瑞罢官》中扮演海瑞,也成为文革的受害者。.jpg

文革前的北京市市长彭真。1966年5月被打倒。.jpg

1966年9月3日晨,中国作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不堪批斗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jpg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湖自尽。.jpg

文革前的毛泽东同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邓小平在一起。.jpg

毛、刘、周、朱,文革前的最高领导人。.jpg

文革前毛泽东的主要助手:刘少奇和周恩来。后排为邓小平和林彪。.jpg
文革前,中国已经形成“两个主席”的局面——毛泽东为党中央和军委主席,刘少奇为国家主席。.jpg

中南海内“革命群众”批斗刘少奇。.jpg

批判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主要代表。.jpg

196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jpg

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标题是“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jpg
北京大学内铺天盖地的大字报。.jpg

1966年6月南京大学揪斗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匡亚明。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欢呼“揪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匡亚明”。.jpg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jpg

批斗王光美。.jpg

北大校长陆平等人在批斗会上。.jpg

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反击“二月逆流”的运动中首当其冲,这是“专门”为他召开的批斗大会。.jpg

“把他们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清华大学批斗会现场。.jpg
戴高帽子是文革中常见的景象。.jpg

戴高帽子的批斗会。.jpg

批斗原中宣部长陆定一。.jpg

批斗原共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罗瑞卿在一九六六年初受到批判后曾跳楼自杀,造成瘫痪。批斗时用箩筐抬到现场。.jpg

批斗彭德怀.jpg

批斗彭真。照片所示即所谓“喷气式”批斗姿势.jpg

批斗万里。.jpg

坐飞机是批斗中最残酷的方式之一。挨斗的李范五是黑龙江省的“当权派”。.jpg

1967年1月22日,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被造反派批斗、殴打致死!.jpg

天津市委机关内造反派的徽章。.jpg

文革中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后立者)。.jpg
文革中的邓小平 - 1972年,邓小平和卓琳在江西新建县望城岗.jpg

游街在文革期间是家常便饭.jpg

群众大会.jpg

游行.jpg

造反派自制的大印.jpg

走资派身份证。.jpg

文革中的大串连,除去乘车乘船的以外,更提倡步行串连,以让革命小将们经风雨,见世面。政府还特别对步行者给予补助,包括发给生活费、粮票、药品和宣传费用。图为1966年12月17日签发的徒步串连证明信。并且,凭着这张信,还可以购买当时极为抢手的毛主席像章和语录牌(用于佩带在胸前的小语录牌)。右下角的“鲁大”两字,表示山东大学(文革中改名为“鲁迅大学”)已经进行了接待,所以盖戳为据。.jpg

个学校,就可以签发到全国各地进行串连的介绍信,并且有效,凭这么一张小纸,可以走遍天下,车任坐,饭任吃,不带掏钱的,只有在文革期间才有这种事情。.jpg

紅衛兵抄家後查封的私宅。.jpg

刘文采成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家乡成为革命批判的重要场所。30年后的今天,刘文采庄园被当地政府开发成旅游区。.jpg

1967年以后,共军先后派出280余万人到学校、机关执行军管、军训任务。.jpg

为了完成“斗批改”任务,决定由“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1968年7月工宣队进驻各学校。.jpg

农村学校由贫下中农管理。.jpg

象中央芭蕾舞团这样的地方,既有军宣队也有工宣队。.jpg

中国京剧团也是如此,排练前,老工人先领着演员读一段毛主席语录.jpg

文汇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张铁生的考试答卷.jpg

五七干校成为安置处于无业状态的机关干部和教师的主要形式,也成为很多单位排除异己、惩处知识分子的手段.jpg

高唱革命歌曲。.jpg

工农兵要占领舞台.jpg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jpg

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jpg

宣传队跳忠字舞.jpg

跳“忠字舞”是像毛泽东表忠心的一种方式.jpg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jpg

小学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jpg

雪山高原上也要宣传毛泽东思想.jpg

路线调查会.jpg

田头读报,提高革命觉悟.jpg

收听广播,紧跟中央的步伐.jpg

民兵班开会学习。.jpg

农业学大寨的游行.jpg

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并不始于文革。1964年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文革中声势浩大的造神运动的先声.jpg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剧照.jpg

歌曲东方红是文革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旋律.jpg

红小兵高歌东方红.jpg

儿童表演“样板戏”。.jpg

忠字舞是各类文艺演出的保留节目.gif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每次会议、演出必不可少的歌曲。.jpg

歌唱心中的红太阳.jpg

在广州火车站,共军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颂唱《毛主席语录》。.jpg

把毛泽东的讲话谱上曲,使之成为广为传唱的“语录歌”,这种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创举”在文革中不胜枚举。.gif

手捧红宝书的游行队伍。.jpg

常见的游行队伍.jpg

游行队伍里的毛泽东像.jpg

游行队伍里的“雄文四卷”。.jpg

《毛主席语录》印刷精美,被称为“红宝书”。.jpg

《毛主席语录》在1964年到1976年间共印了十亿多册。全国人民每人至少一册.jpg

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毛选)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书籍。论发行量之大,世界上大概只有《圣经》可与之媲美.gif

特大喜事:红宝书来了!.jpg

从黑龙江省边远地区串联到哈尔滨的红卫兵连夜赶往新华书店购买《毛泽东选集》。.jpg

毛泽东著作成了各种场合的最珍贵的礼物。图为向人民公社社员赠送红宝书.jpg

在北京的外国人也组织造反团体,同红卫兵和共军战士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jpg

五七干校学员在劳动前学习毛主席语录.jpg

跳伞前也要朗诵红宝书.jpg

共军战士颂读“毛主席语录”是每天的必修课。.jpg

共军是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jpg

林彪在全军开展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jpg

最高指示传到连队。.jpg

运动队员训练之前先吃“精神食粮”。.jpg

学习《毛主席语录》是学生的主要课目。.jpg

学龄前的儿童也手持语录本。.jpg

像章和语录本使每个学生所必备。.jpg

红太阳光辉照边疆。.jpg

手捧红宝书的少数民族。.jpg

贫下中农学毛选。.jpg

“主席话儿记在心。”.jpg

毛泽东接见江苏太仓农民顾阿桃。顾阿桃不识字,请人画图来讲用学习毛著心得体会,成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新型农民”。.jpg

田头学毛著。.jpg

田头学毛选.jpg

小学生在野外学毛著。.jpg

工休时抓紧时间学毛著。.jpg

当年典型的居家“装饰”。.jpg

饭前学一段语录。.jpg

学习毛著积极分子。.jpg

林彪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jpg

房前屋后的大标语。.jpg

治疗疾病也要靠毛泽东思想。.jpg

病人也要“早请示、晚汇报”。.jpg

当时的标准集体像 - 手握红宝书。.jpg

文革中典型的集体照 - 背景或者是一段语录、口号,或者是毛的画像。.jpg

“大表特表对毛主席的忠心”——当年知青的学习计划。.jpg

各种规格的毛的像章。.jpg

毛泽东是世界革命的旗帜。.jpg

谁的像章最大,谁就对毛主席最忠。.jpg

这名共军战士用全身挂满毛主席像章来表明自己的虔诚。.jpg

每个人都戴上毛泽东像章,农民也不例外。.jpg

男女老少都戴毛泽东像章,马虎不得。.jpg

男女老少都戴毛泽东像章,马虎不得。.jpg

藏民用哈达装饰毛泽东像,来表示他们的虔诚。.jpg

各种材料制作的毛泽东像章和塑像。.jpg

毛泽东雕像也在许多机关学校中树立起来。.jpg

太极拳也要为政治服务。.jpg

文革后残留在壁上的标语。.jpg

文革的痕迹今日仍可寻。.jpg

文革的痕迹今日仍可寻.jpg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头头的上海造反派召开打倒市委大会,夺取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刮起了所谓“一月革命”风暴。.jpg

王洪文组织了数十万上海工人武装,并自任总指挥。.gif

上海武斗中被工人武装抓获的俘虏被关在总指挥部.gif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上海人民公社改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张春桥任主任、姚文元、王洪文等任副主任。.jpg
67年1月31日黑龙江省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革命委员会。.jpg

2月14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成立。.jpg

67年4月20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公安部部长谢富治任主任。他利用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成员等职,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1972年3月在北京病逝。.jpg

西藏成立自治区革命委员会.jpg

新疆成立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至此,实现“全国山河一片红”。.jpg

1968年2月,康生、谢富治制造的所谓“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冤案,致使1.6万人被迫害致死。这是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全区广播大会。.jpg

1968年1月,康生、谢富治制造所谓“云南特务组”冤案,致使万余人惨遭迫害。.jpg

又一个革委会诞生了。.jpg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石家庄市成立。.jpg

1967年8月8日,军用物资专列在广西遭拦截后被抢劫一空。.jpg

1967年,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jpg

武斗中使用的部分器械。.jpg

67年,武斗工事。.jpg

67年,武斗中被抓获的“俘虏”。.jpg

上海的文攻武卫胸章。.jpg

女子红璎枪队。.jpg

派系武斗标语在街头随处可见。.jpg

这样的革命大会几乎处处可见。.jpg

文革开始后,由于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广大初、高中毕业生面临无法安置的局面。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jpg

在当时的报刊中常可见到这样的热烈欢送场面。但实际的情形却远非如此。对此当时在知青中流传甚广的诗歌《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有着深切的描述。.jpg

在冰天雪地中建设自己的家园。虽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实际上是这一代人被强行剥夺了对教育、就业、居住乃至幸福生活的选择权。他们的青春,就这样被荒废在“战天斗地”之中了。.jpg

据统计,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有1600多万人,安置经费超过100亿元。虽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但是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jpg

供销社送货下乡。.jpg

文艺工作者送戏下乡。.jpg

知青的家 - 云南省潞西县法帕乡拉应寨全体知青(1969年11月).jpg
潞西遮放广弄寨知青(1971年).jpg

知青们去上工。.jpg

北大荒的知青姐妹.jpg

香港知青在柑园里劳动.jpg

六十年代的青年偶像 - 邢燕子(中) 邢燕子短发,皮肤黝黑,结实而强壮。仅从外型上讲,邢燕子足以体现整个60年代中国人审美标准的男性化趋势,从1958年开始,邢燕子这位天津女青年便告别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去到农村参加农民劳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而邢燕子本人也因其十足的“铁姑娘”形象成为60年代初青年们的偶像。.jpg

上山下乡通知书。.jpg

十大元帅排名第三的林彪(林彪之前分别是朱德和彭德怀)。.jpg

林彪在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大会上讲话。.jpg

两位“亲密战友”在天安门城楼上。.jpg

林彪戴上红卫兵袖章,接见红卫兵代表。.jpg

1969年,中共九大将林彪作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党章.jpg

林彪的题词。.jpg

基干民兵在批林批孔。.jpg

批孔连环画封面。.jpg

林彪死后,他的签名也被画上了叉。.jpg

黑板报是批林批孔运动中的主要工具之一。.jpg

陈永贵1914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担任大寨公社大寨生产大队的中共党支部书记。1964年,毛泽东听取关于陈永贵和大寨的汇报,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大寨经验。陈永贵作为代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应毛泽东之邀参加12月26号日毛泽东的生日午宴。1964年底,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文革中,陈永贵参加了造反派的夺权活动并出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当选为中共十大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bmp

巴金——文学家。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创作小说《家》、《春》、《秋》、《寒夜》等。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1966年“文革”爆发后,受到批判,关押,被批为“文艺界反动权威”、“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记录在文革中的遭遇及反思。1986年,在《随想录》中提议建造“文革博物馆”。.bmp

聂元梓1921年生于河南省滑县。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0月,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1966年5月25日,聂元梓等7人在北大贴出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经毛泽东的同意,该大字报于1966年6月1日在全国广播,毛泽东后来称之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9月,任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4月在北大全校大会上被宣布逮捕。1983年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bmp

陈寅恪——百科全书式学者。义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少时在家塾就读,广涉经、史典籍。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等十几种文字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为精。1925年回国。1926年6月,应聘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的导师。1928年,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应聘为历史、中文两系教授。1945,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获授英国皇家科学院外国籍院士。因双目失明回国。1952年移教于中山大学。1955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文革”期间,遭到残酷折磨。1969年在广州离世。.bmp

王洪文——193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西新乡开源村一个贫农家庭。1951年4月参军。1956年复员,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当工人。1966年11月,制造“安亭事件”,后成为“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司令。1973年8月,在中共十大上被选举为中央委员,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76年10月,被隔离审查。1981年1月25日,被判处无期徒刑。1992年,因肝病病逝于狱中.bmp

冯友兰——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河南南阳唐河人。1895年生。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19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哲学,1924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著有《新理学》等“贞元六书”,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1949年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文革中,开始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打倒。1974年被委任“梁效”写作班子顾问,参与“批林批孔”。1977年,被列为反革命集团成员和“风派”典型。1990年在北京病逝。.bmp

顾准——思想家,经济学家。1915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去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1949年后,出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下放农村劳动,遭到反复批斗。1966年,被调到京郊周口店的大韩继大队农村工地,从事建筑业劳动,遭到批斗。1972年后撰写《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1974年因肺癌病逝。.bmp

胡风——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02年生于湖北蕲春。1929年到日本留学。1933年因在留日学生中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驱逐出境。1955年,胡风等人被打成“反党集团”,胡风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1965年12月底,胡风从秦城监狱出狱。1967年在文革中再度入狱。1978年,被释放出狱。1985年因病逝世。.bmp

翦伯赞——历史学家,维吾尔族,1898年生于湖南桃源。1924年夏去美国,1926年回国,从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的研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和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文革”中,被划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2月,刘少奇专案组找到翦伯赞,要求他写材料证明刘少奇叛卖共产党的活动,被翦伯赞拒绝。19日早晨,翦伯赞被发现与夫人戴淑婉同在北京大学寓所服安眠药弃世。.jpg

老舍——作家。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夏,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小说。1946年赴美访问和从事创作。1949年应周恩来邀请回国,先后担任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66年8月23日,遭到批斗和毒打。1966年8月24日凌晨,老舍回到家中。之后,自沉于北京太平湖。.bmp

梁漱溟——学者、思想家。1893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梁氏原是元朝宗室贴木儿的后裔)。1918年,任北京大学讲师,后升为教授。1937年出版《乡村建设理论》。1946年任民盟秘书长,代表民盟参与国共和谈。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文革中对当时的“宪草”序言中,写上林彪为接班人,“认为不甚妥当。”1988年在北京逝世。.bmp

梁思成——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其父为梁启超。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1955年,被批为建筑上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中,作为“建筑学反动权威”,被认为“年纪太大,用处不大”,“养起来”,留作反面教员。1972年病逝。.bmp

林风眠——画家,美术教育家,1900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农民家庭。19岁时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绘画。1926年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在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7年出国探亲,两年后定居香港。.bmp

田家英——四川成都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到毛泽东身边当秘书,直至1966年。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逐出中南海。5月23日,死于中南海永福堂。1980年初,得到平反昭雪。.jpg

张志新——1930年12月5日生于天津。1955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18日,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入狱。1975年4月4日,张志新在沈阳大洼刑场被枪决。临刑前被按在地上割气管。张志新呼喊挣扎、痛苦至极,以至咬断了自己的舌头。.bmp

康生——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的“特科”第三科科长。1933年7月去苏联,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1937年回延安,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部部长、情报部部长等职。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文革”期间,任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5年在北京以膀胱癌病故。1980年,中共中央开除康生党籍,撤销其《悼词》,被划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bmp

王晶尧——卞仲耘的丈夫。1945年,他与妻子一起奔赴解放区,投身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事业。妻子遇害时,王晶尧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近代史所工作。.bmp

上官云珠——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韦均荦。1920年3月2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开始演艺生涯。1962年,获得文化部评选新中国影坛“二十二大明星”之一的荣誉。1966年初,上官云珠患乳腺癌住院,后发展为脑瘤,手术后身体极为虚弱。出院后,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遭到残酷迫害,因不甘受辱,于1968年11月22日凌晨在家中跳楼自杀。.jpg

周西蒙——古生物学研究专家周明镇的长子。1940年出生于重庆。196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分配到北京市地质局101地质勘探队工作,常年驻守京郊密云线前栗园村。1968年,因一句“江青和毛主席结婚是参加的集体婚礼”,被划为“反革命”,隔离审查。1968年12月28日晨,周西蒙在京承铁路线密云前栗园村段卧轨自杀。.bmp

柴梅尘——古生物学研究专家周明镇之妻,周西蒙之母。1951年,柴梅尘带两幼子(周西蒙,周西芹)从台湾归国。“文革”期间,柴梅尘与家人饱受批斗之苦。周明镇曾自杀数次,均被及时发现并抢救。1968年,长子周西蒙卧轨自杀。在长子去世后,柴梅尘自责了二十年,“为什么会带孩子回来送死?”1993年2月26日,在家中自缢。去世前两天,在睡梦中突然大喊“西蒙,西蒙,妈妈来啦!.bmp

郭世英——郭沫若之子,1942年出生。在北大哲学系就读时与同学结成X诗社,被下放到河南黄泛区西华农场劳动。1965年秋回到北京,进入北京农业大学读书。1968年3月,被绑架关押,要他招供五年前的旧案——X诗社事件。4月22日上午,郭世英从被关押的三楼房间里破窗而出,死时,年仅26岁。.bmp

金驯华——1949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工人家庭。1969年,与妹妹到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1969年8月15日,逊河公社的两根电线杆被洪水冲走,金训华与另两位知青跳入河水中抢救国家财产,不幸牺牲,被当时媒体广为报道宣传。成为家喻户晓的时代偶像。.bmp

杨丽坤——1942年出生在云南普洱县磨黑镇的一个彝族家庭。1954 年考入云南省歌舞团。1959年,主演电影《五朵金花》。1964年,主演电影《阿诗玛》。文革前她因恋爱受阻,曾一度精神失常,经过住院治疗,已经痊愈。》。“文革”开始,遭迫害折磨后再度患上严重的“幻听性精神病”。1970年,被扣上“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精神彻底崩溃。2000年病逝于上海。.jpg
李振盛——摄影家。1940年生于大连,1963年进入黑龙江日报社做记者。“文革”期间拍摄到大量“文革”历史资料。2003年6月—9月,由法国文化部主办的《李振盛:一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环球摄影展览在巴黎首展三个月。2003年9月,李振盛的《红色新闻兵——一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心路历程》画册在英国出版,并将以英、法、德、西、意、日等10余种文字陆续出版。现旅居纽约。.bmp

翁德国——华侨,1940年出生于印尼小山镇。1961年6月,放弃工作,离开亲人回到祖国。1963 年考进广州暨南大学化学系。文革中成为班里第一个被炮轰的“资产阶级孝子贤孙”,被归为“黑七类”,成为批斗对象,并被要求批判自己的父亲。1968 年,被分配到军垦农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1970 年,被分配到广西马山县。1971年,翁德国的大哥专程回中国为翁德国及太太办理申请出国。1977年至今,任香港图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印尼PKD集团董事。.jpg

刘啸清——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和弟弟到延安插队,被分配到延安县柳林公社廿里铺大队。1970年,在村里当小学老师。1972年,被招到延安粮油加工厂当了工人。1994年粮油加工厂停产,被照顾到家属院看大门,每月工资127元。每日下班后到市场帮妻子卖馒头。刘啸清弟弟1975年“困退”回了北京,在宣武区清洁队抽了15年大粪,1991年因为有病开始吃了劳保。.bmp

刘敦——1918年12月出生,湖南浏阳人。1937年任湖南省政府秘书处主任秘书。1943年加入国民党。1946年到新疆工作,任新疆省政府人事室主任、西北行营驻迪化办公厅第三组少将组长等职。期间,参与“新疆和平起义”。“肃反”运动中,被隔离审查,1955年底重新安排工作,定为行政十三级。1957年“反右”中,被划为中右,获降职降级处分,安排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农场任副场长。“文革”开始后,被揭发为“没有改造好的国民党旧军官”、“假起义真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因不堪侮辱,自杀身亡。.bmp

刘亮——刘敦之子,1944年出生于重庆,祖籍湖南浏阳。“文革”期间在新疆一工厂任干部,因其父刘敦为国民党军官,有关方面称其藏匿“敌特电台”,随后被抄家、游斗、关押,成为该厂最年轻的“牛鬼蛇神”。1978年,被评定为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历任新疆石河子市客运公司经理、中国人保新疆分公司副处长、中国人保镇江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2004年退休。.jpg

刘长瑜——京剧表演艺术家。1942年生于北京。1951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得荀慧生的传授,擅长花旦。1964年,被调到京剧院一团参加《红灯记》的排演,扮演李铁梅。1993年1月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从而成为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之首。.bmp

浩然——作家。原名梁金广,1932年3月25日生于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家庭。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出版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艳阳天》。1972年,出版后来被称为“文革样板”小说的作品《金光大道》。1978年,被人指责为“四人帮”的骨干,写过效忠信。2002年,因脑血栓复发住院,从此一直处于深度脑晕迷状态。.bmp

李劫夫——音乐家。1913年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35年因参加过抗日活动被迫逃亡到青岛,开始以绘画与音乐为手段的谋生生涯。1937年5月赴延安,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创作《歌唱二小放牛郎》,六十年代年创作《我们走在大路上》,《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等。文革中是“毛主席语录歌”的创始人,引领了“语录歌”狂潮。1971年林彪外逃事件后,被关押、审查。1976年因心脏病死于“学习班”中。.jpg

黄帅——1961年出生于北京。1973年,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时,写日记对老师提意见,受到批判。黄帅给《北京日报》写信反映自己的不满,受到江青及谢静宜支持,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四人帮”被粉碎后黄帅被认为是“四人帮”的“小爪牙”,其母亲被批斗。在中科院工作的父亲也被逮捕入狱,同时开除党籍、公职。1979年,在胡耀邦干预下,被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录取。毕业后到日本留学。1993年3月,获得东京大学“学术硕士”学位。现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jpg

王进喜——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1938年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195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0年春,从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油田,苦干五天五夜后,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1969年4月以工人代表身份当选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在北京去世。.bmp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1987 于 2008-11-5 08:03 P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