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透明国际发布了“2010 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在这份包括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榜单上,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以 9.3分并列第一,成为全球最清廉的国家。
清廉,是一条道德底线
丹麦最近一次的具有轰动性的政府腐败案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担任丹麦哥本哈根市法鲁姆区区长的皮特 布里克斯托夫特挪用公款用于个人吃喝。这件事情经过媒体报道后成为丹麦社会的一大丑闻,皮特本人因此身陷囹圄。
“全球商务反腐门户”丹麦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延斯 贝特尔森是丹麦业界赫赫有名的反腐专家。他介绍说,丹麦对于不同等级的腐败有着明确的定义,并且有相对应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条款。因此在丹麦,无论你任职于公共机构还是私人机构,想要浑水摸鱼,那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而言,腐败可以划分成三个级别:一是个人腐败,主要指发生在公民个人与公职人员和权力部门之间的腐败;二是商业腐败,主要发生在企业与公职人员和权力部门之间的腐败;第三则是政治腐败,发生在较高级别公共管理和政治层面的腐败。”
延斯说,丹麦并不提倡以严厉的惩罚手段来遏制腐败行为,他们主张以事先教育为主。丹麦政府每年会花大量的人力、资金和物力培训丹麦企业,让他们对于何为腐败,以及如何应对腐败环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或者正是因为这样,当反腐意识作为一种公共道德深入人心之后,清廉便不再是一种形式手段,而是人心中不可逾越的一条道德底线。
清廉,是幸福感的保证
在丹麦的布里斯托小区开丹麦面包店的苏珊姐妹是中国侨民,她们约在20年前随父母移民到了丹麦。她们对于丹麦的社会的清廉和机会均等也深有感触。
“4年前,我们在这个地方开了这家面包店。从我们开店到现在,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面包做好,吸引更多顾客。我们从没必要去想如何逢迎和讨好工商税务部门的官员。”
无论荷兰鹿特丹大学“世界幸福数据库”的数据,还是今年6月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起的“世界价值观调查”结果均显示,在过去20年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都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居民。其中丹麦人尤为突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尤斯蒂娜 菲舍尔说:“ 丹麦是居民相互信任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这又何尝不是归功于丹麦早已形成良性循环的清廉社会机制呢?
(本报综合)
丹麦经验
作为“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名列第一的国家,丹麦的哪些经验值得别国借鉴呢?
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认为,建立一个制衡机制去监督政府和行政系统,用以确保在一个有效的、守法的政府中各个级别均将反腐作为首位。此外,有效的制裁和平等的制度也很重要。最重要还有是在社会中培养和鼓励一种态度,即贪污腐败是一种犯罪行为,是不能接受的。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腐败一开始就是一个问题,那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改变这种社会态度。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