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荒谬(原创,持续更新)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第七、反对“反垄断法”

  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看来,资本是不大可能作恶的,只有政府一定作恶。所以,他们虽然支持自由竞争,但却反对反垄断法。

  对此,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提出的事实根据是:到目前为止的各种反垄断诉讼,例如对微软的诉讼,都是耗时长久而缺乏重大意义的。
  这类事实依据似乎很有力,其实并不能说明问题。其原因是这样的:
  例如,二战的时候,盟军在商船上安装高射炮等武器,这些武器几乎没有任何直接战果,也就是说,几乎从未消灭过任何德军。也有人据此提出过取消这类武器的意见。但是,官方认为:这些武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吓阻了德军的攻击,保护了商船的安全,就是有意义的。
  反垄断诉讼也是如此。被诉者都是些极为强大的企业,他们当然会注意不去直接触犯法律,而尽可能在法律允许的边缘行事。被诉企业能够以种种理由替自己辩解,并最终在诉讼中不明显落于下风,恰恰说明他们的行为从一开始就被法律所限制。

  至于反对反垄断法的理论依据。对于两种情况,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有不同的说法:

  对于托拉斯类的垄断,也就是联合垄断,他们可能会说:联合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联合,都会有人出于私利而背叛联合。(例如,联合定价,当某方看到降价对自己有利可图的时候,就可能擅自降价。)
  这个说法一目了然就是错的。如果联合垄断是完全合法的,自然可以签订某种契约来防止背叛;只有在反垄断法存在的情况下,因为不能合法地签订垄断性质的契约(签订了法律也不保护),才会使人无所顾忌,想背叛就背叛。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托拉斯是完全的联合,也就是说,参与联合的企业,法人地位都会消失(其原所有人成为股东),也就不可能有背叛的余地。
  联合垄断是必须反对,因为如果放任其存在,就会直接了当地减少竞争。

  对于非联合性质的垄断(例如微软的垄断),他们认为:垄断是不可能持久的,最终,竞争者还是会出现。只要符合市场原则(也就是政府不干预),即便是暂时的垄断,也符合效率最大化原则。
  平心而论,这个说法,虽然其事实证据(例如对微软的诉讼)如上面所论并不成立。但是,也缺乏证明其不成立的证据。
  垄断者固然会使用种种看起来很不公平的手段来击垮竞争者,但是我们也得承认,这些手段也是竞争的一部分,而“是否公平”总是一种人为的判断。这跟联合垄断不一样,联合本身就不是竞争,更谈不上公平竞争。
  对此,如果认定某些竞争手段(亦即垄断手段)不合法,其原因只能参见“第六”。也就是说:当多数人认为某些事不可接受的时候,他们有权立法予以禁止。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5-11 19:03 编辑 ]

TOP

按照过去影帝所说的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
自动恢复平衡的市场,不需政府以任何方式进行干预的,这个在独裁的大陆有吗?有的是太子党们背后操控的罢了,他们之间争利,出事只是利益分配不均罢了。你还发表神马“论文”?既然反驳了又加上共产主义。。你的话“而共产主义又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们就永远有理.....所以,这不能说明共产主义邪恶,只能说明不信共产主义才邪恶。”你在隐喻神马?宝宝过去做得对?共匪一直打着共产主义的幌子,谁人不知?但你又开始诱导咯~   ,但北欧有些国家的确实现了共产主义了, 别再讲那不是共产主义,不服你就去找袁腾飞问下。
在这个体制下我们吃的是世界上最毒的饰品,缴纳着世界上最高的税。你却反驳神马市场原教旨主义结合共产主义,消弱你的反共心理的诱导+扯淡辩论=高级五毛。
所以劝大家别争论了,浪费时间。永远不要和nkpoper争论,她会把你IQ拉到她的水平,然后用她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上帝賜予信仰他的人-財富,自由和民主!
真主賜予信仰他的人-石油和恐怖分子。
佛祖賜予信仰他的人-亡國。

TOP

回复 55# Alleluia_2006 的帖子

我反驳市场原教旨主义,跟支持或反对共产党有什么关系?汗。
因为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不是共产党人,所以就不能反驳?这挨得着边吗?

TOP

第八、反对工会(中):罢工权

  接第三。
  市场原教旨主义在反对工会之余,尤其反对工会的罢工权。所谓罢工权,指的是工会根据一定的规则罢工,雇主不可以以旷工论之,将其开除。这种权力固然不到“想不工作就不工作”那种耸人听闻的程度,但考虑到雇佣合同的本意就是工作,这种权力确实很突兀。
  (关于罢工权的细节是很复杂的。我只举一例:工会要支付生活费给罢工工人,所以也不希望罢工范围太大;对于大企业,工会很可能会选择一些关键岗位或关键的分厂进行罢工,以达到瘫痪整个生产以迫使资方让步的目的。这个时候,法律在保障罢工权之余,又保障了资方的“关厂权”。即资方可以根据一定规则关闭工厂,以减少损失,也就是说:免于在生产瘫痪的情况下,还要付给不罢工的那部分工人的工资。)

  尽管罢工权非常突兀,但工会方面的意见是:罢工权是必要的。因为工会的目的是集体谈判,如果没有罢工权,工会几乎没有任何手段来对资方施加压力,“集体谈判就会变成集体乞讨”。也就是说:工会将完全失去意义。
  考虑到工会的存在终究有其合理性(参见第三),让工会完全失去意义恐怕也不合适。除此之外,对于民主国家而言,罢工权又和政治相关,如果加以废止,在政治上也很难成立。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罢工必须经资方认可,否则就可以以旷工为理由直接开除。那么,这种政治手段也只能由资方使用了。换言之,我们在政治抗争中常见的罢工运动,将完全无法代表工会或公众的政治意见,它将只能代表资方的意见。也就是说,只要资方愿意,它就可以组织大批人上街抗议,也可以通过罢工来瘫痪国民经济。而普通民众要想上街,就只能在休息日进行;要想罢工,就直接砸他饭碗。在政治动荡期,那些汹涌的浪潮,将主要代表资方的意见。这对民主政治的本意,将是多大的讽刺?

  还有一点我们应该理解:工会的存在,对于民主国家而言,它主要还不是依据人们的经济权利,而是依据人们的政治权利,例如:自由结社权,这是很难限制的。
  如果工会会员要依据经济权利闹事,只要法律对其不宽容,就很容易予以经济制裁。因为民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很严格,进行惩罚也很容易。
  但是,如果工会会员发现经济之路走不通,转而依据其政治权利闹事,直接挑衅刑法的底线,那民主国家是难以进行制裁的。因为刑法讲疑罪从无,而且民主国家的法律只能追究个人,一般不能株连组织。像奥姆真理教那样一目了然的邪恶组织,在日本尚且未能定义为非法。可想而知,如果工会会员铤而走险,依据其组织力制造骚乱,民主国家的政府是没有太有效的应对手段的。

  另一方面,如果工会不想靠犯众怒的骚乱方式来赢得让步的话,他们还可以直接利用民主政治。虽然工会会员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一般都不大,但是如果把工会惹恼了,他们的投票会非常一致,从而可能左右选举。
  也就是说,从政府内部攻克政府。这也是民主国家政府所无法彻底防止的。

  注:固执的少数派往往可以这样左右选举。例如:你反工会,非会员未必会支持你,非会员会根据你对很多问题的态度,综合起来考虑是否选你,他们一般不会把反不反工会当要点;但是工会会员极可能就拿这个当要点,只要你反他,他就反你。这种情况下,虽然会员人数不多,却也可能左右选举。这种模式效力极大,唯一的注意事项就是不能犯众怒,如果工会犯了众怒,当然,非工会会员也就很可能拿候选人反不反工会当要点了。

TOP

写的太乱,没什么逻辑,东一下,西一下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xopm 于 2012-5-14 02:25 发表
写的太乱,没什么逻辑,东一下,西一下的
市场原教旨主义是很讲逻辑的,而且绝不东一下,西一下。出了任何问题,他们都会说:这是没有遵循市场原则的结果。就跟共产党的宣传模式一样,一而贯之,完全是一类套话。不管出了什么事,按某一提纲,直接填空就可以了。例如:天灾N年一遇,领导重视,抢救及时,遇难者情绪稳定。云云。
给你几篇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链接,你自己去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当然,你看完了以后认为他们说得极对,那也无所谓,就算我帮你找到点好文章吧。
反对最低工资:http://blog.163.com/caijingblog@ ... 922008101893127960/
反对义务教育:http://www.impencil.org/Portal/pencilwork/20120502114538.aspx
反对货币政策:http://www.impencil.org/Portal/pencilwork/20120427112510.aspx
反对货币体制:http://www.impencil.org/Portal/pencilwork/20120425124258.aspx

TOP

回复 60# nkpoper 的帖子

原来是铅笔社的啊~
我看你不如直接去读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东西吧,何必看这些二手的文章

TOP

回复 61# xopm 的帖子

奥派的东西,学术性很强,一般不会太直接针对社会现实。
奥派更主要地是讨论问题,而不是提出主义。如何理解奥派,尤其是在中国背景下,那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铅笔社之流的二手文章,则直指(或暗指)中国现实,胡说八道,还颇能迷惑一批人。

TOP

另及:

奥派的胡说八道,也往往很有水平,例如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
我肯定是没那个水平去驳斥,而且也不必驳斥。
这玩意儿就跟讲去火星屠龙一样,我是不懂火星,更不懂龙,但是我知道它无益,当然也无害。不信谁先去屠一次再说好了。

TOP

回复 62# nkpoper 的帖子

我看你也只能说他们胡说八道,但具体哪胡说八道也讲不出个道理来
所以只有情绪

TOP

引用:
原帖由 xopm 于 2012-5-14 03:14 发表
我看你也只能说他们胡说八道,但具体哪胡说八道也讲不出个道理来
所以只有情绪
我讲了那么多具体的道理,你也不来驳斥,直接表达你的情绪,说我没什么逻辑。然后,再说我讲不出个道理来,只有情绪。

TOP

回复 63# nkpoper 的帖子

奥派真正有水平的是米塞斯,门格尔。哈耶克在没遇到米塞斯之前是个温和的社会主义者
是米塞斯的一本书《社会主义》让他改变立场,成为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他获诺奖的商业周期理论也是来源于米塞斯。

TOP

回复 65# nkpoper 的帖子

你说那些东西,只有结论,没有论证过程,怎么驳斥啊
没论证,没逻辑驳斥的结果只能最后变成是个说个的。

TOP

回复 67# xopm 的帖子

我当然有论证。就拿”第一“说吧。我论证金本制(或其它固定的本位制)无疑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发生通缩,就完蛋了。这不是论证?
我记得有极端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就算是通缩也可以接受,无所谓!
请问:您是什么态度的?

TOP

第九、经济利益至上(上)

  有人以为,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追求自由。其实不然,他们只是经济利益至上罢了。

  文章开头的地方我说过,根据公认的统计,香港和新加坡是市场自由程度最高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很自由。新加坡对日常生活的法律规定很苛刻,民主程度也低;而香港无民主,在政治自由方面也颇受侵蚀。
  这并不是偶然的。除了经济自由不等于政治自由和生活自由以外,一个完美的市场也并非靠放任可以得到。放任只能导致某种程度的无政府状态。一个完美的市场,必须由严格的市场规则来保障,而“严格”和“自由”的关系本来就可疑。

  例如:如果要严格执行市场规则中的“保护知识产权法”,让人们连偶尔自用一下盗版都有法律风险。这本身就是对自由的苛刻限制。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说了:人家的东西(财产),你怎么可以白用呢?
  这个话其实没道理。什么叫人家的东西?如果我们上溯到古代或者更早的人类生活,作为一种自然法则,“实物”是可以算作“人家的东西”的。无论是食物还是土地,不仅人类,很多动物也会把它们视为私有,予以占据。
  但是,知识产权怎么可能是“人家的东西”?任何一种好用的新方法,只要别人能模仿,自然都要模仿。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你发明了一种新的捕鱼方法,别人就有义务不模仿你,等着你把池塘里的鱼抢光?哪儿有这种道理?
  保护知识产权,唯一的利益就在于它可以鼓励发明创造,也就是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当代社会对知识产权采取了既保护又限制的态度(有时效和其它一些细节限制),这完全是出于刺激经济发展的考虑,跟“人家的东西你不能白用”是不搭界的。如果知识产权真的是“人家的东西”,也就是说,等于财产权,那怎么可能过期失效呢?

  由此可见,市场规则既不代表自由,也不代表自然。它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其目的就在于提高经济效率。而市场至上的想法,实际上就是经济利益至上。

TOP

第十、经济利益至上(中):马克思主义的妄言

  经济利益至上,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这两种极端理想主义者的共通之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两者应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应该符合经济利益的需要)。只不过马克思主义推崇绝对的计划经济,而市场原教旨主义推崇绝对的市场经济罢了。
  马克思主义的流毒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更是挥之不去,以至于很多显然不支持共产党的中国人,也会有某种经济利益至上的思路,导致他们容易上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当。为此,也得驳斥一下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也就是那个“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一个重要反例:民主制度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这种对人类文明有极大意义的事件,跟生产力水平就是没关系的。因为在古代与之类似的生产力水平屡见不鲜,但民主制度,尤其是达到雅典那种程度的民主,却非常罕有。
  民主制度在希腊的出现,和当时的军事战术密切相关,即重步兵为绝对主力的战术;重步兵由较富裕的公民组成,所以民主权利首先赋予了那些有财力把自己装备成重步兵的公民(即人民)。而民主制度在雅典发展到顶峰,民主权利被推广到所有公民,则和当时的海军战术有关;当时的海军战术以冲撞战术为主,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桨手,桨手不需要自己购买装备,一般由贫穷公民充任。
  之所以其它地方很难发展出相似的民主制度,是因为无论是重步兵战术,还是当时的海军战术,都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的。尤其是当时的海军战术,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古希腊民主制度的顶峰时期,占优势的海军战术是:冲撞战术,以把对方的船撞坏撞沉为主要战术手段。
  这需要狭长快速、轻便灵活的小型战舰,在有限的空间内排布尽可能多的桨手以增加速度和冲击力,只部署少量重步兵。这一战术,随着军事思想的进步,很快就过时了。因为人们发现,这一战术有一重大弱点:冲撞战术对划桨的协调性要求太高了。随便投些石头射些箭,打坏几只桨或者杀伤几个桨手,就足以让冲撞失败。而这种小船一旦失去机动性优势,哪怕只是暂时的,也就完蛋了。因为上面人本来就不多,除了大批桨手,更装不下几个战士,完全不能跟兵员众多的大船进行接舷战。
  因此,在海战中,装备大量士兵的大船很快就对装备大量桨手小船占据优势,并使训练大量有素的公民桨手成为不必要(如不使用精巧的冲撞战术,则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桨手,罪犯和奴隶也可)。到了古罗马迦太基争夺霸权的时候,可以勾住两船的挂钩出现,接舷战成为主要战术手段,直到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溃时为止。

  一般而言,在古代,社会制度必须更主要地适应军事需要,而非经济需要。经济差一些无所谓,军事上不能抵抗邻国,就玩完了。最直观的例子: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横扫欧亚大陆,使很多鞑靼制度流毒于世,岂能是因为鞑靼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蒙古人在经济上,比起被他们打败的那些国家,难道都有重大优势吗?
  甚至于现代,经济发展也不是第一需要。对于独裁统治,维系其统治和相应的社会制度的,更主要的在于维稳体制(或曰镇压体制),只要镇压得好,经济低劣到北韩的程度,照样可能存在;如果镇压失败,就算是富裕的产油国,其政府照样垮台。对于民主国家,政府及法律制度也得先获得民众的认可才能维持下去,而民众显然不会把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需要,有时候也不作为第一需要。

  当然,马克思主义最善胡搅蛮缠,它可以把军事思想的进步,也说成是生产力的进步。军事思想完全脱离装备是不可能的,而装备都是人生产出来的,所以就是生产力的进步。
  此外,比方说,出现一种新宗教,那也会建一些新型宗教建筑,印不少新经典,制造一些新的宗教用品;发明一种维稳方法,也需要一些新的维稳装备。等等等等,但凡是人类所为,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力。无论是任何进步,你都可以说成是生产力的进步。
  这就没意义了。一种见到任何反例都可以这么糊弄过去的理论,只能是自我娱乐。例如我也可以同样发明一条真理:人类的进步,依托于语言的进步;语言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语言有反作用。这照样可以自圆其说。因为人类的任何进步,都得依赖于语言交流。只有在语言中体现出了进步,才会有人类的进步......说废话还不容易?但是,反过来以此为理由,把语言或者生产力看成是人类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糊弄人么?接下来,我还可以把喘气说成是决定性的,因为人类不喘气就死了,任何东西都是建立在喘气基础上的。

  这里,再着重解释一下这种胡搅蛮缠的危害。我得先声明:虽然这已经离题太远,但之所以必须解释清楚,是因为这种“总是有理”的思路危害性太大。很多明显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会上当,而且反复上当(此理论以前有些人跟我讨论过)。乃至于他先是这个地方想不明白,接下来别的事也可能一并糊涂。
  如上所述,提出一个类似生产力决定一切,或者语言决定一切,或者喘气决定一切的废话理论。看似既没错误,也没危害,实际上却可以潜藏祸心。
  例如:他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如果你指出:民主制度与军事思想有重大关系。他马上可以反驳:军事思想也是生产力。但这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而已,这段历史规律,马克思照样是不知道的。就算是军事思想也是生产力,这么重要的事,马克思也是不懂的;他既不懂,总结历史规律的时候,照样会偏颇。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不接受军事思想、宗教思想之类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坚决排斥这些因素,只看重纯经济因素(这跟他们的犹太背景有关,历史上,犹太人长期被排斥在军事领域以外,又和新宗教:基督教有重大矛盾)。只不过你提及这些进步,他们辩驳不过的时候,才不得不诡辩说:这也是生产力。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论中根本没有这种“生产力”的地位,只有他们喜欢的纯经济类的“生产力”的地位。
  而语言又是约定俗成的。从语言习惯上,人们本来就很难认为军事思想、宗教思想也是生产力。加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错的。我们何必相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呢?哪怕是对生产力这一词汇的范畴加以扩展以后再信,也没必要啊!何必为了一个错误理论,而改变语言习惯呢?难道就是为了便于上当吗?

TOP

第十一、经济利益至上(下):价值都是主观的

  当然,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经济利益至上,具体而言,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利益至上还不是一回事。因为他们未曾垄断过宣传机构以将其胡搅蛮缠深入人心,所以如果不受马克思主义流毒的影响,倒是可以简单地进行驳斥。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经济利益至上,应该说是源于经济学中的那个“经济人假设”:
<<<<<<
  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
  他们大概是忘了另一个至少同样重要的原理:“价值都是主观的”。所谓:有钱难买我愿意。
  例如:你可以论证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因为人们愿意吸烟,所以烟草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价值就是正的,而不是负的。
  再如:因为有人愿意信佛教,愿意买香烛,那这些对象就都有市场。你嚷嚷佛教徒迷信也好,站在基督教立场上诅咒佛教徒下地狱也好,也是白搭。
  再如:球迷能获得什么经济利益?他们愿意当球迷,你就管不着。
  这里的要点在于:人们固然是“实利人”,但是认定什么为实利,却是他们自己的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必需品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之所以被消费,从而被认为是“实利的兑现”(钱花了,才是你的),只能是因为“我愿意”。而消费品也不限于实物,看演出听音乐都可以是消费。

  违反市场原则也可以是消费。如果大多数人认为知识产权必须严格保护,哪怕是个人自用盗版,也得惩罚,那当然也可以立法惩罚。但如果大多数人认为,这么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并不爽,凭什么我在网上顺手下载点什么还得冒法律风险?那么,就没必要制定如此严格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也就是没必要制定(在这方面)严格保护市场经济的法律。
  归根到底,市场规律的严格履行,只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而不是什么别的原则问题。(参见第九)

TOP

第十二、雇来的鞭子

  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经济学事例。说是某人看到了成群拉纤的纤夫和手拿鞭子的监工,就想:到底是纤夫雇用了鞭子,还是鞭子雇用了纤夫呢?

  这里面的原理是这样的:看似监工高人一等,但他并不是雇主,他也是雇员。更重要的是,纤夫的监工是直接代表纤夫利益的,因为拉纤这个活一般是计件工资,你拉到了目的地才会给钱。监工的作用是为了鞭打那些躲在人群中偷懒的纤夫,因为每一个纤夫,出于个人利益,都有自己不卖力气让别人卖力气完成任务然后大家一起分钱的动机。如果没有监工,这个活就没办法干了。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最突兀的还不是纤夫“雇用”监工,而是起义者推选长官。有时候,起义是某人处心积虑策动起来的,当然也可能不用推选,长官就是他了。但有时候,起义爆发以后,没有特别有能力和号召力的人当长官,这就需要推选一个,甚至强抓一个。像赵匡胤、黎元洪之类,就是这么抓来的。因为很多事,无论是拉纤也好,还是打仗也好,就算大家是自愿参加进来的,进来以后也不能单凭自觉,也必须以鞭子或军法来束缚,并且有人执法,才能成事。
  整个经济、社会领域内的“管理阶层”,很多都是干这类事的,只不过有的直接,有的间接罢了。像纤夫雇用鞭子,就很直接,没鞭子这个活就基本不能干了。但即便是非计件工资的工厂中的监工,貌似是工人干好干坏收入不变,监工只代表资方利益。实际上,没有监工也是不行的,因为如果工人普遍偷懒导致资方破产,也就没这份工作和收入了。

  换言之,人们往往需要雇用鞭子来监督自己,然后才能办事。虽然雇用是自愿的,挨鞭子是不自愿的,但两者没有矛盾。
  仅仅说到这里,虽然已经驳斥了某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有时候会提出的歪理,但终究和市场原教旨主义本身没有明显冲突。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真正不接受的是:政府(如果是民选政府的话)就是我们雇来的鞭子,而且是我们必须雇的。

  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会说:
******
  你可以选择雇鞭子,例如:你可以签约选择管理严格的工厂去上班,这是你的自由。但是你无权替别人做出选择。你不能说:我们投票吧,如果大多数人要这么挨抽,那么所有人都得这么挨抽。这就不符合契约自由的原则了。即便是少数人,也无义务被多数人裹挟,去签订自己不想签订的契约。
******

  这个话有某种道理,就是说,我们最好不要替别人签订契约,哪怕我们是多数。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某些契约必须由多数人去替少数人签,或者更坏,由个别人去替所有人签。
  以保护知识产权论(参见第九和第十一)。根据法律,知识产权要保护到什么程度,人们就必须遵守到这个程度。既不能强求别人比法律规定更严格地尊重你的知识产权,也不能违反法律去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不可能是:我愿意知识产权保护得更严密一些,我就可以自愿签约,保护得更严密一些;或者相反。这个约,也就是相关立法,在民主国家只能由大家去签,就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一般而言,具体的立法过程与单纯的少数服从多数会有些差异,但肯定不可能根据“全体一致”也就是“全体自愿”的原则去立法。)

TOP

哥们你的经济学知识都是通过百度百科,MBA智库百科看来的吧
是否一本系统的经济学书籍都没看过?

TOP

引用:
原帖由 xopm 于 2012-5-16 01:33 发表
哥们你的经济学知识都是通过百度百科,MBA智库百科看来的吧
是否一本系统的经济学书籍都没看过?
那要看系统到什么程度了。
凯恩斯/弗里德曼的书我都看过一些,还有一些经济史的书,还有《人口增长的经济学》之类的杂书。
课本也看过,是跳过公式随便看的,没仔细看。我猜你所谓的系统的经济学书,就是到处是公式的那种吧?
呵呵,我告诉你,我是理科的博士,量子力学类的课都学过,甚至讲过的。我之所以不看公式,是因为我觉得文科的那些公式没啥意思,如果有任何猫腻儿,它肯定不在公式里,而在公式的前提里。搞科研都是这么干的。
简言之,你不要以为那些公式之类的有啥了不起:
第一、比起理科所用到的数学,那实在是不算数学。
第二、比起理科的糊弄人手段,那实在是不算手段......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5-16 16:20 编辑 ]

TOP

讲一个经济学课本忽悠人的例子

  某和我关系很近的人(不是文科生出身),有几天突发奇想,找了本经济学课本(我忘了叫什么名字了,但显然是西方人写的)来看。见到里面有意思的例子,还跟我说。
  一开始,我本着“开卷有益”的精神予以配合,尽可能附和其言论。后来发现他逐渐上当,只能浇冷水了。后来他就不看了,是我浇冷水的效果,还是热乎劲儿自然过去了,我就不知道了。

  最可气的一个例子,是“对奢侈品征税对谁有害?......No,不是对富人有害,是对穷人有害。”
  书中给出的理论依据:因为富人消费有弹性,你对这种奢侈品征税,他可以买那种,影响不大。反之,奢侈品生产者(穷人),因为生产有各种先期投资,不能无代价转产,所以损失很大。
  书中给出的事实依据:某年,美国政府对奢侈品征税,奢侈品生产者受到很大损失,于是向国会陈情,取消了这种税收。

  这里面的第一个忽悠是:除了绝对必需品以外,任何消费品的消费弹性,短期内,都比生产弹性大。所以,绝大多数会造成生产调整的政策,都“对生产者有害”了。这不是废话吗?这是故意强调短期效应,无视长期效应。照此逻辑,医院里做的那些手术,除了病人马上要死的急救手术,否则都有害,因为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往往比手术前夕更不堪。
  第二个忽悠是:国家收税不是为了害谁。国家总是要收税的,不在这个地方收,就在那个地方收。收税本身当然有害,这不是废话吗?但到底在富人用品上收对穷人害处大,还是在穷人用品上收对穷人害处大?
  第三个忽悠是:那种游说活动得手,跟正义与否是无关的,而且经常恰恰相反。例如:因为石油巨头利润太多,美国政府一度试图立法进行限制,于是就有大批人来反复游说,说实际上利润很少。最后某给游说者急了,说了一句名言:“就是因为你们利润太多,所以才雇得起这么多游说者。”为富人生产奢侈品的行业,其利益跟富人有很大关联,他们当然不希望收税,为此,哪怕不收税损害了全国的穷人和生产者,只要他们自己的收益大于损失,他们就要游说。

  当然,经济学书里面给出这种例子,也有其道理。为了教育学生,就要举一些事例,事例中的说法越邪乎,学生印象越深刻。主要目的倒不是忽悠人,而是让学生熟悉那些供求曲线之类。

  但是,如果超出经济学教育的范围以外,这种事例的唯一效果就是忽悠人。而且,很多人学过或见过这类事例以后,还就是被忽悠了;以至于他们看到别人提出与之不同类的观点,就说别人看书太少。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5-16 20:46 编辑 ]

TOP

混进来蹭听Dr.Nk 的课。。。。

BTW:nk是物理学博士??

[ 本帖最后由 Evo 于 2012-5-16 21:16 编辑 ]
那会儿,还没有神马,Ye没有浮云。。。

TOP

回复 76# nkpoper 的帖子

看过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么?
他们这一学派的方法论不用理性经济人假设,也反对在经济规律的研究中使用数学。
而且对以新古典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批评,对凯恩斯完全否定,对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也有批评。
铅笔社里很多人的理论都是来自这个学派,但是他们掌握的并不好,把好经给念歪了。

[ 本帖最后由 xopm 于 2012-5-16 21:42 编辑 ]

TOP

回复 79# xopm 的帖子

有些理论必然会被念歪,这是无悬念的。我在一楼就已经说过:
  如果他们面临失败,他们会另找一个原因,因为他们的标准极高,无论谁也不可能吻合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总是有理。这就像共产主义者一样,如果你说:看看,这些信共产主义的人无恶不作,共产主义多邪恶啊!他会反驳你:这些人不是真信共产主义,如果真信,他们就应该如何如何;所以,这不能说明共产主义邪恶,只能说明不信共产主义才邪恶。
  换言之,不到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然后再失败),你就不可能驳倒共产主义者,而共产主义又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们就永远有理。市场原教旨主义也一样,当然光说这一个例子并不足以论证这一点,以后再慢慢说吧。

TOP

回复 80# nkpoper 的帖子

我说他们把经念歪了,不是指你反驳的这些,你反驳的这些说实话,水平真不高。
我说的是比如他们有很多人支持铁道部涨票价来解决排队问题,认为让一个国有垄断行业自由定价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