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请问这篇文章(或书籍)的名字是什么?内容有多大可信度?

请问这篇文章(或书籍)的名字是什么?内容有多大可信度?

在网上流传时名字大概是《老百姓看不到的7本书》,讲那场运动的,内容翔实,很多内容取材地方向中央的报告。下面贴出一部分:
序曲六四背景
胡耀邦,一个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民主运动紧密相联的名字,一个与充满活力、富有胆识、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紧密相联的名字。一九八六年隆冬的学生运动,促使胡耀邦被迫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一九八九年春天的胡耀邦去世,酿成了本世纪最大的中国民主爱国运动。从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胡耀邦被迫辞去总书记到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胡耀邦的溘然去世,这二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当时的社会政治基础是否预示着八九民主运动的结局只能是已经发生的那种样子?这一场凄烈的八十年代中国人权惨剧难道真的无可避免吗?让我们追溯历史。
中共高层两种声音
一九八六年,是中国政坛民主气氛最为浓烈的一年,也是因此而大伤元气的一年。由于中共所推进的经济改革受到现行政治、经济制度相掣肘,使得经济改革自农村改革的成功后,在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城市改革后便开始出现混乱: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官员腐化,官倒猖獗,各种思潮泛滥,信仰危机加剧。由于经济改革遭遇了政治制度的瓶颈制约,中共锺局层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呼声。

一种声音先强后弱,它以胡耀邦、赵紫阳、陆定一、习仲勋、万里为代表,恍较多地肯定了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邓小平对此表示支持。一九八六年七月八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忱较系统地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九月十六日,在邓小平提议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批准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等五人组成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为中共十三大设计政治体制改革蓝图。研讨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赵紫阳秘书、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鲍彤具体负责。可以说,中共最高层的民主政治风气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这种声音先弱后强,它以陈云、李先念、彭真以及胡乔木、邓力群为代表,他们认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现象到处泛滥、这个党不抓不行了。在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丘,邓小平一开始总是深藏不露,并没有表明他的观点。在讨论十二届六中全会的议题时,回对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等人的强大压力,邓小平完全尊重陈云等人的意见,并表态要抓一抓精神文明的问题。于是,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了,会议的主题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这次中央全会有一个外界不知的情节。九月二十八日下午,是全会的最后半天,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陆定一举手要求主持人胡耀邦让他发言,陆定一说:我建议决议中删去资产阶级自由化这句话。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强调建设,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无关。洛通个发言之大胆,无疑给会场投下了一颗炸弹,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无人敢于回应。陆的讲话第二天就遭到了没有参加那天下午会议的中顾委主任邓小平的批评。决议正式写入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内容,中共最高层的宽松气氛由此趋紧。十二月九日,方励之所在的中国科技大学率先拉开了一九八六年学生民主运动的序幕。反映到中共最高层,就是胡耀邦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违反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失误。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被迫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中共中央下发的一九八七年一号文件,号召全党、全国全因反击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这次学潮中,方励之、刘宝雁、王若望三位知识分子的党籍被开除。

到一九八七年一月中旬,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全国性学潮得以平息。与胡耀邦下台的同时,渴望政治改革愿望最强烈的陆定了习仲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中共最高层的民主气氛一下子跌入谷底。一九八七年夏天,陆定一从无锡给同为中顾委的副主任薄一波写信,全信如下:

一波同志:我请求辞去中顾委副主任的职务。告老还乡。 陆定一 七月十五日

陆定一是中共资深的宣传工作领导人,曾任毛泽东时代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文革中遭到残酷迫害,文革后有深刻的对体制的反省。他的信从一个侧固反映了当时中共最高层的压抑气氛,也是对邓小平在处理胡耀邦问题上的一种不满。事实上,在清算了胡耀邦后,邓小平已经强烈地意识到中共最高层一股企图全面倒退并全盘否定改革的势力。西对复杂的局面,邓小平与赵紫阳多次谈话,要求坚决强调改革,防止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扩大化倾向,并继续支援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的工作。为此,赵紫阳亲自主持下发了中共中央四号文件,这一文件的最大作用就是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严格限制在中共党内。同年五月十三日,在邓小平的授意下,赵紫阳发表了进一步坚持改革的讲话,这一讲话,实际上中止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使改革呼声又重新高涨起来。

大量事实表明,在强大的反改革势力回前,邓小平、杨尚昆、薄一波与赵紫阳、万里等表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也是能将政治体制改革内容堂而皇之地写进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中的主要原因。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除了强调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外,更主要的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说到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对付党内反改革势力的一个杀手钢。十三大的顺利召开,再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声势,国内的政治形势再一次明亮起来。

………………

想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以及作者是谁??它可信吗?
再毒的紅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

TOP

回复 1# 海棠朵朵 的帖子


这本书的书名是《天安门文件》,在维基百科里对本书是这样描述的


引用:


《天安门文件》(Tiananmen Papers)是一部据说拥有中国六四事件内情的英文书籍,由一位化名为“张良”的作者编著,美国林培瑞(E. Perry Link)主译,美国黎安友(Andrew J. Nathan)也是英文版编辑之一,于2001年1月在美国出版。


2001年1月6日,旅美的谢选骏教授率先质疑《天安门文件》的真实性。1月9日中国外交部亦发表声明指《天安门文件》乃失实之作。


目录


1 争议
2 衍生作品
3 外部链接
4 参考资料
 


争议文件据称为中共内部会议实录,但缺乏可信的原始文本,只有电子文本,无法通过纸张、墨水鉴定真伪。
其中出现一些不应有的细节错误,例如把徐勤先说成是徐海东的儿子,其真实性因而引起质疑。但亦有人撰文反驳[1],指当年很多东西都是“听说”。
中文版文字有港台化痕迹,例如中国政治领袖能运用大量90年代的新潮语言说话,包括“智库”、“请愿人士”等。


 


衍生作品《中国“六四”真相》


《天安门文件》的中文版,2001年4月15日推出。
中文版的篇幅相当于英文版的三倍[2],但全书1069页除了24页的“人物小注”外[3],完全没有解释注明任何消息来源。文字亦有港台化痕迹。


 



 


关于本书真实性的问题,在新1984BBS的


 


录音下载: 吴仁华先生与1984网友对话 (2010年11月6日)
地址
http://64.71.141.143/viewthread.php?tid=1742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1-4-17 00:07 编辑 ]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 :( 无论是什么书,都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相比较而言,老外的书客观性要更强一些,因为中国人喜欢求“善”、求“美”,但是缺乏“求真”的传统,而“善、美”都是主观性的东西。

TOP

在网上流传时名字大概是《老百姓看不到的7本书》
哪7本?

TOP

回复 2# qdpan 的帖子

感谢提供资料,终于知道叫什么了。
书里有关各地学生动向的报告应该可信,目前吴仁华老师的推文与此书中有部分一样。
再毒的紅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

TOP

回复 4# 山登绝顶我为峰 的帖子

这个我也不大清楚。
再毒的紅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