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星期就要回国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最近几个星期都很忙,其中当然有部分时间是忙着把我弹药库里的存货消耗得七七八八,充分享受子弹狂飙的快感,狠狠饱餐一顿,免得在未来一段没有枪的日子里,空虚寂寞,斯人独憔悴。。。
不久前刚发了篇介绍军版54式手枪的小文《刚收把越战美军缴获的国产援越7.62毫米五四手枪》,
有图岂能无声?虽然国内玩过五四的老兵中高手如云,我这次仍然班门弄斧专门制作了一段射击的视频,不是要显摆什么,只是为了制造点娱乐性,顺带科普一下,
让没有机会摸过五四而又有兴趣听听百发7.62子弹狂啸的声音,和看看军版54枪口艳丽震撼的焰火的网友们过过眼瘾。年轻的朋友们对于这把共和国一代名枪
感兴趣的,更加千万不可错过!
靶场亮相前,先来几张军版54手枪阳光下的造型。54的阳刚之气在烈日下显露无遗
军版和外贸版的比较
还记得上回那个《午饭时间比比枪,300发子弹看谁射得快》
的视频吗?这天趁着上班午饭时间,带上我的7.62毫米军版和9毫米外贸版54手枪,外加百发7.62子弹和百发9毫米子弹,匆匆来到附近靶场,由于时间
有限,这次和上回一样,依然讲究一个快字。所以200发子弹,连带上弹匣,换靶纸,拍照和视频,不到20分钟就消耗贻尽,9毫米子弹就不说了,那算便宜
的。这次主要的目的是试试看新到手的这把军版54,看看打起来和外贸版的有何差别。7.62毫米子弹还真不是到处都能找到的,而且价格不算便宜,平均一发
子弹要6,7毛美刀。
很久没有摸过军版的54了,记得上一次打7.62毫米的54手枪,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
期的事情了。子弹上膛的那一刻,真有十几年后重逢初恋情人的感觉。第一枪,居然有点紧张,而且严重低估了7.62毫米子弹的后座力,枪口上扬的非常厉害。
打了两三个弹匣,才算是有点适应过来。我没有算什么数据,单单凭直觉和手感,7.62毫米的子弹不比点四零口径的子弹弱,几乎快要接近点四五的后座力了。
比起外贸版9毫米54的后座力,那是大了很多的,而枪口的焰火也明显比9毫米要耀目。
我们打了速射,精度射击,和
双枪齐射,没有太认真,随便玩玩,成绩一般。尤其是军版54,瞄准基线较高,在不同距离试了多枪,才找出规律。记得好像有人说过54的设计是50米归零
(也有百多米一说),25米要朝下8环瞄
(有经验的老兵请指正)。但是个人认为不同的子弹,弹道肯定会有所不同,这次我用的是车臣的7.62毫米子弹,我没有朝下瞄,但是试着调整目标和准星在瞄
准座缺口“凹”部的高低水平位置,看看弹孔的分布,发现也蛮好玩的。当然,开始的时候不是偏高,就是偏低。熟悉以后,基本慢速射击问题不大,但是在速射的
时候,五四人机功能较差的缺点表露无遗。由于握把的角度倾斜是为了供弹顺畅而非指向性,当我双臂放松快速射击的时候,枪口往往偏低,而不是回到原来的方
向。这个毛病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改变手腕的角度而改进,据说以前的老兵用五四快速射击的时候还能保证相当的精准度,我是相信的。至于视频最后的双枪齐鸣
无瞄准射击,就属纯粹娱乐,只要上靶就行,当然这也是其中玩得最为过瘾的一段。
废话少说,上图吧:
左为9毫米外贸版54,右为7.62毫米军版54-1

弹匣大小一样,当9毫米的后面多了块铁片,限制子弹的长度。
两百发子弹算少了,主要是时间关系,平常没有个四,五百发是不过瘾的
这倒霉的哥们就是今天的目标
看看子弹的差别,7.62毫米看起来就比9毫米来的强悍呀。
摆个双枪齐射的姿势热热身,既然带了双枪,当然不会只是摆摆样子
第一,二轮速射的结果
40多年的老枪,25米靶精准射击,拳头大的目标
视频里面小黑得意忘形之作,7.62毫米,10米2枪打右眼,居然一枪打中眼角,一枪正中眼珠
几轮急速狂射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