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的贝天牧(Tim Baker)夫妇,20年间在中国救治、收养孤残儿童超过3000名。贝天牧夫妇的故事被很多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中分享、热传,网友将贝天牧誉为“洋雷锋”“当代白求恩”。
位于京津之间的天津武清区有一片牧羊地,贝天牧夫妇在这里为孤残儿童建立了一个家,取名为“牧羊地儿童村”。这个儿童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孤残扶助机构,先后收养3000多名孤残儿童。今年55岁的贝天牧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1988年,夫妻俩第一次带着孩子到中国抚顺任教。1992年开始,贝天牧陆续收养了一个中国残疾女孩,一对双胞胎兄弟和一个患有唇腭裂的男婴。之后,贝天牧夫妇辞去了工作,成立了飞利浦海德基金会,开始运营一个小的福利院。图为贝天牧陪孩子们游戏(5月29日摄)。新华社发(张超群摄)
“最初,有中国爱心人士向我们提供场所,我们在廊坊成立了儿童村。”贝天牧说,但随着接收的孩子越来越多,需要扩大规模。2002年,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政府以一元钱一亩地的象征性价格,将一大片牧羊地的使用权给了贝天牧,建成了现在的“牧羊地儿童村”。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直到他们被家庭收养。图为贝天牧的妻子潘姆拉在陪一名残疾孩子读书(5月29日摄)。
“儿童村里95%的儿童都有残疾,他们大部分在出生时因为有缺陷被父母抛弃,辗转被送到这里。”贝天牧说,还有些孩子是国内其他福利院无法照顾而送来的特别病残的孤儿,“我们这里不会选择孩子,不管有什么样的疾病和缺陷,我们都会接收。”图为在儿童村的小医院里,贝天牧(右)抱着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让大夫做检查(5月29日摄)。
4岁以上行动能够自理的孩子,可以去儿童村里的“小羊羔”学校上学。学校的课程很多,这里有中文老师教他们学习语文、数学、美术、手工,还有来自美国的义工教他们学习英语。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安排不同的上课内容。图为贝天牧(右五)和一位美国义工(右三)在儿童村的“小羊羔”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5月28日摄)。
现在,儿童村能够同时容纳80多个孩子,有教学楼、宿舍楼、招待所以及将近100名专职医疗和教育工作者、志愿者。“从1996年到现在,儿童村已经为3000多个伤残孩子做了手术治疗,并且为900多个孩子找到了永久的收养家庭。”贝天牧颇感自豪。贝天牧与孩子们在“小羊羔”学校(5月28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