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強帖利劍】许纪霖谈“法国高考”: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強帖利劍】许纪霖谈“法国高考”: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许纪霖谈鈥湻ü呖尖潱河惺裁囱目际裕 <wbr>就有这么样的公共文化 作者 早报记者 田波澜   发表于2012-06-22 00:54


 


许纪霖教授由法国“高考”考题和南科大复试考题谈论基础教育中的应试话题。

  许纪霖教授由法国“高考”考题和南科大复试考题谈论基础教育中的应试话题


  “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著名学者许纪霖


  2012法国“高考”哲学考题


  法国时间6月18日上午8时,法国334464名报考普通类高中毕业会考的学生开始第一门科目——哲学考试。 法国统一的中学毕业会考(BAC)的成绩在法国就是申请大学的依据,所以也可以算是“高考”。 


  每位考生可在3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 在法国时间早上8时开始、中午12时结束(北京时间下午2时到6时),2012年普通类会考各科考生的哲学试题如下: 


  文科考生试题 


  题目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 


  题目2: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么? 


  题目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理科考生试题 


  题目1: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 


  题目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题目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 


  题目1:是否可能存在天生的欲望? 


  题目2: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 


  题目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早报记者 田波澜 


  “据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国‘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试内容为‘哲学’,总共4个小时,就一特定题目撰写论文。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的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


  6月19日晚,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法国“高考”哲学考题引发网友热议,截至记者发稿,此条微博已被转发29267次,有评论7083条。


  巧合的是,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复试也于19日上午在全国八省同时开考。南科大是国内首家自主招生选拔且自授文凭的高校,这场复试共有1357名考生参加,尽管仍采取笔试形式,但考题却让考生们眼前一亮,比如,让考生7分钟内连续写出1-300的数字且不能涂改;在40秒内记忆10 个双音节汉语词汇然后默写;在一大堆无序数字中找出相邻两个相加为10的数字。大多数考生都提前交卷,面带微笑离开考场,他们纷纷表示试题简单、新颖、好玩,不考知识点,完全可以“无备而来”。而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则表示,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洞察力,考生如果能在两个小时内全部答对或答出,他的智商就是相当高的。如果考生半个小时就做好的话,那他不是天才,就是不够小心。


  在2012年高考刚落下帷幕的今天,法国“高考”的开放性考题和南科大复试题的探索都成了热门话题。面对当下的众多考试,人们不禁要问到底该如何出题考查我们的后代等话题。就此,早报记者专访了许纪霖教授。


 


  法国高考首考哲学


  比美国更重视人文教育


  东方早报:请谈谈你最初看到法国“高考”哲学考题时的印象,你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考题发布在网上呢?


  许纪霖:最初是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发邮件给我,我看了之后很震撼,我想贴出来可能也会给网友一些思考的刺激。说实话,我们中国大学的哲学系研究生是否做得出来,我有点怀疑。如果要我来做,我也得做些准备。这些题目非常有深度,有思想力。我第一反应就是法兰西民族为什么这么有智慧,出了这么多大哲学家,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是从童子功练起的。在法国,不管以后学文科还是理科还是社会经济科,他们从小就有着很好的哲学训练。在中学阶段法国就开设了大量哲学课程,有一位法国人留言说,他是文科生,当年高三每周上8个小时的哲学课。他们的中学毕业会考(BAC)考七天,第一天考哲学,第二天考历史,第三天考法语,然后才是四门其他课程,由此可见人文所占比重之大,而总分里哲学的权重最高。法国这个会考就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法国的大学录取新生以会考成绩为依据。


  这些题目出得真好,比如“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寻求真理是古希腊的传统,而法国今天也被后现代思潮冲击,这个题目可能是在古希腊传统与后现代交锋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若在中国,这可能是哲学专业博士生考试的题目。“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这些都是很有深度的题目,简单明确,但后面的知识面很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关于劳动,马克思、亚当·斯密、阿伦特等哲人都有很多精彩论述。如果你没有这种发散性思维,你也可以解释卢梭的《爱弥尔》或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这些都是欧洲的经典,它也没有指定段落,而是让你自己选择。总的来说,这些题目既让你有发挥的空间,又让你有选择的空间,这给我们的高考命题以很大启发。


 


  东方早报:有些网友认为法国“高考”考题似乎与考生的日常生活、道德思考等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你怎么评价?


  许纪霖:法国比美国更重视人文教育,法国的十大高中尤其精英高中很重视读经典,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些都是法国高中生的必读书。所谓西方古典文明的一些基本经典,在中学阶段就要求读,而且要读原典,读完还要讨论,所以他们的人文素养很深厚。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是一个文明大国,到今天法语文化还能和美国所代表的英语文化相抗衡的原因之一。法兰西当年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近代文明的代表,到今天它还在坚守这种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启蒙的文明,而这种坚守不是所谓精英的坚守,而是通过制度化的教育来坚守。


 


 


  民族的整体素质


  取决于基础教育


  东方早报:一些网友在你发布的微博后面评论说,怪不得法国乃至欧洲是出思想家的地方,而中国的高考似乎更多的是在强调记忆,法国的哲学考题似乎更注重自由阐释,在你看来,高考考题的价值导向与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许纪霖:有什么样的考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这一点非常清晰。我越来越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旦要运用哲学的时候,就变得特别傻。无论是在传媒的报道中,还是在一些会议上,一些非学术工作者发言,通常会用他们学到的那套哲学,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这些未经思考的语言领导着人们的思维,这种思维就形成了一种公共文化,而这种文化具有很大的教条性和封闭性。


  当今中国要怎样成为一个人文大国?我想首先要从基础教育开始。而当今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不仅高中是应试教育,现在的大学也如此,越来越强调所谓的客观题,然后设定了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实际上人文学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是开放的。它可以有多种解释和理解,只要你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那就OK了。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人文学科的特点。但中国今天的高考,甚至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比如历史学在内的四门学科,都是全国统一考试,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学历史都像高中一样,完全是死记硬背,抓知识点。我想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反思:中国这么一个有智慧、有哲学头脑的民族,再这么折腾个几十年,大概会成为世界上最愚蠢的民族,只会赚钱,不再会思考。


 


 


 


  东方早报:也有网友质疑说,法国这种考题阅卷教师很难评分。


  许纪霖:实际上,法国是有参考答案的,但只是参考而已。它出开放性考题并不意味着阅卷老师就可以随意评分,其中某些知识点是需要你掌握的,但这些知识点并不是评分的硬性规定,而容许你有一定的发挥。所以,这些试题既有形成共识的一面,也有让你个人发挥的一面。法国在这方面比较灵活,而且它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法国最难考的证书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过去那些大哲学家都是做过中学老师的,比如萨特等,都有过在中学教书的经历。法国的中学教师资格证就像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证一样,是最光荣、最拿得出手的证书,水准非常高。所以,一个民族,不仅要看知识精英怎么样,还要看民族的整体素质如何。而民族的整体素质实际上是取决于基础教育。


 


  有个性化表现空间


  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东方早报: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单位的南科大自主招生复试题也引起很大关注,这些题目与中国传统的高考试题也明显不同,比如要求考生7分钟内从1连续写到300不许更改,对此你怎么评价?


  许纪霖:我不想对这些具体的考题作评论,但我觉得南科大的考题体现了朱校长的风格。朱清时校长一再强调,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要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现在我们的应试教育都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不去考查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想南科大的考题大概体现了朱校长心目中对优秀学生的理解。当然,结果怎么样,现在要下结论还太早,但是我一直认为,一般的大学可以采取统一考试的方式,但一流的大学应该放开,应该容许它们有自己的招生方式,然后形成每个大学的不同风格和模式。英、美真正的大学一定是有个性的,它们对人才的选拔是不统一标准的,日本一流的大学招生时会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加科考试,这个加科考试就体现了这所大学的特点和自主性。中国现在的考试是一根筋,从北大一直到考大专、职业学校,都是同一套试题和同一个模式,这对中国教育最有杀伤力。所以,我觉得应该多一些南科大这样的探索,让各种类型的大学在自主招生和常规考试当中,都有个性化表现的空间,这样中国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打破今天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血统”。


 


  东方早报:对比法国“高考”和中国已有的高考命题方式,以及南科大考题的探索,你觉得作为知识和价值导向的中国高考命题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完善?


  许纪霖:我也不赞成全部放开,中国一放开就乱了。所以,我认为教育部应该分类进行,一般的大学目前仍采取这种统一高考的方式,但是要放开一些优秀的大学、一流的大学,首先从“985”大学开始,然后让它们有像日本那样的加试模式。一步一步来,中国问题切忌“一刀切”、“一窝蜂”,全部放开的话也会乱,因为中国很多大学在这方面缺乏经验。


  现在高考客观题越来越多,主观题越来越少,这不利于选拔一些最优秀的学生。现在的高考模式只考察学生的一种能力——应试能力,它没有办法检验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今天中国内地科技界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我可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也拿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中国只能做山寨大国,因为它适应能力很强,你有什么东西,它马上适应和模仿,而原创力很弱,这就和我们的考试、基础教育有关系,法国和我们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整个考试改革要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让考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这种改革就像我刚才说的,先从一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慢慢会形成一种导向。



[ 本帖最后由 weiqyu 于 2012-6-22 13:50 编辑 ]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法国高考题给中国高考的启示zt

法国高考题给我国高考的启示




近日,一份今年法国高考哲学题目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据悉,哲学类题目分为文科卷、理科卷、经济社会科卷等。其中文科卷的题目为: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2、所有的信仰都是与理性相悖吗?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理科卷的题目为:1、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3、解释卢梭《埃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考生可以自选一个题目回答。网友们评论说:“独立的思想就是这样培养的”。

  


其实,早在2008年,法国的高考题,就曾引起国内网友的关注。当年的高考题也是考生“三选一”———“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从这些题目看,法国的高考题具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有多个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二是所有题目都给学生很大的思辨空间,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发挥。


  


我国高考作文题,一直存在一个通病,即“主题先行”,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一个主题行文。很显然,这样的题目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思想,难以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还催生了范文、套文、押题等应试作文风气。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是,不再出单一的主题先行的命题作文,而是材料作文。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分省命题卷,都是给材料作文。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但是,与法国的高考题相比,现今的材料作文,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其一,考生没有选择的空间,只能按一则材料作文。如果能给出三个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将扩大学生的发挥空间。


  


其二,所给的材料,给考生的思辨空间太小,有的甚至让考生不知所云。比如,安徽的高考作文题“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相比,境界实在相距太远。


  


其三,考生答题还戴着应试的“紧箍咒”。按照我国的高考录取规则,高考的每一分都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必然要考虑如何行文才能得到阅卷者的好评获得高分,加之我国的阅卷老师,长期浸染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完全有可能还是按照“标准答案”方式给学生评卷,于是那些个性突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很有可能得低分。所以,网友们在为法国高考作文题目叫好时,也无奈地感慨,“题目不错,但这种开放性主观题在不同阅卷老师那里可能得分不一样,未必比客观题公平”。这里还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每分必究”的高考录取中,不少考生和家长是十分反对高考题目开放、没有标准答案的,担心评卷者对主观题的评卷尺度不一,影响最终的录取。有学生甚至说,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出开放式的题目,是不顾学生“死活”———学校平时的训练都是应试思维,考试时却要学生思辨,这不是为难学生吗?


  


可见,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高考考题的改革,摆脱主题先行、标准答案模式,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以此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另一方面更要推进录取制度改革,仅仅对高考题目进行改革,进步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只要录取制度不改,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高考的科目考题改革,都摆脱不了“戴着镣铐跳舞”的局面,只有从根本上改革高考录取制度,打破单一的按分数高低进行录取的方式,才能把学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