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和楼上的,你们掌握的资料不太全面啊。
奥威尔的实力离诺贝尔的标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他能得奖,那福斯特、劳伦斯、米勒和塞利纳更有优势和实力。奥威尔的作品不是靠艺术性,而是靠思想的感召力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焦虑,来赢得声誉。对未来社会绝望的描写早就深深浸润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牧师的女儿》、《让叶兰飘摆》、《上来透口气》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作者的不安,经常性出现的敌机轰炸伦敦的幻想很有卡夫卡死亡症结的影子,对肮脏与贫困的揭露又时刻流露出塞利纳、狄更斯的影响。
像奥威尔这样的作家,不是简单地以“反抗极权专制”或“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就可以简单概括的。尽管他自己也有阴暗面,但总体上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相比之下,海德格尔就罪不可赦了,巴金则显得怯懦矮小,至于郭沫若之流,我们就不自己弄脏嘴巴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与之一比者寥寥,似乎鲁迅和闻一多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