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聊聊天朝的政治体制

聊聊天朝的政治体制

聊聊天朝的政治体制

★引子


  前天,朝廷御用砖家胡鞍钢在《日人民报》大放厥词,说什么天朝的政治局9常委是"集体总统制",比外国的"个人总统制"更民主.......(官方的报道在"这里")俺正好借着这个话题,帮列位看官分析一下,天朝的政体到底是咋回事。
  在看本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前一篇博文《扫盲各种政治体制》。

★对天朝政体的误解


  说到"天朝是何种政体",估计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会说:咱们不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吗?当然是共和制啦。还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会说:咱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最高权力机关吗?当然是共和制里面的议会制啦?
  但政治领域往往是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就拿天朝的人大制度来说吧,貌似跟议会制很像,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所谓的人民代表,根本不能代表人民——具体的分析,请看俺之前的博文《看看全国人大代表都是些什么货色》。
  下面,俺来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一下:天朝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用哪些政体。

★毛太祖时期


  自打天朝开国一直到1976年毛太祖去见马克思,属于毛太祖时期。那时候的天朝,由老毛一人独揽大权。由于天朝没有世袭的规定,所以当时的政体属于"君主制"当中的"僭主制"(僭主制的特点,前一篇博文有介绍)。俺继续拿股份公司打比方:假如天朝是一家股份公司,那毛太祖这个最大的股东一人就占了半数以上的股份,而且还亲自担任CEO。
  毛太祖这人,说白了就是一帝王思想很严重的湖南农民。所以捏,毛太祖一直想把"僭主制"演变为"绝对君主制"(世袭制)。如果让毛太祖的阴谋得逞,那咱们天朝真的要变成西朝鲜了。好在两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天朝的历 史。其中一个小人物是上海某巡捕,他把流落街头的毛岸青打成彻底的脑残;另一个小人物是某美军飞行员,他扔的汽油弹把毛岸英烧成黑糊糊。
  虽然两个儿子一死一残,但毛太祖还不死心。到了文革期间,他又把希望寄托在侄子毛远新身上。毛远新才33岁就已经荣升沈阳军区政委(这在天朝是创纪录的)。到了34岁,毛远新更上一层楼,成为毛太祖与中央政治局的联络员,负责传递圣上口喻。好在毛远新羽翼尚未丰满,毛太祖就翘了。

★邓太宗时期


  毛太祖死后不久,老奸巨猾的邓太宗成为天朝一把手。老邓这家伙的权力欲也不小(请看俺"这里" 的分析),当然想学毛太祖那样,当个僭主。可惜老邓当时的权力,还达不到对朝廷的绝对控制。所以捏,天朝就演变为寡头制。80年代的朝廷八元老,就是名副其实的寡头——只要八元老愿意,连总书记都可以废掉。但是8元老很少直接出任国家高层领导,这就是前一篇博文提到的"影子寡头"。
  算股权的话,邓太宗大概只有30-40%的股份(没有过半),而且二号人物陈云的股份也不少(大概有20%)。所以当时的情形是,只要老邓和陈云达成一致,别人就无法反对。如果陈云要想反对老邓,则需要联合其它几个大股东(比如李先念、彭真、等)。
  这一时期的国家一把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的头5年),有点类似于傀儡。

★江胡时期


  等到90年代中期,元老们都死绝了,老江开始掌握实权,于是"影子寡头制"就变为"公开寡头制"——统治集团的人直接担任要职。
  老江虽然是实际上的一把手,但是他既不是开国元勋,有没有长期的党政军资历,所以他的股权比老邓还要低(应该低于20%)。至于其他几个政治局常委,股份比例就更低了。所以从江时代开始,朝廷的重大决策都需要拿到政治局常委会上讨论。只有足够多的大股东同意了,才能进行决策。
  从江时代到胡时代,统治集团的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大股东的股权继续被稀释,另一方面股东人数日益增多。
  为啥股东人数会增多捏?有如下原因:
1. 很多大股东想把自己的亲属和亲信拉到统治集团中,以扩充自己的影响力。
2. 每次换届,都有新人加入到统治集团中。但是很多老人(比如江.泽.民)在退休之后,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股权。
  如此发展下去,不但统治集团人数日增,而且其中的血缘关系和裙带关系也持续增多。最近20年来,这一趋势很明显。具体例子,请看俺前面的帖子(在"这里")。

★天朝寡头制的弊端


  如今天朝这个股份公司面临着几个大问题:

◇问题1


由于统治集团扩大,大股东的股权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即使天朝的一把手要想干点啥事,都需要得到统治集团多数人的同意,才有可能推行。

◇问题2


  由于股权比例不断稀释,很多股东就会牺牲长期利益来谋取短期利益。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东手头的股权会被稀释到趋向于零。所以股东们要趁手头还有一些股权,赶紧通过权钱交易,把政治利益兑现为经济利益。
  而捞取经济利益最方便的途径,就是直接从民众身上搜刮和掠夺。所以最近20年来,天朝的大规模群体事件越来越多,民众的不满越来越大,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差。

◇问题3


  朝廷高层的那帮家伙也不是傻子,当然也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但就算他们有心改革,也难以推动和落实。因为政治体制一改,就会触及很多股东的利益,很难被股东大会批准。所以自上而下的改革,很难实现。

  上述这几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目前的政治体制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当执政效率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当民众的利益被损害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变局。俺觉得有如下几种可能:

★天朝未来的出路


◇经历革命,转变为"共和制"


  革命有许多种,通过非暴力革命转型为共和制,这是成本最低代价最小的方式,也就是上上之策;通过暴力革命转型为共和制,也不算太坏,属于中上之策。
  那么,如何才能尽量争取非暴力革命,避免暴力革命捏?俺会在《谈革命》系列中,具体聊这个话题。

◇经历革命,转变为"僭主制"


  这条道路属于下下之策。因为革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付出代价之后,换来一个僭主的统治,岂不是很悲催?而且这种事情在1949年已经出现过一次了,大伙儿更要警惕哦。
  一个潜在的僭主要想上台实现独裁,需要几个前提条件:对民众进行洗脑,对自己进行造神。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形出现,俺还是那个观点:尽量普及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

◇朝廷高层重组,演变为"僭主制"


  一旦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一个强力人物,就有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比如:依靠民粹、依靠宫廷政变)把权力回笼到自己手中,然后寡头制就蜕变为僭主制。这属于中下之策。
  顺便说一下,薄.熙.来其实就是一个潜在的僭主,他的唱红打黑,就是要利用民粹为自己造势。好在他阴谋暴露被赶下台。从这点上说,王.立.军这个酷吏也算是立了功。
  由于薄.熙.来的前车之鉴,俺估计这条路的可能性比较小。

  上面就是天朝的几条出路。俺当然希望走第一条路。但是这玩意儿的变数实在太多,即使是算命先生也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

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2/07/form-of-government-in-china.html

TOP

扫盲常见的政治体制
  
       俺之前在《政治变革需要哪些素质》一文,强调了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重要性。今天俺来扫盲一下各种常见政治体制,也算是为普及政治常识出点力。


★什么是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简称"政体",洋文叫 Form of Government。通俗地说,就是指某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政治体制如何分类?

  在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权力"。所以捏,通常是根据权力的分配方式来对政体进行分类。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开始按照这种方式来建立政体的理论。柏拉图的名作《理想国》中,把所有政体分为5大类。大概是觉得5大类太多了,柏拉图晚年的时候,又把政治体制重新归为3大类(参见其《论政治家》一书)。这三大类分别是:
君主政体:主要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贵族政体:主要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共和政体:主要权力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柏拉图最牛B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也基本上是参照这个分类方式。由于两位大牛都是这么分的,后世的很多牛B的哲学家、思想家(比如:阿奎那、洛克、卢梭),基本上也都是以三大类为基础,对政治体制进行分类。所以捏,俺自然也不能免俗。下面,俺就扫盲一下这三类政体,究竟是咋回事。


★君主制(monarchy)

  前面说了,君主制就是一个人能掌握国家的主要权力。那么,根据君主的产生方式,还可以再细分为:"世袭继承"和"竞争上岗"。


◇"世袭继承"的君主

  这类君主,大伙儿应该比较熟悉。古代的那些个帝王,大都是搞世袭继承的。
  对于这类政体,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绝对君主制"(有时也叫"君主专制政体"),洋文叫 absolute monarchy,维基百科的解释在"这里"。


◇"竞争上岗"的君主

  对于这类政体,柏拉图起了一个名称——"僭主制",洋文叫 tyrant,维基百科的解释在"这里"。
  不经过世袭而能够成为僭主,那往往是很强势、很有手段的人,才能够做到。柏拉图是这样描述僭主的:一个不经由法律统治的政治领导者,他重视自己的权势甚于重视臣民,他会利用极端与残酷的策略来对抗他的人民,以及他的敌人。
  考虑大伙儿可能不太熟这类君主。俺举个例子:前苏联从列宁一直到勃诺日列夫,都可以算是僭主。


◇"绝对君主制"和"僭主制"的区别

  名义上的差别
  通常而言,僭主制的国家不会承认自己是僭主制,而会把自己美化为共和制。反之,绝对君主制的国家,通常会公开承认自己是君主制。

  宣传上的差别
  由于僭主不是依靠血缘关系集成大统,就存在一个"如何服众"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僭主往往会搞造神运动,标榜自己高大全的形象,以树立权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俺之前的博文《看看真理部是如何PS照片的》。

  稳定性的差别
  从前面的描述,大伙儿应该看出来,对于"僭主"的要求是很高滴。所以"僭主制"往往比较短命。比如前苏联,仅仅经历了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诺日列夫这4个僭主。
  一旦某个僭主死了,而国家高层又没有一个强力人物来接替,那就有可能转变为贵族制(具体的例子,后面会提到);有时候某个僭主死了,但是国家高层出现不止一个强力人物想要接替,这时候就可能发生内讧甚至内战。比如古罗马时期的凯撒就属于僭主。凯撒死后,屋大维跟安东尼就开打了。
  反之,君主制是依靠血缘关系来继承,继承人就比较容易服众。所以,绝对君主制对继承人没有太高的要求。你看历史上很多王朝都可以轻易延续几百年。


◇关于"君主立宪"的补充说明

  由于"君主立宪"比较特殊,补充说明一下。实行"君主立宪"的国家,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议会君主制
  对于这类君主立宪,想必大伙儿比较熟悉——如今的英国和日本就是搞这套滴。它表面上是"君主制",实质上是"共和制"。因为这类国家的君主,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几乎没有实权。

  二元君主制
  所谓的"二元",就是君主和议会都有权力,而且君主的权力往往大于议会。对于这类制度,依然算是"绝对君主制"。
  具体的例子有:俾斯麦时期的德国、二战前的日本。


★贵族制(aristocracy)

  前面说了,贵族制就是少数人掌握国家权力。所以,有时候也称之为"寡头政治",洋文叫 oligarchy。
  在贵族制中,通常把掌握权力的少数人称之为"统治集团"。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实行贵族制的国家犹如股份公司,统治集团好比股东大会。


◇统治集团的类型

  一个人要想加入统治集团,必然要具有某些普通人所没有的优势。根据这种优势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军阀集团:成员具有军事实力,比如袁世凯之后的北洋政府
财阀集团:成员具有经济实力,比如二战之后韩国的几大财阀介入政坛
家族集团:成员具有血缘关系,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迪奇家族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贵族制国家的统治集团也学聪明了——他们会综合上述几种关系。也就是说,统治集团的成员,既有血缘关系/裙带关系,又有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统治集团的运作方式

  统治集团的运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统治集团内的人直接担任国家高层职务,另一种是由若干傀儡担任国家领导人,而统治集团在幕后操纵。前一种属于"公开寡头",后一种属于"影子寡头"。
  拿股份公司作比方,影子寡头就好比聘请职业经理人当CEO等职务,公开寡头就相当于大股东亲自出任CEO等职务。


◇贵族制和君主制的差别

  任期的差异
  在君主政体,君主往往是终身制的;而贵族政体中,终身制比较少见。

  决策的差异
  在贵族政体中,重大的决策需要得到整个统治集团的认可。所以,国家的一把手不会做出激进的举措;反之,君主制下的国家一把手具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凭个人喜好为所欲为(比如毛太祖发动文化大革命)。

  利益的差异
  君主政体中,君主本人会比较关心政权的稳固;而贵族政体中,如果股东人数不断扩大导致股权不断稀释,会使得这些股东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共和制(republic)

  最后,来说说共和制。由于权力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所以共和制有时候又称为民主制,洋文叫 democracy。
  实现民主有两种方式: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民主制。
  所谓"直接民主制",就是国家所有重大决策,都经过公民的投票来决定。由于成本太高和技术上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哪个国家彻底落实直接民主。
  所谓"间接民主制"(也称为"代议民主制"),就是公民首先选出若干代表人,由这些代表人代替公民来管理国家事务。大致有如下三种类型:


◇议会制

  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中某个党(或党派联盟)只要能够占据多数议席,该党(或党派联盟)的领袖就可以出任政府首脑,然后进行组阁。在议会制中,多数党一方面控制了议会的立法权,另一方面控制了政府的行政权。所以,议会制的立法和行政是不分家的。
  一旦某个内阁得不到议会的多数支持(比如议会改选、行政失误)就会倒台,然后就要重新组阁。由此可见,议会是凌驾于政府之上的。
  如果某个党派长期占据多数,则该党派的政府首脑可以长期执政(不限任期)。
  在议会制中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往往不是同一个人——国家元首只是一个虚职,仅仅从事一些礼仪性的活动(俗称花瓶)。至于前面提到的议会君主制,其本质上也是议会制,君主只是虚设的国家元首。
  更多的介绍,请看"这里"


◇总统制

  在总统制下,总统是权力的中心,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对于总统制,多半不设总理或首相。
  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是独立进行的。内阁官员由总统直接任命。
  议会(立法机关)跟政府(行政机关)彻底分开。议会议员不能在政府中任职,政府职员也不能竞选议员。总统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罢免总统(除非总统违宪)。所以,总统制是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再加上独立的司法权,可以算三权分立。
  总统及其内阁的任期是固定的,不像议会制那样,有随时倒台的危险。为了防止独裁,有些国家对总统连任的次数有一定的限制。
  总统所属党派不一定是议会中的多数党。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议会和内阁会互相较劲。
美国是最早搞总统制的国家,也是搞得最成功的国家。
  更多的介绍,请看"这里"


◇混合制

  混合制也叫"双首长制",其结合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特点。
  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有议会、总统、内阁三种角色。议会负责立法,而行政权分属总统和总理。通常是总统负责军事和外交,总理负责内政。
  议会和总统是独立选举出来的。有些国家的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任命(比如法国),还有一些国家由总统任命(比如俄罗斯)。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因为总统跟议会多数党有可能不是同一个党。在这种情况下,总统有两种选择:
其一,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当总理。这种情况下,会议跟内阁是一伙的,但是总统就无法过问内阁事务,权力被削弱。
其二,任命自己党派的人当总理。这种情况下,总统依然可以过问内阁事务,但是内阁提出的法案在议会就很难通过。
  到目前为止,法国是搞混合制最成功的国家。
  更多的介绍,请看"这里"


★结尾

  各种常见的政体,就先介绍到这里。下一篇博文,俺要聊一聊天朝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
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2/07/form-of-government.html

TOP

:handshake :handshake 值得研究1!
1、对付第三世界主要靠援交,对付发达国家主要靠口交!
2、今天看到新闻,说中国抗议完了以后几大军区各种军事演习,怎么说呢,就好比中国被批评不会日,然后他就撸给大家看了。
3、美国不必惧怕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他的新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不用担心中国偷窃美国的技术,因为美国可以更快地发明新的技术;最应该担心的是中国偷窃的是美国独立宣言、宪法等代表美国价值的东西,当中国开始拷贝这些东西时,才是中国真正强大的开始,那才会对美国构成实质威胁。

TOP

帖子有深度,值得深入学习

TOP

這類帖子就別發了,最煩這類歷史都不拉結亂發分析的人,想當然的原因分析出弱智的結論

TOP

讲得深入浅出,好得很,大老粗都看得明明白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