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一来,东京市政部门的人就会去检查排水管道的“篦子”,保证所有排水口都通,因为如果路面积水让汽车灌水报废、消费者状告市政监管不力的话,赔偿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雨天,东京人照常穿皮鞋上班
日本一年要与20多次的台风搏击,连续不断的台风暴雨,在整个夏季将不断袭击日本。
与6月23日北京那场满城震动的暴雨比起来,东京的台风袭来时,猛烈程度要高出许多。
仔细观察一下东京,虽然看上去只是普通的柏油路,但很少见路上雨后积水;供人行走的步行道,地震以后变得有些高低不平,低处会略有积水,但积水不至于打湿整只鞋。一下雨,就可以看出北京和东京在城市建设上的差距了
雨天,东京人照常穿皮鞋上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高渗水性的路面砖。地方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了一些,所以选举的时候候选人把这个承诺拿出来,作为竞选的筹码。
反观北京,不但路砖缺乏渗水性,清洁工在扫地的时候常常顺便就把垃圾扫到排水管道里去了,不知道有多少排水管道被“顺便”堵了起来,在下雨的时候派不上用场。
“我们差不多每半年要全面检查一下排水管道是否通畅。会让相关企业全面清理排放雨水的管道,以保证在下雨的时候所有管道都能够用上。”三桥对记者说。
记者曾在东京看到过安放雨水排放管道的工地,排水管并没有在北京看到的粗。而且和北京比起来,东京一年要应对多得多的台风和雨天,但就是看不到东京下雨后有任何汽车被淹的情况发生。
面去
。
“我们提供的公路材料具有很好的渗水功能,下雨时,雨水能渗透到路面下。”一家公路材料企业的老板对记者说。在企业的演示室里,水龙头上哗哗流出的水,打在十厘米厚的柏油路标本上,很快就渗到标本下面的水池中了。
。
“透水性铺装”还减少了雨后交通事故的数量。
。
日本有把突发事件变成“全民教训”的社会体制
2010年广州的一场雨,导致整个城市瘫痪,今年则是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了北京。换作是在日本的话,如果福冈去年出了事,今年东京出了同样问题,日本将会怎样?
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先是媒体去报道,接着是学者来调查,各个政府机关也会跟进,让这样的事故成为“全民教训”,杜绝再次发生同样事故——日本有这样的社会体制。
日本多台风暴雨,却很少看到哪个立交桥下汽车成堆被淹的消息。这里也曾发生过地铁渗水的情况,估计严重程度不及北京一号线的1/10,但已经是特大新闻了。如果同一个地方再次出现漏水事件的话,那么东京地铁的负责人多半就要考虑辞职了。
“灾害报道与信息传播是我们这里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一位教授对记者说。
每次各种灾害出现后,研究所便派人去调查,写出的报告很快会被政府的相关机构以及相关企业读到。一个地方的问题,很快就成了全日本的防范对象。
这种信息的迅速传播让人们对天灾人祸有了防范的准备,开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东京铺了渗水材料的步行道和公路,已经在技术革新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但更深层次上,是我们的城市管理出了问题。
从城市繁华的外表来看,北京已与东京相差不远,但在我们看不见的下水道和灾害预防体制上,却仍然差距遥远。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