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12
发新话题
打印

狗狗的历史(长)

诞生于一场骗局的通用机枪
    所谓通用机枪(又名两用机枪),是一种既具有重机枪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
又兼备轻机枪携带方便、使用灵活优点的一种机枪,是机枪家族中的后起之秀。近
几十年来,各国研制的新型机枪大多是通用机枪。
    尽管通用机枪在近年来才开始广泛使用,但是,其历史却不短。在以希特勒为
首的德国纳粹党执政后,疯狂地预想“复仇”,积极准备发动新的战争,加紧研制
各种新武器。
    不过,希特勒的研制工作都是在秘密进行的,因为有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为了
欺骗国际社会,德国枪械专家L ·施坦格绞尽脑汁,设计出一种既具有重机枪功能,
又能以轻机枪面目应付监督的机枪,该枪1934年设计定型,由毛瑟兵工厂生产,命
名为MG4 机枪。
    MG4 是世界上第一挺通用机枪,在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使用与步枪相同的
7 .92 X 57 毫米子弹;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换装弹鼓供弹,弹链供弹左右都可
进行,能双枪联装使用;主要零部件由易装卸的销钉结合,分解和操作简单,可迅
速变换射击方式。该枪配两脚架和弹鼓时即成为轻机枪,配三脚架和弹链时即为重
机枪。该枪理论射速为 800~900 发/分,有两根备份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迅速
更换。作轻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800 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
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MG34成为法西斯德国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不过,该枪在
实践中也暴露出结构仍显复杂、重量仍感偏大的弱点,为此,德国金属冲压专家W
·格鲁诺夫对MG34进行了多项改进,于1942年研制成功MG42通用机枪。
    MG42通用机枪刚出宠时,盟军谍报人员曾纷纷向盟军司令部打来加急电报,电
报几乎千篇一律地认为:“德国人不行了,没有原材料,生产出这么单薄粗糙的机
枪就是例证。”
    其实,MG42不是一挺单薄粗糙的机枪,谍报人员因为对这支枪性能不了解而得
出如此结论。其实,MG42研究成功,是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天才的突破。研制者格
鲁诺夫博士并不是枪械设计师,他从德国1939年从波兰虏掠的物资中发现一份机枪
设计图纸,他用通用机枪的观念对这份波兰机枪图纸进行了修改,而且,他认为传
统枪械制造工艺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
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不到 30 %,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于是,他决
定以金属冲压工艺制造MG42。经试验,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节
省工时,也更加紧凑。所以,用冲压件制造的机枪是新技术条件下的产品,而不是
西方谍报人员猜想是缺乏原材料的产品。
    MG42发射7 .92 X 57 毫米步枪弹,采用短管退式自动方式和滚柱闭锁机构,
枪长1225毫米,带两脚架时枪重11石千克,带三脚架时枪重19.2 千克,射速1100
~1300发/分。
    MG42有几个特点影响了战后通用机枪的发展。例如滚柱闭锁机构,是利用一对
滚柱向两侧撑开进行闭锁,滚柱又起到加速作用,这种滚柱闭锁结构使零部件在开
锁和闭锁过程中的摩擦力和磨损大为减少,且极为可靠。又如其供弹系统,双程输
弹,单程进弹,消耗能量低,工作平稳,并能使用各种弹链。双程输弹是指枪机在
后坐和复进中完成输弹动作,即将子弹从容弹具中送到进弹位置。单程进弹是指枪
机在复进中将子弹从容弹具中直接推入弹膛。
    MG42作战能力极强。1942年秋天,德军用7 .92毫米通用机枪对美军一支部队
进行奇袭,射速高达每分钟1100~1300发的MG42的枪声像撕亚麻布一样,令2400名
美军士兵心凉胆颤地举手投降。美军士兵后来说:“这枪太厉害了!”
    通用机枪威力强、机动性好等优点迅速被各国军方所认识,各国纷纷投人人力、
物力进行研制,使这种机枪成为战后机枪的主力。
    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在德国MG42的基础上研制通用机枪,1957年终于
研制成功其第一挺通用机枪M60 。1958年,美军用 M60取代了装备了几十年的勃郎
宁重机枪和勃郎宁轻机枪。
    M60 通用机枪发射7 .62毫米NATO北约制式枪弹,是西方各国军队广为使用的
主要机枪之一,其结构紧凑,火力强大,用途广泛,重量较轻。其枪身重10.51公
斤,三脚架重6 .8 公斤,枪管内嵌有钨铬钻合金衬套,具有较强的抗烧蚀能力,
提高了枪管寿命。M60 之后又有各种改进型,如步兵用M60EI ,坦克或装甲车用的
M60E2 ,武装直升机用的M60C,海军炮艇用的M60D等。
    苏联第一代通用机枪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称为lllCM 。1969年,苏联换
装了一种新研制的通用机枪,带两脚架作轻机枪时称lKM ,带三脚架作重机枪时称
lKC 。该枪枪身重7.8 公斤,三脚架重4.62公斤,是世界上通用机枪中最轻的一种,
华沙条约各国中大量装备了这种通用机枪,其突出特点是全枪结构简单,机件运动
平稳,轻重机枪战斗状态转换方便迅速,还可用于射击射程500 米内的高空目标。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通用机枪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7 .62毫米MAG 机枪,该枪
由比利时枪械师E ·弗维尔设计,集各国机枪优点于一身,已销售到90多个国家,
该枪广泛使用于坦克、装甲战车、飞机及海军舰艇上。
    目前,通用机枪的含意已不仅限于轻、重两项功能,而且还指携行和车载两种
机动方式。目前,北约各国的通用机枪既能利用两脚架、三架脚在地面使用,也可
作为车载武器使用,以满足步兵大都乘步兵战车机动作战的要求。

TOP

融众枪之长的乌齐冲锋枪
    如果有人问:“当代现役冲锋枪中,哪一种经受的战火考验最多?哪一种最适
用、最可靠!”轻武器专家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以色列的鸟齐冲锋枪。”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以色列——谜一般的国家》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
述:“在许多国家里,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人以色列有多少人口,他们往往说不准。
但是,如果你问他对以色列知道点什么,他多半会告诉你以色列军队很会打仗,甚
至会告诉你,那边门卫肩上挎着的就是以色列制造的乌齐冲锋枪。”
    由此也可看出,乌齐冲锋枪已成为一支名扬全球的冲锋枪。
    乌齐冲锋枪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研制者乌齐·加尔当时是一位名
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以色列陆军中尉。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世界各国的多种冲锋
枪,他认为,捷克人霍列克设计的VZ23系列冲锋枪较适合中东地区作战,遂在VZ23
的基础上,融众枪之长,于1950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冲锋枪,以色列军方对该枪进行
试验评审之后,大加赞赏,并命名为乌齐9 毫米冲锋枪,由以色列工业公司生产,
装备以色列全军。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代冲锋枪,乌齐是一支较早体现第三代冲锋
枪结构特点的冲锋枪。
    首先,该枪采用了包络式枪机,包络式枪机又称嵌套式枪机,它是在枪机前面
一部分将弹膛和大部分枪管包络起来,这样既可以缩短枪的全长(而枪管长度保持
不变,以保证不降低初速和精度),又可以在不慎发生早发火或迟发火故障的情况
下避免损坏枪的工作机构或伤害射手。乌齐冲锋枪采用前冲击发原理,即枪机还未
复进到位就击发,这样可以抵消一部分火药气体压力冲量,因此其枪机重量比采用
静止击发的自由式枪机的重量降低一半。尽管捷克和英国均宣称早在乌齐冲锋枪前
就已使用包络式枪机,但直到乌齐的发现,包络式枪机的优点才为人们熟知,从此
以后,包络式枪机才获得广泛应用。
    乌齐冲锋枪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朝体积小、重量轻和微声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特
种部队的需要,乌齐·加尔在乌齐冲锋枪的基础上设计出轻型和微型鸟齐冲锋枪,
这两种枪采用与普通乌齐冲锋枪相同的结构设计,只是将其更为紧凑,使其体积减
小,重量降低。如普通乌齐冲锋枪长640 毫米,重3 .5 千克,而轻型鸟齐冲锋枪
则长600 毫米,重2 .7 千克;微型鸟齐冲锋枪则长480 毫米,重1 .95千克。
    第三,乌齐借鉴捷克VZ23的结构布局,巧妙地将弹匣与握把合一,还设计了一
个基本上包裹枪管的套人式枪机,使得全枪结构紧凑,外形较小。由于“乌齐”枪
的重心处于握把上方,射手能够实施单手射击,另一只手可腾出来进行投弹、攀爬
等。
    第四,乌齐采用折叠枪托以缩短全枪长。乌齐有木托和折叠枪托两种,早期的
为木托,后来出现了金属折叠,金属托向侧面折叠,有利于缩短枪的长度。
    第五,根据中东多沙漠的环境条件,乌齐冲锋枪的机匣两侧冲压有加强筋,呈
凹槽状,不仅能提高机匣的强度,还可以容纳沙粒等污物,保证武器在风沙、泥水
多恶劣环境下不出故障。乌齐设有3 道保险机构,安全性极佳,一是快慢机手动保
险,上有A (连发)、R (单发)。S (保险)3 个位置,快慢机平时置于S 处,
只有移至A 。R 处才可射击。二是握把保险,只有当手握握把,压下握把背部的保
险钮,才能解脱保险,可预防武器跌落时走火,三是拉机柄保险,在机槽内有一个
棘齿保险机,只有当机柄后退到位才能解脱,可防止枪机向后待击过程中出现滑脱
走火。
    由于有以上诸多优点,加之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的考验,乌齐优异的战斗性能
使其享誉全球,如今,乌齐枪随着其名声走到了全球,美国、英国、比利时、伊朗、
泰国、荷兰、爱尔兰、委内瑞拉等国军队都装备了乌齐冲锋枪,就连在冲锋枪发展
史上成绩卓越的德国人,竟也心甘情愿地采用乌齐冲锋枪,由此可见乌齐的魅力。
    乌齐·加尔在军队中仅晋升到中校后就退役了,但是,退役后的乌齐并没有离
开他热爱的武器事业,他自己创办了一个武器公司,生产冲锋枪及手枪、卡宾枪等
武器,赢得了世界级枪械设计大师的声誉。后来,他和美国的斯通纳、俄罗斯的卡
拉什尼科夫一起,并称为当代“枪坛三巨头”。1994年初,3 人应邀参加在美国德
克萨斯州举行的一次室外狩猎武器展览会,3 人一起有过一张意味深长的合影。

TOP

四不像的单兵自卫武器
    近年来,世界枪坛上出现了一种四不像的武器,它既不像手枪、冲锋枪,也不
像卡宾枪和步枪,人们将它称为单兵自卫武器。
    单兵自卫武器的英文名称是“Per 。nnel defenceweapon”,简称PDW ,其最
早出现在美国步兵学校副校长巴里·麦卡弗里(即后来曾率美24步兵师赴海湾参战
的师长)1986年为美国陆军制定的至2000年《美国轻武器总规划》中。这个规划将
美军轻武器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95年前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1995
年以后研制未来先进轻武器族,其中包括单兵自卫武器。单兵战斗武器和班组支援
武器。美国人提出单兵自卫武器概念的目的就是用其取代手枪、冲锋枪和短突击步
枪。由于单兵自卫武器的结构特点、作战效果更接近于冲锋枪,因此,一些军事专
家将其归于冲锋枪的行列,认为其是新一代冲锋枪。
    尽管比利时是一个小国家,但其轻武器却极端发达,这个国家的兵工厂,尤其
是FN兵工厂曾研制出多种在世界上领先的轻武器,像FN公司研制的米尼米轻机枪。
FNC 步枪、SS109 枪弹等均曾被美军和北约选为制式武器。具有商业意识和创新精
神的FN公司从美军发展规划中再次捕捉到未来轻武器的发展动向。在他们公司召开
的一次新产品开发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对单兵自卫武器的构想:“现代军队中,
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司令部、后勤等部门工作人员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虽不在
前线作战,但也可能与敌人遭遇,同样需要一种得心应手的自卫武器,据调查资料
表明,现有的多数手枪发射9 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作为自卫武器威力还嫌不足,
不可能有效地杀伤穿避弹衣的单个有生目标。尤其严重的是,手枪、冲锋枪在不熟
练人员手中,命中概率都很低,而那些技术勤杂人员又很少有条件提高射击技术。
为此,新的单兵自卫武器就应该合三为一,把手枪、冲锋、短突击步枪的优点融为
一体。”
    在这一共识的框架下,FN公司依据其雄厚的技术储备,大胆创新,仅用一年多
时间,就生产出第一支样枪。1987年冬,踌躇满志的FN公司业务代表在美国战备协
会组织的一次轻武器会议上,首次透露了单兵自卫武器方案。后又经反复试验、改
良,于1990年底完成设计定型,命名为P90 单兵自卫武器。
    1991年,FN公司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四届亚洲防务展览会,他们带来的 poo
单兵自卫武器弓l 起世界各国军界、警界及其它各界的关注,P90 新颖的设计、独
特的结构、极佳的性能使其成为这次展览会的热点。
    P90 结构新颖、外形奇特,乍看起来,人们很难想像它是一支枪,它没有传统
的小握把,而是设计了一个可伸进大拇指的带孔握把,枪托与射手的前臂成一条直
线,握持很舒适,既可双手射击,又可单手射击;机匣和击发机构装在枪托里,枪
身外表突出棱角或高低不平,携带十分方便。
    P90 全长500 毫米,与一支小型冲锋枪差不多,枪重2 .8 千克,射速高达 1000
发/分,全枪共 69 个零件,其中27个为塑料件,14个为机械件,另有28个弹簧和
销子,在野外不用工具,15秒内即可完成不完全分解。该枪宽55毫米,弹匣容量为
50发,装满枪弹才重3 .2 公斤。其弹匣是白色透明的,安装在枪管轴线之上的机
匣顶部,枪弹平时在弹匣内呈双排排列,射击时借助一个斜面和设计巧妙的转动装
置,变成单排后,依次靠枪弹自身的重力落到传动装置上,转动90o 与枪膛对正,
再由枪机推人膛内。这种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它不仅避免了弹匣给武器下
部增加体积,而且携带方便,作战时便于卧姿射击,减少射手暴露面,提高士兵在
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该枪可左右手射击,装填拉柄、弹匣卡笋和机械瞄具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成对
地装在枪的两侧、抛出空弹壳时,弹壳先通过通道壁,减少了弹壳的冲量,然后以
不会影响射手的方式被“软”抛出去,抛在地面上的弹壳不反跳,不影响射手卧姿
射击。
    该枪的无托结构呈直线形,机匣和击发机构安排在枪托内,使枪管保持在230
毫米情况下全枪长可缩短至500 毫米,这种结构能将后坐力直接沿枪管轴线传递到
射手肩部,便于射手控制,减少枪口跳动,为了便于瞄准,在桥式瞄准镜座上装放
大倍率为一倍的瞄准镜,该镜不用调焦,捕捉目标快。
    P90 发射FN公司专为其设计的SS90式5 .7 X 28毫米普通弹、曳光弹、高速弹、
空包弹和近程弹。手枪和传统冲锋枪发射的是手枪弹,手枪弹一般是圆头,短而粗,
因为它们是近程杀伤武器,所以不需要过多考虑它的外弹道性能,而SS90弹的弹丸
结构是在全金属被甲内采用复合弹芯,全弹重5 .5 克,细长的弹头只有1 .5 克,
弹丸和全弹均小而轻,呈流线形,细长尖头,像一颗小步枪弹一样,飞行时空气阻
力小,它采用一种缓燃发射药,初速高。试验表明,SS90枪弹穿透力很强,在100
米距离上可穿透由48层“凯芙拉”复合材料制成的美国MI标准头盔;在150 米距离
上,可穿透美国钢盔;在175 米距离上,可穿透美国地面部队士兵用的PASG复合材
料头盔;在30米距离上,可穿透3 .5 毫米厚的北约标准钢板。
    后坐冲量是衡量武器发射时后退的一个指标,后坐冲量小,枪口跳动小,射手
易于控制,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和命中概率。SS90枪弹的后坐冲量只有9 毫米巴拉
贝鲁姆手枪弹的1 /2 ,是5 .56毫米 SS109步枪弹的1 /3 ,这样小的后坐冲量,
射手感觉甚微,枪口跳动很轻,射手稍加训练,即能有较高的命中概率。
    在世界军火市场上,P90 以设计全新、结构独特、性能优良为自己赢得了一席
之地,显示了极大的潜力,而且其价格只有现代突击步枪的二0 ,其枪弹又比常规
枪弹便宜1 /3 ,所以,世界各国纷纷研制和发展本国的单兵自卫武器。目前,比
较成功的有英国的“布奇曼”9 毫米个人自卫武器、法国的ADRS.7 毫米近程自卫
武器和德国的无壳弹个人自卫武器。不过,这些武器尽管是在P90 之后研制的,其
性能却比P90 要差,没有一种性能达到和超过P90 的。
    尽管这类武器名称各异,但是,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量轻,有较高
的命中概率和杀伤力,易于捕捉目标和迅速开火,在短兵相接时能有效地实施自卫。
然而,单兵自卫武器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义,还不是一个独立枪种,所以,国际
权威年鉴仍然暂时将其归属于“冲锋枪”一类。不过,我们相信,随着单兵自卫武
器的性能日渐提高,种类更加丰富,它终将会成为一类专门武器,成为一个与手枪、
步枪、冲锋枪等并驾齐驱的枪种。

TOP

奇特的头盔枪
    20世纪 70 年代,联邦德国的军事专家们在研究世界各国历次战争人员伤亡的
情况时发现,战争中,死亡最多的是处于一线作战的土兵。这是由于士兵在阵地射
击时,必须将上身的一部分露出地面进行瞄准,这样就给敌方提供了可射击的“靶
子”,于是造成了大量伤亡。专家们设想,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既隐蔽而又便于射击
的步兵武器呢?
    一次,几位设计师在翻阅和整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实战照片时,一位名叫
贝尔克的设计师的目光紧紧盯在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上,原来,照片拍的是一名士
兵把阵亡同伴的头盔堆起来,将枪插在头盔空隙中向外射击,宛若从小碉堡中向外
发射子弹。贝尔克颇受启发,茅塞顿开,他想:把头盔和枪结合在一起,不就如同
攻守兼备的坦克吗?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那种既能隐蔽而又便于射击的步兵武器吗?
他的想法得到了同行们的支持,很快,一份关于研制头盔枪的建议和设想送到了政
府有关部门。联邦德国陆军对这项别出心裁的方案很感兴趣,决定拨出专门经费进
行头盔枪的研制工作。
    几年后,一种新型的射击武器——头盔枪在德国诞生了,它被认为是世界兵器
史上的一大奇迹,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兴趣,许多国家争相订购,并准备仿制。
    从外表看,头盔枪与普通头盔并没有多大差别,头盔枪仍具有普通头盔所具备
的防护作用。但头盔枪的内部却与普通头盔大相径庭,其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和巧妙。
在头盔枪的最上方是容纳子弹的枪膛,其前端是射出子弹的枪管,后端则是排泄火
药气体的喷口。
    头盔的前额处装着光学瞄准镜,它的瞄准线和枪膛轴线平行。当发现目标时,
通过瞄准镜和装在射手眼睛前面的反射镜,将目标准确地反射到人的视线以内,这
时射手可根据需要来操纵电发火装置,向目标进行点射或连射。这样,射手的两只
手就可腾出来操作其它武器或兼做别的工作,如驾驶车辆、指挥交通或操作轻型反
坦克武器等。
    头盔枪在射击时像无坐力炮那样由喷口向后喷出火药气体,所以没有后坐力。
其结构简单,省去了枪机、复进簧等许多零部件。用头盔枪发射9 毫米的无壳弹,
在100 米以内几乎能百发百中。头盔口部、耳部装有传声器和耳机,便于同附近的
伙伴联系。同时配有几频道的微型发报机,用于1000米以内的通信联络。
    当敌人突然使用化学武器、核武器或细菌武器时,头盔枪上的通气孔便自动关
闭,同时背囊中的输氧装置便通过管道自动输送氧气。高强度的盔壳中有一层装有
重水的特殊防护层,可以使人的头部免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伤害。同时,射手前额
处的瞄准镜也自动关闭,以保护射手的眼睛。
    在头盔枪内还装有食品输送管,射手可以随时吃到营养丰富的流动食品,以满
足长时间作战的需要。
    头盔枪简直成了万能的法宝,众多的轻武器在它面前似乎都相形见细了,这种
攻防兼备、灵巧别致的新型枪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为枪械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
的思路。

TOP

越加完善的激光枪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中午,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发生了一起特大抢劫案,
两名蒙面抢劫犯持枪抢劫了一家珠宝店,抢走了价值几千万美元的金银珠宝。警察
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警车赶往出事地点c 此时,歹徒已驾驶一辆蓝色的“福特”
汽车逃跑,警车奋力追击,终于在郊外的高速公路上发现了目标,在距歹徒所乘轿
车1000米处时,警长亨利举起手中一支奇特的新型枪向歹徒射击,在子弹出枪口之
前,首先看到一个红色光点出现在匪徒身上,紧接着便是成串的子弹快速飞出,落
在光点附近。两名匪徒应声倒下,一死一伤。后来验尸时发现,有9 颗子弹分别射
在匪徒的心脏和脑部周围。
    警察所用的新型枪就是一种借助激光束进行瞄准的手提式机枪。这种枪的射击
准确度极高,几乎可说是百发百中。目前美国全国已有100 多个警察局配备了这种
枪,用来对付日益严重的犯罪行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种手提式激光机枪的
射击速度高,其威力也相当大,能将车辆的防护装甲击穿,还可以穿透较厚的墙壁。
如果再给它配备上红外瞄准器,就能在漆黑的夜间准确击中一千米外的目标。
    手提式激光机枪瞄准用的红色激光束又细又直,而且很亮,照在目标上非常醒
目,激光束和枪管是平行的,只要将激光红色光点照在目标上,就能准确地击中目
标。该枪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精巧,可以拆开放在公文包内携带,也可以在需要
时很快组装起来。还有一种手提式激光机枪,其固定藏在公文包的暗层里,用包的
提手作为击发机,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按下击发机按钮,红色的激光束便透过包的
外层照射在目标上,紧接着子弹便射向目标。
    以上介绍的激光枪1978年3 月研制成功,实际上是利用激光瞄准的激光枪,现
在,人们又研制成功了能产生强激光束,在瞬间使目标烧蚀、熔化、雾化或汽化,
并产生暴震波,从而导致目标毁损的真正意义上的激光枪。
    这种新型激光枪的激光器能将激光束高度集中,产生高温高压。根据激光武器
所具有的能量,人们又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现代
激光枪主要属于低能激光武器,又称激光轻武器或单兵激光武器。这种激光枪主要
用于杀伤敌方人员,也可用于破坏敌方红外测距仪、夜视仪和其它电子器材。它的
样式与普通步枪相似,使用方法也差不多。
    目前,美军研制的激光枪主要是一种非致命性的激光致盲枪,就是说这种枪一
般不致敌于死地,而是以人眼力射击目标,以激光束使敌人暂时致盲。
    激光致盲枪的原理很简单。大家知道,人的眼睛是一个优良的聚光光学系统。
接近平行的激光束进入人眼后,经过晶状体的会聚,就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一个小光
斑,从而使激光能量高度集中。视网膜非常脆弱,它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光斑部位
的极薄的一层视网膜组织能吸收光束的大部分能量,并迅速转变成热能,将视网膜
烧伤。
    正是由于眼睛极易受到损伤,而且只需使用产生绿色激光的小型高功率脉冲激
光器就能达到要求,所以激光枪的发射比激光炮以及其它高能激光武器更容易实现。
    目前,美军使用的激光致盲枪内装一个小型高效率的脉冲激光器,具有重量轻、
体积小、成本低、携带方便等特点。用这种激光致盲枪在战场上扫射,可以使半径
1500米范围内所有看到激光束的人员致盲。它既可打单发,也可像机关枪、冲锋枪
那样打连发,射出的“光弹”速度比普通子弹快40万倍,任何人都来不及躲闪。
    除美国外,俄罗斯、英国、法国也都研制出不同能量的激光武器,只是均处于
试验、试用阶段。

TOP

奇思妙想次声枪
    1948年初,一艘载有大量货物的荷兰货船将从马六甲海峡通过。当时,海上风
大浪急,船长仔细分析推算,认为该船的技术性能完全能抗击住这场风暴。在船长
的带领下,全体船员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抗击风暴的航行中……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当货船穿过这场风暴区后,全体船员竟不知何故全都悄
然死去,货船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随波漂荡。
    后来的调查表明,所有的死者全都无中毒迹象,只是心血管全都出奇地破裂了。
医学专家经过多方面研究、分析,终于找到了“杀死”船员的“凶手”——次声低
频声波。
    这一事故是悲惨的,但是,它却被军事科学家们引用过来。军事科学家研究后
发现:声音是物体因振动而产生的声波通过弹性媒质传人人耳而引起的耳膜振动,
但是并非所有的声波都能引起人的耳膜振动,人耳能接收的声波频率一般在20~20000
赫兹之间,声波频率高于20000 赫兹的称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则称为次声波。
次声波与超声波一样,都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由于次声波频率低、波长长,
所以传播距离很远。次声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它既能穿透空
气、海水。土壤,也能穿透飞机机体、军舰壳体、坦克车体,以及坚固的钢筋混凝
土构件。对于人来说,更不是次声波的对手。因为,人及动物本身都在不断地以10
赫左右的低频进行着有节奏的脉冲式振动。人体的各种器官和部位都有着各自较低
的振动频率(也称固有频率)。例如,人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 ~12赫兹,躯体的为
7 ~13赫兹,腹部内脏的为4 ~6 赫兹。所以,如果次声波的频率与人体某一部分
的频率大体相同时,这些部位就会产生共振,对人体造成伤害。当次声波的振动频
率与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造成人体死亡。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将狗。
猴子和拂拂关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在容器的一端装有活塞,用马达带动活塞作往
复运动,以产生次声波,当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10赫兹时,这些动物全都死了。
    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天傍晚,位于法国马赛附近的法国国防部次声研究所正在
进行次声武器试验,由于技术上的疏漏,不慎将次声波泄漏出来,使16公里外正在
田间劳作的人失去了知觉,几十秒钟后,他们的躯体在次声波的共振中被震散了架。
当美国《子夜》杂志披露这件事后,引起传媒的兴趣。不过,后来又有传媒认为,
这是一则子虚乌有的假新闻。不过,尽管这则新闻是假的,但是,人们却由此知道
了有些国家正在研制次声武器。
    次声枪是次声武器中的一种,是以次声波来进行杀伤和起破坏作用的枪。科学
家们认为,次声枪一旦研制成功,掌握次声波的人就拥有了来无形、去无踪、大量
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的神出鬼没的手段。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研制成功了次声枪。因为,要将次声枪
推向战场,首先需要其产生的次声拥有足够的强度,其次要求小型化,再次必须实
现定向聚束传播,否则会误伤己方。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以使次声枪早日走出
实验室,成为新一代作战武器。

TOP

有望诞生的电热枪
    在枪械发展史上,火药是最大的功臣,可以这样说,没有火药的诞生,就没有
现代枪炮的发展。然而,随着枪械的日益发展,仅仅依靠火药已显得不够,火药已
成为制约枪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比如,现代手枪的初速一般在200 ~300 米/ 秒
左右,步枪的初速一般在800 ~900 米/ 秒左右,有的小口径步枪,如 M16的初速
可以达到 1000 米/ 秒,以下三点因素制约着初速的进一步提高:一是高能火药对
枪产生严重的烧蚀,要求初速越高,这种烧蚀越严重,为此,需要寻找耐烧蚀的材
料,目前显得困难重重。
    二是火药燃烧时,膛内压力很快达到峰值,随后,由于子弹前行,压力立刻下
降,对弹头的推力作用越来越小,需寻找高能火药,以增大对弹头的推力,目前,
已难以找到性能更优的火药了。
    三是枪械对能量的利用目前仅为 30 %左右,其他能量都变成了热能,通过枪
管、枪口等散发了,科学家一直想寻找减少能源浪费的办法,然而,至今也没有找
到从根本上克服能源散发的办法。
    由于以上几点的限制,火药枪械的发展难以有飞跃的变化,于是,枪械设计师
们开始了新的发射能源的寻找工作。电热枪就是一种使用新的发射能源的枪械,只
是目前还处于探索和验证阶段。
    所谓电热枪,是由外部电源提供必要的能量,通过放电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
推动弹头前进的枪械。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高能电池的出现和贮能器件的贮
能密度大幅度提高,单兵携行电脉冲功率能可望得到解决,所以,电热枪的诞生成
为可能。
    军事科学家们分析认为,与常规枪械相比,电热枪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幅度提
高枪弹的初速,有人估计可望达到5000米/ 秒,这是火药枪械根本不可能达到的速
度;其次,军事科学家们认为,电热枪用于推动弹头前进的等离子气体的参数可以
调节,从而可以改善弹丸的内弹道性能;第三,由于不使用火药,枪弹的生产、贮
存和运输就比较安全了。
    电热枪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枪和枪弹上带有高压电极,弹壳内装有做功工质,
即作用液体,在发射瞬间,用脉冲放电方式将液体转化成等离子气体,从而将弹头
推人枪管,使它旋转向前。科学家们的试验表明,做功工质以氢最为理想,但是,
氢气和液氢均极易爆炸,不安全,所以,科学家们选用水作为工质,用电脉冲放电
方式从水中电离出氢离子作为做功工质。目前试验用的电源是硫—锂电池。
    美国一家公司曾研制成功了一种口径为5 .56毫米的试验电热枪,该枪由重为
0 .68千克的硫—锂电池供电,试验表明,这种枪能使重为3 .61克的弹头获得1440
米/ 秒的初速。
    不过,电热枪离真正实用还时日久远,因为,目前还有许多关键技术有待解决。
比如,电热枪的子弹比普通火药枪的子弹要复杂得多,蓄电池充一次电只能发射30
次,射速太低,而且武器系统造价昂贵。科学家们预测,在下世纪初,有望解决简
化弹的结构和一次充电只能打30发子弹的问题,然后,集中精力攻关,才有可能解
决贮能器件充电速度太慢导致射速太低的难题。
    电热枪目前还处于有望诞生的过程之中,其具体诞生时间目前还无法预测,摆
在科学家们面前的难题究竟还有多少,尚待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过,有一
点是可以肯定的,从原理上看,电热枪的降生已无难题,所以,只要科学家不停止
研究的步伐,电热枪是一定能够研制成功的。

TOP

不回对不起楼主,不过这个好像和狗没啥关系呢

TOP

长见识了!
可以说是枪械科普基础教材。

TOP

不太清楚早期的那些能不能算
原来台风君你这么萌...

TOP

 35 12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