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道者伊曼纽尔•维里科夫斯基:灾变论学家的进步,一个获得迟来荣誉的英雄(3)
至于科学界对这本书的反应,基本上从他们在出版前后对麦克米兰公司的胁迫中就可以预料到。当《冲突的世界》开始吸引公众和某些小圈子科学家的注意力并获得他们的称赞时,那些装模作样的讨论假惺惺地上台了。当然,结果就是暴力、赤裸裸的威胁和排山倒海的污蔑。他们攻击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公众,支持维里科夫斯基的科学团体,还有维里科夫斯基自己。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在公开指责这本书和作者之前,基本上都没有真正读过这本书。
甚至在麦克米兰公司出版这本书之前,著名的天文学家哈洛•沙普利(Harl•w Shapley)就在一本学术刊物上组织了一场多方位、思维缜密的攻击,参与其中的有一位天文学家、一位地质学家和一位考古学家。他们任何一位都没有读过维里科夫斯基这本书。这种攻击模式被他们用了一遍又一遍。
沙普利和他的同伙还策划了对该书编辑的污蔑。这位资深编辑只是因为接受了《冲突的世界》的出版,就遭受了无妄之灾。沙普利还攻击了海顿天文馆的负责人,只因为他提议在天文馆里为维里科夫斯基独特的宇宙论举行一次展览。与此同时,维里科夫斯基也在众多科学刊物上遭受了系统的攻击,这些攻击通常都是对他的歪曲,充满了谎言、误解和个人偏见。而此时维里科夫斯基没有得到任何机会回应这些攻击,维护他自己的观点。
有趣的是,维里科夫斯基的攻击者之一,天文学家唐纳德•门泽尔(D•nald Menzel)被UF•研究者斯坦顿•弗里德曼(Stant•n Friedman)揭发出来,证明是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假情报专家。唐纳德•门泽尔是一位重要的拆穿UF•现象的专家,但他的名字却出现在绝密的MJ-12文件上。在文件中,他是1947年7月罗斯维尔UF•事件调查掩盖小组的一员。他曾经在一篇论文中讨论过外星人技术,这篇论文在《崛起的亚特兰蒂斯》这本杂志上发表,名为《为获得外星人技术而奋斗:杰克•舒尔曼依然顽强面对威胁》(The Fight f•r Alien Techn•l•gy: Jack Shulman Remains Undaunted by M•unting Threats)。
现在,就让我们瞧瞧维里科夫斯基的观点,判断一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1、金星是热的。
完全正确。维里科夫斯基认为金星以前就是一颗很热的星球,以后也仍然会很热。1950年,人们测量了金星云的温度,无论白天黑夜,它基本都在零度以下。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梅拉尔2号卫星显示,金星表面温度高达800华氏摄氏度,足够把铅融化。地表探针随后测定了金星上实际温度为1000华氏摄氏度。
2、一颗大彗星曾经撞击了地球。
正确。在1950年8月,甚至在著名的奇克鲁伯火山口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有研究人员发现,大洋底部的红色粘土层中沉积有大量陨石中的镍。在1959年5月,研究员发现深海中的白灰层,它是彗星撞击后的沉淀物,或者说是太空来客燃烧后的灰烬。
3、一些彗尾和陨石含有碳氢化合物。
正确。在1951年,光谱分析说明彗星尾部含有碳氢化合物。1959年,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了碳氢化合物、蜡和其他地球上也能找到的化合物等。
4、在月球上将会找到石油碳氢化合物的证据。
正确。阿波罗14号带回的样品中就有以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有机物。
5、木星引起了无线电噪声。
1953年维里科夫斯基作出了这个判断。18个月之后,两位来自卡内基学院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接收到了来自木星的很强的无线电信号,尽管木星冰冷的躯体掩盖在数千英里的冰层下。1960年,两位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有一个辐射带环绕着木星,这个辐射带发出的无线电能量是地球范艾伦辐射带1的1014倍。
看来这本书确实还“蒙”对了几个事实,不是吗?
现在让我们回到维里科夫斯基最大的“罪状”,这项罪名一直给他带来麻烦:他的跨学科研究。
维里科夫斯基:跨学科研究的科学异类
林恩•罗斯(Lynn R•se)博士曾写过《沉思者:再看维里科夫斯基》(Pensee: Velik•vsky Rec•nsidered),她在《审视维里科夫斯基的跨学科综合研究》(The Cens•rship •f Velik•vsky’s interdisciplinary Synthesis)中,指出所有科学学科都无意识地偏向均变论。这种情况发生并不奇怪,因为对其他学科发现的灾变论证据,我们有着历史悠久的无知。这也导致了科学界忽视或者拒绝认可任何专业学科内发现的灾变论证据。
就像罗斯写的那样:“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都倾向于无意识地把灾难发生的证据作为其他学科的不解之谜藏起来。”维里科夫斯基揭开了这些谜团,并将之公布于众。他的建议是,当一个人不用所谓的少数“事实”来限制住自己时,那么他就会看到所有这些证据,并有可能坚持相信灾变论。
如果说维里科夫斯基揭开谜团的事实让很多人不太能接受,这只是很温和的说法。1950年5月,密歇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迪安•B。麦克劳克林(Dean B。 McLaughlin)在写给麦克米兰的威胁信中表示,“这种理论毫无疑问是一种江湖骗子的说法……每个专业的领域有其专业性……但是到今天为止没人敢说能解决科学分裂成多个子学科这种问题。结果维里科夫斯基居然怀疑起好几个学科的基本原理!这完全只是看上去像那么回事的胡言乱语!”
这也许能部分地解释,维里科夫斯基为什么被绝大多数科学团体迫害并排斥的原因。
这也许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冲突的世界》出版24年后的那个“出庭日”,维里科夫斯基遭受到了猛烈的攻击。1974年2月,一个叫做科学促进会的美国社团在旧金山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会议,那天成为了维里科夫斯基的“出庭日”。卡尔•萨根(Carl Sagan)组织了这次会议,他承诺这次会议将非常公正。讽刺的是,接下来维里科夫斯基遭受了一次卑鄙地攻击。对于一个说话迟缓、当时已经79岁的老人,会议参与者肆无忌惮地轮番发言,甚至都没有给予他一次回击的机会。维里科夫斯基忍受了两次这样的侮辱,每次都长达7个小时。当他试图组织语言,说明一些自己的观点时,其他人就力图使他显得很笨拙。艾伯特•迈克逊(Albert Michels•n)支持维里科夫斯基的观点,他被允许在会议开始前宣读一些他自己的观点。但主持会议者甚至不愿意让他带上他的主要论文。
但是,后来的行星探测证明维里科夫斯基在很多地方上都是正确的。这使得他不再被大学排斥,变得炙手可热。1979年,维里科夫斯基逝世了,逝世前还在坚持研究工作。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著作,无论是出版的,还是未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