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不是一首好歌ffice
ffice" />
草菅人命的价值观集和消灭仇敌的意识集中地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中。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段由田汉写于1930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为那个全民抗战年代的特殊时代,确实需要“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达到了抗日的效果;但把它永久化、普遍化,作为一种信仰和价值体系强加给每一个中国人则是错误的的。
这是因为:
第一,国家或者政府无权把一种价值观强加于人、强加于国民。
第二,这首歌违背了“人命关天、生命神圣”的基本原理,宣扬的是人命不重要。田汉193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狱中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交由聂耳谱曲而成。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几乎不可能有健康的价值观。这首歌只会使人想起孟姜女在长城脚下哭诉那当局草菅人命后的凄凉——“长城”比人的生命命还重要!在“发展就是硬道理”鼓噪下,又出现了用民工的血肉筑起猩红的GDP长城的悲惨世界。
第三,“万众一心”属于一种特殊的战时体制,是一种古罗马式的独裁体制,人民的个人财产自由往往得不到保障,是一种应付战争的紧急状态。若把这种体制长期延续下去,人民就成了国家的奴隶。毛泽东执政时就一直强调全国人民学习共军,其目的就是如此。《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当局的目的就是强调全国人民都要像战士一样无条件地服从共产党。
第四,这首歌充斥着敌我意识。在抗战年代是可取的、有意义的;在和平年代则是不可取的、有害的。在共产党的主导下,将《义勇军进行曲》由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上升为国歌,将全国人民集结成一支义勇军、集结一支战争敢死队,把国家变成扼杀敌人的工具时,致命的灾难就发生了。镇反、肃反、杀地主、反右、打走资派、64,等等。
这是因为:这首歌要求国民交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财产,而且是他们的“血肉”,不仅仅是他们的“血肉”,而且是他们的整个灵魂。因为,既然要求“万众一心”,那么,谁有了“二心”,就成了异端、汉奸或敌人,自然而然地成为整肃和消灭的对象。而“敌人”的标准具有很大的弹性,而判定“敌人”的任务则由党的领袖来担当。这样的敌人,可以是敌对的政治党派如“AB团”、“托派”、“国民党反动派”;可以是阶级的“敌人”如地主富农资本家;可以是民族的“敌人”(如“抗美援朝”时的美国);可以是和党有“二心”的知识分子群体(反右);可以是党内路线斗争中的失败者(如彭德怀、刘少奇);这个敌人有时也可以是大自然(这叫征服自然)。对于敌人往往是消灭了之,这就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这不利于博爱价值观的建立,没有“爱你的敌人”的博爱价值观,不可能建立民主社会。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原来并不是党所指的那些敌人,而恰恰是这个时时要求所有的人交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的极权体制本身。这一点,仅在毛泽东发动的和大自然搏斗的大跃进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这场完全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大饥饿中饿死了5千多万人,仅四川的死亡人数就达1200万人(一说2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