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的炮声
花满楼/译
中国政府对越南北部省份发动声势浩大进攻的六天后,1979年2月23日,越南炮兵炮击行进中的中国军队。在那场今天被称之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冲突中,短暂而残酷的战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

决策者
共产主义中国曾经支援过越南的抗法和抗美战争,但是后来越南政府与中国政府的敌对方苏联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在越南入侵和占领了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柬埔寨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宣称要给越南人一个教训。

抗议
1979年2月19日,当权的越南共产党骨干在越南首都河内组织集会,抗议中国对越南的入侵。

生死未卜
来自广西省靖西县的民兵在担架队中列队,准备支援1400公里中越边境线上的地面作战。据估计,仅开战后两天,中国方面就阵亡四千人。

战俘
1979年2月26日,越南武装人员监视中国战俘。数十年游击战的磨练加上苏联最新技术装备的支持,越南人证明了即使面对一味实行朝鲜战争之前运用了近30多年人海战术的共军,他们也是强大的。

逃亡路上
面对日益逼近的中国军队,身处边境军事重镇谅山省的越南难民纷纷逃离。3月5日,共军占领谅山首府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宣布全线回撤。

通往不明未来的桥
中国撤军后,因现有的桥梁已经垮塌,谅山省的越南民众在奇穷河上用木筏架起临时浮桥涉水过河。虽然越南政府和中国政府都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这场战争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应反思并引以为戒。

默默无闻的烈士幕
中国南部云南省境内的烈士墓。尽管伤亡数字依然是个谜,但估计至少20000名中国士兵战死,越南方面死亡人数也有近万人。在中越战争30年后的今天,两国媒体都保持低调。之后数年间伴随着边境争端时松时紧的关系,中越这两个互为邻邦几百年的共产主义国家已经不计前嫌,建立起令人满意的经贸联系。
原文链接:http://www.time.com/time/photogallery/0,29307,18798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