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说的很是,和的那个发音是老北京话的发音。
说北京话人越来越少了,首先就是因为节奏的问题,老北京话说起来语速比较慢,韵味比较浓,要是在过去你把话说快了,人家会议论你是在去“赶丧”,认为没有特殊情况下急促而无节奏的说话时毛头小子不稳重会让他人厌恶。侯宝林的相声中相容北京话啰嗦有些夸张,节奏慢是真的。
不过还很怀念老北京话的,有些用语很好,主要是说话前先客气!不伤和气!时代变了,为了各地区交流方便普及了普通话,老北京话就愈加少了!
“强调一点真正的老北京话是不随便骂街的,现在听到得影视剧里面的所谓“你丫”的那种在老北京可是地痞、混混的口头语”这一点要以正视听,不要认为北京话骂人的太多。不是经历过文革的就都是老北京,在北京50年,五六七辈的人才能说自己是老北京的。(当然这里不是说对老北京文化的了解程度,人家要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呢。)就像十几年前有个南方朋友满嘴的脏字,听他的口音像是再往北京话上靠,我就问他,“您说话的口儿,挺正的,怎么满嘴的玻璃碴子呀?”,他说,“您北京人呢,平时不都这样儿吗?”。像这样被误导的情况还是很多的。那个朋友很可爱,我和他讲了关于老北京话得很多事情,想在还经常一起踢球。
要想真正了解老北京话的韵味,看看《四世同堂》里面齐老爷子得镜头,听一听会有收获的!
当然,为了交流方便,还是应该普及普通话(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但是要正视各地方方言的特点,多学几种方言可以增进感情。大家沟通起来才真正的更加和谐!对于习惯的尊重首先来自于对语言的认同!~(此和谐与中 G 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