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希望与幻灭:薄案中溃败的不仅是中共与腐烂的体制

希望与幻灭:薄案中溃败的不仅是中共与腐烂的体制

新闻来源: 联合报 于September 19, 2012

 「谁会相信,他是因为经济问题被抓?」在三个月前的一次重庆之行时,一家餐厅老板对我说。 

  他的潜台词再明确不过,中国任何一位官员都存在着贪腐问题,到了薄熙来这样的级别,他无需直接的贪腐,整个国家都是他们的。他的倒台,不过是另一场政治斗争。 

  对于外国观察者来说,王立军(专题)逃亡、薄熙来(专题)的陨落、谷开来的审判,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戏剧,里面充斥着金钱、权力、性与谋杀,它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悉中国政权的内部情况。这个中国与人们习惯的那个金光闪闪、不断跃升的中国截然不同,它高度的封闭、腐烂。 

  而这个餐馆老板的感受表明,中国内部的溃烂不仅来源于高层政治,也渗透于社会中。人们普遍丧失了道德敏感性,对于这个政权的一切行为表现出高度的容忍,再荒诞之事也不足以惊奇,而只要当权者能做出一点点成绩,人们就愿意服从。在重庆,你仍可以感到人们对薄熙来(专题)时代的普遍怀念,不管他的意识形态运动多麽荒唐、他对法治的破坏多麽严重、他的经济政策多麽不可持续,但只要他暂时提高了交通状况、改善了治安、清理了市区环境,人们就愿意讚美他。即使他的妻子捲入了命案,也并不影响他的形象。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是建立于社会的溃败上,这溃败既包括社会组织的脆弱,也与整个道德准则的消失有关。 

  仅管从毛泽东到胡锦涛时代,威权体制的控制力已逐渐衰弱,但面对过分微弱的社会压力,统治者仍有着足够的迴旋空间。不管是文革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还是天安门事件后的市场经济,中国似乎总能从一个极端滑到另一个极端。 

  中国共产党自我改造的能力也总令人意外,它常通过一种残酷的、局部自我否定的方式来获得重生。尚未结束薄熙来事件提供了一个新的桉例,人们以为这样激烈的、公开化的较量将会使共产党陷入分裂,但很有可能,它再度被党的坚强的胃消化掉。至于人们期待的党内竞争,团派、太子党、上海帮,他们在面临共同的权力危机所表现出的一致性远超过他们的分歧。而整个社会对于共产党表现出的愤怒与不满情绪,则仍是碎片性与即兴式的,它们既带来不了持续的压力,也很难燃起人们对于变革的热烈期待。 

  对于外界的观察者,人们会对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深感好奇,它是一个崛起大国十年来最重要内部权力转移,它不仅存在着派系上的争执,也有代际更迭。而中国政治的封闭性,则加剧了这种好奇心。即使到此刻,人们也不知道这个十年来最重要的会议召开的确切时间。而高层政治的丑闻,则不断被抛出。 

  但在中国社会内部,人们则普遍保持着漠然,至于那些戏剧性的政治斗争,则不过是餐桌上的谈资,人们不会感到特别气愤,更不会对某些政治人物怀有期待。这也是不断的幻灭所带来的情绪,十年前,人们也曾热中于谈论「胡温新政」,如今证明不过是一厢情愿,在温家宝大声谈论了三年政治改革后,一切仍停留在修辞上。在人们心目中,整个共产党组织早已陷入了自我封闭的困境,除去保持自身的权力,疯狂的攫取利益,它似乎别无目的,它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自我服务的政治集团」。 

  仅管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减缓、社会不满剧增,外交挑战日益严峻的情况,但这个自我服务的党国体制,仍具有暴力与财富上的绝对优势,它也没有任何严肃的挑战力量,似乎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只要它对于社会做出稍许的让步、对掠夺性的官僚体制做出一点约束—比如给予私营经济更宽鬆的空间,它就再次赢得社会的支持。 

  (作者为北京作家 许知远)
奈MM,哥很想念你。。。。。。。。。。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