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一下反日的热闹
最近有很多人热呼「日本人去死」,所以特别讨论一下三个日本人的死法——
《八一八日本战国野史——论丰臣三将的不同走向:石田三成、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
本人原创,随意转载。所谓野史,就是不负责史料的真实性,不过出处还是有保证的。
先说说历史背景
这篇文字里面,我们把历史归放到1598年前后,那个时候的日本处于安土桃山时代的末点、江户幕府的起点。当时日本的战国政治是二元的。也就是说,一派代表朝廷,一派代表武家(幕府)。而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的时候,日本开始进入丰臣政权被实力派的德川幕府逐渐蚕食的时代。丰臣政权下面有三个功勋显赫的将领,他们将要以不同方式面对天下主人的改变。
石田三成
三成的人缘不好,而且是很不好。丰臣政权建立的时候,他立下大功,是军需准备的总统筹,也从此成为丰臣秀吉手下的第一红人。然而丰臣秀吉一死,德川家康就开始胡乱联姻拉拢大名不受约束,石田三成是唯一公然反抗其野心的人。当然下场也最为悲惨,关原之战结束后就在六河条源被处斩。
后人评价他对人态度两极化,对正直、清廉的人态度很和善,对小人、无耻的行为之徒态度很冷淡。也正因为这种完全不能谈判的耿直态度激怒了很多军功卓越的大名,为什么我们的行功论赏要由一个连统帅经历都没有的文官来封赏?
外加上丰臣秀吉身前高高在上,和所有大名的会面都要通过石田三成来牵线,导致很多只会打仗的大粗佬不得不做出讨好其的姿态,而心里暗暗不满。
加藤清正
和三成产生敌对关系的武断派大名加藤清正,是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军功的人,治政能力也相当出色,修筑的熊本县水利工程一直保留到现在。但是军人出身的他不喜石田三成那种文官的做派,尤其是其不听劝告执意孤行的态度——比如朝鲜战场上做为总指挥,石田三成没有亲临前线却「擅自」和明王朝谈判放走两个朝鲜王子这么重要的谈判筹码。也从此和石田三成交恶。
关原之战,理所当然地为打倒朝鲜战场上的「日奸」石田三成而加入东军,战后也为德川幕府做事,比如修筑名古屋城。但是在政治上却一直忠于丰臣政权,特别是关原之战后致力于保护丰臣家。1611年前往京都二条御所和德川家康会面,为丰臣秀吉年幼的儿子秀赖进行斡旋,俨然成为大阪政权的保护伞。
这样的大名自然成为德川幕府的眼中钉。有人说加藤清正是被德川家康毒杀的,因为这次会面一归来加藤清正就突然病发去世,年49岁。治下的土地也在清正儿子时代被改易。
福岛正则
被石田三成处刑时骂「墙头草」的福岛正则也和石田三成交恶,而且性格中带有一丝商人的狡黠,让石田三成对其态度一直很冷淡。在关原之战中也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分到大片土地。然而作为丰臣旧将毕竟让德川幕府不放心,因为下列故事:
清正到二条御所会见德川家康、竭力维护丰臣政权的时候,他成功帮助幕府说服了丰臣那一派的浅野长政和淀殿。可是正式会面的那一天,却突然自称生病不出席,还安排了一万兵在二条御所戒备;
1615年大阪战争,丰臣家请求其加入丰臣一方没有首肯,但是对于丰臣家从其领地运粮补充军需之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以默认。
于是,也就发生了如下故事:
当他提出加入东军幕府军的时候被家康拒绝,命令他留在江户城。
1619年因为台风和暴雨影响,向幕府提出申请修筑广岛城的许可令,同时自行紧急维修损毁部分,事后被幕府指责没有正式申请,违反武家诸法度。人在江户的正则赶紧向幕府谢罪,并表示会把擅自修改的部分破坏,但后来又被幕府指责没有如实破坏擅修处,将其领地广岛50万石没收。据说实际原因是正则酒后妄言评论幕府,而被德川秀忠没收领地。
移封到高井野以后,把仅有的4万5千石中的2万5千石封给长子,但1620年儿子去世,幕府派人把那2万5千石收归幕府,仅留下2万石给正则。
这还没完,福岛正则去世以后,家人在幕府官员到达之前火化尸体,被幕府追究,将剩余的2万石没收,仅封给其三子3112石,以旗本身份继续为幕府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