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王立军案最受伤害的是谁 〔轉〕

王立军案最受伤害的是谁 〔轉〕

本文乃转帖  作者:许国申


        王立军案最受伤害的是谁?从个体而言,当然是王立军与薄熙来以及他们两个家庭,还有随他们一起倒霉的张晓军等人及其家庭。然而在中国,几个人物,几个家庭,只是几亿分之一,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王立军案最受伤的是谁?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执政党,是“强盛”的“人民政府”,因为王立军案揭露了执政党与“人民政府”内部无比残酷的权利斗争,让人们看到了白皑皑的“冰山一角”。建党、建国以来,尤其是毛泽东逝世以后,主流媒体极力塑造起来并一直努力维护的党与政府的正面形象,顷刻之间,轰然倒塌。其震撼力,决不亚于30多年前的揪出 “四人帮”。30多年前揪出“四人帮”,人们还普遍相信执政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而现在,连主流媒体唱“伟大、光荣、正确”也已经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当年林彪的“叛国”还没有王立军这样“成功”。至于百姓,王立军案似乎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老百姓既没有当年揪出“四人帮”那样“大快人心”,也没有像1976年那样“如丧考妣”; 除了惊愕,或者震惊,很难说出心中是悲是喜。


  对王立军案,老百姓在想什么呢?一是在中国,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程度比王立军深得多的官员有多少? 二是受贿金额比王立军多得多的官员有多少?三是王立军犯了“叛逃”罪,众多外逃的贪官该不该追究“叛逃”罪?


  当然,王立军“叛逃”确实比众多贪官“叛逃”更丢中国人的脸。然而如果说党和祖国是王立军的母亲,那么王立军只是一个极端叛逆的孩子。这个孩子虽然有错,但也有苦,有冤,他在家里无人可告,无处可诉,万般无奈,才会跑到邻家(仇家)去寻求庇护,“曲线告状”。这一举措,在一个崇尚“爱国”的国度里,理所当然地要被视为“叛国”。然而按照从前的惯例,王立军此举首先应该是“叛党”(必须开除其党籍)——一个爱党的共产党员怎么可能“叛国”呢?——吊诡的是,王立军获刑15年却未被开除党籍。这种情况,真可谓“史无前例”,老百姓怎么能明白这葫芦里卖的是到底是什么药呢。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是古人留下的遗训,然而现在的执政党与政府却屡屡“亡羊”而未“补牢”,何也?中国“羊多”,短时间内是“亡”不完的。更何况“羊”的主人常换,“补牢”不易,何必在我?


  “补牢”就是建设真正的民主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人的高瞻远瞩与胸襟气度,谁能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


  当然,笔者还是对保留王立军党籍寄托着一丝希望——但愿这是执政党与政府的“引咎自责”,但愿王立军的“鱼死网破”能够为中国打开一扇通往民主与自由殿堂的大门。若能如此,对于中国,王立军功莫大焉。


      




 附:

王立军案给社会造成多大伤害?

  
  近日,王立军涉嫌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在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依法开庭审理。随着案情大量细节的公布,坊间传言变成了新闻,网络猜测变成了事实,一些曾被删掉的零散帖子变成官方认可的内幕信息。

  从普通警察到公安局长,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东北辽宁到山城重庆,从官居要职到政治明星,从打黑英雄到国家罪人,王立军在52年的人生中经历了很多,而最后,盖上了罪犯的图章。曾兵相信,这会让许多国人感怀。

  官方媒体感怀最多是正义的胜利,是犯案官员终被追究的信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鼓舞,是越来越透明的喜悦。曾也有许多理由相信,这就是不断向前的社会与活生生的现实。然而,脱去大衣、揭开面具后发现,另一个王立军不仅那么陌生,而且还令人心惊胆颤。


  罪孽深重的文强在临死前留给王立军的赠言是,“总有一天,你也会和我一样”。熟悉王立军的人对他的解读是,“或许一开始,他想做点事,想当英雄。但是到了之后,却发现有些事太复杂了,不是他原来想象的那样。”如果说前者是对王立军的诅咒,那么,后者就是他无法逃离的官场怪圈。


  王立军案曝光后,有许多人在问,谁给了公安局长这么大的权力?滥用职权究竟是极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官员腐败堕落是否成为必然?其实,每次关于官员的案件曝光后,类似的问题总有人提及。无数的个案反复说明一条极为朴实的真理,那就是,当权力不受监督制约的时候,权力就是没有经过训化的野兽,出了笼子就会四处咬人。

  据官方通报的案情细节显示,王立军案发又是一次偶然,导致东窗事发的直接原因,是薄、王之间由相互信任变成相互猜忌,而那一记响亮的耳光,还将暗中猜忌演变为正面成斗争。面对事情可能败露的巨大压力,出于人性自保的本能,又将曾经的亲密战友变成了敌人。

  可以看出,案发与心明眼亮的人民群众无关,与公道正派的纪检监察机关无关,与神通广大的网友网络无关,不是由第三者捅破案情,完全是内讧的结果。如果说这是一次司法的胜利,那也是迟到的正义。而恰巧的是,正义迟到还屡屡成为常态。假如薄、王还是最亲密的战友,正义又会何时到来呢?

  冤屈与无奈总是要找个出口,所以,草根渴望明镜高悬的青天,百姓坚守“恶有恶报”的神奇,而王立军这样的“大老爷”,把希望寄托于美国佬,这是对法制社会无情的揭露和极大的讽刺。当正义如同神一样难露真容的时候,还有多少人相信神仙显灵?

  王立军对“四宗罪”认罪伏法,薄谷开来身陷囹圄,这样的结局能在官场产生多大震慑?能增强公众多少信念?虽然案发于重庆,但影响必然涉及整个社会。曾以为,王立军案无疑是又在社会原有伤口上又深剌了一刀,对社会造成的伤害远比收获要深刻许多。如果相关制度不加以改进,恐怕社会的伤口还将不断恶化甚至流脓,值得有关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