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我觉得呢】由民国时期一部电影主题曲的歌词想到的--兼复nk博士有关反向民族主义

【我觉得呢】由民国时期一部电影主题曲的歌词想到的--兼复nk博士有关反向民族主义

对于众多民国学者对汉族为主的中华民族国民性的批判,nk博士似乎毫不以为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即使是放在今天,我想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某些有益理念过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对本民族进行的一种自省,其目的是在西学东渐、西强东弱的国际背景格局下,探讨民族进步、发展的可能性。
    每每看到nannv朋友的签名说明---“德赛“二先生的执着追求者---这句话,我总会心潮澎湃同时又十分伤心。澎湃在于60多年的洗脑斩不断民国一代人在中国人心中种下的小幼苗,伤心在于经历了百年风雨,直至今日,德赛二先生还没能真正拿到”中国国籍“。民主之于中国,就真如黄河水所说,是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随时喷发吗?对于我这个曾经有政治洁癖的悲观者,甚至还曾经讥笑过美式民主,后来我认识到自己思想的幼稚,调整了自己的观念。但是对于国民劣根性这一点,我始终不能释怀。对于有的朋友看到这五个字就像被针扎到,跳起来就要骂娘的行为,十分的不齿。
    德赛是舶来品,这点不知道朋友们是否还有异议,在赞同这一点的基础上,如果使二先生内化到国民性之中,在内化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对旧有的国民性进行批判性的调整,是我这篇帖子的主要用意。
    论坛里有几位颇有民国范儿的学究,好吧,从这首民国时期的歌开始聊起。
    天伦歌
    作曲:黄自 填词:钟石根
人皆有父,翳我独无?
人皆有母,翳我独无?
白云悠悠,江水东流。
小鸟归去已无巢,儿欲归去已无舟,
何处觅源头?何处觅源头?
莫道儿是被弃的羔羊,莫道儿已哭断了肝肠!
人世的惨痛,岂仅是失了爹娘?
奋起啊,孤儿,警醒吧!迷途的羔羊。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献出你赤子的心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献出你赤子的心情,
服务牺牲,服务牺牲,舍己为人无薄厚。
浩浩江水,霭霭白云,庄严宇宙亘古存,
大同博爱,共享天伦!

    这部拍摄于1935年的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前期,江南一大户人家的爷爷在临终前教育儿子要孝敬长辈服务社会,若干年后,儿子变成了爷爷,也有了孙子,可爷爷的儿子天天在外边花天酒地,爷爷生气要儿子返回乡下。七年后孙子长大了,爷爷教他如何尊敬长辈,勤俭持家。一天儿子要给爷爷作“寿”,儿子做的铺张,爷爷很不高兴,决定开始照顾那些苦难的人家和孩子,可儿子不理解,决定搬走,爷爷得了重病,他帮助过的人们来看望他,祈求上天保佑爷爷的病好,孙子继承爷爷的事业,为苦难的大众服务,儿子终于醒悟了,爷爷、儿子、孙子一起为社会服务。

    聊这首歌我准备结合一本书来谈,台湾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先生写的《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摘要网址http://wenku.baidu.com/view/210b5a906bec0975f465e24a.html)。一直以来认为台湾学者比大陆学者继承了更多的民国精神,这本书也的确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惊喜。
    书中要义我概括为(请允许我的个人理解有偏差):大到国家、小到社区,民主需要建立在人群社会参与基础上。中国人在家庭中消耗了大部分这类互动的的精力和热情,同时将家庭式的活动参与异化为关系网、人情、面子、报等中国特色的社会行为中,亲戚、同学、战友、邻居等等,在织就的关系网中实现行为目的,体现价值取向。
    天伦这部电影的创作者虽然不是什么社会心理学专家教授,但是在不自觉中,认识并挖掘了这一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巨大差别作为电影素材,我认为在1935年动荡的中国,十分难能可贵。
    为什么这么说?天地君亲师,中国人长期被太多东西约束,由不得自己做主。并且,在不做主的情况下,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世袭恩荫、潜规则的社会常态注定了中国人关注家庭、宗族、关系网的壮大,所以中国人要在压抑中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关心从自身所处社会群体的角度,审量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天伦》这部电影的主题,恰恰是希望中国人跳出各自的网,参与到社会中来。这算不算是国民至于德赛二先生的致命伤,算不算一种劣根性呢?
    潮汕、福建、温州大批的国外移民,像蚂蚁筑巢般扎堆抱团,其实也算是传统国民性体现的一种织网行为,更不用说那些不抱团的中国人了。因为中国人习惯了在权力束缚和潜规则下生活。
    同样的,各种因环境污染(大连、什邡、南通)以及征地赔偿(乌坎)引发的抗议,无不是因为火烧眉毛动了自家祖坟才会发生。行业间的譬如代课老师、出租车司机等,搞得起来?其实也都是本片所论及这种自扫门前雪的民族劣根性导致的。
    回到这首歌,人皆有父母,岂独我没有?大家都有,因此不要给自己的冷漠找借口。历史长河千秋万代,那永恒之所在是什么?父母有不在的那一天,鸟儿归去巢已不在,小家并不是一个人追求的全部。当人因着自己的小家患得患失时,却不知社会有更多苦痛可以由你的手消弭化解。可悲的人啊,只看到自己小家的那一点点一些些,却不知社会的进步和谐才是人们共同追求的永恒。今天屠刀没架在你的脖子上,并不意味着明天不会潜规则到你,而你却只是关注自己。
    警醒啊,迷途的羔羊!期待公民社会早一天到来!期待劣根去除的那一天!
   


[ 本帖最后由 佳奈 于 2012-9-12 02:09 编辑 ]

TOP

拜托大神们,你们聊反向民族主义去了,我仅是谈了中国特色劣根性的客观存在,有点把我撂在一边的感觉啊,我尴尬。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来 于 2012-9-11 15:59 发表
"历史长河千秋万代,那永恒之所在是什么?父母又不在的那一天,鸟儿归去巢已不在,小家并不是一个人追求的全部。当人因着自己的小家患得患失时,却不知社会有更多苦痛可以由你的手消弭化解。可悲的人啊,只看到自己小 ...


西总,这部分是我原创啊,哈哈

TOP

其实,歌词感动我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对公民社会的向往,从1935年就萌芽了。西总,知音!

TOP

回复 15# nkpoper 的帖子

我的本意是对反向民族主义的批判不能抹杀国民劣根性的客观存在。本人水平问题。

TOP

回复 3# nkpoper 的帖子

公民社会的建立肯定要依靠中国人自己,而非什么传统力量,什么力量算是非传统力量呢,但是民智尚需开启,如何开启,要认识到自身不足才有改变的可能。譬如,社会参与这一条。

TOP

回复 5# nkpoper 的帖子

每个民族有自身特性,譬如,黑人自己建立的民主国家,黑人群体自身随意性大,不愿受束缚等鲜明特性必然存在其中。中国也一样,即使中国建立起公民社会,想必也要为消除潜规则、买卖人情等做大量工作。而现实中很多这类的因素,都是阻碍中国公民社会建立的因素。

TOP

回复 24# nkpoper 的帖子

对于国家政体、政党、某一时社会状态而言,文化具有滞后性的。譬如49年后新中国已然建立,人民未必马上能有颗社会主义的心。同时,文化还是具有延续性的,像慢性病一样,一种文化特性养成也难,改变也难。而国民性就含在这文化二字中。为什么不能说几千年呢?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本身也是互相依存互为辩证的。几个历史事件的假设要来说明什么?

TOP

回复 23# nannv 的帖子

这篇帖子还真没吵,基本是在文明讨论,估计是因为某人没来的原因。呵呵

TOP

回复 27# nkpoper 的帖子

开城的例子举的很好,已经险些将我驳倒。在不可抗拒之外力的干预下,也就是说历史偶然因素的决定性影响下,开城被动选择了民主制度。那么请关注民主的细节,西方当前公民社会的精华所在据说是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开城人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朝一日平壤变天后走民主道路时必然会碰到类似的朝鲜族独有的问题。开城的民主细节中断然少不了与平壤的共性,即使我并不了解那里的事实状况。

TOP

日本和韩国的近现代史如何顺利走上民主道路,除了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格局所致,更主要是因为国小人心齐。废除帝制的过程相对顺利,因此被赤化的危险虽然始终存在,但是终究抵挡下来了。反观中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都没搞齐,大国寡民的心态,严重内耗的光荣传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一步没走顺,加上日本人来侵华,最终走上了赤化这条不归路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