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
孝不是伪概念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但是,今天孝的概念已经被儒家狭义化了,这才是要害。孝字原是会意字,由老字和子字构成,原意指两代人之间的文化传承。具有同样意义的字还有敎与學字。传承的文化是什么?学与教的这个文化就是我们的爻字,爻表示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所有中华文化的起始点。后辈要承接上辈的文化遗产是必须恭恭敬敬的,这是基本的礼仪。根本就不是什么威压,如果不尊师重道何以能承担继往开来传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呢?所以,更让人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试想如果没有后人谁去承担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呢?也能更好地让人了解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而世界四大文明中的另外三大文明已经中断甚至湮灭了。就是因为我们有孝的概念,文化一直有后人去承传。而且,中华文化的概念从来都是相关相联的,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切都各当其位所有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清清楚楚。当然,后世的儒家以及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目的,篡改了很多传统的概念,狭义了原来孝的概念,把孝由会意借为对长辈的绝对服从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把好端端的文化传承变为对后代的威压,这读不是孝的过。故古大德们说:“望文生义三世佛怨。”
[ 本帖最后由 生活的艺术 于 2012-10-10 15: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