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从“海伍德之死”透析王立军事件真相 --柳玄再答记者问

从“海伍德之死”透析王立军事件真相 --柳玄再答记者问

4月1日,某媒体记者就王立军事件再次采访了柳玄,以下是文字记录。(Q-记者问。A-柳玄答)

Q:上次就王立军事件采访您之后,事件又有新的变化。不知您是否在继续关注此事件?

A:主要精力在研习佛法,零星关注一点。我想强调的是,我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我只关心世间各重大事件的真相。当前的中文媒体,客观看来,有的是反共(反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理论、反对共产党的领导)的,有的是拥共的。左派多拥共,右派多反共。我的立场既不是反共的,也不是拥共的,更不是中间的。我认为,无论左派右派,中间都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用鲁迅的话说,是“中国的脊梁”。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道德和品质,这是先天灵性和后天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其遵循的政治理论正确与否,其重要性往往是其次的(在左派看来,这是典型的反动的唯心主义吧)。只要是真心认为自己的理论能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光明的未来,并甘为自己的理想奉献和牺牲,这样的人,无论左派右派,我都视之为同志。当然,在我看来,左派右派的理论,恐怕都是有问题的。用佛教话说,他们都是我执太深,业力层层加重,最终走向了极端,偏离了世界的实相,因此极左极右的理论都走向了荒唐。当然,那些谈不上左右派、对历史和现状认识浅薄的人,更是糊涂虫。最严重的是,无论左派和右派中间,都有大批的投机分子,或者半投机分子,他们在世间活动的主要动机是谋求个人名利,这些人,都是众生的敌人。前三十年,左派理论兴盛,左派里投机分子比例大些。后三十年,右派理论兴盛,90年代后期开始,极右派理论兴盛,因此当前右派里投机分子的比例更大些。

Q:您觉得薄熙来是哪种人?

A:这个不了解。薄熙来是少有的有一定能力的政治人物,这一点恐怕左派右派都承认。在“德”这一方面,究竟怎样,我一点也不了解。当然,在大道已废的时代,当前中国高层政治人物中,包括全世界政治人物中,没有腐败行为的高级官员恐怕没有了。薄熙来在中国高层官员中,究竟是相对比较清廉的那批人,还是比较腐败的那批人,我本来不太了解。但是观察王立军事件的进展,似乎有了点眉目。

Q:王立军事件最新的变化是,从3月25号开始,境内外的媒体纷纷炒作2011年11月份的“海伍德(Neil Wood)之死”,并且认定这个案件就是王立军事件的导火索,您知道这个信息吗? 您如何分析“海伍德之死”?

A:我本来对薄熙来不太了解,分析了“海伍德”相关新闻信息后,我认为薄把“海伍德之死”说成是王立军事件的导火索,这肯定是别有用心的造谣。

首先我们来看这种说法出现的时间及过程。海伍德据报道是在去年11月份死的,但是此事引起关注并和王立军事件相联系被报道出来,是《华尔街日报》3月26日的报道(http://cn.wsj.com/gb/20120326/bch104250.asp?source=newsletter),在此之前,没有一家新闻媒体报道过海伍德之死。

而在互联网上首先披露海伍德之死,并且将其和王立军事件联系起来的是两位南方系记者:上海财经杂志首席记者杨海鹏3月24日晚上10点左右发表新浪微博说,
“死者:瓜瓜的保姆。国籍:英国。地点:重庆。处理人:王丽娟。死因:不让王查。尸体未保留,直接火化”;

差不多在同一时候,南方周末记者褚朝新也发表微博,“2月15日凌晨5点,与王丽娟单线联系的号码上收到一条短信,大意是:英国人尼尔伍德在渝被害,王丽娟破案剑指薄夫人,于是被休假、入美领馆”。

而第二天3月25日海外反共媒体明镜新闻网就对两条微博内容进行了相关报道。(http://www.mingjingnews.com/2012/03/blog-post_1783.html
接着,便是3月26日的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随后便是海外反共媒体大规模的介入报道及相关内容在中国互联网上的传播。

Q:国内反共的右派和国际反共右派配合的很默契,看起来似乎是一系列有预谋的策划。

A:这是很显然的,傻子也看得出来。其实仅仅3月24号这个时间点,便使之彻底漏了马脚。

Q:为何这么说?

A:海伍德是去年11月死的,而今年3月24号晚上开始突然被挖出来和王立军案扯在一起,这是十分突兀的。众所周知,海外反共媒体一直在薄熙来身上大下功夫,相关的负面新闻报道不计其数,而在中国政治高层,有十分强大的倒薄势力,薄熙来有何情况,相信他们了如指掌。2月2日王立军被免去公安局长职务后,重庆的相关信息更是全世界的焦点。假如海伍德之死真的是王立军事件的导火索,该消息自然无法长期隐瞒。为何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2月份,没有任何人关注此事?为何在2月2日到3月24日这近两个月敏感时间里没有任何人提起?从3月15日开始,薄熙来已经彻底失势且被免职,掌握相关消息的人应该没有什么压力公布消息,而且各种谣言开始漫天飞,为何长达10天时间里这个消息没有出现?要知道海外反共媒体特别善于捕风捉影、添油加醋、胡编乱造,再加上高层倒薄势力对之泄密,他们怎么会放过这个重大消息?这不是十分蹊跷的吗?

要知道,海外反共媒体对王立军事件导火索的报道本来一直就是“王立军被高层调查”,从海外反共媒体博讯网能够先于重庆官方披露王立军被免职的新闻看,正是高层倒薄势力在向海外媒体放风,而且最开始放的风是“王立军被高层调查”(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02/201202021225.shtml)。而“海伍德之死”版本出来后,这个起因再也没人提了。为何要拿“海伍德之死”掩盖“王立军被高层调查”这个信息?

上次访谈我们说得很清楚,王立军事件的关键是究竟是什么人在调查王立军并将其威逼利诱进美领事馆。假如是王办案办到薄头上,薄王反目,薄熙来在调查他,那么这件事可以说是重庆模式自身的问题。假如王立军事件的导火索真的是王立军被高层调查,那么王立军事件很明显就是高层倒薄势力策划的对薄熙来的栽赃。

Q:记得上次访谈中您提出,从常识看,王立军不可能主动向薄发难,而薄也不会断然采取灭口措施。而且,王立军进入美领事馆,不可能是受到了薄熙来的监控及威胁,否则他不可能从重庆轻易逃跑进去,也无法与美方进行正常沟通、通过“出席例行安排的会议”(美驻华大使语)的方式进入美领事馆。

A:的确是这样。他若是单单受了薄熙来的威胁,完全可以到中央去反应、揭发就可以了,这方面的渠道太多了,谁都知道,高层有十分强大的倒薄势力,而王立军却冒着投敌叛国的嫌疑选择进入美领事馆,这不是给自己罪上加罪、罪加一等吗?这完全可以说明,其主要威胁和压力并非来自薄熙来方面,给他真正施加压力的,只能是高层倒薄势力,也许薄熙来顶多是袖手旁观而已。假如高层倒薄势力要调查王立军,而薄熙来袖手旁观,那么王立军自然就死路一条了。再者,2月7日,在美领事馆,王立军为何见到黄奇帆后失声痛哭,说有人要杀他(见余孝木版本《王立军走出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的经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c9a8b01011jyk.html)?要知道,黄奇帆是代表薄熙来要把他弄回去的,这个细节充分证明,他从领事馆出来时,对薄熙来、黄奇帆等上级并没有强大的恐惧感,而是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家长一般失声痛哭。总而言之,逼迫、诱导其进入美领事馆的,最有可能的是高层倒薄势力。

此外,另一个细节也曝光了真相,这就是海外反共势力制造的所谓“中办”版本的文件中谈到 “2月2日,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到市公安局宣布王立军不再担任党委书记和局长职务后,在薄熙来同志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压力下,有关方面以各种名义违规审查王立军身边工作人员及有关重要案件的办案人员。”

对此,可略作几点分析:1、看来,即便是所谓的“中办”版本也承认违规审查王立军的,是所谓的“有关方面”,这很可能是重庆以外的力量,如果是重庆的地方力量在违规审查王立军,这个所谓的“中办”文件会直接公开,而不会为尊者讳称之为“有关方面”。2、上级对下级,总是先有命令才有压力,而且命令就是压力,只有平级或者非上下级关系,才会只有压力没有命令。如果是重庆的地方性力量在违规审查王立军,薄熙来及身边工作人员应该会先直接下命令,他完全可以做到,何来所谓的“在薄熙来同志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压力下”这种非上下级关系的带有动员性质的说法?3、假如真的是重庆的力量违规审查王立军,所谓“中办”版本的措辞只会是“重庆有关方面”或者“薄熙来命令(指示)重庆有关方面”。4、违规审查王立军的,也不可能是高层挺薄势力,假如薄熙来不去调用重庆的力量监控、控制王立军,反而冒着风险让自己的家人去动员高层的“有关方面”,难道薄熙来是傻子?5、很显然,结论很简单,“有关方面”及“压力下”这几个字曝光正是高层倒薄势力主导的力量在违规审查王立军,现在又把罪责扣在薄熙来头上。

Q:看起来你对文本分析的够细致的,那为何这个“海伍德”版本会在3月25日左右出现呢?

A:这个是很自然的。再看看3月24号这个时间点吧,这个阶段正是所谓“中办”版本的王立军事件之真实性受到左右派共同的质疑的时候。“中办”版本称:王立军办案涉及薄家人,薄十分不满,调整王立军工作,“在薄熙来同志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压力下,有关方面以各种名义违规审查王立军身边工作人员及有关重要案件的办案人员”,于是王立军感觉人身受到威胁,“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先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随后提出避难的请求,并根据美方要求写了政治避难申请”。这个版本的王立军事件公布后,左派右派都不相信。正是在舆论高度质疑的时刻,3月24号,“海伍德之死”版本踩着鼓点出现了,这正是“中办”版本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它告诉人们,王立军办的涉及薄家人的案件正是海伍德之死案件。总之,“海伍德之死”这个版本的出笼,海伍德在死后五个月后突然被生硬地安在王立军事件起因的头上,这带有太明显的人为操纵痕迹。

Q:或许之前相关信息一直在高度机密中,直到3月24号左右才公开。这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吧?

A:几乎没有可能。3月26日海外反共媒体《苹果日报》报道:“英国昨天已通过外交途径,希望进一步查明 Neil Wood的死因:“就是要求进一步调查,只是这个人的身份比较敏感,而且死在重庆。””(http://news.boxun.com/news/gb/china/2012/03/201203261019.shtml)也就是说,从海伍德去年11月份死一直到2月份王立军事件爆发,英国政府方面一直认为海伍德之死是正常事件,连英国方面都没人觉得异常。从2月2日开始,王立军事件爆发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英国政府方面仍然认为海伍德之死是正常事件。而到3月25号左右海伍德之死被炒作起来,英国突然觉得不正常了,要求进一步调查。假如海伍德之死真的不正常,英国政府会恰恰直到3月25号才关注海伍德之死?海伍德之死要是真的和薄熙来有关,海伍德身边的人怎么会一直严守机密长达5个多月到如今?薄熙来不可能完全控制整个海伍德的外国关系网吧?假如海伍德是个中国人,整个事件真相被掩盖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海伍德是个有特殊身份的外国人,如果他的死真的离奇且和薄家有关,那些特殊的英国人及英国政府为何能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底保持长达5个月的沉默?

Q:这样看来,确实有点可疑。

A:其实,南方系记者公布的两条微博自身就漏了马脚。我们看看明镜新闻网的报道:“对于薄瓜瓜的英国保母死亡案,南方周末调查记者褚朝新也在微博中透露:
“2月15日凌晨5时,与王丽娟(王立军)单线联系的号码上收到一条短信,大意是:英国人尼尔伍德在渝被害,王丽娟破案剑指薄夫人,于是被休假、入美领馆。”但褚朝新强调,上述消息无法证实。”(http://www.mingjingnews.com/2012/03/blog-post_1783.html
褚朝新声称2月15日就接受到了爆料,但是他又称“消息无法证实”。好一个无法证实!究竟是哪个信息无法证实呢?他究竟有没有见过这条消息呢?如果他见过,为何又说“大意是……”,而没有消息的确切内容呢?显而易见,褚朝新很可能是在微博上撒谎造谣,他自称“2月15日凌晨5点,与王丽娟单线联系的号码上收到一条短信”云云,单看这条微博,人们都会认为就是他这个记者的手机接到了短信。但是接受明镜新闻网的记者采访时,又模模糊糊地说“消息无法证实”,这显然是一幅造谣者的嘴脸。

另外,如果2月15日就接到短信,为何直到3月24日才公布?为何这些南方系记者连“政变”、“军车”之类的谣言都能造出来并被抓,却不及早公布如此重大的真实的消息?另外,如果王立军身边的人通过短信的方式散播此消息,肯定不会只给一个手机发。所以,如果此消息真的存在,肯定不止一个记者的手机收到,这种情况下如此爆炸性新闻如何在全世界互联网上隐瞒那么长时间?

只分析这些微博爆料及海外反共媒体的报道,就已经十分明显,他们在造谣!

Q:是呀。褚朝新如果收到了这个短信,应该提供更多的证据和信息才对,怎么只有一个“大意是”和“上述消息无法证实”?

A:造谣者而已,而且是低劣的造谣者。这两个南方系记者,不去捍卫事实、捍卫正义、捍卫真相,败坏南方报系及自由主义的名声,似乎正是右派里的投机分子,右派早该大规模清理门户了。

Q:以上这些都是你的逻辑推理……

A:以上的逻辑推理已经足够证明“海伍德之死导致王立军事件”这个信息是个伪造的谣言。当然,推翻、证伪这个谣言的铁一般的事实也是存在的。2012年3月29日香港《侨报》刊登文章,介绍3月27日英国卫报的相关报道:“海伍德在英国的家人否认他死于阴谋。居住在伦敦南郊的海伍德的母亲对英国独立电视台(ITV)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谣传。我儿子死于心脏病突发。其余的我就不想说什么了。’”(海伍德母亲辟谣:我儿子死于心脏病突发http://dailynews.sina.com/gb/new ... 29/00003270872.html

既然连身在伦敦南郊的海伍德的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死于心脏病,这个事件的性质已经十分明确地了,这是一起典型的信息心理战,是国内外反共势力制造的谣言。

Q:有网友认为,或许是海伍德的母亲收受了薄家的封口费……

A: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要说用金钱收买来达到政治目的,谁掌握的钞票能有美国垄断资本多?谁能有美国中情局的技艺高超?他们用印钞机直接开印就可以了。萨达姆的九门提督、共和国卫队不就是被美国拿几亿美金给买通、瓦解了吗?海伍德的母亲开口证明海伍德死于心脏病,只能说明美国的势力还没有影响到那,因此那么老母亲在说实话。再说,海伍德的母亲接受采访时,薄熙来已经完全失势,他哪里还有那么大的能耐去买通并彻底控制伦敦南郊的海伍德的老母亲,并让她为自己讲话?这种论调整个一个脑残的阴谋论。

Q:您的解释不也是阴谋论吗?

A:我们是严格按照充分的事实和严密逻辑来破解阴谋、揭露阴谋,是论“阴谋”。而某些势力却是不顾逻辑、违背事实,搞些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愚蠢可笑、荒诞不经的“阴谋”论。当然,有时候谎言重返一亿遍就是真理,尤其是对那些脑残的网民来说。

Q:看来,用事实揭破谣言,是最有说服力的。

A:当然。如果某些势力人为地要制造一个事件,要伪造事实栽赃别人,他们力量再强大也会百密一疏,自然会露出马脚。比如海外反共势力制造的“中办”版本谣言就说:“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先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随后提出避难的请求,并根据美方要求写了政治避难申请。”但2012年03月30日澳洲日报报道:“曾任美国国务院情报官员的谭慎格(John Tkacik Jr.)在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他认为王立军应未曾提出庇护,只是为了力争脱险保住性命。因为如果他真想要获得庇护,成都总领事馆是他最不应该去的地方。谭慎格表示,申请申请政治庇护应该选择在中国境外向美国政府提出,曾任重庆公安局长的王立军不可能不了解。美国通常不提供所谓的‘外交庇护’(diplomatic asylum)。既然美国使领馆不提供政治庇护,也就不可能有一个申请的‘表格’供填写。”(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 ... 30/16313276132.html
美国前情报官员的这番真实表态,其实已经彻底推翻了所谓网上流传的王立军申请政治避难的各种谣言,假如没有申请政治避难,恐怕就谈不上投敌叛国这个罪名。

Q:著名的杨帆教授也相信“海伍德之死”这个版本。3月27日号下午和晚上他分别发微薄称“贼喊捉贼。骂我是汉奸的,自己就是汉奸。马上就有新爆料了。 英人死在重庆是怎么回事? 是商人?特务?保姆? 如何处理的尸体?”“最新情况,死于重庆的英国人与间谍有关。他那公司就是《货币战争》提到罗斯菲尔德家族办的。 这样的人和某家有长期关系。”http://weibo.com/yangfanjiaoshou您怎么看这件事?

A:不了解相关情况,或许是年纪大了,脑子蜕化了吧,丧失了基本的辨析能力。南方系及海外反共势力中有不少好人,但是也有太多善于造谣的“鸡”者,这次杨帆教授被“鸡”者耍弄,闻“鸡”起舞,却是不应该。

Q:那您认为这个“海伍德”版本的王立军事件究竟是什么人伪造的?

A:当然是海外反共势力配合高层倒薄势力。王立军事件的第一次高潮主要是2月2日由博讯网发起的(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02/201202021225.shtml),当时该网率先披露的王立军事件的起因是“王立军被高层调查”,因为辽宁时期的腐败及重庆刑讯逼供问题。而此次“海伍德”版本实际上是“中办”版本的最终版本,这是第二次高潮。这一次,中情局香港特工何频新建的明镜新闻网当了急先锋(何频早年建有著名的反共媒体多维新闻网,之后将多维高价卖出后,又建了明镜新闻网)。而且这次直接动员了英美的《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西方顶端媒体。其实这些美英主流媒体早已被中情局隐形控制,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

早在1977年,著名的《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曾刊登作者Carl Bernstein一篇题为《中央情报局和媒体》的文章,其中介绍:“中央情报局使用美国新闻媒体比他们的官员公开承认或者比在国会非正式会议上承认的要多得多。”“根据中央情报局总部的文件档案记录,超过400名美国记者曾经秘密地执行中央情报局的任务。在那些与情报机构合作的管理人员中,有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William Paley,Tirne 公司的Henry Luce,纽约时报的Arthur Hays Sulzberger,LouisviIle Courier - Journal的Barry BinghamSr. 和科普利新闻社(Copley News Service)的James Copley。其他与中央情报局合作的组织包括美国广播公司、路透社、Hearst Newspaper、Scripps-Howard,新闻周刊杂志(Newsweek magazine)、共同广播系统(Mutual Broadcasting System)、迈阿密先驱报(Miami Herald)、原星期六晚报(old Saturday Evening Post)和纽约先驱论坛(New York Herald-Tribune)。”(详见全球研究网站 :http://www.globalresearch.ca/index.php?context=va&aid=22389

也就是说,美国及西方的主流媒体,都被中情局隐性控制,这已经形成美国的“优良传统”了。到1977年为止,根据中情局的档案文件,已经有400多位记者执行中情局的任务。这次《华尔街日报》等美英主流媒体冲到前台,是必然的。

Q:海外反共势力为何会制造两个不同版本?

A:其实在上次访谈中我们已经分析了一些。现在看,情况更清晰了,之所以海外反共势力会制造两个不同的版本,这跟薄熙来对此事件的应对有关系。当2月2日前后,海外反共势力配合高层倒薄势力声称“王立军被高层调查”前后,他们以为薄熙来会死保王立军,因此他们要将王立军和薄熙来当做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起打到。但是没想到,薄熙来并没有死保王立军,或许他与王立军划清了界限,而王立军所谓辽宁腐败的问题,可能跟薄没丝毫关系,而所谓打黑中刑讯逼供问题,根本就是小题大做,上不了台面(要知道广东警方的刑讯逼供比重庆厉害多了),这样整个策划和阴谋面临失败的困境、险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倒薄势力只能将计就计:继续违规高压调查王立军,让王立军产生死亡威胁,进而将其威逼利诱入美领事馆,造成轰动性的国际事件,再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中,用王立军来死咬薄熙来,将薄熙来免职,再做进一步调查。这就有了史无前例的王立军进入美领事馆事件。

至此,必须将之前“王立军被高层调查”的戏本彻底推倒重写,绞尽脑汁、翻江倒海之后,于是“海伍德”版本横空出世了。“海伍德”版本(及“中办”版本)声称事件的缘由是王立军是调查到薄头上,因此薄王反目,薄熙来和重庆模式自我爆炸,王立军受到薄熙来的生死威胁,因此进入美领事馆。在这个版本中,王立军完全是一幅大义凛然、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形象,跟之前的“王立军被高层调查”版本中贪污腐败、刑讯逼供的形象完全相反。显而易见,这是因为高层倒薄势力控制了王立军,而且让王立军猛咬薄熙来,因此当然要对王立军“从轻发落”。事实上,假如薄熙来一直死保王立军,就不会有后来的“海伍德”版本,王立军就会一直是个酷吏、侩子手、腐败分子形象,高层倒薄势力就会通过打王立军来打薄熙来。从整个过程看,在海外反共势力和高层倒薄势力那里,哪里有什么公正、正义、真理、真相,完全是一系列的黑幕、黑箱、抹黑、栽赃。这两个形象、两个版本,都是海外反共势力和高层倒薄势力一手策划、编造的。到今天为止,王立军事件是怎么回事,只要不是脑残,都能看得明白。

实际上,“海伍德”版本一出现,中国及全世界各地的聪明人已经看得出来:薄熙来被栽赃了——不管这些人的立场是倒薄还是挺薄。真正对“海伍德”版本信以为真的,只是一群脑残分子。可以说是,正是薄熙来的作为逼迫对手手忙脚乱地搞出了这个脑残的“海伍德”版本。

[ 本帖最后由 公用帐号 于 2012-4-12 02:3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