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洁癖
普通来说,洁癖就是太爱干净。 一个人爱干净是好事,但过于注重清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就属于洁癖。洁癖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脱敏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
洁癖,很大部分原因来自遗传,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内在心理基础,另外外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还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此外还有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近亲死亡、突然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濒于灾难性的破产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洁癖有着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强迫性人格,对病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较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于是病人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与人交往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在生活上也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务求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焦虑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高过严,逼着孩子反复洗手。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对那些具有神经质倾向、敏感内向的孩子影响更大。家庭搬迁、亲人亡故、父母或自己离异、性生活不协调等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自己或身边的人严重感染传染病都可成为诱发洁癖的主要原因。
父母管教太严孩子易患洁癖,土耳其心理病学教授巴津指出,在孩童时代受到家长的严厉管制而无法适时表达个人喜怒哀乐情绪的人,会很容易形成洁癖。洁癖并不是女孩的专利,一些男孩也会患上这种病,有的男孩甚至表现得更严重。
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状加剧前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家庭的搬迁、亲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离异、性的不协调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都可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原因。患者的性格特点在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青年患者大多数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们是顺从、办事认真、严肃的;成人患者一般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生活习惯较刻板,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不少人可能很迷信。这种性格的人在过分强大的压力下易患神经症。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
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
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
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认知疗法的主要说法:
1、事实根据:
①乡下那些卫生条件不如城里的孩子身体更健康;
②适当地“脏”一下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不经历风雨,哪里见彩虹,温室的花朵更经不起考验;
③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绝,致病的病原体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着疾病发作;频繁洗手/衣对预防疾病没有太大的用处,大多数病原体用肥皂是杀不死的;
④过于紧张和焦虑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
⑤其他病没得,但强迫症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2、洁癖所带来的危害超过益处。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传统的道德洁癖是极有可能产生极权主义的心理根源。中世纪是洁癖,资本主义则是反洁癖。资本主义在个人生理层面上采用现代技术(消毒剂)阻止了生理洁癖的产生,通过社会制度阻止了精神“洁癖”的产生。
从生理洁癖、心理洁癖到道德洁癖、美学洁癖,发展到巅峰就是权力“洁癖”。不少独裁者有洁癖,比如纳粹就是一种血统洁癖。
心理洁癖如果反映在政治领域便是权力“洁癖”(不容异端),最新的例子是萨达姆。法国记者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萨达姆大叔》,其中揭发了萨达姆鲜为人知的洁癖,前伊拉克大臣说,和萨达姆见面的人必须微微弯身,接受身体干净程度检查,“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十分害怕细菌。”可见,一位“伟大的”洁癖患者可能就是最大的心理病菌。而另外一种心理洁癖者就是极端完美主义者。
日本人
世界上最爱清洁的国家当推日本,是公认的“洁癖之邦”。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商品,如圆珠笔、汽车方向盘、钢琴、棒球手套、鞋袜、内衣、银行存折等都要经过灭菌处理。地铁车厢里,许多妇女厌恶接触扶手圈与栏杆,万不得已时就用手绢将手包起来。更有甚者,有的女士出门时随身带着消毒剂与除臭剂,以便对便桶、垫圈进行消毒。日本人爱洗澡。一天洗两次澡,对于日本人是寻常不过的。如今的日本几乎家家都有洗澡设备,公共洗澡业依然红红火火,星罗棋布的“钱汤”(公共澡堂)、随处可见的街头淋浴箱,已成为日本特有的城市风景。此外,还有那遍布全日本,数不清的温泉浴场、温泉宾馆……
有人说,正是这种洁癖滋养了日本特有的精神伦理。在日本,你骂人家是傻瓜,人家未必生气。你若骂人家脏,那人一定与你玩儿命。过分的洁癖导致了人的免疫功能的减退,影响健康。不少日本人离开了本土,就不能健康地生存。许多日本驻外机构常年从本土空运食品和水供应给职员,以降低发病率。有一年,印度尼西亚的著名旅游圣地答里岛,200多名日本游客集体爆发霍乱,而其他国家的游客却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