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關囗囗囗的消息(04/7 有更新,自行判斷真假)

中國現在有多亂?浙江海南爆萬人騷亂


來源:明報

  內地近期示威、騷亂事件遍地開花,浙江瑞安市昨日發生外地民工大騷亂。網絡消息指逾萬名以湖南人為主的外地民工上街示威、衝擊政府大樓、掀翻數十輛公務車並放火焚燒,聲援一名因討薪被打死的民工家屬。示威者與逾千防暴警察對峙整日,至傍晚散去。

  事發於瑞安市仙降街道,昨日上午,民工們圍攻街道辦事處辦公樓,向大院內投擲石頭,打爛幾乎所有玻璃窗,又破壞大門鐵閘,衝入院內掀翻汽車,並焚燒車輛、雜物。瑞安市政府昨日證實事件,指20歲湖南民工楊志12日晚因工資結算糾紛,被加工廠老闆徐啟寅毆打重傷,警方指徐已於14日自首。26日,楊志傷重死亡,政府翌日介入調解未果。死者家屬及200名湖南同鄉聚集討公道,周邊有數百群眾圍觀。

  另外,海南省樂東縣鶯歌海鎮和佛羅鎮上萬名村民,為抗議當地在未諮詢民意下建造大型燃煤火力發電廠,趁26日該廠舉行動工儀式時發起示威游行,其間爆發警民衝突。網上消息指一名年輕村民被打死,多人受傷和被捕,但消息未獲官方證實。

TOP

內幕:陳希同報告引發426社論 成六四轉折


來源:明報

    下月將屆82歲的陳希同原籍四川安岳,1948年入讀北京大學中文系,之後長年在北京工作,1983年4月始任北京市長,1988年4月起兼任國務委員。

  根據《中國六四真相》一書,鄧小平於1989年4月25日約見李鵬、楊尚昆和陳希同,陳報告稱北京有48高校、6萬多名學生罷課,師大有人要求「打倒鄧小平」。陳的報告令在場氣氛緊張,鄧小平隨即說學運是一場陰謀,授意《人民日報》翌日發表《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4‧26社論」,引發學生更大不滿,是雙方關系走向對立的轉折點。

  1995年北京副市長王寶森自殺,牽出陳希同貪污案,陳同年被撤職開除黨籍,1998年7月被北京高級法院判處貪污罪、怠忽職守罪名成立,監禁16年,2004年獲准保外就醫。

TOP

還是窩囊 胡錦濤為何放過了薄熙來余黨


來源:蘋果日報

    中共為了炮制穩定的假像已經到了飲鴆止渴的地步。薄熙來伙同黨內黑幫哥們與共军太子將領密謀「准政變」,試圖染指總書記寶座。胡、溫扭盡六壬才捉住小薄,假如乘勝追擊的話,確有機會粉碎黨、軍內的殘余毛派勢力以及妄圖復蘇封建皇朝的一眾太子黨;胡、溫同時可以利用追查小薄與「政法沙皇」周永康的貪污腐敗來個大整風,為黨內微弱的改革派打口強心針。

  到今天為止,中共只追究薄「嚴重違反黨紀」,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胡總與包括江澤民等還有影響力的元老都傾向把薄案定性為「個別事件」,盡量收窄打擊面,大事化小。原因有二:第一,中共已腐化到無可救藥,假如胡、溫追查薄與谷開來家族的百億人民幣家財與洗錢活動的話,薄的支持者會理直氣壯地抗辯,哪一個政治局委員沒有發大財?九十年代中期被老江拉下馬的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說得好:「假如我要為北京市的腐敗負責的話,那江總書記要為全黨的腐敗負責!」

  第二,胡總出名窩囊,尤其對於掌握軍權的將領態度軟弱,雖然他每次出席共军活動都強烈要求軍隊「堅決聽黨指揮、絕對對黨忠誠」等等,但胡缺乏三軍總司令的鐵腕威嚴,多年來都是通過提升軍費與將領待遇來收買軍心。眾所周知,與小薄和「王儲」習近平關系都異常密切的總後勤部政委劉源與二炮部隊政委張海陽在軍中有一定影響力,所以小劉與小張先後向胡總效忠後,這位弱勢的「第四代領導核心」遂決定既往不咎,團結收場。

  據北京消息人士介紹,身為太子黨領袖的小習已與胡總達成「和諧」協定。老胡不追究劉源與張海陽的話,習會大力支持胡在「十八大」後留任中央軍委主席兩、三年。而為了更有效地樹立他個人的「歷史地位」,以及扶持分別以李克強與胡春華為首的團派第五代與第六代領導層,胡總極不願意這麼快離開軍委主席這實權位置。

  中共之所以墮落到今天的田地的理由之一,是對於歷史問題永遠拖拖拉拉,黨內高層缺乏對是非判斷的基本勇氣。蘇聯共產黨在一九五六年徹底批判史大林,當年年青的戈爾巴喬夫就決定假如有一天掌權的話,一定要把舊體制翻天。鄧小平雖然深受毛澤東迫害,更曾經大刀闊斧搞改革開放;但老鄧不敢終極反毛,導致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生活極端資產階級自由化但野心勃勃的薄熙來可以祭出「唱紅」的挺毛旗幟來奪權。更嚴重的是,支持恢復政改的「最佳影帝」溫家寶因為批評小薄在重慶搞新一輪文革而受到黨內極左分子的攻擊。不難想像,「十八大」後黨內的毛派力量極有可能死灰復燃,而類似小薄的「個別事件」還會像幽靈一樣折騰生命力已脆弱不堪的中共!

TOP

逾九成中共中央委員 直系親屬已移居海外


來源:世界日報

  中國大陸官員家屬移民境外,被指是「裸官」。香港雜志「動向」引述消息來源披露,中央最近曾展開一項內部調查,結果發現竟有逾九成的中共中央委員,包括子女、孫子孫女和兄弟姊妹等直系親屬已移居海外。

  香港「東方日報」根據「動向」報導,大陸官方內部權威機構統計數據所指,截至今年3月底,第17屆中央委員會之中,204名中央委員中,187人有直系親屬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居住、生活、工作或已經加入所在國國籍,占91%;167名候補委員中,則有142人親屬已移居海外,佔85%;127名中紀委委員中,有113人親屬已移居海外。

  報導還引述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稱,中國部級以上的官員(包含已退位)的兒子輩75%擁有美國綠卡或公民身分,孫子輩有美國公民身分達到91%或以上。

  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最近連續報導指,中共高官紛紛把子女送往歐美名校就讀,或是移轉財產。另有專家學者分析認為這是中共高官自己都對中國的未來沒有信心。

TOP

陳希同喊冤:六四前沒騙鄧小平


來源:明報

  在「六四」事件23周年前夕,一直被視為責任人之一的前北京市長陳希同的訪談錄昨日在香港出版,其所述與現存資料多處衝突,包括他否認向鄧小平誇大報告學生示威情形,亦未在1989年4月25日去過鄧家,似乎想撇清責任。該書出版人鮑樸認為,在官方不公開歷史的情下,當事人有權辯解,最終責任應由誰負則可由外界考證。

  該書昨日由新世紀出版社發行,預計6月1日有售。出版人為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之子鮑樸,他對本報表示,雖然陳希同「和我們並不站在一起」,但畢竟他是「六四」事件的當事人之一,他有權利為自己辯護,「對於歷史來講,在官方檔案不開放的情下,當事人對事件的回憶是最好的材料,這就是出版的出發點」。

  出版人鮑樸:他有權辯護

  該書名為《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由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現年80歲的姚監復執筆,姚從去年1月至今年4月,先後8次訪問在醫院的陳希同,主要談及他在「六四」的角色和他落馬的案件。

  鮑樸認為,到底陳希同要為「六四」負什麼責任,陳自己有責任講清楚,外界可根據他的說法再去考證。他又說,陳希同的說法改變了他對「六四」一些事實的看法,包括陳「謊報軍情欺騙鄧小平」,從當年開始就「路人皆知」,他自己卻否認;很多材料指陳1989年4月25日到鄧家,但他說自己「半次也沒有去過」鄧小平家。「這說明我們普遍形成的觀念需要根據材料去更正一下」,鮑樸說,陳希同去鄧家肯定有其他人在場,如果他確實有去過而又撒謊,謊言很易被揭穿。

  否認戒嚴總指揮 「從未去過鄧家」

  陳希同在書中說,他是看到李鵬《六四日記》才知自己是北京戒嚴的總指揮,他從未得知相關任命,也沒有指揮過任何人。陳承認如果處理得好,六四是一場應該不死人,可以不死人的事件,《陽光時務》引述鮑樸說,「李鵬也好,陳希同也好,全是棋子兒。他們反映的是最高領導人的意願」。他猜測「謊報軍情」是有人「順上意」而說。

  路透社引述陳希同在書中指出,自己現時承擔責任過多,當年只是做「傀儡」,鄧小平在北京耳目眾多,他不可能「謊報」,「鄧小平怎麼可能被欺騙?這麼說是低估了他(鄧)」。陳又談及令他落馬的腐敗案,認為自己並非因參與權鬥而出事,自稱受到不公平審訊,形容是「文革以來涉及政府高層的最大冤案」。

TOP

強調國情差異 習近平黨校講話與西方劃界


來源:多維

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日前舉行,作為中央黨校校長的“儲君”習近平重提中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5月28日全文刊載習近平上述講話,面對在座的上千名參加培訓的廳級以上高級官員,習近平要求“始終按實事求是的要求辦事”。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共十八大舉行,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將卸任黨校校長一職,此次可能是習最後一次以黨校校長身份向前來參加培訓的官員“訓話”,在這樣一個時刻,習近平重提中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顯然暗含深意。

提實事求是為接位鋪路

眾所周知,實事求是作為中共的思想路線和認識路線,是毛澤東在延安時期首先在中共黨內提出的,並經過延安整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但經過“文化大革命”,中共的思想路線遭到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重新確立了中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作為中共重要黨校的校訓,實事求是指從實際對像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制定正確的方針路線,指導各項工作落實開展。

從歷史發展邏輯來看,中共每一次強調實事求是都有其現實的考量。那麼習近平為什麼重提實事求是呢?

分析人士指出,在地方各級黨委換屆即將結束,新的領導班子進入角色之際,作為中共未來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重提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顯然有意在中共十八召開之前重拾中共的思想路線,表明自己仍將按照中共既有的思想路線執政。而實事求是的思想被認為與習近平的個人風格也相當契合。普遍認為習近平是一個自信、務實的領導人。

2007年12月,習近平兼任中央黨校校長以來,每次開學典禮都會到場,並發表重要的“校長講話”,而且一次圍繞一個主題,“談認識”、“講問題”、“提要求”,成為外界觀察其執政思路的窗口。

2010年在黨校秋季開學典禮講話時,習近平提出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的“三觀論”,其“權為民所賦”的權力觀,被視為對胡錦濤“新三民主義”(即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突破,曾激起社會熱議。

隨著中共十八大舉行,習近平的職位變化,此次將可能是習近平最後一次以黨校校長身份向前來參加培訓的官員“訓話”。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的講話,顯然有總結和啟新的意味。

強調中國獨特性 定調未來執政

在講話中,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的獨特性,強調與西方國家的差異。他多次舉例說明,對待西方經濟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經驗,要注意分析、研究並借鑒其中於我們有益的成分,但決不能離開中國具體實際而盲目照搬照套。

他以解決城鎮化問題舉例說:“比如,我們在考慮和解決城鎮化問題的時候,對國外城鎮化的經驗應該研究和借鑒,但必須看到我國有 13億多人口,而且半數人口在農村,因而就不能拿外國的城鎮化經驗來簡單對比和套用。”

習近平還指出,同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社會制度不同,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也不同。

因此,在改革和發展兩方面,既要借鑒和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那些“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又要鑒別和摒棄那些不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不適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東西。”他強調,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不能忘記、忽視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基本特點。

將中國和西方的釐清,顯示出習近平的“保守”,分析人士指出。這裡所說的保守是指習近平對於他心目中“社會主義真正內涵”的堅守,曾經跟習近平有過接觸的北京觀察人士向多維新聞透露,習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他相對於江和胡來說,是個更純粹的社會主義者,他的政治理念比前任領導者都更強烈。

2011年,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上,近平在講話時曾強調,“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與時俱進的歷史進程啟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定要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一定要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

顯露打擊官僚作風決心

習近平也沒有掩飾自己的憂慮,在講話中,習近平指出了當前一些黨員和干部存在的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急功近利,說假話、大話、空話的問題,認為如果不重視、不警惕、不糾正,其消極影響和後果不可低估。他直言當前“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加復雜多變,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要求各級官員“要更加清醒地認識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習近平說,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黨員和干部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方面還存在一些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比如,有的常年坐在辦公室,很少下基層,很少接觸群眾,對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氣”不夠;有的一切從本本出發,唯上、唯書、不唯實;有的固步自封、因循守舊,思想和工作落後於客觀形勢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以至蠻干、瞎干;有的為了迎合或滿足某種需要,說假話、大話、空話,甚至弄虛造假;有的怕擔風險,明哲保身,明知是錯的,卻聽之任之,不批評制止;有的不喜歡聽真話、實話,不願意修正錯誤、擇善而從。

習近平強調,凡此種種,都違背了實事求是的要求,雖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視、不警惕、不糾正,其消極影響和後果不可低估。

而上述種種,都是近年來習近平極力批判的官僚主義的陋習。之前,同樣在黨校開學典禮上《關鍵在於落實》的講話中,習近平也曾警告上述這些做法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又稱官員如果自滿懈怠,就不可能開創改革新局面,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有可能喪失。雖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習近平話語中還是流露出打擊官僚作風的決心。

TOP

中學生的抗議


來源:DW

德媒認為,江城博的國旗下演講和鐘道然的《我不原諒》,表明90後對現行教育制度的不滿;然而當局宣傳向雷鋒學習,是出於對時代的荒謬判斷。


做早操的學生

"全中國都知道江城博這個小伙子在講什麼:中國高中畢業班的學生每天上課整整14個小時,然後就得回家繼續學習,每兩周只有一天休息。壓力主宰著這個制度,獨立是這個制度的威脅。勇敢的學生江城博一案再清楚不過地表明這一點:校長將江城博打發回家,說他欺騙老師,要為自己的'嚴重政治錯誤'作自我批評。江城博的父親被叫到學校,壓制的機器轉動起來。然而,當校領導發覺學生中出現騷動、江的演說在網上引起多麼大的轟動之後,就將此事淡化,小伙子可以繼續上課了。江城博在博客中寫道:'我堅持我的演講。'對中國許多年輕人來說,他會是個榜樣。

"高考在毛的文革中被極端的共產黨人作為過時產物廢除,直到1977年才重新實行。從那時至今,對中國僵化教育制度的不滿和抗議,還從未像今年這樣如此公開地表現出來。當局也相應地非常害怕,偏偏在中國最大的政黨選舉之年,穩定和秩序無比重要,擔心失去對叛逆的全球聯網的青少年的控制。於是,出於對當代的荒謬的錯誤判斷,試圖用宣傳運動加強青少年的紀律性,將一位50年前去世的共產主義模範標兵置於人們的注意中心:'向雷鋒學習!'。從6月6日到9日,9百萬學生同時進行高考。然而到處都在醞釀不滿。"

"社會和教育制度都有病"

該報以湖北孝感市一中集體"吊瓶趕考"為例說,"凡涉及大學入學考試,中國的父母就無所顧忌了。多年來,他們也用昂貴的培養手段給子女填鴨。但是現在,對扭曲的抵制通過互聯網得到一個論壇,還有一位開路先鋒鐘道然,21歲的經濟學專業學生,他將整整一代人的憤怒宣泄紙上,書名為《我不原諒》。

"鐘寫道:'不僅學生有病,我們的社會和教育制度都有病,小學拿走了獨立價值觀,中學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學拿走了理想夢想,自此以後我們的腦子就像太監的內褲,裡面什麼都沒有。"

該報認為:"鐘的書遠非只有激烈抨擊和自身經驗,而是言之鑿鑿的批評。這位年輕人為寫253頁的書鑽研了數百本著作, 他主張徹底改革教育,讓中國能培養出創造型、創新型人才。"

文章說,"這本書問世後僅僅6個星期,還在3月份人大會議期間,就在一夜之間從市場上消失了,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員對《星期日世界報》表示'不得不停止發行'。教育部作為正統的保守派堡壘,在感到震驚的學生父母抗議後進行干預。只有在網上的舊書中還能找到幾冊,價格是正式售價的5倍。高中生江城博也是這本書的讀者。他後來承認,這本書鼓舞了他在升旗儀式時的演講。"

該報引述北大文化學者張頤武的看法說,90後這一代"是對社會的挑戰","正在構建自己的文化平台。"

"批評未必有代表性"

針對中國公眾近來對在華外國人的批評議論,《法蘭克福彙報》5月26日認為:"所有這些聲音都不足以有代表性,不應被高估。有些不知所措的外國人將這個浪潮歸因於中國官方接連兩次受到愚弄,先是警察頭子然後是維權人士,偏偏都是找美國外交代表機構尋求保護,以逃避中國當局的為所欲為。無論如何這些都表明,盡管經濟上取得成功,中國在許多方面距離所宣稱的主權還相距甚遠。"

報摘:林泉

TOP

中國為“大國幻像”付出多少代價


來源:光音

    近年來“中美國”、“G2”、“C2”等概念層出不窮,國人越來越坦然得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平起平坐,把酒言歡。從媒體到學界,從經濟到文化,所有人差不多快習慣了用美國來代表西方,而能夠與之匹敵的,唯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我們對自己的心理定位,也從發展中國家,變成了崛起中的大國。

  但環顧四周時你會發現,雖然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手握具有威懾力的武器,但中國又是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也是與別國領土爭端很多的國家。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待遇讓人不免有些尷尬,於是總有些人需要不斷的尋找證據來暗示自己:中國是一個大國。

  大國要有大國的胸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財大氣粗而又希望得到認可的中國,受到的不僅是追捧,還有警惕。這也是任何國家在上升時期都會碰到的難題。但是吊詭的是,作為東方文明的代言人,我們似乎與西方始終不在一個頻道交流。當別人談利益時,我們談政治,當別人談政治時,我們談民族感情。

  一個簡簡單單傳遞情感的母親節,被視為西方文化的入侵。聯想到每年的聖誕節和情人節,媒體上老生常談的也是同樣的主題。這終究體現出了文化的不自信。原本可以兼容並蓄,和平共處的東西方文明,在這時,竟然失去了吸收優秀文化的肚量,一頭扎進了民族情緒裡。文化傳承從來都不是建立在對抗之上的。事實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名言應當具有兩個前提:一方面是世界對各種民族文化的包容,另一方面,則是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標准。

  幾個老外的不道德舉動,被解讀為對中國人的挑釁。這實在有些無釐頭。個體素質的高低不能代表某個群體的道德水准。不過,我們對待外國人的前後反差,其實體現了我們在本國公民權益上的漠視。長久以來,我們給予了老外們太多超國民的待遇,有人說,在國內“失去”自信優待外國人,與在國外“找回”自信大力“血拼”是如此一致。背後都隱含著一番利益計較,是渴望得到認同的心理反射。

  我們應該怎樣與他國相處?在純粹的國家利益之上,應當有一些共同價值的存在。近期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就是一個絕好的教材。它不是愛國主義教育片,它只是單純的素描著各式各樣的食物……而食物的制作過程中,則是赤裸裸地洋溢著勤勞、溫馨、祥和和感動。無論何種文化,無論世界何地,美食以及其蘊含的情感,不會有什麼不同。這就是一種普世的欲望,一種普世的價值。我們應當用共同的價值去取信於人。利用人類互通的情感去吸引人。

  大國也需要大國民。但當下國民的心態可非一日之寒。

  在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裡,中國埋頭於經濟發展,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一切毋庸置疑,無論是統計數字,還是世界排名,都可以佐證。

  但當我們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時,我們卻忘記了最初的目的。我們用GDP、人均收入等數字量化了國民的幸福。但卻在某些無法計算的事情上,近乎失明。

  為了經濟的發展,人們付出了太多。

  比如,為了支持國企的發展,人們背負的代價是資源的流失、腐敗和尋租,以及受抑制的民企。

  比如,為了民族品牌的發展,人們支付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寶貴的健康。

  比如,為了改革順利和社會穩定,人們不得不容忍階層的固化,以及上升渠道的堵塞。

  比如,為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人們將老弱病殘留在了空巢的農村,只身投入到全球化的環節中去。

  …

  中華民族的崛起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但國人不必為了一個“大國的幻像”,而付出過高的代價。當人們感受不到幸福時,人們就不會覺得安全,也不會油然而生那種名為民族自豪感的情懷。這種安全感沒法由媒體提供,它來自於政府對民眾的責任,來自於法治的保障,來自於社會道德的重建。然後,我們才可以安心的談論一個大國的崛起。

TOP

華盛頓郵報:中國政改將由地方起步


    中國大陸能否順利進行經濟和政治轉型,攸關全球未來發展。華盛頓郵報指出,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北京將推動政治改革,不過大陸學界表示,改革將先由地方政治開始。

  華郵資深編輯狄爾(Jackson Diehl)應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成立的中美交流基金會邀請,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訪問,與大陸重要學者和意見領袖會面,瞭解當前中國政治局勢和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

  狄爾指出,雖然西方世界認為中國勢不可擋,但在8天行程中,很少感受到所謂崛起的傲慢。大陸菁英份子關注經濟成長放緩和中南海政權轉移的不確定性,他們甚至擔憂新領導人習近平可能面臨重大考驗。

  中國日報前總編輯朱英璜指出:「中國站在十字路口,經過30年的經濟改革開放,現在必須進行政治改革。」

  改革如何進行?沒人期待中國短期內轉變成民主自由的國家,但許多人指出,屆時新上任的領導階層將著手推動政改,目標先由地方起步。陳光誠案顯示北京領導層必須要求地方遵循法律,包括透過民主選舉推舉村級領袖。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陳東曉表示,陳光誠事件給大陸各階級政府上了一課,官方最好盡速推動政府治理的改革;陳案屬地方案件而非國家高階事務,應該由法律解決,而不是外交手段。

  中國第1家民調機構零點公司創辦人袁岳說:「中國老百姓認為改革最迫切需要的是公權力的執行,增加社會階層的流動性也刻不容緩。獨立社會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將產生新領導者,在地方選舉挑戰當地勢力,最後將在中國立法機構人民大會擁有席次。」

  至於北京政壇的禁忌89天安門事件該如何善後,1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指出,向死難者家屬道歉,是北京當局活化政治適切性的最佳方式,這是必須解決的沉重負荷和包袱。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指出,現在是改革的時刻,但必須循序漸進,現在改,馬上就會遭遇挑戰,但不改,未來的挑戰更艱鉅,高階領導都很清楚。

  狄爾認為,雖然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說明有意推動政治開放,給中國政治自由化的希望,但他懷疑溫的說法有多少可信度。他認為,沒有足夠證據能夠證明北京已在推動政治改革。

TOP

日本公安要逮共諜 中共使館“閃”人歸國


來源:聯合網

       日本《讀賣新聞》今晨的一則獨家消息說,駐日本中共大使館的一名一等書記官,因為涉及特務活動,東京警視廳公安部要求他接受應訊,這名書記官立即在當天「閃」人歸國。

  讀賣放在早報一版頭的這項消息稱,這名45歲的中共大使館一等書記官,出身中共人民共军情報機關的「總參謀部」,被認為在日本國內進行諜報活動,日本公安已經對他所接觸的相關人士,進行了調查作業,以便釐清這名共諜的活動狀況。

  警方所獲得的證據,據說是這名共諜以外國人登錄證在銀行開設口座,然後接受在日本的一家中國食品公司「顧問料」的彙款,違反了維也納條約所禁止的外交官商業活動條款。

  日本警方說,這名書記官於2007年7月以擔任經濟部門為由赴任,他畢業於人民共军傘下的外國語學校,以後還進到總參謀部第二部所屬,這是個在全世界各地進行諜報活動的機關組織。

  警方當局認為,這名共諜就是接受總參謀二部的指示,以外交官作為掩護,在日本進行諜報活動。

TOP

駱家輝談兩次急召 披露陳光誠有信給溫家寶


來源:新聞周刊

     據《新聞周刊(The Newsweek)》5月28日(周一)報導,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正在北京的使館外參加一個下午會議,他的黑莓手機上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郵:“立即返回使館的安全通信領域。”他立即趕了回去。這天是2月6日,駱家輝驚悉一名資深的中國警官抵達了成都的美國領事館,並告訴美方官員他希望去美國,因為他擔心自身的生命安全。

  王立軍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他的上司-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想要殺死他,因為他知道太多有關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被毒殺案。駱家輝在接受《新聞周刊》的獨家采訪時說,他揭露的事情令人瞠目,“我的第一反應是‘哦,我的上帝,我的上帝!’”

  在這位新任大使後來的120天中,包括處理中國盲人人權活動人士陳光誠逃亡後引發的外交僵局。

  鑒於薄熙來在中共黨內的地位,王立軍呆在美國領事館,這造成了一種微妙的局勢。薄熙來意識到王立軍已經跑到美國人那裡後,他加大了賭注,派出武裝安全部隊包圍了成都的美領館。但王立軍不向薄熙來投降,而是傳信要他信任的人陪伴他離開美領館,前往北京-離開薄熙來及其親信的魔掌。(後來,王立軍被控叛國罪,薄熙來被清除出中共高層,薄熙來的妻子被控謀殺海伍德。)駱家輝說,“感覺像是某種驚險的間諜片。”

  此時,62歲的駱家輝才剛剛到中國上任六個月,他發現自己處於非同尋常的事件當中,要求這位大使施展最高的外交技巧。

  這轟動一時的謀殺案牽連雄心勃勃的當地市委書記薄熙來。兩個半月後,又出現了更為復雜的陳光誠案。今年四月,這位盲人維權人士在山東省大膽地逃出了非法軟禁,逃到北京。經過一次戲劇性的追車後,他進入了美國大使館尋求保護。當時正在印尼度假的駱家輝被再次傳喚回使館,處理緊急的外交業務。這一次,風險高得多。

  陳光誠患有消化道出血,而且他在逃亡過程中左腳骨折。起先,陳光誠並不想離開中國。他想要的是“一個正常的生活”,一次學習的機會,並尋求幫助把一封公開信交給中國總理溫家寶。駱家輝同意幫忙。

  自1歲起雙目失明的陳光誠對《新聞周刊》表示,他向一名會講普通話的美國國務院官員口述了他的請求。(駱家輝不會說普通話,他能講廣東話。)在信中,陳光誠要求中國政府對他家遭受地方官員的殘酷對待展開調查。美方隨後將此信交給了中國總理溫家寶。(中國官員不願對該信及裡面的內容進行評論。)

  如王立軍的故事一樣,陳光誠的故事也指向了地方官員的行為,而不是中央政府。陳光誠給北京和華府都提出了一道難題。官員們當時都在忙著准備下一星期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和中國高層官員在北京舉行的高級別會談。

  盡管陳光誠告訴一位朋友,在大使館外的生活“非常不安全”,幾天後他還是離開了美國駐華使館,前往北京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但他一到醫院,便改變了自己留在中國的決定。

  沒有美國人在身邊,周圍都是中國的秘密警察,陳光誠開始為他及家人的安全感到擔憂。他在電話中對《新聞周刊》表示,他想與希拉裡同機離開。他的言論進一步加劇了談判的緊張性,尤其是美國人不願意為了陳光誠對中國政府過於強硬。

  在頭兩天的談判中,希拉裡沒有提出陳光誠的問題。當她最後提出來時,這點燃了北京的怒火。最終,經過激烈的談判,由駱家輝及其副手鮑勃·王與陳光誠談,由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與中國官員談。最終,陳光誠偕同妻子和兩個孩子於5月19日獲准離開中國,前往美國紐約。

TOP

《環球時報》:要允許中國適度腐敗


針對中國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因腐敗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說,中國無法“根治”腐敗,關鍵要控制到民眾允許的程度,反腐敗需要依靠“發展”。社評列舉了允許官員腐敗適度的種種理由,要求民眾理解。

鐵道部原部長、黨組書記劉志軍昨天被宣布開除黨籍,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這一消息再次觸動了公眾關於腐敗那根最敏感的神經。從全國範圍看,腐敗官員落馬的消息的確不斷冒出,給人貪腐者“前赴後繼”之感。沒少抓,但像是抓不完。這究竟怎麼回事?

中國顯然處於腐敗的高發期,徹底根治腐敗的條件目前不具備。有人說,只要“民主”了,腐敗問題就可迎刃而解。然而這種看法是天真的。亞洲有很多“民主國家”,如印尼、菲律賓、印度等,腐敗都比中國嚴重得多。但中國很可能是當前亞洲“腐敗痛苦感”最突出的國家。

這跟中國“為人民服務”的官方政治道德在全社會深入人心有關。但現實是,市場經濟衝擊了它的落實,敷衍甚至背叛它的官員從各種制度的縫隙中不斷漏出。中國是全球化很深入的國家,發達國家廉潔的高標准已被中國公眾見識,這些不同時代、不同條件下的信息強行壓縮在中國輿論場上,痛苦和糾結因此無法釋懷。

腐敗在任何國家都無法“根治”,關鍵要控制到民眾允許的程度。而要做到這一點,對中國來說尤其困難。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實行高薪養廉,美國的參選者很多是富人,一般人當了官後積累名望和人脈,卸官後可以通過各種“旋轉門”把這些積累全變成現金撈回來。而這些路在中國都是死的。

給官員大規模提薪,中國輿論斷不會接受。官員退下來後一轉身利用影響和人脈賺大錢,制度就不允許。讓富豪們去當官,更讓人覺得“變味”。中國官員的法定工資很低,一些地方官員的福利常常通過“潛規則”實現。

整個中國社會現在都有些“潛規則化”,醫生、教師這些涉及公共福利的行業也在流行“潛規則”,很多人的法定收入不高,但有“灰色收入”。

哪裡是“潛規則”的邊界,這點並不清楚。這也是當前腐敗案較多,而且有些是“窩案”的原因之一。民間流行“法不責眾”的說法,一旦有哪個官員相信了此說,並且以為“別人和自己一樣”時,他就已經十分危險了。

必須對腐敗分子進行嚴厲查處,決不姑息,這可以極大增加腐敗的風險和成本,起到必要的震懾作用。官方必須以減少腐敗作為吏治的最大目標。

民間須堅決加強輿論監督,提高官方推進反腐敗的動力。但民間也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國無法在現階段徹底壓制腐敗的現實性和客觀性,不舉國一起墜入痛苦的迷茫。

寫這些話,決不意味著我們認為反腐敗是不重要的、可以拖延的。相反,我們認為反腐敗確應成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所要解決的頭號問題,它也是整個國家的共同追求。

然而我們認為,反腐敗不完全是能夠“反”出來的,也不完全是能夠“改”出來的,它同時需要“發展”幫助解決。它既是腐败官员自身的问题,也是制度的问题,但又不仅仅是。它还是中国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问题。
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但它的胜利同时取决于其他战场上对各种障碍的肃清。中国不会是其他方面很落后,唯独官员们很清廉的国家。即使一时是,也持久不了。反腐败是中国的突破口,但这个国家最终只能“综合前进”。


TOP

BBC:“發展是硬道理”徹底破產


“經濟決定論”的破產對中國的發展絕對是一件好事。現在人們的焦點將會重新聚集到中國的最核心的問題上,即如何變革其專制政體。

中國和西方的精英裡有很多人都迷戀所謂的“經濟決定論”— 即經濟發展能為改變政治體制創造有利條件。當然,這一理論的來源很多元。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是一種左翼的“經濟決定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流行的現代化理論是一種自由化的“經濟決定論。”由於文革後中國的特色,中國版的“經濟決定論”又被摻入了一些新的內容。

鄧小平通過經濟改革來挽救一個被極左的毛澤東政權重創的中國共產黨也可以說是受了“經濟決定論”的影響。經濟發展能為執政黨提供一個獨立於意識形態之外的合法性來源。共產黨的江山由經濟發展決定。所以,鄧小平會在20年前說出他的名言,“發展是硬道理。”

中國的許多自由派人士對“經濟決定論”也頗有鐘情。在天安門事件後,即使在政治改革無望的情況下,中國的改革派亦沒有對通過經濟改革而“曲線救國”這一途徑喪失信心。他們認為,鄧小平的南巡打開了經濟改革的大門,中國的市場化已走上不歸之路,之要這一趨勢進行下去,政治民主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西方,“政治決定論”在精英圈內的影響也很大。主張對華接觸的政治領袖和商界人士都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帶來政治變革。

在鄧的南巡20年後,當中國面臨共產黨又一次權力移交時,“經濟決定論”看來已徹底破產。

這一結論並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在中國的知識界(也包括許多官員)中,“經濟改革已死”已成共識。最有意思的是,現在許多經濟學家要求進行政治改革,因為他們都意識到,在現有政治體制下沒有可能建立一個有效的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共產黨也開始體會到“經濟決定論”的局限。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是社會矛盾由於收入不均,官員腐敗,精英特權世襲性固化等因素日益激化。經濟發展並沒有為共產黨提供可靠的合法性基礎。為了維持政權,現政府不得不更加依賴高壓手段,“維穩”成本越來越高。

在西方,政治精英和商界領袖們對“經濟決定論”也開始失望。中國在現有專制體制下的經濟發展沒有提供他們所希望的政治紅利。不僅中國的一黨專制體制沒有被經濟發展改變成一個比較自由開放的體制。相反,在這一體制下的經濟發展創造的是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的怪物,它雖受益於國際自由資本主義體系,但在貿易,投資,知識產權,國際義務等問題上不遵守規則。更令西方政治家和戰略家擔憂的是,和西方緊密的經濟關系並沒有改變中國的統治精英對西方民主世界的敵視態度。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為其軍事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甚至在不遠的將來有能力威脅美國的霸權地位。

“經濟決定論”在鄧南巡後的20年中的興衰史反映的是這一理論的根本局限性。雖然,這一理論並不完全錯誤(因為它有一定的事實根據),但是把經濟發展看作是決定改變政治體制的根本因素不僅是對歷史(主要是西方歷史)的一個錯誤的解讀,而且是忽略了專制政權的核心特征:即這類政權的掠奪本能。

在解讀西方政治發展史時,“經濟決定論”把民主體制在西方的出現看成是經濟現代化成功的產物。其實,這一對歷史的解讀從事實上來說是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歷史事實,即西方在經濟現代化之前就有了一套保護產權和基本人權及限制政治權力的憲政體系。沒有這樣一個體系,西方的經濟現代化不可能成功。如果用一個理論來總結西方的經驗,“政治決定論”比“經濟決定論”更有事實根據和說服力。

“經濟決定論”的根本弱點是它忽略了專制政權的掠奪性。在權力沒有限制,產權和基本人權得不到有效保護的體制中,統治精英可以沒有顧忌地掠奪社會創造的財富。在這種體制下,社會成本超高的經濟發展在一定條件下(如高儲蓄,自由貿易,和人口紅利)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但是經濟發展不僅不能夠帶來政治體制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因為政治體制的改變會取消統治精英的特權,使之無法掠奪社會財富,所以經濟越繁榮,統治精英越反對民主化)。相反,經濟發展會造成更惡劣的社會不公正,權貴資本主義代替共產主義,政治特權成為斂財的工具。由於這類體制和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水火不容,市場化的經濟改革在這種體制下必死無疑。

“經濟決定論”的破產對中國的發展絕對是一件好事。現在人們的焦點將會重新聚集到中國的最核心的問題上,即如何變革其專制政體。

本文作者裴敏新,為美國克萊蒙麥肯納學院政治系教授

TOP

江西南昌千人游行圍堵省府(多圖)


來源:中國茉莉花革命網

    2012年5月28日,江西南昌市八一大道,約千人舉著橫幅:「我要生存、為民申冤」、「殺人償命、血債血償」等,一路游行去省政府,大批警察沿途戒備。
   
    游行者是贛州農民,事因一名十六歲青年進看守所後離奇死亡,看守所以荒唐理由推卸責任,死者父母要求政府還他們一個公道。
   
    當局在省府門口部署了過百警察,省府大院內還有數百名武警在待命。
   
    游行隊伍到達省政府門前,被警察攔截,場面震撼,吸引了很多市民圍觀,導致北京西路交通嚴重堵塞。
   
    當局出動數百武警將游行隊伍重重包圍,大喇叭宣讀治安條例相關條款,要他們趕快離開,雙方對峙個多小時,示威民眾才散去。
   
    死者母親手持一片大白布,上面寫著:
   
    申冤
   
    尊敬的上層領導及社會上的好心人:
   
    我倆夫妻是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水西鎮農民,持有冤情,特請有關領導為我們主持公道。
   
    事由:2011年12月27日,我兒子因關涉嫌盜竊被刑事拘留贛州市看守所。在2012年3月25日,在押期間突然離奇死亡。事後我們多次找到該看守所希望解決這個問題,並要求法醫進入屍檢。在屍檢前我們發現鼻梁上有血漬,左右手上有幾個手指也沒有指甲,左右腳根還有刀痕,胸前還有紫色傷痕,頭部中心處有一塊手指大的黑色腦汁。
   
    今天我們等來的多次被延期屍檢結論是“病毒性心肌炎致循環功能衰竭死亡”。我們是農民,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這種結論是在推脫責任愚弄我們,我的兒子實在是死得冤枉!
   
    第一,我的兒子盧橋生年僅16歲,身體一直很健康,從少到大沒進過醫院....


























TOP

台灣出版薄熙來案書籍 在美熱銷


來源:中國時報

      充斥性、謊言、權力的薄案,其謎樣般的內幕總是吸引讀者想一探究竟。而與薄熙來家族有關的書籍,近來在美國熱銷,一時洛陽紙貴,許多大陸團到中文書店搶購,當作「另類伴手禮」。而其中一本由台灣出版的書籍,運抵洛城僅兩天即銷售一空。
   
    《東方日報》報導,洛杉磯一家中文書店經理表示,近期每天都有大陸旅行團專程前來購買與薄熙來有關的圖書及報章雜誌,陸客一進門就問「薄熙來今天怎麼樣?」由於大陸難以買到與薄案的相關書籍,他們只能趁赴美遊玩之便順道購買。
   
    另一方面,有關外傳谷開來先前精神狀態不穩,並於去年11月英商海伍德死後幾天,突著少將軍裝出席由重慶警方主辦的一場會議。香港《臉譜》雜誌引述消息指出,有大陸記者已取得谷著軍裝照片,但不敢公開。消息又稱,谷若被認定有精神問題,對其量刑是一大利多,不排除是薄家的支持者故意放出風聲,藉此讓谷開來得以減刑。

TOP

陳希同親述六四 感嘆與薄熙來陳良宇命運相似


來源:VOA

  由前中國總理趙紫陽幕僚鮑彤之子鮑樸擔任出版人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5月28日發行新書,詳述了資深研究員姚監復撰寫的一本與陳希同的對話錄,題為《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

  陳希同是前中共北京市委書記,1998年7月被中國政府判處有期徒刑16年,2004年獲得保外就醫。姚監復先生星期一(五月28日)在北京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陳希同目前在北京昌平的一所療養院裡面“保外就醫”,和他太太住在一起,和家人會面沒有問題,但是不能見外國人,也不能出北京。

  *與陳希同對話始自2011年1月*

  姚監復先生說,他是從2011年1月起,開始和陳希同面對面地進行對話的,總共有十幾次,每次對話之後,陳都要親自將筆錄看過,並表示有一些地方要修改一下,以便完全准確。姚監復先生說,他和陳先前有君子協定,即“對話”在2011年不能出版。姚先生講,陳不希望書在2011年出版的一個原因,是希望他的申訴(希望中共對他的判決重新審理)能夠有一個答復,不過,姚監復先生說,陳的申訴已經兩年,至今也沒有任何下落。姚先生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的時候說,現在已經是2012年了,而且考慮到他本人已經80歲(陳也已經80多歲),恐怕沒有時間再找歷史學家坐下來核實那一段歷史之後,再將內容公諸於眾了。

  *陳希同是坦白的*

  談到對陳希同的印像,姚監復先生說,陳“是坦白的”,“跟我講話是誠實的,但是對問題的認識不一定(一致)”,而且“我想他也相信我。”

  姚監復先生對美國之音表示,他的姐姐鐘鴻曾經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工作,並且著有回憶錄《半支蓮》,姚是通過這樣的關系,認識陳希同的。

  *陳在六四期間照本宣科*

  在和姚監復的對話中,陳希同表示,鄧小平是六四事件的最後決策者,而他本人1989年6月30號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發表的有關六四事件的報告,以及從他口中說出的、將六四事件定性為“反革命暴亂”,其實都是他按照上面交給他的稿子逐字逐句念的,他本人連標點符號都沒有碰過。

  陳希同表示,六四事件假如處理得當的話,一個人都不應該死,而事實上,那天死了好幾百人;他說:“作為市長,我感到難過;現在很多事情還不清楚,我相信有一天會真相大白的。”

  *何其相似乃爾*

  新世紀出版社

  姚監復與陳希同對話

  在和姚監復近期的對話中,陳希同還談到了薄熙來的命運,感嘆京、滬(陳良宇)、渝三個直轄市的市委書記,其遭遇“何其相似乃爾!”

  新世紀出版社的出版人鮑樸星期一(5月28號)在香港通過電話接受美國之音采訪的時候說,出版這類書籍,是為了給歷史留下一些真實的材料。他同時表示,“但是我必須說,當事人的回憶,並不等於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歷史材料,這些一手材料,可以說是歷史研究的起點。當事人有當事人的出發點,而同時,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盲點(blind spot)。在相關的檔案沒有開放之前,我認為,當事人的回憶,可以說是歷史研究的最好的材料。”

  *鮑樸:回憶錄普遍的“盲點”*

  說到“盲點”,鮑樸說,每個當事人都是根據個人的經驗出發的,這中間,有他看到的東西,有他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說趙紫陽的回憶,別人在他身後背著他做的一些事情,他怎麼能知道?同樣地,陳希同,他位居北京,上面的一些情況他可能並不了解。”鮑樸說,所謂的“盲點”,還包括當事人在講話中、在回憶錄的對談中所做出的選擇,即當事人根據各自的情況和出發點,願不願意完全坦承過去的經歷這個因素。鮑樸說,基於這些“盲點”的存在,完全依靠第一手材料、即完全建立在當事人闡述的基礎上的歷史,就不乏失之偏頗的可能。這一點,他說,中西方政治人物在撰寫回憶錄過程中,失之偏頗的因素都同樣存在。

  中國問題資深研究員、目前任教於加拿大的吳國光教授在寫給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這本陳希同對話錄的前言中說:“這是又一份來自一九八九年北京天安門事件直接見證人的歷史呈詞。本書的重要性,盡在於此,不言自明。”

TOP

人民日報:中國為世界人權事業做出貢獻

引用:

美國發布人權報告指責中國人權狀況惡化,引起中國方面的強烈不滿。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繼炮轟美國等西方國家大搞“民主人權輸出”後,29日刊文稱贊中國在人權事業的進步,並為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24日公布了《2011年人權國別報告》。在報告中,美就中國盲人陳光誠家人遭毆打、藏人自焚、新疆動亂等問題批評中國人權狀況惡化。美國國務卿希拉裡更稱2011年是人權狀況極為“混亂”(Tumultuous)的一年。中國外交部批評該報告對別國說三道四,涉華部分無視事實、充滿偏見、顛倒黑白。黨報更是刊發長文《認清西方“民主人權輸出”的實質》,指名點姓地炮轟美國等西方國家大搞“民主人權輸出”實為殖民主義的當代翻版、當今世界動蕩的主要禍根。

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的偏見,黨報29日刊發題為“中國推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文章說,任何一個客觀看待中國真實發展變化的人,都會清楚看到中國人權事業進步扎扎實實,為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文章表示,中國在人權方面走出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以自身實際行動,有力推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並從六個方面闡述了中國近年來在人權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中國政府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原則。中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在理論上涵蓋著尊重和保障人權。

其次,中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保障人權法律體系。從2004年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開始,中國政府在逐年地完善法律制度,加強了對人權的保護。

第三,中國制定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文章指出,中國是最早制定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26個國家之一。到2010年底,該計劃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標志著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目前正在制定第二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

第四,中國把解決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方面的問題放到首要地位,取得巨大成就。文章說,從1978年到現在,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的兩次歷史性跨越,消除了約2億多貧困人口,提前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第五,中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豐富民主形式,不斷保障和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文章指出,新的《選舉法》明確規定,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加強了對政治權利的平等保護。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言論自由權,中國近年來通過各種措施大力推動政務公開。中國媒體與網民積極參與公共政策討論並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與批評。

第六,中國把加強人權教育作為促進人權的新戰略。文章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積極響應聯合國的倡議,在國內推進人權教育。中國第一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進一步提出了開展人權教育的要求和措施。中國越來越多的大學開設人權法和人權教育課程,人權研究機構越來越多,各種人權研究和交流活動越來越深入和廣泛。

TOP

德媒:中國將自焚歸咎於外國


來源:DW

     藏人第一次在西藏首府拉薩自焚,北京和西藏安全部門的反應是:只會對寺院加強打壓並推行宣傳運動,但不能遏制藏人的抵抗。盡管達賴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要求放棄這種抗議形式,仍有僧人不以為然。
   
    《世界報》5月28日寫道:"中國的西藏政策在全球再次引起震動:兩名藏族朝聖者直接在拉薩自焚令人震驚,北京對倫敦和維也納政府首腦憤怒批評,因為他們會見了達賴喇嘛。
   
    "兩名年輕人在聖地大昭寺給自己澆上汽油點火自焚,成為3年來持續不斷的藏人僧尼和朝聖者連續自焚的第36和37名殉難者,但星期日的自焚是藏人第一次在西藏首府通過自殺抗議中國統治。"
   
    該報寫道,"由於局勢緊張,拉薩向大多數外國游客關閉。自2008年起,外國記者就不能去拉薩旅行了,他們的消息來源只能依賴中國的官方消息或流亡藏人,無法親自了解當地局勢。
   
    "自2009年3月、特別是2011年11月起,佛教僧人的自焚越來越多。流亡藏人稱之為'出於完全的絕望'。……
   
    "在此次最新的自焚事件發生前,人權組織和流亡藏人組織記錄了35起自焚案,其中27人死亡,自焚者大多是西藏鄰省四川、甘肅和青海的僧尼,那裡有數百座藏傳佛教的寺廟。"
   
    該報指出:"北京和西藏的治安部門肯定會對寺院進行更多的打壓和宣傳運動作出回應,但不能遏制僧人的抵抗。他們也可以逮捕那些想引起外界對藏人絕望處境關注的眾多藏族作家、藝術家和教師,甚至對他們進行審判。 "
   
    針對中國的官方表態, 該報認為"北京不許對自焚進行公開的甚至獨立的調查,將責任推給西藏流亡政府和達賴喇嘛。……"
   
    該報稱,"在奧地利總理法伊曼(Werner Faymann)和外長施平德勒格(Michael Spindelegger)會見了達賴喇嘛後,北京現在進行更加嚴厲的批評。外交部和中國駐維也納大使館都表示抗議並譴責維也納干預中國的內政。……"
   
    "中國報復的一個例子是英國,據香港《南華晨郵報》消息,正在訪問歐洲的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取消了原定去英國的訪問,原因是卡梅倫(David Cameron)上周會見了達賴喇嘛。這位西藏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倫敦獲得著名的鄧普頓獎,將110萬鎊的獎金捐助給慈善項目。"

達賴喇嘛要求放棄自焚
   
    《日報》5月28日認為:"……這兩位自焚的藏人不久前都還在夏河的寺院接受過培訓,最遲從2008年初的騷亂事件以來,夏河和阿壩就被視作西藏抵抗北京的堡壘。從2011年起,那裡有34名僧人自焚,20人喪生,除了一人之外都是在四川、青海或甘肅的藏人聚居區。
   
    "無論夏河、阿壩還是拉薩,目前都因重要的佛教節日充滿朝聖者,他們表面上是在慶祝佛陀的誕生,可是其中很多人也在默默悼念為了抵抗北京而犧牲或者流亡的藏人。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以及西藏流亡政府多次要求其追隨者放棄自焚,指出佛教也是反對這種抗議形式的。
   
    然而,在被中國政府占領統治的藏區,越來越多的西藏僧人並不這樣看,夏河的一位僧人昨天說:'誰覺得自焚是對的,那他就應該去做。"

TOP

時評:《中國人權報告》與《美國人權紀錄》


來源:博訊

     美國國務院出台《中國人權報告》,詳細例舉了上百中國人人權遭到嚴重侵害的事實,事無巨細,激起了北京的惱怒,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一邊宣稱美國的報告“不值一駁”,一邊卻在第二天就拋出了《美國人權紀錄》,揭露美國的人權狀況比中國的要糟糕,沒有言論自由,沒有抗議示威的自由,並舉例說占領華爾街中就有成千上百的公民遭到逮捕。更有甚者,指責美國打壓互聯網,限制網絡自由。
   
     美國國務院每年都出台針對世界各國的人權報告,中國雖然今年被列在獨裁國家之中,但並不孤獨,還有北朝鮮、古巴等陪伴。美國的人權報告供全世界看,但中國大陸的網民卻無法看到這份報告。中國國務院出台的針對美國的人權紀錄全世界都可以看,但主要卻是給中國人看的。 (博訊 boxun.com)

   
    對照中美兩國的人權報告,會發現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現像。例如,有網民說,中國揭露美國的人權紀錄,幾乎所有的例子都是可以在美國的主流媒體(包括網絡與平面媒體)上找到,而美國揭露的幾百起中國的人權紀錄劣跡,卻幾乎都沒有出現在北京共產黨控制的全國媒體上。美國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中出現了一百二十多位中國人的名字,他們都有名有姓,鐵證如山,有些至今還在監獄裡,被軟禁,不自由。而中國揭露美國的人權紀錄,包括所謂被打壓的占領華爾街的人士,幾乎無法舉出一個名字。一個占領華爾街,給了北京很多想像的空間,他們卻不知道,到現在為止,占領華爾街的那些被騷擾、逮捕的人,幾乎都出來了,人家依然擁有游行示威的自由,而在中國,你連散步都要被嚴格控制。
   
    美國推出中國人權報告之後的一個月,被網民推崇為中國人權的“狂歡周”,這一周裡,你能夠聽到什麼叫人權,以及對照一下自己和周圍是否有人權。多年前,當美國推出人權報告的時候,北京政府雖然也會相應推出一個美國人權紀錄,但都會在各種場合低調的回應,解釋中國國情不同,尤其是中國的經濟發展與民眾教育水平較低,潛台詞是中國還無法在人權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隱含中國會不斷進步。然而,這幾年,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以及經濟趕超日本後,北京的口氣變了,變成了中國的人權紀錄比美國好五倍,中國不需要美國那樣的人權。中國的人權很好等等。這是一個危險的變化,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表明這個政權正在公然與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作對,正在走向新的法西斯。
   
    一說到人權,中共就強調如何讓讓人民得到了生存權,如何保障大多數民眾的權力。他們把人權中的人故意歪曲為“人民”,然後再為了“人民”的權力,肆無忌憚,打壓反對他們貪贓枉法、挑戰他們絕對權力的人。
   
    我們既要看到中國經濟共發展與社會進步,更要看到在轉型期間存在的嚴重的侵犯人權的不法。歷史潮流不容阻擋,那些不時跳出來表演一番的中共頑固派小醜們,應該看清事實,中國人的人權怎麼樣,不但是普通百姓身受其苦,公安首長王力軍也清楚,至今消失不見的薄熙來也一定能夠感受到。還有剛剛在香港出書披露自己受到不公正審訊的陳希同也是你們的前車之鑒。那些睜眼說瞎話的人,一定要記住,你們今天所說的每一句謊言和假話,都不會就此消失,總會有一天,會有人拿出來和你對質,會成為你的子孫們(哪怕他們已經生活在西方國家)永遠抹不去的恥辱。

TOP

中國留學生十八大前致胡錦濤習近平的公開信


    我們是一群來自中國的留美學生,我們有幸接受了兩種不同教育,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中生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大陸唯一的長期的執政黨,中國的現代化和民主化,離開共產黨是完全難以想像的。因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之前,我們決定向二位共產黨現任和未來的最高領導人發出這封公開信。

一、被完全掩蓋的“六四”事件

    我們到了美國後,沒有了新聞封鎖,也沒有了互聯網的屏蔽,我們可以完全自由地瀏覽到各種信息。最讓我們震驚的就是發生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說實在話,當我們第一次看到網上的照片,我們第一時間以為是軍事演習,看到那些死亡的學生、市民的照片,我們也首先認為是PS的。但是瀏覽閱讀了更多的相關視頻、更多的文字介紹,以及更多的當事人的回憶,包括當時最高領導人趙紫陽總書記和李鵬總理的相關書籍之後,我們不得不相信,在當代中國的首都北京,發生過一場國家軍隊針對普通市民和學生的大屠殺!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所有媒體一直沒有提及,並被刻意掩蓋長達23年的“六四”事件。

    我們在中國的教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取得國家政權後,也曾經犯過重大錯誤,比如“反右”、文化大革命、階級鬥爭等等。但是後來也都對這些錯誤進行了反思和改正。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像“六四”事件這樣明顯的錯誤,甚至可以說是罪行,不但沒有進行反思改正,卻一直隱瞞事實,我們這些20多歲的年輕人竟然完全不知道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慘劇!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教育?難道我們年輕的一代將要在完全對歷史無知的條件下面對中國的未來嗎?這是一種對國家和年輕人完全不負責任的教育!

    溫家寶總理在最近兩年多次說到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我們希望中國共產黨可以在十八大上正式對“六四”事件進行平反,並對當年的錯誤決策者進行歷史的審判,對“六四”事件的受難者給予國家賠償,以此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步,讓中國從此擺脫人治而正式走向憲政法治民主。

二、王立軍、薄熙來事件

    今年年初我們在海外的媒體看到了發生在重慶的王立軍、薄熙來事件。這使我們聯想到發生在文革期間的“林彪”事件。在事件發生之前,林彪是我們國家的第二號人物,是毛澤東的接班人;薄熙來也在重慶搞“唱紅打黑”和分蛋糕的“重慶模式”,並被看好要在十八大“入常”,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40多年過去了,歷史出現了驚人相似的一幕。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政治上還是在原地踏步,還是在重復著高層權力爭鬥的老把戲。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

    現在王立軍、薄熙來下台了,可能很快就要被以“腐敗”為理由進行處分和司法審判。但是,如果不出現王立軍叛逃事件,薄熙來不就可以繼續搞“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嗎?現在薄熙來下台了,“重慶模式”也受到了批判。這樣的因人而異的治理模式,難怪有人認為薄熙來不是因為腐敗,而是政治路線鬥爭的犧牲品。

    在一個民主國家,是絕不會發生這樣的所謂“叛逃”事件的。即使薄熙來和他的家人真的因為殺人和腐敗而觸犯司法,也應該按照合法的程序來進行處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突然消失,失去為自己辯護的權利。現在網上有人建議讓薄熙來和溫家寶就各自的執政主張進行公開的辯論,這最然不太可能,但是至少應該讓薄熙來有機會為自己進行辯護。在台灣,陳水扁在下台後也被指控貪污,但是在司法定罪之前,他是無罪的;即使被定罪,他可以繼續發出自己的聲音為自己辯護。這才是真正的司法獨立。我們希望中國也可以從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的處理開始,不再有政治路線鬥爭,真正讓司法獨立於政治權力之外。

三、陳光誠事件

    這個月發生的另外一件世人關注的事件就是陳光誠事件。陳光誠只是一個為當地弱勢群體司法維權的自學成才的盲人,當地政府卻以其他借口將他判刑。刑滿釋放後卻又繼續對他進行軟禁監控。最後逼迫他逃到美國大使館,“陳光誠”事件完全是地方政府違法行政司法迫害而制造出來的國際事件。

    隨著經濟發展,因為政治改革的滯後,社會矛盾越來越多,衝突程度越來越激烈。出現陳光誠這樣的人物,願意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為自己維權,總比出現楊佳那樣拿起屠刀為自己討一個說法要好得多。中國已經制訂頒布了比較全面的法律,如果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地方政府都願意以法律為標准來解決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那麼中國的群體性事件會大大減少,也不會出現政府、司法機關被爆炸這樣的惡性事件。從這點來看,陳光誠越多,對中國的社會穩定越有利而不是相反。陳光誠成為我們社會的“敵人”,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

    我們希望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之後,要改變目前的以武力、高壓為手段的維穩格局,必須讓法律真正具有權威,讓陳光誠成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陳光誠”事件發生後,他可以最終順利取得護照來到美國學習深造,這是中國的一個進步;但是我們更希望他在美國學成之後,也可以順利地回到自己的國家,繼續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特長為周邊的普通民眾維護權益。這才是中國真正走向民主法治的重要像征。我們不希望陳光誠離開中國後就再也無法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六四”發生之後的逃到海外學生一樣,成為失去國籍的流亡者。我們更不希望,作為這封公開信的簽署人,也因為發出獨立思考的不同的聲音,而變成無家可歸的未來流亡者。

四、台灣、美國大選和國民黨的啟示

    我們在海外的幾年,目睹了美國和台灣的大選。半個世紀之前,美國黑人還在為自己的平等權利而鬥爭,現在卻已經選出了黑人總統。在台灣的國民黨一黨獨裁半個世紀之後,也終於通過全民選舉而重新獲得台灣人民的信任而再次上台執政,中國人生活的台灣,終於和平地進行了權力的交接。

    國民黨的蔣經國先生在決定開放黨禁之時說過,沒有永遠的執政黨。而我們在中國接受的教育,卻是“歷史選擇了共產黨”。老師是這樣推理的: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失敗了,洋務運動失敗了;資產階級的國民黨失敗了,只有共產黨勝利了。因此,共產黨的執政是歷史的選擇。

    即使這樣的歷史是事實,難道中國人民只能進行一次性的選擇?難道被選擇的政黨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人民就永遠失去了再次選擇的權力了嗎?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政治改革和執政實踐,卻告訴我們另外一個真理:一個政黨如果失去人民的信任,就會在選舉失敗後下台;如果失敗的政黨進行反省而革新,可以在此取得人民的信任而重新通過選舉上台執政。這樣的國家才是我國憲法上所說的“主權在民”的真正體現。

    中國共產黨曾經被歷史選擇成為今天中國的執政黨,就像300多年前的滿族被歷史選擇取得中國的統治權一樣。但是歷史的選擇絕不是只有一次,人民也有權力隨時更換代表自己執政的政黨。這才是真正的歷史邏輯。國民黨的改革和實踐,給中國共產黨樹立了一個榜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改革並最終使中國走向憲政民主,不但可以使共產黨實現變革,而可以通過選舉而繼續在中國執政,也是海峽兩岸消除政治障礙而最終實現和平民主統一,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

五、結語

    我們雖然只是20多歲的年輕人,但是就像當年的年輕的共產黨的創立者周恩來、鄧小平們一樣,我們到了海外,不但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和管理,也在觀察、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更在思考中國的現狀和未來。作為在海外的學子,我們呼吁現任和繼任的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大膽選擇世界通行的普世價值的政治架構,摒棄一黨之私的獨裁統治,實行全民普選、政黨制衡和司法獨立的制度,給海內外的中國青年人一個美好的前程,給海峽兩岸的中華民族一個進步的未來。這是中國共產黨可以脫胎換骨,並可以繼續為中國國民服務的唯一途徑。

    這封公開信對所有在海外贊同我們主張的留學生們開放簽署。一百多年前的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今天呼吁所有海外的年青的學子們,也勇敢地站出來,發出我們對中國的現狀和未來的獨立的聲音。

    發起人:
    範祜昶:亞利桑那 斯噶斯戴爾電影學院留學生
    彭偉:內華達 拉斯維加斯留學生
    董世行:密歇根 底特律大學留學生
    朱晨博:愛荷華州立大學留學生
    畢天琪(女):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生
    楊夢筆:北加州 奧克蘭 萊尼學院留學生
    王敏(女): 加州州立大學留學生
    胡金娣(女):北加州 留學生
   
    海外的留學生請與以下同學聯系聯署,請提供真實姓名、留學學校和聯系郵箱:
    範祜昶:623-606-6219 [email protected]
    董世行: 562-506-3046 [email protected]
    彭偉:626-927-8770 [email protected]
    朱晨博:515-708-1201 [email protected]

TOP

彭濤給政治局常委的公開信:六四23周年祭,重提北京學生七點要求


作者:彭濤博士
   
     “六四事件”二十三周年紀念日將近,我僅以一個普通異議者的名義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提出“八九民運”期間北京學生向人大常委會所提出的“七點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八九學生民主運動”爆發已經二十三年了。二十三年,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時間!但是,在這漫長的而令人窒息的二十三年裡,中國糟糕的政治和人權狀況卻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相反變得更糟,盡管流亡人士、民運團體和海內外異議人士年年不厭其煩地向你們提出改善人權和實現民主的要求。
   
    今年不僅是“六四運動”二十三周年的一年,也是你們黨和政權內部分化瓦解最激烈的一年。王立軍、薄熙來和陳光誠等事件,暴露了你們黨和政府極端陰暗和腐朽的一面,嚴重動搖了你們政權的根基。在這不同尋常的一年裡,你們不僅面臨著喪權失利的險境,同時也獲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機會。正如“八九民運”給當時中共的領導人所提供的歷史契機一樣。可惜他們不識時務,沒有抓住那個天賜的大好時機,竟用坦克和機槍摧毀了中國民主的新生兒。
   
    值此“重大的歷史關頭”,我特此向你們重新提出“八九民運”時北京學生所提出的“七點要求”,因為今天這些要求仍然具有它們的現實意義和迫切性,因為它們至今大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和落實,因為這樣能讓你們重新記憶起“六四民主運動”及其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因為中國的政治現實跟二十三年前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為糟糕。
   
    北京學生的“七點要求”如下:“一,重新評價胡耀邦同志的是非功過,肯定其民主、自由、寬松、和諧的觀點;二,徹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對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識分子給予平反;三,國家領導人及其家屬年薪及一切形式的收入向人民公開,反對貪官污吏;四,允許民間辦報,解除報禁,實行言論自由;五,增加教育經費,提高知識分子待遇;六,取消北京市政府制定的關於游行示威的“十條”規定;七,要求政府領導人就政府失誤向全國人民作出公開檢討,並通過民主形式對部份領導實行改選。”
   
    這七點要求,除了第五個要求外,其他所有的要求至今都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其中,要求國家領導人及其家屬公布其“年薪及一切形式的收入”和“反對貪官污吏”的口號,在當前尤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目前,你們政府官員的貪腐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以及緩解社會不公正狀況的最大障礙之一。而公布官員及其家屬收入和財產的狀況,則是杜絕黨政官員腐敗、增加政府運作透明度和建立社會公正的有效措施。然而,這一措施至今不能得到切實的貫徹和執行,致使你們黨和政府的腐敗惡化到了幾乎無法遏制的地步,盡管多年來公眾不斷地呼吁你們切實建立和健全官員財產申報的制度和措施。為此,我呼吁,你們首先帶頭公布自己和家屬的所有收入和財產狀況,以此來為其他的官員和黨員作表率,讓廉政和反腐敗的工作真正能夠收到成效。
   
    除了重提“八九民運”期間北京學生所提出的“七點要求”之外,我在這裡還要鄭重地向你們提出如下的幾個要求,正如流亡人士、民運團體和海內外異議人士每年都向你們呼吁的那樣:一、立即平反“六四學生民主運動”,徹底查清“六四事件”的真相,追究鎮壓學生運動的責任人,向人民道歉和向死難者家屬及傷者進行賠償;二、釋放所有在押的政治犯和良心犯,停止對異議人士的一切迫害;三、從速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實現人權、自由、平等和民主;四、允許政治流亡人士回國,開放黨禁,實行公開和直接民選,建立憲政民主。
   
    以上這些要求,我們已經提了二十三年了,希望今年是“最後”的一年了。如果你們這次繼續不理睬或拒絕接受這些要求,我們將會像往常一樣,年年不厭其煩地向你們呼吁和吶喊,無休無止地提醒你們:勿忘“六四”,勿忘向人民道歉謝罪,勿忘人權和政治體制改革。
   
    如今,中國的政治制度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這正如網絡裡所流傳的那樣:“不改亡國”。而所謂的“改亡黨”的說法,並非屬實。改不會亡黨,反而會更新黨。不改才會亡黨,而且是徹底消亡。不改亡國,既然國都亡了,那你們的黨還能存活嗎?所以,不改不僅亡國,也亡黨。不改,亡黨亡國!
   
    政治局各位常委,如果你們再著手不平反“六四民運”,再不啟動政改,你們的命運就會斷送在你們自己的手裡,你們的政權就會被人民起來推翻,到那時你們想改也來不及或沒有機會了。
   
    為此,我再次呼吁你們,抓時機,識大勢,從速落實上述正當要求,做歷史的功臣,切不可像二十三年前那樣再次錯失良機,重蹈歷史覆轍。
   
    另外,今年“六四”祭日那天,我將響應六月四日穿黑衣的倡議,全身穿黑,以悼念和告慰“六四”死難者的亡靈。我希望,你們各位常委,也能在那天穿上黑衣,同我們一起紀念“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
   
    勿忘六四!民主萬歲!
   
    彭濤 謹呈
   
    2012年5月30日

TOP

章子怡只是被禁出境 在國內是自由的 另有五人名單,兩人來自央視


來源:博訊

     據不同渠道的消息來源證實,章子怡經徐明和薄熙來發生關系的內幕屬實。事實上,這些消息源還提供了另外五個名人、明星的名字,其中兩人來自央視。
   
     消息人士透露,章子怡是否會出現在今晚的珠海頒獎儀式上不能說明章子怡的這些麻煩,因為章子怡只是作為可能證人被問話,目前她在國內是自由的,只是出國被限制。在過去,曾有數名女星卷入各種貪腐案,但通常不會判刑入獄,只是讓她們退錢換取自由。如果本次頒獎在香港她出席了,那才是奇跡。章子怡最簡單、有力的否定這個報道的辦法是到香港或美國露個面,其它的否認努力都是徒勞的。
   
    據悉,章子怡的公關團隊多年來和媒體、網站建立了聯系,這次可能通過新華社的一名編輯發布了一個短新聞,聲稱章子怡是干淨的,但這說明不了任何問題。知情者向博迅說,章子怡的法律案子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例如,轟動一時的“京城潑墨門”最後什麼結果都沒有,連解釋都沒有。這種虎頭蛇尾的做法是因為一旦進入法律程序,很容易曝光章子怡更多內幕,並證明“謠言”成為事實。

TOP

章子怡陪睡薄熙來 田麗:不意外、無恥!


來源:中國時報 洪秀瑛、林志勛/台北-浙江連線報導

    章子怡爆出陪睡風波,陸媒《博訊》甚至踢爆她靠陪睡大陸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等,10年撈了32億(台幣)。曾在大陸發展的田麗,29日直言,對章此聞「不意外」,「但做這種事無恥」,她還分析,陪睡市場很競爭,台星都快沒陪睡的空間了!而來台宣傳《寶島雙雄》的房祖名,對老爸緋聞女友章子怡爆陪睡直呼,「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希望不要。」
   
    大陸富豪多 很敢給
   
    田麗說,「潛規則」永不滅,各國皆然,「就是嫖客和高級妓女的行為,這現像在演藝圈很普遍,只是有些沒爆出來。」她說,市場經濟是有需求必然有供給,由此形成「產業鏈」,有買家就有賣家,想鑽門路的就會鑽,不願做的,拿錢砸還是不做。她說,過去她曾是淫媒鎖定對像,接到「仲介」或「秘書」電話,她就吼回去「叫你媽去做」,隨著大陸經濟發展,大陸有錢人太多,也很敢給「酬勞」。
   
    大陸女星 外快搶得凶
   
    台灣資深經紀人說,台灣女星在台依知名度而身價不一,幾十萬到幾百萬都有,展場女模或在知名綜藝節目露臉的藝人為大宗,吃飯價約3000元至8000元,抽佣約兩成。A咖級陪睡價上百萬,B咖約6、70萬,C咖也有20萬。林志玲曾被爆陪睡價千萬,她老板洪偉明怒回:「我不靠女兒賺這種錢來養我。」
   
    經紀人說,現在的「游艇伴游」,早期稱「出海」,是香港熱門交易點,通常是兩個公子哥搭3、4個女模,行情以美金算,在50萬至100萬之內。大陸過去瘋「台灣熱」,近年台灣女星優勢降低,因為大陸女星有美貌、有身材,二來搶「外快」搶得凶。另一位資深經紀人說,除非大陸官方握有證據,且決心要辦,不然章子怡仍能全身而退。

TOP

鮑彤論陳希同澄清角色:六四真相越辯越明


來源:蘋果日報

  中共北京前市委書記、六四時北京戒嚴總指揮陳希同在香港出回憶錄,為自己在六四中的責任辯白,引起海外輿論關注。已故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認為,現在越來越多人走出來,為自己在六四的責任澄清,是一件好事,可以讓人民早日知道六四的真相。

  79歲高齡的鮑彤六四後被中共以「泄密罪」和「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判監七年,1996年5月刑滿釋放後,一直生活在被當局軟禁狀態中,近年他趨向高調,不斷接受外媒采訪,就六四事件發聲及批評中共時政。六四23周年臨近,他在北京接受本港有線電視專訪時,就陳希同事件作回應。

  「當時(中共高層)利用他(陳希同)做一個工具,最後還是利用他做傀儡,嫁禍於他。當然,這個工具、傀儡用完後就要扔掉。」鮑彤說:「現在不同的人都在為自己洗刷,李鵬為自己洗刷,陳希同也為自己洗刷,如果大家都為自己洗刷,這就好,六四真相最後就會大白天下。」

  鮑彤相信,陳希同在六四事件上所負的責任,的確並非之前外界所傳那麼大。除了陳希同,六四時任李鵬早年亦想出書,澄清自己在六四事件中的角色。鮑彤認為,現時暫時還看不到任何跡像,顯示中央有意平反六四,但他認為,在人民的心目中,六四早已經獲得平反。

TOP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高調改革 挺工會直選


來源:聯合報

    在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支持下,深圳市著手推動企業工會直選,今年將有一百六十三家深圳市的企業落實直選制。這也是汪洋在廣東進行系列改革中的重要一環。

  南方都市報報導,兩個月前發生勞資糾紛的深圳外資歐姆電子公司,前天選出新任工會主席及核心成員,選舉過程完全依民主程序、員工一人一票產生。這拉開了深圳企業工會直選的序幕,也為中國大陸的企業工會開辟一條新路。

  報導說,三月廿九日歐姆員工因對公司的工資制度和福利待遇不滿,提出加薪和提高福利等訴求,但勞資雙方未能達成共識,以致七百多名員工罷工及靜坐抗議。

  深圳市總工會副主席王同信日前出席歐姆工會的選舉。他說,目前企業通過直選產生的工會雖然比例不多,接下來將大力推廣直選模式。除了歐姆之外,市總工會也正指導包括海量存儲、百事可樂等曾經發生過勞資糾紛的企業選舉,選出真正能夠代表職工利益的企業工會。

  廣東的南方都市報直言,深圳這次工會「直選」,源起是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要求推廣的「理光經驗」。四月十九日,汪洋視察深圳理光公司工會之後,要求推廣理光工會經驗。理光工會就是在民主選舉下選舉產生的工會組織,透過規範化運作,獲得員職工認可,成為典範。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