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春續
引用:
很多化學物質都有能力殺人,但氰化物卻憑借著迅速且致命的特點,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成了“大人物”用來結束別人或者自己生命的首要選擇,但如今氰化物這種“殺人利器”也開始走向了衰落。
很多化學物質都有能力殺人,但氰化物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是人們用來結束別人或者自己生命的首要選擇:從納粹德國的二號人物戈林到現代計算機之父圖靈;從德國的毒氣室再到克格勃的暗殺毒劑。氰化物在上個世紀長期都占據著毒物“男一號”的身份,但今天,這種“殺人利器”也由盛轉衰。
氰化物是人們所知的最強烈,作用最快的有毒藥物氰化物威力很強,它是人們所知的最強烈,作用最快的有毒藥物之一。在許多的烈性殺鼠劑中都含有氰化物;人誤服50毫克就能致死;假如攝取了大量該物質,病人馬上就會失去知覺,進而死亡(中風型氰化物中毒)。大部分毒理學教科書上都認定重度的氰化物中毒者會“驚厥,昏迷,並在五分鐘內死亡”。因為這種毒性迅速和致命,那些參與1944 年手提箱炸彈刺殺納粹頭目阿道夫·希特勒行動的人,任務中都隨身攜帶著氰化物,方便在敵人發現後立即自殺,不給敵人審問的機會。
1984年12年3日,位於印度中央邦博帕爾的聯合碳化合物公司發生氰化物泄漏事故,再次應證了氰化物的巨大破壞力。事故周邊2000多居民當即死亡,隨後2萬多人陸續死於氰化物造成的毀滅性機體損害,20多萬民眾也因此永久傷殘。博帕爾當地患癌率、畸形兒生產率與新生兒夭折率至今仍一直居高不下。2010年5月,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世界十大環保災難,印度的群體氰化物中毒事件排名第二,僅次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鑒於氰化物的強烈毒性,香港政府消防處把氰化物列作第四類危險品,規定任何人不得擅自買賣。
納粹二號人物戈林、計算機天才圖靈:很多“大人物”都用氰化物自殺正是因為氰化物的劇毒,許多專業人士都把它當做了自殺的最好方法。《紐約時報》1987年8月4日的報道曾做了統計,在化學家家裡無論男、女自殺者,有40%以上的人是通過吃氰化物自殺的。這些化學家裡最有名的一位就是美國杜邦實驗室的首席——卡羅瑟斯,他是尼龍的發明人,還為現代合成橡膠的制造奠定了基礎。可他卻因為遇到了“發明家的瓶頸”,選擇在1937年於一家旅館房裡喝了溶於擰檬汁中的氰化鉀自殺。而現代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的故事更坎坷:1952年,他在承認與另一名男子的性關系之後被判以“行為粗俗猥褻”的罪名。被迫在18個月的監禁和藥物閹割(包括一些後遺症,例如乳房發育等)之間選擇,他選擇了後者。最後,1954年6月8日,由於不堪忍受審判的恥辱與懲罰帶來的痛苦,圖靈吃下一顆摻有氰化物的蘋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用氰化物自殺的人裡也不乏政治圈的大人物:“二次大戰”後建立的紐倫堡國際法庭經過了11個月的審理,判處納粹政權的二號人物戈林死刑,並確定在1946年10月15日執行。可在死刑執行前兩小時,監獄警衛人員卻發現戈林已經服用氰化物毒藥自殺身亡。而納粹的一號人物,希特勒雖然死因成謎,但在眾多猜測中,被認為最靠譜的一條就是他是在自殺時,先服用了氰化物毒藥後再給自己補了一槍,死了個徹底。諷刺的是,在1940--1945年期間納粹德國殺害了幾百萬的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等。而屠殺中,納粹大量使用的稱之為Zyklon B的殺人毒氣,也是一種氰化物:氰酸氣體。這些二戰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死於了同一種毒素。
歷史上克格勃、中情局:很多“大人物”用氰化物謀殺他人氰化物的劇毒不會讓它僅僅成為事故和自殺故事中的主角,除了納粹大屠殺裡對它的廣泛應用,它也早就被當做了刺殺和投毒利器。在沙皇俄國時期就被貴族用於政治暗殺,除掉異己。格裡高利·葉菲莫維奇·拉斯普京,這位導致沙俄皇權顛覆的神棍,就是在1916年12月,吃了不滿他的貴族們放在食物中的氰化物後,又被溺死在了Neva河裡。
之後的蘇聯,克格勃繼承了沙俄在使用氰化物上的傳統。克格勃官員Bogdan Stashinsky曾於1957年和1959年用一種特制的氣槍在德國暗殺了兩名烏克蘭的持不同政見者——Lev Rebet和Stepan Bandera。Stashinsky暗殺時使用了一種可以射出氰化物的氣槍,他將氣槍藏在卷成筒狀的報紙裡面,氣槍發射後,氰化物膠囊被壓碎產生的毒物會射入受害者的面部,通過呼吸系統使其產生心髒驟停的狀況。而這種狀況,可以很方便的把受害者的死因偽裝為心髒病發。之後,Stashinsky叛逃到了德國,才承認犯有這些罪行。
蘇聯冷戰中的老對手,美國情報機構也沒能免俗。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解密文件,在1962年3月,中央情報局就曾派人試圖通過含有氰化物的膠囊毒死卡斯特羅而沒有成功。
冷戰時期是氰化物在暗殺中使用的高峰期,冷戰後氰化物作為“刺殺利器”的地位式微。氰化物雖然迅速且致命,但若受害者攝入量不夠多,就不會立即死亡,可以通過醫療手段挽回生命。2005年台灣發生一起“蠻牛”牌飲料遭投毒事件,投毒者使用的就是氰化物。事故一開始造成了1人死亡,10人病危。最後,病危的10人雖然會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但萬幸都沒有死亡。另一方面,有些因氰化物中毒死亡的受害者周圍會有氰化物特有的苦杏仁味兒,而這種味道,很容易使得暗殺計劃敗露。所以,現在使用氰化物的暗殺已經罕見。2006年,前俄羅斯叛逃特工利特維年科死於釙-210這種放射性物質;而2010年1月,被以色列情報機構暗殺於迪拜的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指揮官馬巴胡赫則死於另一種毒物琥珀膽堿。這些新興的刺殺“利器”,要麼更致命,要麼更隱蔽。
“過氣”的氰化物只在恐怖組織中還有市場,2010年12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曾截獲情報稱,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的武裝分子將目標瞄准了全美多家酒店和餐廳的自助餐台,醞釀通過往沙拉裡下氰化物來實施恐怖襲擊。慶幸的是,計劃在實施前,被及時制止了。
部分資料來自:《中毒:其毒理學,病狀和治療》 J.M.Arena和C.C.Tomas;《臨床毒理學以及急性中毒》 Gosselin,Hedge,Smith,及Gleason;《最後的出路——身患不治之症的人自殺及請人幫助自殺的履行方案》Humph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