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胡适的最后一次英文演讲

个人以为,这篇文章的意思略微被误解了

西来、荆楚当然是要把这篇文章引为同类的,但实际上远非如此。
以我看来,这篇文章有两个特点:

第一、胡适说:“我今天被请来说话,我很疑心,这是由于负责筹备这个会议的朋友们大概要存心作弄我......"
这部分的结果,自然会导致一篇”专门跟你作对“的文章。倒不是说故意胡说八道(毕竟人家德高望重,不能干这种事),但一定会体现出鲜明的特色来,不给你面面俱到地讲正理。

第二、这篇文章从始至终所赞颂的,实际上是西方的科技文明,所谴责的,也是东方旧文化不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除了略显突兀以外,并无任何错误可言。旧文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基督教的,都曾经大力阻挡科技的发展,这无疑是要予以谴责的。胡适当然也可以只谴责东方的旧文化,而非面面俱到。

注意一下:本文通篇没有提及基督教。更不像荆楚那样,一面贬低龙的图腾崇拜,一面对处女生孩子深信不疑。

TOP

回复 59# free.tiger 的帖子

中国否定自己文明的大尸可比写《丑陋的美国人》的大师大多了。那么大一块腊肉大尸,现在不还供着呢么?
另及,你觉得《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就比《丑陋的中国人》更畅销么?

所以,“不过如果一个民族连自我批评剖析的大师都没有的话,那更完蛋了”是一个伪问题。

TOP

以鲁迅论,鲁迅贬低中国传统,采取了一种既刻薄又略为隐晦的方式。虽然有过分之处,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处于他那个时代,旧文化的不好之处,确实很容易发现。而写文章不是治国,光说全乎话,不温不火,面面俱到,就没人看了。

但是,腊肉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就像当年德国人骂犹太人,其实也有道理,甚至过火一些,也可以理解。但是希特勒以后,如果德国人再那么骂,就不合适了吧?
事态已经反过来了。使鲁迅可以理解的时代背景,早就不存在了。

另及:真正写“丑陋的中国人”的人是鲁迅(柏杨一小角色耳),阿Q正传甚至上了课本,比《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影响力大多了。但是,好处很大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