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论吴法天该打

论吴法天该打

  一旦某人挨打,难免会有些“法律”、“人权”、“言论自由”之类的说法冒出来。其实,这种人就是该打,没办法。

  有人可能说了:如果人家打你,你又怎么说?
  这个很好说:
  第一、我不会出去跟人打架。要知道,根据一般国家的法律,面对面的冲突,往往是双方有责的。你可以在网上贬损别人,但如果是当面骂人,哪怕对方动手打人,你也不能完全免责。吴法天这是自己出来招打......
  第二、如果法律能保护我的言论自由,我当然也可以考虑不支持打吴法天,但那是后话了,跟眼下的问题无关。

  有人可能又说了:抓共产党的时候,我没说话...抓犹太人的时候......抓我的时候,就没人替我说话了。
  这个话不对!国民党抓共产党的时候,那些说话的人;等共产党杀他们的时候,还有人替他们说话吗?美国人打穆斯林极端分子的时候,出来表示不满的和平主义者,落入极端分子手里,照样被砍头,他还拿什么说话?

  打吴法天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这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有些人为了以示清高,专门跟民众作对...这是没前途的。
  要知道,任何事,士气都是很重要的。奠边府战役中,法军可以在战斗间隙办舞会;办到一半,因为敌人进攻,出去打,打完回来再接着跳。二战中,美军明明知道夜晚日军就会进攻,但是白天的时候,不执勤的士兵照样画场地打球,下河游泳。这些事看似浪费精力,多少也有危险,但因为有益于士气,负责军官就不会禁止,甚至加以鼓励。

  潜在的好处是:有些人不打是不行的。他不挨打,就永远认为挨打是一件无所谓的事,被打的人也没什么好叫冤的。
  例如:为什么很多日本人对战争非常厌恶?你去看看他们的回忆录,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被打得太惨,而不是因为别的。敌人从天上往你脑袋上扔烧夷弹和原子弹,把你的家和亲人“像秋天的落叶一样烧掉”,谁能不记住?
  再如:一个刑讯逼供造成的冤案昭雪以后,某官员竟称“不是他干的,他干嘛承认,软骨头”。这就是欠揍啊!哪天把他刑讯一遍,他就知道了。

  从这个角度讲。吴法天挨的打还太轻,未必能让他改过自新。不过考虑到问题的各种角度,折中一下,打成这样也就可以了。中庸之道吗!改不改看他的缘分和悟性了。
  大家猜猜这畜生有没有悟性?

______
  再严肃一点。
  有些人总想着一尘不染,虽然他们也能原谅轻微的不当行为,但心里总觉得应该一尘不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底线是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所以,任何激烈行动,就算不对,只要别太离谱,总是有好处的。你不要以为你温和理性,人家就不抓你。如果有法律,你只要温和理性,当然就不会抓你。但是没法律,不抓你的原因,只是因为比你狠的人太多,狠人还抓不过来。
  你讲温和理性,万一大家上当,都温和理性了,搞不好你就成了最显眼的那位,进去了。
  有人愿意替你在前面挡枪子儿,最低限度,你不感谢,也就算了。

  这种有点奇怪的逻辑之所以成立,是因为环境极度不正常。这就比方说,排队买东西,有人排队,哪怕少数人夹塞儿,你也可以排队。但如果根本没队,你还排什么呢?除非你是不想买。
  这是没办法的事。
  当然,也不是说可以“无恶不作”。你可以凭块头和蛮力往前挤,但是使个绊子什么的还是先别用的好。底线是要有的,但别太高。没底线,那是共产党;道德标准太高,那是共产主义者。

TOP

回复 3# ||| 的帖子

别怕话儿。呵呵。
如果许你说话,也就是说,你还有说话的机会,还怕话儿吗?
这次打人,马上就引出艾未未挨打的话儿。哪个事更恶劣,是一目了然的。如果没这次打人,非要凭空重提艾未未挨打,不仅五毛可以说些屁话来轻描淡写,别人也不会太当回事吧。
如果不许说话,那也不是话儿在起作用,而是不许说话在起作用。

稳定压倒一切,不是话儿压倒一切。谁怕话儿,是一目了然的。

TOP

回复 4# telos 的帖子

女记者是成年人,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各人有各人的目的。从客观上讲,这么干有好处。她和旁观者主观上如何,我们没必要跟他们较真。
吴法天是五毛,但应该没有贴身保镖,还不至于如此。

TOP

回复 8# telos 的帖子

现在根本不是和平时期。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法律,那就是没有.......你不能说没有法律的恶果,只能由一方承担,那只能让另一方更加有恃无恐。
当然,这也不重要,因为本来就没打成什么样。重要的是搞事。只要是搞事,且别太离谱,都应该欢迎。

TOP

回复 11# telos 的帖子

文革不是因为打人而起的。
吴法天支持施暴,他就该打,这是没办法的事。这就比方说,我穿个纳粹军服,到犹太人面前挑衅.......恐怕也很难不挨打吧。
一个很基本的事实:64时的学生几乎比任何国家类似运动的民众克制程度都高,但是被镇压的程度也几乎是最厉害的,这里面真没有一点因果关系?

至于你说吴法天纠集人去打人的问题:
他要想打,如果只到这个程度,也没啥危害。真的没有。我倒是想被打一顿出名呢!只怕出名以后,先被政府抓了.......在政府明显作恶的情况下,站在政府一边就是助纣为虐。
文革也是如此。如果政府中立,那么治安混乱些也无所谓,当然那也就不是文革了。很多民族习惯上就是动辄打人的,我们倒羡慕他们民风剽悍,敢爱敢恨,比我们更有抵抗暴政的勇气。

TOP

回复 24# telos 的帖子

我们当然不如立法院打架的人。这有什么可讥笑的呢?其实也不止中华民国立法院打架,英国下议院长期以来根本就不许摄影拍照,后来松动了一些,也只许对准发言人拍。
打架是练出来的,必须从小处打起。文弱书生一开始就动武杀人,这不合乎逻辑。很多西方国家民风剽悍,并不仅仅是游牧民族如此。美国的民风就很剽悍,到现在也可以拔枪杀人。为什么共产党和穆斯林在很多国家都闹得很凶,在美国本土却闹不起来.......打不死他们...
64学生保持克制,又有什么用?怀念有什么用?在历史上激励人们前进的事件,难道都因为先烈们一尘不染?台独分子刺杀蒋经国,他们的势力却最后仍然可以获得选民支持,一度上台。保持克制,能比这个更得民心?

TOP

回复 30# telos 的帖子

暴力活动必须由双方来适应,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非没有暴力,只是甘地这边没有暴力罢了。
有暴力的包括:穆斯林、印度教激进人士、英国人。其中印度教激进人士在街头搞的暴力,也许不多(我不知道多少),但是他们组织印度国民军,跟着日军直接入侵印度,舍此何极?
可想而知,如果英国想以”你搞暴力,我就彻底镇压“的逻辑行事,那一百个理由也是有的。只是因为无论英国政府还是印度民众还是国际社会,对印度人武装反英都习以为常了,英国方面才不会有太过分的反应。

还是那句话:底线是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你干的事越温和,那么对方的底线就越低,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镇压你。因为你既不能保证自己不越线(永远不越线就没进步了),更不能保证别人不越线(别人越线,当局也可以算在”你们“头上)

而打人这种事,当局固然可以拘留一下打人者,但也没把所有在场者都抓了不是?这无论对当局,还是对普通民众,都可以得到一个先例:就算打了狗腿子,至少在表面上,也得依法办事,不能扩大化。

TOP

回复 35# 傅红雪九世 的帖子

中国根本没法律,你非要依法行事,那还谈什么进步?

另及:我可没说骑士精神或类似的高贵精神,我只是在说这个事有好处。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7-9 10:46 编辑 ]

TOP

回复 37# 傅红雪九世 的帖子

中国无法律,这个事换过来,警方或者国宝打人,有多大可能被拘留呢?万分之一还是零?
中国的所谓法律就是为了镇压民众的,你非要把它当真,还有什么进步可言?

TOP

回复 39# 傅红雪九世 的帖子

算了吧。
你的意思是说:警察打人,是归宪法管的,其它法律对此无规定?
再说了,宪法本来也是法律的一种,你非要分出来另说。专门让民众守法,政府可以不守法,有意思么?

百度百科“法律”条目以下:中国的十类主要部门法为: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军事法、科教文卫法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7-9 13:17 编辑 ]

TOP

回复 41# 傅红雪九世 的帖子

说来说去,中国的法律是治人民,不是治政府的。政府都可以不守法,你又何必指责别人?

TOP

回复 43# 傅红雪九世 的帖子

......扯远了吧?中国没有法律,这是 一个基本事实。宪法怎么样,并不能改变各种法律普遍不被政府遵守的事实。

TOP

底线是靠冲的(有点离题,但是能转回来)

  我对伊斯兰教比较熟悉,我知道很多骂穆斯林的人是基于误解,骂得并不对,但是我一般不去纠正。原因很简单:骂的人多了,才安全。别人都不对,就你对;你是那个鹤立鸡群的反对派。那你就死了。
  穆斯林要杀人,这基本上是没办法的事。肯尼迪说过:只要有人要跟你一命换一命,那你是躲不了的。他当美国总统的都躲不了,别人想躲就更难了。不仅我们没办法,政府没办法,穆斯林温和派也没办法。因为一个民族中,每年因为各种原因而想死的人不计其数,里面只要有一小部分准备死前把你捎走,你也就死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骂的人多了,自然安全。虽然胡乱骂人不好,但是比起言论自由和生命安全而言,却是一个不大的代价。

  共产党因为眼下统治国家,比穆斯林可坏多了。你跟他讲理,那是没用的。只有搞事的人越多越好。绝不能拘泥于什么理性。你讲理性吧,万一得手,把你这个理性大师凸显出来,那就该抓你了。
  当然,也不是说可以无恶不作。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得能鼓舞士气,多数人支持就是好事;而不能相反。跟多数人作对就无聊了。
  第二、不能太过分。真要把吴法天全家打死,就算逃脱罗网,共党抓不着你,这个事也不大对头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