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这个雷人:婴儿被诊断要做10万元手术 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

这样的事,我认为大多数人都碰上过,只不过程度上没这么惊人罢了。
比方说我,曾经鼻炎,去某大医院看了看,其实我早就不信任医生,不过心里想着偶尔也可以信任一把。结果按照医生的方子,买了当时很贵的罗红霉素等药,治了一个礼拜,什么用也没有。
又去了个小医院,里面一个老头大夫,说:这个病光吃抗生素不行,鼻子得先通气。结果开了五毛钱的麻黄素滴鼻药水。(抗生素我说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就没开)一两天就治好了。

TOP

回复 11# 当然海飞丝 的帖子

其实没必要送的。反正我们家不送。而且,我也是当老师的(虽然不是中小学老师,没处收礼)。
正常心态:你送了,我就笑纳,如果你们家孩子有点什么问题,我多关心一点就是。甚至,你送了,我就笑纳...然后就忘了。(我虽然没处收礼,但是以我记人能力,很容易就忘了)
因为没收到礼就报复孩子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暗中报复,一点意义也没有;明目张胆的话,他就不怕个万一?总之,这显然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而且,孩子到底是处于顺境好,还是有点逆境好(在一定限度之内),也是说不定的。
很多送礼的,也不是多指望送完礼有作用;而是因为家里太有钱,有“不送白不送”的心态。

另及:我自己在小学和初中时就经常和老师作对,肯定得罪了某些老师,但是,除了偶尔生气,也没任何实际损失,高中还考了一个第一流的学校。

TOP

回复 23# 梦里的未来 的帖子

随手百度了一下,到底谁无知?汗。我原先以为说医生坏话的文章,后面出来愤怒反驳的都是医生。这个虽然不好,但终究可以理解。但是,看起来也不一定。
<<<<<<
【别名】 石蜡油 ,液状石蜡【外文名】Liquid Paraffin
【药理作用】 属矿物油,在肠内不被消化,吸收极少,对肠壁和粪便起润滑作用,且能阻止肠内水分吸收,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
【适应症】适用于老人、小儿便秘,也可用于痔、高血压、心衰病人的便秘及预防术后排便困难。 因服后不被吸收,能使粪便稀释变软,同时润滑肠壁,使粪便易于排出。
【用量用法】 [口服]每次15~30ml,睡前服。 【不良反应】 久服可干扰维生素A、D、K及钙、磷的吸收,导泻时可致肛门瘙痒。老年病人服药不慎,偶可致脂性肺炎。【注意事项】 不宜长期服用。

TOP

回复 26# citycamel 的帖子

汗。这种事,我们希望的是医院无过错,而非报纸无夸张。新闻媒体不夸张...哪儿有那种媒体?
根据你这个链接,貌似是在说:医院的做法在可以的范围之内。但实际上...医院选择的是一种最坏的方法:最痛苦最折腾最花钱。真的有必要如此?
造瘘本来就是一种姑息疗法,如果用保守疗法也可以应付过去,为什么不省点事呢?(如果最后必须手术的话,也不一定不能用保守疗法拖到那个时候吧?)
这就像南京老太那个案件里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一样,法官是有权那么判,但是合适吗?
文中最有重要的可能是这一段:
<<<<<<
据深圳市儿童医院医务人员介绍,从理论上讲,直肠活检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最可靠,然而,孩子家长拒绝了给孩子做活检,导致孩子病情一直没有确诊。
对此,陈先生表示,自己一开始只是拒绝造瘘手术,并没有拒绝院方所说的直肠活体组织检查,院方所说的是活检和造瘘是同时进行,他觉得没有必要。
>>>>>>
这到底是家长造谣,还是沟通有误,还是医院犯浑?
我认为就是医院犯浑:如果活检确有必要,医院应该首先进行活检,然后再说别的。现在并未活检,而治疗方案却定得十分周全.......

TOP

回复 28# citycamel 的帖子

医患关系闹到这个地步,归根到底是社会制度问题,而不是无良媒体问题。媒体都是要炒作的。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没有一个中立的机构来鉴定医患冲突。
这跟医生其实也没啥关系,因为中国政府就不可能允许任何一个中立机构存在。
所以,没办法。

在中国,连扶老太太都可能被判巨额赔偿的情况下,医院不小心一点,那是没办法活的。医院的一般策略就是:全面检查,能检查什么检查什么。这个其实可以理解。个人认为:医院所做的一切检查,除了癌症活检很有扩散的危险以外(不手术,直接穿刺的情况;如果已经手术完了,顺便检验一下,当然是必做的,也无所谓有害),别的都还好,只不过是花钱而已,危害有限。
但是,本案例(对医院不利的)疑点,其实不在于检查,而在于检查都没做成,怎么治疗方案就这么扎眼了?即便是检查结果是阳性的,也不是不可以进行保守治疗;更何况还没检查。这种情况下,医院似乎并没有向患者提出保守治疗的选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