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 于 2021-10-2 12:50 发表 
清朝之所以不能好好立宪,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王朝存在太久,千头万绪,积重难返;二是少民统治,其位来得不正。
========================
我怎么感觉少民统治这条按你之前的理论反而是优势?
我记 ...
是不是优势,取决于能不能维持住局面吧。
就近现代社会而言,君主制的根本问题就是:不是它建立起来不好,而是它建立不起来。
具体到袁世凯,这一点即为明显。人们不是不能容忍袁世凯进行“一人统治”,而是不能容忍袁世凯当皇帝。
在此背景下,袁世凯首先就当不成皇帝,至于当皇帝有什么好处,自然是根本就没到那一步。
至于清朝。
清朝中前期的时候,一直禁止汉族移民到东北,其实是随时准备逃回东北的。至于到了末期放松,则是因为此时它也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让东北保持人口稀少的状态,结果就是让俄国或日本吞并;另一个是增加人口,因为满族人口很少,生活条件又相对优越,不可能乐意回东北,那也只能是增加汉族人口。
到了这一阶段,满清确实有励精图治的极大动机。但此时已经名实俱损,最关键的,已经不是维持统治有什么好处,而是怎么维持统治了。满清如果真立宪,结果只能是给反对派将其推翻提供机会。
注1:根据沙俄财政大臣的回忆录,俄国之所以没有抢在日本之前吞并中国东北,就是因为彼时东北的人口相对于俄属远东已经很多,吞并东北有招致黄祸,丢掉整个远东地区的风险。从历史结果上看,这种迟到的增加人口措施,足以吓阻人口密度很低的俄国;却没发展到能阻挠人口密度很高的日本的程度。
注2:元朝灭亡的导火索是修黄河,这和立宪一样,都显然是好事。然而,修黄河须召集大量民夫,这就等于帮助潜在的叛乱者聚众。只不过,黄河总得修,而且必须是真修,否则黄河泛滥,照样是灭亡的导火索;而立宪至少看起来还可以不真立。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21-10-3 10:4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