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编程随想 |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圣君情结

说起来,民众有“圣君情结”是可以理解的。这玩意儿,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例如:圣雄甘地、达赖喇嘛、马丁路德金、希特勒、拿破仑等等人士的追随者们.......

像韩寒之类人物的“圣民情结”,才是最要不得的。在他们看来,民众必须成圣人,才可以实现民主。

TOP

回复 5# 西来 的帖子

当然了。
人们选择领导人,当然希望他非常高尚,非常有用。举世如此。
领导人(或者说公知之类),硬是要求人民非常高尚,一尘不染。这合理吗?这可能吗?

TOP

人民总是要把支持情绪与某个人进行联系,这是必然的。当然不能说联系上了的人,就一定是对的。但又岂能说都是错的。
至于说“制度最重要”,那当然,但是制度不是由人来定的么?

这里面的冲突就在于:
某些人(例如韩寒)认为:制度由人来定的,所以要求人民都成为圣人。
这是荒谬的,制订制度的人,永远是人民中的极少数。人民在适当的时候对其表示支持就行了。并不要求人民有制订制度的能力。任何时候,大多数人也不可能有这个能力。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12-16 15:25 编辑 ]

TOP

中国人民真的有超出世界水平的“圣君情节”?
其实未必。
人民之所以选择期待圣君、清官,是因为这样安全。如果选择改变制度,那就直接进去了。
人民总是要屈从于暴力的,这是没办法的事。
当年,德国人尊崇希特勒,中国人尊崇毛泽东,俄国人尊崇斯大林。你敢不尊崇吗?
反之,如果直接禁止你尊崇,就像是二战后德国的情况,谁又敢尊崇?

归根到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而不是什么情结。

TOP

文中指出:
<<<<<<
  具有公民意识的人,往往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不管这些公共事务是否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
  比如:香港民众每年都有很多人自发搞”六四”的周年纪念活动。虽然从表面上看,”六四事件”跟香港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反之,具有臣民意识的人,往往不敢(或不愿)参与公共事务,即使这些公共事务已经危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比如:很多地方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危害到当地民众的健康,但很多民众依然不敢上街示威。
>>>>>>
这是由意识决定的?作者你小子意识很好,六四时,你去天安门游行一把我看看?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