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希特勒如何发展德意志经济 (转)

其实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策略:
一种是应对短缺经济的,例如: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台湾经验,邓小平改革,里根主义,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一种是应对过剩经济的,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应用,例如罗斯福新政。而仅从经济指标上讲,希特勒的表现是最好的。
两种政策最后都会走向反面。
罗斯福新政最后导致了美国的滞涨和里根的反新政政策。而希特勒的新政,一般认为,到了开战前夕,也遇到了困难。(除了一些经济学家这么认为,我记得古德里安或者曼斯坦因也这么说过。)不过,其实不能认为这跟开战有什么必然关系:苏联之类国家的经济后来都糟透了,也没发动大战。纳粹德国的经济困难只是初现,谈不上多严重。
而台湾经验,日本、台湾的经济困难,乃至中国大陆的严重畸形,也是其必然后果。
简言之,应对短缺的政策,长期执行下去,必然导致过剩。(日本、台湾、中国大陆,都一度持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这是生产能力过剩,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体现。)反之,应对过剩的政策,长期执行下去,必然导致短缺。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10-22 21:03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