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和同事闲聊一个下午,郁闷了。求解....................

经济数据,怎么说都行,没办法争论的。
我们那里曾有一个经济学教授,尚且满嘴胡说。他倒不是支持共产党,而是说得跟所有人都不一样,但是照样振振有词。
根本没治。
其实,最终影响到中国问题的,也不在于经济上的好坏,而在于民生的好坏。经济可以随便说,民生不好是没办法掩饰的。
至于把中国搞不好的责任都推给美国,那更没办法(这也是经济问题,而非民生问题)。不过因为中共官员家属、富人纷纷移居美国,用推卸责任的方法,并不能替官方辩护。很多极端反官方的人,恰恰是指责官方勾通美国。(而且不是完全没道理)

结论:如果他不反感官方,而替官方辩护。那只要你敢争论,还是可以争论的。其实也没必要争论,嘲笑就可以了。就像司马南去美国被夹脖子,他说得振振有词,有人理他吗?官方一边反美,一边给美国送钱,等等等等,自相矛盾的事太多了,不是SB是什么?如果他太狡猾,说出很多”下一盘很大的棋“类的道理来,你又一时挑不出毛病,就没必要跟他争论,直接嘲笑。
如果他也反感官方,只是反感的方式跟你不一样,这个没办法争。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2-17 23:43 编辑 ]

TOP

也举一例子:
我有一同事,每每说”朝鲜战争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你说他是左派?
其实他就左这么一个地方。其它地方正常得狠。虽然不是那种明目张胆骂共产党的人,但是意见都很明白。
人们都有成见,没办法改的。
如果要影响某人,关系较近,非影响不然太别扭的。应该避实击虚。决不能从他自以为很得志的方面硬改他的毛病。而应该从你比较清楚,他也认可的方面入手。例如,你热爱军事,他不懂军事,那就从军事方面入手。因为他不懂,又可能好奇,你就很容易把观点掺杂在知识里灌输给他。

TOP

引用:
原帖由 自由自在风 于 2012-2-18 00:09 发表
俺同事还说了美国选举权的问题,好像说美国白人的一人一票的选举也不是很久,好像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情。这个我孤陋寡闻了。希望老西给扫盲。
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指全部,不是部分州),是一战以后吧。
如果是辩论,而且有对立情绪,这个东西没办法详说。
如果是就事论事,其实“民主制度”和“普遍选举权”是两回事。民主制度指的是:有一部分民众选举权,这个选举权是客观的。(共产党国家的选举权,是你支持它就有,不支持它就没。)
在历史上,民主国家和人人平等,往往不是一回事。
例如:古代中国,除了君主至高无上以外,人民的阶级划分并不是很大。反过来讲,古希腊-古罗马,奴隶和自由人的差别就极大,还有一个“有无公民权”的差异。因为民主国家强调公民权,结果就是获释奴隶和移民长期得不到公民权;专制国家公民权反正也没啥用...反而看似平等。
这也是当年叔本华把“民主制度”和“不平等”联系起来说的原因。他说:古希腊-古罗马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奴隶,美国建国时也有300万奴隶。(前者不确,古代奴隶主要集中于大城市,所以貌似极多,其实占总人口比例不是太大)

TOP

嗯,有一个基本原则

对于普通人,我们应该是尽可能容忍其错误观点。这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试图去改变他,而是说我们一开始就要把错误视为正常的。即便改变,也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改变,而不能把人家当白纸。
普通人的观点,一般都很淡薄,而未必能自圆其说。如果你拿着放大镜去挑毛病,很容易把他的正确观点,看成是盲目的正确;而把他的错误观点,看成是实质性的错误。
其实都是盲目的。而且他既无义务,也无必要完全正确。

对于公众人物,我们必须拿着放大镜挑缺点。
不幸的是,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两条给理解反了。因为我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是反的。
也就是说: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学习他们的优点;而没必要跟他们的缺点较真。而学生针对自己(也就是普通人),却不可以不较真。
这个态度,只适应于学生,或者说学习;而不适于观点交锋或社会事务。这没什么奇怪的:正如少年儿童不可干而成人却应该干的事,是很多的。

当然,有时候普通人也会进入观点交锋,比方说在本版。不过这种场合其实很有限。

TOP

发新话题